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家 第90节
听著张从训将自己离开之后,承明殿发生的事情都细细的说了一遍。
甚至,就连刘娥走之后,蔡齐等人的对话都没有遗漏,赵祯这才点了点头,
似乎是在思索些什么。
随后,当听到张景宗带来的消息时,他不由眉头一挑,问道。
“明日启程?”
“鲁宗道不怕有人在城门口堵他了?”
事实上,去宣麻拜相的准备,早就已经做完了。
但是,队伍始终没有启程,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那帮言官。
他们是反对拜相的最大阻力,可以说,朝堂之上,最难对付的就是这帮人。
身上背著士大夫和言官的双重加成,做起事来向来是先干后想。
之前丁谓故意拖延早朝,蔡齐不管三七二十一,冲到政事堂对著宰执大臣就是一顿开骂。
之后冯拯让祖士衡拒收章奏,这帮人又组团到通进司去厮闹,拉著祖士衡让他给个说法,这才让对方顶不住压力,供出了冯拯。
更不要提,今日在殿上,他们的种种行径了说句不好听的,这帮人个顶个的都是倔脾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为王钦若拜相的准备,都已经做好了,但是,鲁宗道迟迟不肯启程,一是想看看有没有转机,二是因为,这帮御史其实早就已经串联好了,要是往宫里投章奏没有用的话,他们就一起去城门口堵鲁宗道。
这个消息并不隐秘,所以,皇城司很容易就打探到了,赵祯也是那天去找刘娥的时候,才从刘娥口中获知的。
同样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刘娥才会最终答应,让赵祯召见这些御史当廷辩对说白了,虽然刘娥尽力不想和外朝起冲突,但是事情走到这一步,要么放弃王钦若,要么,就只能想办法说服这些言官了。
毕竟,既然这帮人做了这等打算,那么即便依照冯拯的办法,将他们都贬出去,这些人也还是会继续厮闹,直到达成目的为止。
所以说,现在鲁宗道通知张景宗明日启程,那么———
“官家圣明,的确如此。”
“张都知来的时候说,那些言官们回到御史台之后,有不少人,都托蔡御史,去通进司拿回了自己还没来得及送进宫中的章奏,想来,是已经不再反对此事了。”
于是,赵祯的脸上这才露出一丝笑容,道。
“如此便好,你这件事办的不错,回头,自去库中取二十颗珍珠做赏赐吧。”
“谢官家。”
虽然说,如今赵祯没有亲政,但是,刘娥对他的花用,却是不怎么限制的。
所以,赵祯出手一向大方,时不时的就会给底下人些赏赐尤其是对张从训,他要帮自己办事,花钱是少不了的,所以,赵祯给他的赏赐,也是最多的。
不过—.
看著躬身谢恩的张从训,赵祯的手轻轻扣在案上,眼中不由闪过一丝深意。
身为皇帝,对底下人施恩,信重都是可以的。
到目前来看,张从训的能力和品行,他都是满意的,也是足够信任的。
但是,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却不是什么好事。
如今他参与朝政越来越多,需要办事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而且,摊子铺的大了,人手里的权力也会变大,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出现,相互的制衡总归是要的。
虽然说,异论相搅的理论,在赵祯看来,用在朝堂上有些过分单一了,可用在内宫当中,却是恰如其分的。
而且,到现在为止,他和刘娥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好,相互之间的权力边界渐渐创建起来,倒也不必像之前那般小心翼翼。
所以,也该想法子,再物色一些得力的人手了—·
当然,这也并不急在一时,毕竟,得心应手的亲信,不是那么好培养的,还需从长计议。
将这件事放到最后的规划当中,赵祯站起身来,道。
“更衣,我们去见大娘娘。”
第106章 名声值几个钱?
天色刚刚擦黑,崇徽殿中,已然点满了烛火。
柔和的光芒充满了整座大殿,刘娥穿著一身素净的祈子,靠在榻上,手里拿著一卷书。
赵祯走上前去看了一眼,却见这是一本古朴的《金刚经》。
他略微躬了躬身子,开口道。
“给大娘娘请安。”
“官家来了,坐吧。”
刘娥这才抬起头,随手将书卷搁在一边,脸上似笑非笑的看著赵祯。
于是,赵祯依言在不远处坐下。
“不知———-大娘娘召臣来,所为何事?”
