首页 > 军事历史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28节

  这李常亦是一出手便是令人无法拒绝,这赚人上梁山的手段竟是这般熟练,得,还能怎么说呢。

第52章 眼前有景道不得,苏允题词在上头

  李常不愧是能够当提刑官的人,一出手便是这般狠辣,虽然说出发点是好的,但苏允这样的人,又如何会让他人左右自己的命运。

  苏允长出一口气,缓缓道:“李公,您的好意我心里都明白,也感谢您的好意,不过允的确是无意功名利禄,这一生只愿意悠游林下,请您见谅。”

  这是很明确的拒绝了。

  李常神色凝重道:“今日之事已经是不可逆转,你可想好了,你若是不跟我走,不受我庇护,你的灾祸很快就会到来。”

  陈轼也劝道:“是啊,我七月就要调往他处,届时是谁过来接手,可就不知道了,若是新党的人过来,到时候你恐怕……”

  苏允坚定道:“诸公,不是我不畏惧灾祸,而是于我来说,不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过这一生,那才是最大的灾祸。

  别人视做官为光宗耀祖之途,苏允只视之为悬崖,我不能畏惧虎狼,便上悬崖去,那于我来说就是绝路一条,苏允爱惜己身,不敢那般糟践自己。”

  苏轼叹息道:“阿允,你何苦如此,你就算是不愿意为官,你也跟着李公去淮西吧,有李公庇护你,你必安然无恙。”

  苏允摇头道:“只要我跟着李公去淮西,那些小人必然以为我有功名之心,定然不会放过我,甚至要连累李公。”

  李常道:“你是怕连累我?”

  苏允道:“李公必然不怕被我连累,但我又如何能够坦然心受之,若是我去了能够对李公有所帮助,那连累一下李公倒也罢了,但我不愿意入官场,去了于李公无益,我又如何厚颜寻求李公庇护?”

  李常叹了一口气,道:“好了好了,你不愿意我也勉强不了你,不过你得跟我走,这事情是我的错,我不能给你了惹了灾祸,却让你自己去承担,你跟我去淮西,你只管悠游林下,自有我护佑你。”

  苏允笑道:“李公且放心吧,我自然有办法。”

  李常道:“哦,有什么办法?”

  苏允笑道:“自然是请诸公口下留情,不要将此事外传。”

  苏允朝众人鞠躬道:“诸公,苏允当真无仕途之意,还请你们口下留情,莫要将此事外传。”

  众人纷纷笑呵呵承诺不会将此事外传,一时间十分融洽,似乎事情已经解决,苏轼也跟着高兴了起来,认为应该没有什么后患了。

  但李常却是心下叹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人又如何能够信得过?

  不过,就这样吧,自己就在淮西,只要做一些安排,在关键的时候,自然可以出来庇护住这小子。

  不过,却是要让他多吃点苦头,让他明白,这个世道,就算是你不想惹事,就可以免受迫害的,人最终还是得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想及至此,李常心里倒是有一种扭曲的快感,叫你小子倔,到时候你被关进大牢里,被人严刑拷打,到时候我再如同救世主一般出现,你不得感激涕零,抱着老夫的大腿哭着喊着要跟我去淮西?嘿嘿。

  苏允不愿意多谈此事,见得天色近午,便提议道:“诸公,已经到了中午,咱们去吃饭吧?”

  苏轼赶紧道:“我已经让阿回去临江楼订了饭菜,估计一会就送到了。”

  苏允笑道:“在这里吃有什么意思,李公,你不想去临江楼看看小侄是看了什么景色写出来的临江仙么?”

  此话一出,李常顿时意动,他亦是个文人,苏辙之前便是在他手下做事,他常常与苏辙唱和,一年时间诗词来往几十篇呢。

  临江仙写得太好了,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以及看透世事的洒脱,的确是令人心向往之,能去灵感发生地看看,于文人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李常看了一下苏轼道:“子瞻?”

