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官家

北宋官家 第89节

  他此刻的痛苦,并不来源于赵祯给他施加的压力,而来源于,他无法欺骗自己。

  作为言官,蔡齐并不害怕强权,不管是宰相还是皇帝,只要他认为不对的,

  他就敢于提出质疑。

  他不怕贬官,甚至不怕死。

  但,外力越无法摧毁的东西,往往内里就越脆弱。

  一片压抑当中,珠帘微晃,刘娥的声音反倒平静下来,道。

  “蔡卿不必如此,官家年幼,行事难免冲动任性,今日下朝之后,吾自会对官家多加教导,蔡卿快快请起吧。

  ?

  这番话,刘娥说的十分诚恳,没有半点说反话的口气在内。

  但是,放在如今的状况下,尤其是那句‘官家年幼’,却让人怎么听怎么感觉别扭。

  众人如此,蔡齐更是如此。

  刘娥的这番话,顿时又让他想起,刚刚官家离开的时候,脸上的失望和落寞。

  于是,他心中情绪越发激荡,俯首道。

  “太后仁慈,臣感激莫名。”

  “然则,身为人臣,臣大逆不道,竟敢轻视官家,此诚大罪矣。”

  “纵使太后与陛下不加责罚,臣亦无颜再立于朝堂之上。”

  “还请太后,依律问罪!’

  这番话说的沉重之极,任谁都可以听出,其中的懊悔之意。

  见此状况,刘娥沉默了片刻,似乎也在考虑著什么。

  片刻之后,一声轻叹响起,刘娥道。

  “蔡御史,你的心情吾能明白,但是,你可曾想过,如若真的责罚于你,但传扬出去,外人只会说,官家刚刚登基,就不纳谏言,罢免台谏之臣。”

  “此后,朝中众臣会如何议论官家?后世史书,又会如何言说?”

  这话一出,蔡齐的身子顿时一僵,愣在了原地。

  于是,刘娥的口气转缓,带著浓浓的安抚之意,继续道。

  “你若真的知道自己的过错,那么,便不应就此消沉,而应该更加尽忠职守,兢业用事,好好约束己身,为大宋,为官家效力,以弥补自己的过错,而不是动辄就想要求去,明白吗?”

  蔡齐的身子慢慢软了下来,随后,腰身又渐渐恢复了挺拔,目光也从迷茫愧疚,变得清明起来。

  于是,他端端正正的对著空空的御座和晃动的珠帘一拜,郑重道。

  “臣明白了,请太后放心,臣日后定当竭尽全力,为官家效力!”

  见蔡齐总算是被安抚了下来,刘娥似乎也松了口气,抬手揉了揉额角,道。

  “今日议事,出了不少变故,所幸没有真的闹出乱子,官家那边,吾回宫之后,会多加教导,之后朝中诸事,还望诸公尽心辅弼。”

  虽然说,闹妖的都是这帮御史,连带著挨了皇帝一顿骂的其他大臣有些冤枉。

  但是,太后的姿态都摆的这么低了,他们也只得苦笑一声,纷纷俯首,道。

  “臣等领命。”

  “嗯·——.

  珠帘微晃,刘娥轻轻点了点头,也没有继续停留,带著人起身离开了。

  待得殿中的内侍走了大半,只留下几个人将珠帘卷起,众臣才慢慢站直了身子。

  忍不住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们相互对视了一眼,皆是看出了对方的想法.—·这都算是什么事儿啊!

  三三两两的低声交谈著,众臣纷纷离开。

  其他一帮御史,也围到了蔡齐的身边,担心的看著他。

  “蔡副台—”

  “我没事。”

  倒是蔡齐自己,脸色早已经平静了下来,面对众人的关心,甚至还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回应。

  但是,尽管如此,众人也依旧能够看得出来,他此时复杂的心绪。

  不过,现在显然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于是,迟疑片刻,鞠咏试探著开口道。

  “蔡副台,今日闹成了这个样子,那王钦若———”

  显然,小官家走之前说的那些话都是气话,当不得真的。

  所以,说句不好听的,他们这帮御史,今天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仅得罪了小官家,而且,闹成了这个样子,再想拦下王钦若拜相一事,只怕也不可能了。

  这个结果,不免让人有些消沉。

  反倒是蔡齐,沉吟片刻之后,缓缓开口,道。

  “诸位,今日之事,其实是我等莽撞了,拜相本为内制,乃圣心独裁。”

