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家 第101节
或许是因为被收养的早,所以,此人的做事风格和蓝继宗十分相似,稳妥谨慎,但是,却也过于稳妥了些。
与之相较的是蓝元震,他比蓝元用小上七八岁,如今刚刚三十出头,在蓝继宗的安排下,刚刚从地方转迁回来,算是迈过了从内侍省到入内内侍省的门槛,
现如今是入内高班,被蓝继宗带在身边教导。
和蓝元用不同的事,蓝元震的性格,就更大胆一些,这一点或许和他的经历有关。
蓝元震自幼喜好习武,所以,他后来被派到地方掌管的事务,也和武事相关。
宦官的身份,加上成天和武人厮混在一起,导致蓝元震受了文官的很多白眼。
所以,他对这帮士大夫意见很大。
记忆当中,蓝元震曾经屡次向仁宗进谏,说朝中官员喜结朋党,相互提携,
误朝迷国,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君上被挟,无从察之,应当及早予以提防。
但是,仁宗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反而因此将他派遣出宫,扔到了地方上去。
原本,赵祯就打算寻个机会,见一见这蓝元震,现如今,蓝继宗自己送上门来,倒是省了他一番事。
“年轻些倒是无妨,他再年轻,还能有朕年轻吗?”
看著蓝继宗犹豫的样子,赵祯自然知道他在担心什么。
作为养父,他肯定能够察觉到,蓝元震对文官的厌恶,这样的性格,按照一般情况下来说,肯定是走不长久的。
所以,他才会倾向于举荐蓝元用。
但是,对于赵祯来说,一个只知道事事求稳,明哲保身的宦官,显然不是他想要的。
玩笑著说了这么一句,蓝继宗连忙拱手,道。
“官家说笑了,您乃是天子,元震区区内侍,怎敢同官家相比———
于是,赵祯这才收敛笑容,道。
“那就叫他过来给朕瞧瞧吧,蓝元用既然在御药院做事,就让他继续做著,
免得一时换了人,让大娘娘用不习惯。”
似明似无的给了个暗示,蓝继宗立刻就明白过来,当下,也不敢再多开口,
即首道。
“谢官家隆恩。”
第121章 正旦大朝
宋朝富庶,所以,节日也办的十分热闹。
对于古人来讲,诸般节日当中,最重大的,自然当数年节。
从腊月二十四开始,民间就开始庆祝,家家户户打扫门庭,买鸡割肉,换门神,钉桃符,祭祀祖宗,迎神供物。
宫城中自然也不例外。
除夕日,皇城司早早的就由亲事官带领著禁卫,装扮成和年画一样的镇殿将军,戴假画,绣画色衣,执金枪龙旗。
教坊司装判官、钟道、土地、灶神之类,合共上千人,伴著敲敲打打的鼓乐,热热闹闹的队伍,从禁中出南薰门外转龙弯,意为驱除邪祟。
到了夜间,一声声的爆竹从禁中升起,在天上化成绚烂的花朵,民间百姓皆围炉而坐,酌酒和歌,好不快活。
不过,作为皇帝的赵祯,在这一天就过得没那么开心了。
因为,他不仅要守岁,而且,第二天还得早起,参加一年一度的正旦大朝。
也亏得是他年纪尚小,还未成婚,否则的话,除夕日还要摆上宫宴,饮酒做诗。
和普通的朝会不同,正旦大朝,规模宏大,不仅在京的文武百官要具服参加,诸路举人解首,亦士服立班。
此外,诸州所派遣吏员,需各执方物入献,就连诸国使臣,也会到场。
天安殿,不,现在该叫大庆殿了。
自打上次,礼仪院上奏,要避讳太后父祖名讳,请奏要把延庆殿改为福宁殿之后。
赵祯索性趁著这个机会,鼓动刘娥将宫中殿宇的名字,全都改了一遍。
没有办法,实在是赵宋太喜欢改殿名了,以致于,他在没能消化脑子里的那份记忆之前,时常把这些殿阁搞混。
所以,他干脆就把这些殿名一次性给改了。
除了原本应该被改为垂拱殿的议政殿,被他换了个名字,改成了皇仪殿之外,其他所有的殿阁,都改成了他记忆中的名字。
对此,刘娥原本觉得动静太大,但是,耐不住赵祯坚持,也便趁著改元的时机,遂了赵祯的意。
大庆殿上,自有礼官主持仪式,赵祯这个小皇帝只需要按照流程,当好他的泥塑木雕就是。
朝会的礼仪繁琐,但是,赵祯却并不感到枯燥。
毕竟,他久居宫中,很少见到这么多的人。
尤其是·——
坐在高高的御座上,赵祯的目光下垂,落在走向大殿正中央的几个人身上。
今日是大朝会,所以,所有的大臣都穿著最正式的朝服,带著戴进贤冠,簪白笔,手执笏板,肃然而立。
但是,正在上前的几位,却截然不同,几人当中,走在最前头的打扮最为显眼。
头戴大莲叶状的尖长金冠,穿著紫色窄袍,腰间扣著纯金打造的碟,单膝跪地,双手抚肩,躬身为拜。
“大辽使节萧穆古,副使郑文囿贺大宋皇帝正旦之节,恭祝辽宋两国百年修好,永无战事。”
和其他朝代不一样,宋朝在汴京城里,给辽,高丽,回、于田等国设置了专门的驿站,其中,辽使更是一年有大半的时间,都待在汴京城中,一口汉话说的十分地道。