  苏轼见得李常神情,便知道这位已经心动,笑道:“走走,去看看那滚滚长江东逝水去,一会酒楼送过来酒菜,便让随从们吃了便是,不会浪费的。”

  李常笑道:“好好,走走。”

  一行人簇拥而出,登上车马,向临江楼而去。

  有车马代步,不过两刻钟便抵达临江楼,许吉安在门口候着,苏允先行一步过去,许吉安喜道:“阿允,苏员外、李宪台、陈太守等人都来了?”

  苏允点点头低声道:“都准备好了?”

  许吉安低声道:“放心吧,这会儿楼里食客极多,不用我们用什么手段,只需稍微透露一下,苏员外、李宪台、陈太守来我们临江楼的消息不到明天,便整个黄州都知道了。”

  苏允点头笑道:“好,你去吧,查漏补缺,各种食材什么的,你去盯着,别让有心人动了手脚。”

  许吉安点头道:“放心吧,我提防着呢,我们窜起来的速度太快,望江楼未必服气,我早就提防着他们来捣乱的。

  因此特意将厨房列为重地,专门派心腹盯着,外间伙计不让进,送过来的食材都会经过仔细的检查的。”

  苏允十分满意拍了拍许吉安的肩膀,许吉安连忙稍微弯腰,显得十分享受。

  苏允转头迎接李常等人,引着他们从大门进入,他们的到来,顿时引得满堂食客回首看来,看到这么大的阵仗,食客们自然明白临江楼中来了大人物。

  有的人眼尖,虽然不认识苏轼与李常,但陈轼以及通判等一众州衙的官员却是认得,顿时吃惊道:“陈太守他们都是作为陪客,这客人来头不小啊!

  招待这种重要的人,陈太守他们不去望江楼,却来临江楼,这说明在他们心目中,黄州第一酒楼,是临江楼而非望江楼啊!”

  此话一出,顿时满楼食客震动。

  苏允带着李常等人上楼,进入最好的一个临江的包间,此时是五月份,窗户全部打开,江风从窗户灌入,吹在人的身上,顿时津汗顿去,浑身爽利。

  李常喜道:“果然是风景绝佳,也就是我比江右苏郎来得晚了些,否则我来到这里,心里头也要蹦出一句【滚滚长东逝水】的词来,不过现在却是不行的,现在只能叹息【眼前有景道不得,苏允题词在上头】了。”

  众人顿时轰然大笑。

第53章 再想想,再想想!

  李常踱步到了窗边,口中吟诵:“滚滚长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好,写得真好,小苏仙,你有如此心境,怪不得不愿意入官场呢。

  我之前还不理解,但到了此地,念诵起这阙词,顿时也有归隐之心了。”

  此话一出,众人尽皆叹息。

  苏允笑道:“不过是小子的无病呻吟罢了,诸公不必在意。”

  陈轼叹息道:“小苏仙虽然没有进过官场,但却如隔岸观火,将我们这些人的心境是看得一清二楚啊,有时候艰难的时候,我又何尝不是有归隐之意呢?”

  其余人亦是纷纷附和。

  苏允心下好笑,心道:你们这些人,嘴里说着为官艰难,但若真是被革职,一个个估计都要心如死灰了。

  众人就着习习江风,吃着好菜,喝着好酒,谈起了诗词,席间,他们也在作诗词,不过质量上只能算是应景之作,比起临江仙却是差得太多太多。

  也有人起哄让苏允再作一首,苏允苦笑道,临江仙在前,自己也是已经有景道不得了,此话一出,众人亦是哄笑,此事自然是略过不提了。

  酒席到了傍晚时分才散,其余人各自归家,苏轼苏允则是送着李常去临皋亭下榻,又在临皋亭聊了聊,然后李常困了,苏轼苏允便告辞回了大院。

  苏轼回到了大院并无睡意,而是寻了苏允坐院子里聊天。

  月色之下,面目可辩。

  时至五月,周遭已经有虫鸣声起,叽叽呱呱的甚为热闹,但亦更显幽静。

  苏轼叹息道:“阿允,此事是我做错了,你一再说你不想为官,我还想着把你推出去,今日李公如此,却全是我的错了。”

  苏允摇头道:“叔父不要自责,您的好心好意,我岂不明白,不过侄儿的确是无意官场,却是要辜负叔父的好意了。”

  苏轼点点头道:“你既然不愿意,那我以后也便不再勉强你了,不过,书还是得继续读,读书不全是为了仕途,而是为了明理,这个道理你应该明白的吧?”

