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29节

  苏允点点头道:“好的,叔父,我会郑重想一想!”

第54章 没有什么能够拦得住他!

  第二日,苏允与苏轼早早起来去江边临皋亭送别李常。

  李常登了船,站在船上与苏允道:“还是跟老夫去吧,老夫虽然不知道你为何不愿意入官场,但当官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尤其是提刑官。

  老夫乃是提点刑狱公事,不仅可以监督刑狱、诉讼,平反冤案,打击不法官吏,可以打击州县官的渎职,胥吏的敲诈勒索,能帮百姓得到公正的判决,冤狱能否得到昭雪。

  在出现动乱时,甚至可以带兵作战镇压动乱。

  另外,我们还可以监督某些赋税的征收,或监督地方仓储的管理,权力很大,而且很有意思,你真不想去看看试试么?”

  苏允听了愣了愣,这提点刑狱公事的职权竟是这么大?

  若是真如李常这么说,这所谓提点刑狱公事在地方上的威权极大,而且基本没有制约,那是人见人怕疯狗子啊,逮谁咬谁!

  李常见苏允出神,还以为他有所心动,不由得一喜,道:“你只要来了,老夫许你一个斡办官,没有品级,但好处是不影响你以后科举。

  你也别怕做不了什么事情,有老夫站在你的后头,你什么事情都做得,如此能够得到大量的历练,也可体验到别样的人生。”

  苏允与李常作揖,道:“谢谢李公欣赏,不过允现在真没有入官场的打算,以后若允当真想要进入仕途,还得请李公多多照料。”

  李常叹了一声道:“算了算了,由得你吧。”

  他此时心下想的是:“嘿,你就等着吧,等我去大牢捞你,到时候你就知道厉害了!”

  大船顺流而下,苏允苏轼与李常挥手告别。

  江水滔滔,白云悠悠。

  临皋亭码头上只剩下苏允与苏轼二人。

  苏轼叹息道:“李公对你期待极高,你真不该拒绝的。”

  苏允笑道:“若是我这边实在待不下去了,到时候就跑淮西跪李公门前求收留去!”

  苏轼见苏允说得搞怪,伸手屈指,想要叫他吃一记爆响,但苏允见机极快,立马一矮身,从一侧跑了。

  苏轼背着手看着长江无穷,缓缓地长出一口气。

  “由他去吧!”

  李常站在船上看着岸上的叔侄二人身影越来越小,忍不住摇头叹了一声,此时李常的儿子李叙过来,低声道:“阿爷,这个苏允看着也就是皮囊好些,值得您这么看重么?”

  李常看了一下自己的儿子李叙,道:“你十五岁的时候,能如他这般么,为父与子瞻的信件你也见到过,他做的那些事情,你现在能做到么?”

  李叙笑道:“那些事情也不过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仆役便可以做到,李叔甚至可能比他做得更好。”

  李叔是李常几十年的长随。

  李常呵呵一笑道:“你这是想当然了,你李叔历练几十年,才能有这般迎来送往的手段,而这小子幼失祜恃,就凭着自己的悟性能够做到这些,关键他才十五岁啊。

  而且,他不是只沦于俗务,他的词你也见到了,何其精妙,说明他的才智远胜常人。

  若是他认真读书,不过数年,考取进士也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

  他有苏子瞻的文华,还有苏子瞻没有的机智百出,这样人在官场上,几乎就是无往而不利,若为父来培养他,不过十年,他便可以成为一个能臣,二十年后便可以成为朝廷的干臣,甚至跻身宰执之位都有可能。

  若真是如此,以后你们兄弟几人,有了他帮衬,你们以及你们的子孙,便有人可以照拂几十年矣。”

  李叙大为惊讶,道:“阿爷你竟是这般看好他?”

  李常呵呵一笑道:“你道我说他堪比韩琦是开玩笑的?韩琦一样是少年聪慧,一样是年幼丧父,但韩琦有兄长抚养,累世官宦,出身比苏允好多了,但若让他处在苏允的处境上,他未必能做得更好。”

  李叙道:“但少年聪慧者众,成年后能有所功成名就的也不多,阿爷为何就认定他一定能出息?”