不过,听了他的这番话,赵祯却微微皱起了眉头。
因为萧穆古这话,乍一听倒没什么,但是,他刚刚登基的第一年,辽国的使节上来的祝愿,就是两国修好,永无战事。
听著好像没什么问题,可仔细一品,其中不免有几分警告提醒之意。
于是,赵祯略微沉吟了一下,没有按照常规的口吻,说一声平身,便接著往下,而是开口道。
“宋辽之盟,乃先帝之约,朕身为后继之君,自当力保两国和平,辽使可将朕意,转达契丹国主。”
说起来,辽宋之间的关系,其实十分微妙。
擅渊之盟,除了两国的君主约为兄弟,每年给予岁币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划定了两国的具体疆界。
这些在以往历朝的盟约当中,都是极为少见的。
因为历朝历代,都坚持自己是华夏正统,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说直白些,就是全天下的土地都是中原王朝的,其他地方的政权,要么是臣子,要么是敌人。
而这两种身份,和中原王朝,都不是平等的。
所以,不存在划定疆界一说。
渊之盟专门确定了这一点,事实上,就是变相的承认了宋辽两国是处于平等地位上的两个国家。
事实上,相对于岁币而言,这才是很吐司大夫所接受不了的。
但问题是,接受不了也没办法,毕竟,打也打不过。
因此,在大宋,就出现了一个无比奇怪的状况。
那就是,官方的名义上,宋辽两国约为兄弟之国,相互的国书之间,也用大宋皇帝,大辽皇帝相互称呼。
但是,在私下里,乃至是赵宋自己的许多文书当中,仍然称辽国君主为辽主或契丹国主,而不愿以大辽皇帝称呼。
当然,这也不单单是赵宋这么干,辽国自己也有类似的行为。
最典型的,就是双方签订的湾渊之盟,保留在辽国的那份誓书当中,便不把岁币叫岁币,而叫做岁纳。
总体而言,这算是两国心照不宣的潜守则,但是,像是赵祯这样,在这种场合,这般称呼辽主的,在渊之盟后,倒是不多见。
不过,赵祯年纪尚幼,又在这般重大的仪典上,这种小问题,倒是也没有人过多纠结。
就连辽使自己,也并没有察觉到有什么不对,而是重新俯身一拜,道。
“请陛下放心,我定当将陛下修好之意,转达我朝皇帝陛下。”
说罢,这位辽使送上礼物,随后,才带著其他的辽国官员,重新站回了原位。
紧接著,便是高丽、回、于田的使臣轮番上前,倒是没有再发生什么意外最后上前的,是党项族的使节,同样是戴金冠、著绯色窄袍,但是,行的却是汉礼。
“奉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赵德明之命,为皇帝陛下贺正旦之喜。’
于是,赵祯顿时微微眯起了眼睛。
赵德明,又叫李德明,党项族之主,在宋称前者,在辽称后者。
名义上是赵宋的臣属,但实际上,他奉行的是依辽和宋的政策,同时接受了宋辽两国的册封。
在宋,他是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赵德明。
在辽,他就变成了夏国王李德明,借著两国都想争取他力量的机会,不断发展壮大。
看著底下态度谦卑的使臣,赵祯面上露出一丝笑意,道。
“西平王乃一方之主,朕自幼便听先帝夸赞不已,据说,西平王有子元昊,
与朕年纪相仿,才能出众,不知,可愿亲自到这汴京城来,让朕一睹风采?”
底下的党项使节闻言,微微有些意外,一时不知道这大宋的小皇帝,又在搞什么鬼。
但是,来朝肯定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只是稍一犹豫,便拱手道。
“回陛下,元昊殿下素来仰慕东京繁华,只是我党项族地,周边有敌寇虎视耽耽,不敢擅离,还望陛下见谅。”
见此状况,赵祯也并不勉强。
反正,他也只是随口一问,要是能把元昊骗过来自然好,骗不过来的话,也能给对方制造一点点小麻烦,惠而不费。
接下来倒是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赵祯登基之后的第一场大朝会,也便这般落幕。
与此同时,随著这次大朝会的结束,大宋也正式进入了天圣元年的时代-—”·
第122章 林特的才能
热热闹闹的年节过了,随著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完,朝廷重新回到了正轨上,
上一篇:大明:家父朱元璋,我还努力个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