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官家

北宋官家 第91节

  她本能的觉得,这句话有问题,但是,想要反驳时,却又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于是,赵祯叹了口气,开口道。

  “真正德行高洁之人,只会遵循自己心里的原则行事,反而不会在意名声,

  只不过,因为他们不违本心,所以,名声自然而然会加诸其身罢了。”

  “但是,这世间的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追求名声,无非是追求利益罢了。”

  “那些读书人看重的不是名声,看重的是名声带来的仕途升迁,是名声带来的受人敬仰,是名声带来的泽被子孙——”

  “可问题是,我是皇帝,又不是大臣,要那么好的名声何用?”

  话至此处,赵祯的神色有些复杂。

  他想起了历史上的仁宗皇帝,一辈子都在竭力维护自己仁德的形象,但是换来的,却是臣子们一次次的得寸进尺,是自己后宫的一团乱麻,子嗣接连天折。

  他死之后,万民豪哭,臣子垂泪,连对面的契丹国主都豪陶大哭。

  可是,那又如何呢?

  为己不得快意,为帝于国无功。

  便是在死后被人捧的再高,说穿了,也不过是一个失败者而已”

第107章 皇帝的名声

  柔和明亮的烛光下,刘娥秀眉微,上下打量著赵祯,一时有些愣神。

  她曾经预想过很多答案,却没想到,赵祯竟然会来上一句:“皇帝要名声做什么?”

  想要反驳,但是,她想了想,竟然也有些忍不住,想要认同赵祯的观点。

  所幸的是,多年根深蒂固的观念,还是及时阻止了她,让她很快反应过来,

  脸色一沉,道。

  “官家此言,是打算做一个恣意妄为的昏君吗?”

  “你可知,历朝历代,但凡有此等皇帝出现,便是王朝倾覆之时?”

  的确,名声对于皇帝来说,并不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利益。

  预政多年,刘娥深知,想要让人俯首,依靠的只能是手里的权力,而不能是什么虚无缥缈的名声。

  这也是她先用丁谓,如今又力排众议,要提拔王钦若的原因-----不管外间如何议论,中枢两府的核心位置,必须要由自己的亲信来担任!

  但是,这并不代表,名声就没有用。

  皇帝作为君王,理论上占据著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所以,为了维持这种最高权力的延续,皇帝必须要有所约束。

  这就是历朝历代的君王,都十分重视台谏,甚至不约而同的充许臣下有封驳谏奏权力的原因。

  身为皇帝,一旦完全没有任何约束,可以肆意滥用手中的权力,那么,必然会将权力用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到了这等地步,这个王朝,也大抵离走向末路不远了。

  刘娥虽然没有赵祯现代人的认知,但是,她足以从魏普的史书当中,将这一点看的清清楚楚。

  不过,面对这句问话,赵祯倒是不由苦笑了一声,道。

  “大娘娘误会了,我并非是说,名声不重要,而是想说,士大夫的名声,对皇帝来说不重要!”

  话音落下,刘娥的眉头皱的更紧,不过,却显然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语态略微放松下来。

  “官家是什么意思?”

  于是,赵祯解释道。

  “要评判一个朝臣,其标准无非是忠孝仁义,德能勤廉这八个字,但是,一个合格的士大夫,却决然当不好一个好皇帝。”

  “大娘娘纵观史书,当知古之圣君,如汉文唐宗,皆非仅靠仁德而王天下,

  便纵使是以仁著称的汉文帝,其仁也只在爱惜民力,施以仁政,而对待臣下诸侯,亦是以严律之,宽严相济。”

  话至此处,刘娥的脸上也露出一丝深思之色。

  应该说,自己这个儿子成长的确实很快,想想当时,他刚登基的时候,在自已面前谈论政事,还一直被自己问的哑口无言。

  但是现在,却已经能够有样学样,用她的理论,来反驳她自己了。

  的确,刘娥熟读史书,在以史为鉴这一点上,她做的十分出色。

  世人皆道文景之治,始于汉文帝,说他爱惜民力,轻薄赋,宽仁节俭,爱民重农,是个罕见的圣君。

  但是,却鲜少有人注意到,他一方面废除了针对普通刑案的首连坐法和肉刑,另一方面,却恢复了往往用于处罚犯下大罪的朝臣的夷三族令。

  更不要提,针对于列侯和诸侯王的一系列政策,虽然没有景帝,武帝时的激进,可实质上来说,削藩的一切基础,都是由汉文帝打下的。

  赵祯用这个例子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刘娥心中也隐隐有所触动----她大概能明白,自己这个儿子是怎么想的了。

  这个时候,赵祯也继续开口,道。

  “大娘娘,臣以为,一个合格的皇帝,应当泽被天下万民,稳固祖宗基业,

  施以仁政,以安天下,这是基础。”

  “若要成为一个好皇帝,还需励精图治,积蓄国力,使我国家强盛,可敌外侮,这是基础之上。”

  “再进一步,想要成为秦皇汉武一般的雄主,则必要开疆拓土,扬我国威,

  使四夷臣服,万邦来朝。”

  “天下安否,社稷稳否,国力强否,方是帝王应当追求的名声。”

  “至于所谓的仁义宽厚,乃御下之手段,若有用便用之,无用便弃之,若反被其束缚,实乃是舍本逐末矣!”