  李常呵呵一笑道:“苏允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机智百出、才华出众、性情之坚毅,老夫专门设局赚他都没有说动,这样的人一旦进入官场,还有什么能够拦得住他?”

  李叙顿时无话可说。

  李常走后接下来几天,苏轼让祝阿大田阿三帮他出去探听消息,听听有没有流传出来类似【李常夸奖苏允才比韩忠献】之类的话。

  苏允却是没心没肺一般,要么逛街买东西,尽买些小孩儿、女子喜欢的玩具、胭脂水粉、布料之类的东西。

  要么就是去看那荒地烧荒、翻地、掘树根,还去那建房子指指点点,空闲时间便安安心心抄写汉书。

  那书法倒是越来越有灵气了,那些公文也写得有模有样,还跟苏轼开玩笑说以后叔父当大官了,可以给叔父代写公文,苏轼听了只是摇头。

  李常走后的第四天,苏轼前一晚让苏允拉着夜游承天寺,苏轼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也跟着去了,月色很美,但似乎苏允有些遗憾,苏轼问苏允何事,苏允只是笑道:“少了一个闲人。”

  那个闲人自然是张怀民了,张怀民要到元丰六年才被贬官寓居承天寺,现在才是元丰三年,自然是不在的。

  叔侄二人晃荡到明月西斜,这才回来睡觉,苏轼第二天直接睡到中午才起来,一起来便看到祝阿大田阿三守在门口等着他呢。

  祝阿大喜道:“苏员外,苏小哥又出大名了,现在黄州市井之间都在传眉山苏氏又有才人出,江右苏郎才比韩忠献,有这个名气,以后苏小哥进入仕途,可是要被重用的啦!”

  苏轼一听,脸色顿时苍白了起来。

  果然如阿允所说,那些人根本就是信不过的。

  祝阿大与田阿三见苏轼神色不对,赶紧悄悄退下,然后跑东门外寻到在荒地里的苏允。

  苏允正跟着阿回在荒地里抓兔子呢,烧荒起来,兔子被惊得到处乱窜,两人抓了十来只野兔,正开心着呢。

  田阿三将事情与苏允说了说,苏允听完后神色如常,道:“好,我知道了。”

第55章 自污落了下乘!

  苏允依然兴致勃勃地抓兔子,作为一个四川人,对兔子的喜爱是其他地方人难以理解的。

  当然,其他地方的人喜欢的是毛茸茸的兔子,而四川人喜欢的部分各有不同。

  有的人喜欢脑袋,有的人喜欢小兔兔可爱的腿,有的人喜欢它们萌萌的小腰,有的人甚至喜欢它们暖暖的胃。

  麻辣兔头、冷吃兔腿、鲜椒兔肚、香辣兔腰……都是一听便让四川人垂涎三尺的美味佳肴。

  前世的四川,全省兔出栏量常年稳定在1.7亿只左右,消费量常年稳定在3亿只左右,两大数据稳居全国第一。

  可以说,四川人对兔子的喜爱不亚于广东人对鸡的喜爱。

  祝阿大与田阿三却是有些着急。

  田阿三道:“苏小哥,按理来说,出名本是好事,但我看您叔父好像很紧张的模样,脸色都有些发白了,您是不是回去看看?”

  苏允这才停下脚步,依依不舍地看了一下到处乱窜的野兔,有些意味犹尽的回头,稍微的想了想,点点头道:“走吧走吧。”

  阿回兴致勃勃地提着装着二十几只野兔的笼子走到苏允的身边,喜道:“阿允,咱们回去搞个兔子窝窝吧,以后我们每天起来就可以看它们玩耍了,好可爱啊!”

  苏允啊了一声,诧异地看着阿回道:“当然是一次性做好腌了啊,就这么二十来只,杀不了多少肉的。”

  阿回瞪大了眼睛,脸色都有些发白,道:“杀了?腌了?拿来吃的啊!”

  苏允诧异道:“咋啦,你没有吃过兔兔么?”