看著刘娥有些让人捉摸不透的神情,他的心里忍不住有些打鼓,不知为何,
他莫名有一种小时候疯跑了一天,然后天黑回家,站在门外时的之感。
闻言,刘娥直起身子,依旧是那副半含笑容的模样,道。
“官家今日在殿上,可威风的紧啊!”
这话明显带著几分挪之意,让赵祯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见此状况,刘娥脸上的笑意总算是收了起来,道。
“今日上殿之前,官家只说,会同这些台谏们讲清道理,让他们知难而退,
可没说你要闹到现在这般,朝野皆知的程度啊!”
烛火摇动下,刘娥目不转晴的看著自己这个儿子,等著他的解释。
应该说,今天的这场奏对,不仅震惊了在场的一众大臣,也让刘娥感到十分的出乎意料。
事实上,当赵祯提出,要亲自上殿和那些言官们辩论的时候,刘娥本是不赞成的。
她并不是第一天秉政,深知朝堂上的这些言官,到底有多难对付。
所以最一开始的时候,她才会想著,秘密召见王钦若进京,用最低调的方式,趁所有言官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完成拜相。
虽然说这么一来,台谏的怒火之后肯定都会倾泻到王钦若身上,但是,那就和她没关系了。
作为秉政太后,她提拔王钦若已经是恩典了,若是连这点压力也顶不住,那要他何用?
但是,赵祯坚持要走正常的程序,直接下发制书到中书来拜相。
刘娥当时存著的想法,便是想让自己这个儿子吃吃苦头,也好让他以后专心读书,不要整天想著掺和朝政。
之后,事情的发展也的确如她所料。
先是中书对此提出异议,再是言官们闹了起来,这一连串的事情出现,她都交给了赵祯自己应对。
本想著,他撑不住的时候,自己再出面帮他收拾残局。
却没想到,赵祯一路上披荆斩棘,安抚了中书,又摆平了言官,竟真的把这事儿给办成了。
更重要的是,自己这个儿子,小小年纪,竟然能够独自和这些向来不服输的言官们对峙,甚至到了最后,还占了上风----这可是先帝都没有做到的事!
刘娥扪心自问,今天蔡齐撞柱自杀的举动,如果换了她来应付,十有八九,
会为了安抚对方,而不得不让步,收回制书。
当然,如果真的是刘娥,她也压根不会给蔡齐这个机会就对了。
但是,不论如何,赵祯的应对,不仅仅是出乎了她的意料,甚至可以说是,
打破了她之前惯有的认知。
原来——·皇帝是可以这么做的吗?
看著面前眉目仍显稚嫩的儿子,刘娥心中也有些感叹,这孩子的身上,到底还藏著多少惊喜—
感受到刘娥并无太多责难之意,赵祯这才抬起头,沉默了片刻,正色道。
“那这结果,大娘娘可满意?”
刘娥一愣,却是没有想到,赵祯会把问题抛回来。
满意吗?
当然是满意的。
站在刘娥的立场上,她最主要的目的,也就是为王钦若拜相的制书,已经顺顺利利的下达,不会再遇到额外的阻碍了。
除此之外,闹了这么一场,这些言官们理亏之下,不仅是在王钦若这件事上,之后朝堂之上,多少也会收敛几分,不会像以前那般肆无忌惮。
而且,这次奏对,赵祯和言官闹成了这个样子,虽然说最后圆满解决了,但是,明面上来说,却是刘娥最后收拾了这个残局,保住了蔡齐和其他言官的颜面。
如此一来,他们就算不感恩戴德,至少也能意识到,以后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可以去求太后,这便让刘娥的地位更加稳固了几分。
刘娥这个太后,从头到尾什么都没做,但是,却收尽了好处,自然是满意的。
只是·—·
“六哥儿,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值当。”
叹了口气,刘娥幽幽开口,语气有些复杂,道。
“说穿了,这朝堂上下,光靠咱们娘俩是不行的,还得靠这些士大夫辅弼,
才能治理的好。”
“还有那些言官,他们说话的确不中听,可朝廷若少了他们,那你耳边也就再听不到真话了。”
“再者说了,你毕竟是刚刚登基,现在便和这些大臣关系闹得这么僵,必然会让他们心生不满,传扬出去,名声也不好听。”
这话,刘娥说的语重心长,但是,赵祯的脸色有些古怪。
随后,他沉吟片刻,反问了一句,道。
“名声?”
“大娘娘,好名声值几个钱?”
啊这—
刘娥也没想到,赵祯竟会是这样的回答。
上一篇:大明:家父朱元璋,我还努力个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