  这番话可谓是豪迈之极,以致于,让刘娥都颇有几分愣神,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神色莫名有些复杂。

  不过,她毕竟是心智坚韧之人,很快就清醒了过来,道。

  “我只说了一句话,官家竟有这么多的说辞来堵我,也罢,今日晚了,回去歇息吧。”

  见此状况,赵祯也不再多言。

  相处了这么长时间,他对刘娥的性情和做事风格,也算是有所了解。

  这位大娘娘,并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的,但是,她没有反驳,就说明,她此刻心中是有所动摇的,再多说反倒会起到反效果。

  于是,他站起身来,微微欠身,道,

  “大娘娘也早些安歇,臣告退。”

  随著赵祯的离开,殿中安静下来。

  微风轻起,烛火摇动,映照出榻上端坐之人的身影。

  “太后·.”

  曙再三,蓝继宗还是忍不住小心翼翼的开口叫了一声。

  要知道,从刚刚官家离开,太后已经在此,一动不动的坐了半个时辰了。

  在宫中侍奉多年,他还是头一次见到,太后的这般反应。

  一声轻唤,似乎是让刘娥从繁杂的思绪中挣脱出来,脸色罕见的有些犹豫,

  迟疑片刻,她叹了口气,开口问道。

  “继宗,你觉得,官家刚刚的那番话,说得对吗?”

  啊这·——·

  和雷允恭不同的是,蓝继宗是一步步从底层走上来的,他的性格要谨慎的多,向来不会主动在刘娥面前提什么看法。

  不过,此刻是刘娥主动发问,他也自然不能不答。

  只是,这怎么回答,却要考验人的水平了。

  思付片刻,蓝继宗脸上露出一丝追忆之色,道。

  “回太后,臣只是一介内侍,不懂这些治国的大道理。”

  “不过,刚刚官家的那番话,倒是让臣想起了先帝年轻的时候。”

  “看著官家方才意气风发的样子,有那么一刻,臣差点觉得,是年轻时的先帝又回来了。”

  “先帝—”

  烛火映照下,刘娥的脸色变得柔软起来,眉宇间也多了几分追思。

  从这一点上便可看出,蓝继宗对刘娥心思的把握可谓独到。

  这偌大的宫禁当中,若说还有什么,能够触动这位太后娘娘心弦的,也就只有已逝的先帝了。

  作为一个孤女,太后能够一步步的走到今天,和先帝之间早已经不仅仅是夫妻之情这么简单,而是更深刻的,纠缠了一辈子,再也无法分割开的感情了—·

  不出意外的是,下一刻,刘娥的眉头总算是略微舒展开来,但口气当中,却仍带著几分惆怅,道。

  “是啊,官家如今的雄心,和先帝年轻时简直一模一样,可是——

第108章 得寸进尺

  后世之人评价赵恒最多的,就是讽刺他拉低了封禅大典的级别,再次就是逅病他签订渊之盟,靠送钱维持和平,还有就是迷信各种祀封,宠信奸臣,好似是一个十足的君一般。

  但其实客观来说,赵恒的前半生,做的是很合格的。

  作为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他的两个哥哥,一个发疯一个暴毙,储君之位,

  自然的落在他的身上。

  早在赵恒还只是寿王的时候,被派去知开封府事,就表现出了很高的进取心和才能。

  他不仅直接住在府衙当中,事必躬亲,更是在各种繁琐的案件当中,依旧能够保持冷静的判断,使京狱一空,深受百姓爱戴,被赞为‘真社稷之主也’。

  之后宋太宗驾崩,赵恒继位,任用吕端,曹彬等人,励精图治,每日天不亮就上朝,处理完两府的紧要政务之后,才用早膳。

  (赵祯:???)

  再后来辽国伐宋,赵恒御驾亲征,心中何尝不是满志,想要立下不世之功业,以光宗耀祖。

  可是··

  “有雄心当然是好事,但就怕志大才疏。”

首节 上一节 91/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家父朱元璋,我还努力个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