  阿回不忍的看了看可爱的兔兔,摇摇头道:“兔兔这么可爱,我不忍心下手,我还是吃鱼好了。”

  苏允哈的大笑起来,看向祝阿大与田阿三,道:“你们吃不吃?”

  祝阿大与田阿三顿时垂涎三尺,祝阿大道:“公子,我吃的我吃的,就是这兔子头不太容易做。”

  田阿三笑道:“放心吧,交给我来做,我给你们做个全兔宴,签盘兔、炒兔、葱泼兔、烤乳兔、兔肉羹、兔头羹……七八种吃法呢,保准你们吃得舌头都吞进肚子里!”

  苏允有些惊讶道:“你是真可以啊。”

  田阿三笑道:“我家靠山,小时候家里穷,吃不起肉,我们那片山的兔子泛滥成灾,时常来祸害家里的田地,所以我经常去地里打兔子,打了兔子扔了也可惜,便拿回家做着吃了呗。”

  祝阿大羡慕道:“那你的生活也是太好了,我小时候根本不知道肉是什么味道。”

  田阿三摇头道:“兔子肉不能多吃,看着是肉,但吃了之后却是很容易饿,我们村的人甚至有人吃着吃着就饿死了,只能吃着过过瘾,不然也不会让那山里的野兔泛滥成灾,早让人吃完了。”

  祝阿大不信道:“谁信呢,有肉吃那里还能饿死,没听说过这事!”

  苏允不搭理阿大,而是问阿三道:“你说的这些做法似乎不简单啊,你自己研究的?”

  田阿三笑道:“哪能呢,是我们村里有在汴京酒楼里当厨子的,村里有喜事请他回来掌勺,我跟着端盆什么的学会的。

  原本想着跟他去当厨子的,后来服了兵役,也就断了念想啦。

  不过我这一手受益,当了兵也没有荒废,当年在西边,也是颇受同袍欢迎的。”

  苏允点头笑道:“人生自有际遇,半点也是不由人。走吧,回去吧,免得我叔父担忧。”

  四人启程回家,阿回让祝阿大一起提着笼子,一边走一边与兔子道:“我不知道要吃你们,不然就不抓你们了,你们放心,我绝不吃你们。”

  苏允等人不由得失笑。

  四人回到了大院,苏轼听得动静,赶紧出来叫上苏允:“阿允,你随我来。”

  苏允回头与田阿三道:“你赶紧做全兔宴。”

  田阿三赶紧点头。

  阿回看着苏允跟着苏轼离开,他蹲在兔笼旁边,道:“真要杀了吃啊?”

  田阿三呵呵一笑,道:“你若是不忍心,你先避一避吧,吃饭再回来。”

  阿回摇头道:“我不吃兔肉。”

  田阿三点头道:“也行,那你也避开吧,免得吓到了你。”

  少年人忽而倔强了起来:“那倒不必,我杀过的鱼不知几千条,早就心如铁石,我不怕的。”

  田阿三磨了刀递给阿回,道:“那你来杀?”

  阿回忽而道:“荒地那边我还得去盯着呢,下次吧。”

  说着一溜烟跑了。

  田阿三与祝阿大放肆大笑了起来。

  笑声隐约传到了后面,苏轼有些诧异:“阿大阿三这是做什么?”

  苏允摇头道:“叔父,您找我是因为李公的话传出去了么?”

  苏轼叹息点头道:“没想到还真是传出去了,你收拾收拾,我让阿大阿三送你去淮西。”

  苏允笑道:“叔父,我不是说了有预案了么,我不去淮西。”

  苏轼苦笑道:“又不是没有退路,你何苦行此下策呢,自污这种事情实际上一开始便落于下乘,而且并不能确认那帮小人就会放过你,反而容易授人以柄。

  还不如去李公那里,你若是觉得官场污秽,那你便跟着李公读书,我修书过去,他定然会理解的。”

  苏允听得苏轼此言,皱起了眉头,道:“自污落了下乘?”

首节 上一节 29/2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有一个聚宝盆

下一篇:亮剑: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