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官家

北宋官家 第24节

  但是,刘娥对他的培养,却是按照一个传统封建帝王的培养模式。

  现如今占据他大部分时间,也是他主要的学习途径,是日常的经筵讲读,其内容都是一些经史子集,最多再加上一些儒臣讲授的治国道理,涉及实务的内容寥寥无几。

  这些倒不能说是完全无用,但是显然不符合赵祯的需求。

  要知道,刘娥对他的管束甚严,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间段都有具体的安排。

  什么时候上朝,什么时候读书,什么时候用膳,什么时候安寝,小到衣物饮食,大到课业表现,刘娥都会过问。

  这种规矩的一板一眼的生活,基本上没有任何的自由度。

  更不要提,以如今这种文书批答的方式,赵祯能够接触到的实际政务少之又少。

  虽然早朝能够见到一些大臣,但是,也不过走个过场而已,除了认清楚人,其他什么都做不到。

  赵祯很清楚自己如今的能力,所以他并不想和刘娥对抗,也不打算纸上谈兵的去干涉政务的处理。

  但是,至少不能完全变成泥塑木雕,每一件事,每一分钟都是被人安排好的。

  他需要一定的自由度,需要被真正当做一个官家来看待,而不是让人去召见一个照顾过他的乳母,都要被拦下来,被斥责任性的不懂事孩子。

  要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就需要表现出足够的政治能力。

  只有这样,让刘娥相信,他已经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才能逐渐让他参与到政事当中来,慢慢的熟悉如何控制一个国家。

  但这并不容易,因为他既需要展露自己的能力,同时,他又不能让刘娥感受到,自己的这种能力,会威胁到她的权力。

  尤其是在两者意见有所分歧的状况下,想要拿捏好这个分寸,可谓是困难之极。

  不过,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虽然谈话过程当中刘娥的确表现出了这种疑虑,但是,赵祯回顾了一下自己的应对,应该还算是不错的。

  至少从结果来看,他预想的目标是达到了。

  说白了,昨天的那场谈话,虽然是因为丁谓的挑衅,让赵祯临时决定要拿贬黜寇准的制书来做文章。

  但是,要对刘娥展示出自己的态度和政治能力,却是赵祯早就确定好的策略。

  昨天的谈话,刘娥在试探他。

  但是反过来说,他其实也在试探刘娥,试探她对自己这个小皇帝到底是什么态度。

  后世的传言当中,大多认为刘娥存著效仿武后的心思,所以对历史上的赵祯防备甚严。

  但是经过昨天的试探之后,赵祯可以大致判断,至少现在,刘娥还没有这样的野心。

  目前来看,她虽然对自己有所防备,但也是在尽力栽培,希望他日后能够顺利安稳的接过大权的。

  所以,有限度的展示自己的政治能力,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是在刘娥的容忍范围之内。

  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被鼓励的。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还是那句话,必须要时刻把握分寸。

  仔细的梳理了昨天的一切之后,赵祯勉强总结出了一点经验。

  那就是,在大的政治观念上,他可以和刘娥有所分歧,但是,暂时不宜在具体的事务上和刘娥意见相悖。

  涉及重大事务时,尽量不要提出具体的建议,如果真的需要提的话,那么尽量在私下以委婉的方式提出。

  在此基础之上,赵祯只要不直接干涉朝堂,那么小范围内的一些事情,刘娥可以有限度的允许他自行做主。

  今天的早朝,就是明证。

  换了往常时候,赵祯若是赖床,刘娥必定会命人把他强行拉起来撵去上朝,但是这次却没有。

  一方面是因为赵祯昨晚确实睡得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娥在看到赵祯昨天的表现之后,对赵祯的心智成熟程度有了一定认可,所以开始放宽了对他的管束。

  事实上,这才是他昨天最大的收获。

  关系的创建和改变,本就是在一次次相互试探当中逐渐确立的。

  虽然冒了一些风险,但是对赵祯来说,他不仅摸索出了至少是未来一段时间行事需要把握的原则,更从刘娥的手中,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

  有这两者打底,他接下来才能慢慢的去了解大宋,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刘从愿的动作很快,没过多久,就匆匆而回。

  不过,他带来的消息,却著实是让赵祯有些意外……

  “你说,大娘娘要赦免寇准?”

  赵祯看著面前的刘从愿,眼神中闪过一丝讶然。

  闻言,刘从愿思索了一下,道。

  “回官家,倒是也不能说是赦免,太后娘娘的意思是,寇准毕竟曾是宰执,虽有过错,但当年之事,早已时过境迁。”

  “且先皇晚年病时,曾多次念起和寇准的情分,为了全先皇之愿,可命寇准以太子太傅之职特令致仕。”

  这话说完,赵祯反而皱了皱眉,问道。

  “特令致仕?”

  致仕这个词他听说过,就是官员的退休制度,但是特令致仕,又是个什么说法?