  “我等身为台谏,固然有纠弹百官之责,但越权行谏奏之事,本已违制,皆因谏院诸人尸位素餐,不得已而为之。”

  “但即便是要谏奏君上,也只是对官家陈明利害,竭力劝之,并非胁迫官家必须遵从我等。”

  “官家方才说得对,蔡某今日所作所为,实乃心中少了敬畏,便是要进谏,

  也不该是如此进谏。”

  “如今,官家和太后虽然不罚,但我自己心中难安,自今日起,蔡某所有的俸禄,会拿出一半来,救济京中孤儿,兴建学堂,以报陛下。”

  听了这番话,在场众人有些沉默。

  蔡齐在他们当中,威望很高,他这番话一出,其实才真正让其他的御史,也开始反思起来,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有些不当。

  片刻之后,众人对视一眼,纷纷叹了口气。

  迟疑片刻,王道。

  “的确是这个道理,不过,虽然我等不该如此逼迫官家,但终归那王钦若,

  并非良相之选啊!”

  面对这个问题,其他言官脸上也露出一丝忧虑。

  不过,蔡齐反而是看开了一样,道。

  “此事我方才也想过了,王钦若虽非良相之选,但是,正如官家所说,我等也不能光凭风闻,就下了论断。”

  “官家既然除拜了王钦若为相,那么想必自有考量,如若他任相之后,的确德不配位,行事不端,我等自当据事弹劾。”

  “但是,毫无实据,便固执己见,无端厮闹之事,却绝不可再有。”

  说著话,蔡齐抬头看著在场的同僚,道。

  “诸位,官家说得对,朝廷自有典制,我等台官,分掌六察之事,当依事纠弹。”

  “若朝中官员有过,即便是宰执,我等亦当秉公弹劾,但若对方无过,我等仅凭观感便要弹劾,既是越权,也是滥权。

  “台谏当察事,而非察人。”

  “此一句,与诸位同僚共勉!”

第105章 事后

  崇徽殿。

  赵祯回来之后,好好的睡了一觉。

  直到傍晚时分,快要用晚膳的时候,张从训才小心的把他叫了起来。

  没有办法,这副身子,到底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人。

  而且,今天的这场奏对,赵祯面对的,是如今这个朝堂上,最有锐气的一批八想要压制他们,不仅需要充足的气势,还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出色及时的应变能力。

  稍差一点,都会被对方夺走主导权。

  尽管赵祯已经做了足够的准备,但是,这种精,气,神凝结一体的奏对,对于身体来说,负担还是很大的。

  不过,少年人损耗的快,恢复的也快,一觉醒来,赵祯除了觉得饥肠之外,精神上的疲累感倒是一扫而空。

  命人把晚膳送上来,待到赵祯吃完之后,张从训才接著道。

  “官家,太后娘娘吩咐,说让您休息好了之后,就去正殿见她。”

  闻言,赵祯眉头一挑,搁下手里的筷子,却并不急著起身,而是开口问道。

  “今日朕离开之后,殿内的情形如何,还有,散朝之后,外间可有什么动静?

  不得不说,张从训的确是个伶俐的人,倒不辜负当初许氏将推荐给赵祯。

  有了他这个亲信之后,赵祯在很多事情上,都省了不少心。

  别的不说,光是打探消息这一道,张从训就做的极好,不仅及时,而且全面要知道,在这件事上,赵祯是一个只要结果的人。

  说白了,他不管张从训是怎么弄到消息的,但是,他需要张从训在他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出来。

  这个要求实际上是非常高的。

  首先是对于张从训自己来说,他必须要做到提前把握风向,尽可能多而准确的打探到赵祯想要的消息。

  单这一点,就需要他必须有很高的,察言观色的能力。

  但仅仅做到这个,远远不够。

  知道了主子想要什么消息,怎么获取,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限于宫中内宦的转迁制度,张从训本身的品阶并不高,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官家近侍的身份。

  可光凭这一点,想要让别人表面上客客气气的还可以,但是,涉及到让人做事或者打探消息,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蔡御史当时就是这么对那些言官说的,之后,他们便一起离开了。”

  “至于外间的消息,您睡著的时候,张都知来了一趟,说是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今日散朝之后,鲁副枢派人通知他,打算明日启程。”

首节 上一节 89/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家父朱元璋,我还努力个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