  苏允笑道:“只要不是为了科举而读书,而是为了兴趣而读书,想来也是比较有趣的,我自然是愿意的。

  不过叔父,可能接下来有段时间我会做一些你难以容忍之事了,还请您做好心理准备。”

  苏轼惊道:“什么意思?”

  苏允道:“再过几日,黄州城中便会传出李公今日所说的【苏允才比韩忠献】。”

  苏轼惊得起身,道:“今日诸公都说了不会外泄,难道是下人胡乱说话?”

  苏允摇头笑道:“仆役都离得远远的,自然不可能听到,不过也有可能是我杞人忧天,他们可能就是守信君子,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苏轼顿时脸色沉了下来,苏允不是一般的少年人,从汴京来黄州,苏允早就证明他对人心的把握远远超越自己,他既然有这个判断,基本上是八九不离十了。

  苏轼顿时坐不住了,便要往外走去,道:“我去见李公!我请求他一定将你带在身边!”

  苏允赶紧拉住了苏轼道:“叔父!您听我说。”

  苏轼急道:“李公明日一早便要去淮西,明日我怕来不及了。”

  苏轼要挣脱,但苏允的力量太大,却是一下子挣脱不得。

  苏允揽住苏轼的肩膀,强行将他按坐到椅子上,然后才道:“叔父,您先别担忧,没有李公,我一样可以应付朝中小人的迫害。”

  苏轼急急摇头道:“我之前堂堂一太守,亦被钳制如鸡犬,你不过一白衣,怎么能够抵挡得住那些小人的攻击?

  李公官场经验远胜于我,唯有他能够护佑得住你,阿允,你听叔父的,你须得跟他一起去淮西!”

  苏允道:“叔父,你一生之中最不愿做什么事情?”

  苏轼想了想道:“不肖平生不作墓志及碑者,非特执守私意,盖有先戒也。”

  苏允笑道:“若是有人以权相迫,非逼你作不可,叔父当如何?”

  苏轼道:“说不作便不作,就算是上司也好,官家也罢,他们还能逼我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苏允拊掌笑道:“侄儿也是这般想的。”

  苏轼一愣,苦笑道:“这是两回事,我那不过是恼了他人,他们就算是生气,最多不过骂我两声,可你这可是有身家之忧啊!”

  苏允笑道:“他们要对付我,不过是我有威胁,但若是我没有威胁呢?”

  苏轼皱眉道:“你要作甚?”

  苏允笑道:“叔父接下来就知道了。”

  苏轼眉头一皱,他是极聪明的人,马上就想到了苏允要做的事情,道:“你要自污?”

  苏允点头道:“我原本就是一介白衣,没有功名,没有官身,只要他们知道我没有威胁,何必来与我这等小人物为难,所以,侄儿愿效仿柳七先生,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苏轼脸色凝重道:“你现在还小,人的想法是会变的,你现在觉得功名利禄只是浮云,但我怕你大了会后悔莫及啊。”

  苏允笑道:“叔父觉得我小么?”

  苏轼顿时心想起苏允的临江仙,其对人心、世情、人情之了解,怕是连自己都及不上,他只是年纪小,但思想之成熟,恐怕比自己都要胜上几分。

  苏轼叹息道:“你好好再想想,再想想!虽然李公明日去淮西,但你也可以随时去淮西,不要太早下决定,好好再想想,再想想!”

  一句【再想想】,苏轼是说了再说,其心之切切溢于言表。

  苏允心中亦是十分感动,有几次都忍不住要答应下来。

  但心里亦是明白,那精神疾病如同附骨之疽缠绕着自己。

  若是去了淮西,可能又要复发,前世自己因此而毙命,这一世若是复发,未免还要重蹈覆辙,所以,还是算了吧。

首节 上一节 28/2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有一个聚宝盆

下一篇:亮剑: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