  于是,刘从愿解释道。

  “回官家,依朝廷典制,文官满七十岁方许致仕,寇准今年刚满六十一岁,并不符合致仕之例。”

  “故而,太后娘娘说,念在他多年操劳的份上,便让他带职归乡,留半俸以颐养天年,也算彰显朝廷浩荡恩德!”

  这样吗……

  赵祯摸著下巴,陷入一阵思索当中。

  按照他记忆当中来看,宋代的致仕制度还没有明清时期那么完善。

  这一时期的官员,致仕就是干干脆脆的罢去一切官职特权,回归到平民百姓的身份。

  虽然不少官员致仕仍然享受待遇,但那一般都需要另有恩旨,并非致仕制度本身的待遇。

  不出意外的话,宋朝带官致仕的习惯,应该是在以后几十年里才慢慢出现的。

  但是,如今看刘娥的这个意思,应该是打算现在就打破此前的惯例了。

  实话说一句,寇准到底致不致仕,对于赵祯来说,并没有什么可在意的。

  因为按照他的记忆来看,这位寇相公,活不过明年,就要撒手人寰了。

  退一步说,就算是他活著,如今刘娥秉政,他也绝没有任何复起的可能。

  所以,真正让赵祯在意的是,刘娥为什么要单独为了寇准,而打破之前的惯例?

  最容易想到的一种可能,就是收买人心。

  毕竟,如今寇准已经完全无法威胁到刘娥的地位,而他毕竟是朝廷老臣,当初的那件事,又没有实证,朝中同情寇准的人,还是有不少的。

  这种时候,刘娥让寇准以太子太傅的职位引年致仕,回乡恩养,无疑能够显示出她不计前嫌的气量。

  与此同时,引年致仕毕竟也是致仕,如此一来,寇准便算是彻底退出了官场,最后一丝可能复起的威胁也被打消掉。

  顺带著,还给昨天的闹剧画上了一个句号。

  毕竟,致仕意味著离开官场,既然不在官场了,那么丁谓就不可能再揪著不放,一次次的贬黜寇准了。

  不得不说,刘娥的政治手腕是有的,不过……

  赵祯眨了眨眼睛,他没记错的话,自己这位大娘娘对于寇准说不上有丁谓那么愤恨,但是也绝对没有什么好感。

  这种处置方式,的确能收获一些赞誉,收拢人心,但是,也让寇准真正脱离了漩涡,而且,还得到了优渥的恩养条件。

  以如今刘娥的身份,她想要收拢人心,可用的手段有很多,却偏偏选了这种方式。

  难不成,是昨天自己那番关于私德公权的劝说,她真的听进去了?

  轻轻摇了摇头,赵祯对此倒是没有多想,不管他猜的是对是错,但是想来,丁谓现在的心情,应该不怎么好……

第26章 天欲令其灭亡,则必先……

  政事堂。

  赵祯猜的很准,丁谓现在的心情差到了极点。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太后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对寇准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知道,就在昨天,太后还是一副息事宁人的态度。

  在安抚了小官家的情绪之后,她只是象征性的要求中书修改一下制书中的措辞,在对寇准的处置上,却并没有任何的变化。

  可仅仅过了一个晚上,太后竟然不仅不再贬黜寇准,还要给他加官?

  看著面前由舍人重新拟好的制书,上头太子太傅这四个字,怎么看怎么觉得扎眼。

  思忖了片刻,丁谓把心一横,提起笔来便将其划去,自己又写了几个字。

  然后,他把制书一合,吩咐底下人赶紧送进宫去,似乎是生怕再过片刻,自己忍不住把这制书给撕了。

  于是,当赵祯来到承明殿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份制书……

  “太常寺卿?”

  赵祯的口气略微有些意外,让刘娥不由抬起了头。

  “怎么,官家又觉得有什么不妥?”

  说著话时,刘娥的神色平静,但是赵祯却看得出来,她此时的心绪并不太好。

  将面前的制书推了回去,赵祯道。

  “寇准此前勾结周怀政,大娘娘不深究之,已是宽仁,如今更念其多年有功,用正四品太常寺卿致仕,实乃是大娘娘对其之恩德,寇准若见此制书,当感恩戴德,整冠肃拜矣!”

  这份制书和刘从愿刚刚说的大有出入,明显有猫腻。

  要是没猜错的话,大概率是丁谓搞的鬼,这一点赵祯一眼就看出来了。

  但是,他却并不点破,甚至提都没提。

  原因也很简单,就和昨天谈话时刘娥问的那句话一样的道理,关系要一点点的试探,不能操之过急。

  眼下来说,这种具体的政事处置,赵祯还不宜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否则,很容易让刘娥引起警惕。

  不过……

  赵祯口中一阵感叹,眼角却好似不经意般看著观察著刘娥的神色。

  果不其然的,在他这句话说完之后,便瞧见刘娥眼中,飞快的闪过了一丝阴翳,道。

首节 上一节 24/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家父朱元璋,我还努力个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