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家 第94节
要知道,当初丁谓势大,跟著一起对他落并下石的人,可著实不少。
甚至于,其中还有一些,是最开始亲近王钦若,后来又转投丁谓门下的。
如今,王钦若重回相位,面前摆著一个这么好的打击报复的机会,他却能够放弃。
不管他这么做,到底是出于真心,还是考虑到别的什么,但是终归,这种举动就足可说明,他并非朝中传言那般,彻底的道德败坏之人。
刘娥倒是也没有执著,顺著王钦若的话头,便点了点头,道。
“你是宰相,既然是这般看法,那我和官家,自然会慎重考虑。”
“不过,旁的可以不论,你既然重新拜相,那么中书之中,也该再动一动,
我和官家商议过了,任中正和钱惟演,是要走一个的。”
“这继任之人,你可有人选?”
这话一出,王钦若还没有什么反应,赵祯便在一旁眨了眨眼。
刘娥什么时候和他商议过·—
不过,看看这大旗扯的面不改色的刘娥,赵祯也只得顺著她点了点头。
果然,这一趟刘娥不会让他白出来的。
刘娥此举,显然是在帮王钦若在中书站稳脚跟。
先前闹了那么大一场,她也知道,朝中众臣,包括中书宰执,还有那些言官们,肯定都对王钦若颇有怨气。
他远离京城多年,两府当中早就已经换了一茬人。
没人帮衬,即便是宰相之尊,恐怕有时候日子也未必好过。
所以,刘娥的这番话,其实就是在暗示王钦若,可以引援一个自己人进入中书...—
然而,王钦若的反应,却再次让人有些意外。
他这次倒没有推辞,而是沉吟片刻,道。
“太后明鉴,臣远离京城多年,对朝中诸臣熟稔的不多,最近接触到的,就是枢密副使鲁宗道了,太后若要臣举荐一人,臣觉得,这位鲁副枢就很合适。”
这话一出,刘娥不由眸光一闪,问道。
“哦?为何?”
于是,王钦若一拱手,坦然道。
“鲁副枢在朝中素有声名,且曾为东宫潜邸之臣,足堪信重。”
“此前,丁谓在中书擅权,虽是其狂妄自大之故,但中书诸臣未敢明言,亦有其过,鲁副枢出身言官,秉性刚正,敢言直谏,若擢其入中书,一可平朝中物议,二可令中书风气为之一正。”
话音落下,不仅是赵祯,就连刘娥也忍不住挑了一下眉头,问道。
“王相公此言当真?”
“我可听说,前些日子鲁宗道替朝廷前去宣制的时候,对你的态度十分不善啊——.—”
这件事说起来,京中之人或许不知道,
但是,对在场的几个人来说,却都不是什么秘密。
鲁宗道奉旨,前去江宁,代表朝廷为王钦若拜相,这本是一个打好关系的好机会。
可谁能料到,这位鲁副枢到了江宁以后,不仅拿著架子,在城外驿站住了三日,才肯进城。
就连宣制的整个过程,也冷著一张脸。
要知道,拜相之事,虽然在京城里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的,但是,地方上的消息却还没有传开。
鲁宗道带著这么浩浩荡荡的队伍过去,却又不肯直接进城,可著实是让王钦若担惊受怕了一阵,生怕是朝中有什么变故,要将他继续贬。
更不要提,随后宣制之后,王钦若大喜之下,设宴款待江宁上下官员,还有前来宣制的使节,鲁宗道却直接随便找了个理由,没有参与宴席,可谓是大大的落了他的面子。
陪同鲁宗道一起去宣制的,是张景宗,所以,回来之后,他自然将这些情况,都禀告给了刘娥和赵祯。
事实上,刘娥这次特意趁著出宫的时机接见王钦若,还让他来举荐中书参政,未必就不是存了几分安抚的心思。
可谁曾想,这王钦若不仅没有趁机提拔自己人,反而还不计前嫌,举荐了鲁宗道。
这般表现,可著实是出乎了刘娥和赵祯的预料。
“臣惶恐,如此小事,竟惹得太后和官家关注。”
听到刘娥略显调侃的声音,王钦若又躬了躬身子,正色道。
“太后明鉴,古人有云,举贤不避亲仇。”
“中书参政乃国之重臣,太后命臣举荐,实则是对臣的信任,臣自当秉公举荐,不敢有丝毫徇私之处。”
“何况,朝中大臣,有不少听信谣言,对臣颇有异议,臣虽感到冤屈,却不敢心存不满。”
“鲁副枢和臣之间,不过是有些误会罢了,既然同在两府,之后将话说开了也就是了,岂能因此记恨,甚至有碍朝廷政务?”
这番话说的可谓十分漂亮。
要不是说话之人是王钦若,赵祯都要以为,这是一个心怀社稷,不计小节的宽厚宰相了。
刘娥倒是微微一愣,旋即便含笑道。
“定国在地方待了几年,果真是和以往不同了。”
能够被太后以字相称了,可见此刻的刘娥,心中是极为满意的。
王钦若笑了笑,只是拱手一礼,这次倒是没有说话。
于是,刘娥点了点头,道。
“也罢,这件事情,我和官家回头再商议一番,今日休沐,让你过来一趟辛苦了。”
见此状况,王钦若便知道,自己该走了。
于是,他立刻拱手行礼,道。
“是臣搅扰了太后和官家的兴致,还望太后勿怪,若无他事,那臣就先行告退了。”
刘娥含笑颌首,王钦若这才后退两步,再度一拜,离开了静室。
待得张景宗将他送了出去,重新回到静室当中,刘娥这才将目光转向了赵祯,问道。
“此前,官家曾和我争论过,是否应该重新启用王钦若,如今亲自见过此人,不知可有改观?”
闻言,赵祯略微有些沉默,片刻之后,他轻声开口,道。
“别的倒看不出来,但是的确,是个聪明人———”
第112章 真心假意
实话实说,今日王钦若的表现,的确让赵祯对他之前的印象改观了不少。
不谈别的,单是他这份低调的姿态,就足够让赵祯明白,刘娥为什么非要重用这个臣子了。
要知道,如今的王钦若,可是仅次于冯拯的宰相,地位怎么说都不算低了,
但是,他却依旧能够如此恭敬,可见其政治定力,确实非凡。
不过,他却没有直接回答刘娥的话,而是片刻,问道。
“大娘娘觉得,王钦若方才举荐鲁宗道,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
还是那句话,如果说那番话,是其他大臣说的,那么,赵祯会觉得,这个人秉持公心,不计前嫌。
但是,这话是王钦若说的,他就不得不多思付一番。
倒也不是他光凭名声识人,而是,既然要观人,总不可全部抛开名声不谈,
而且,王钦若之前做下的那些事,也的确很难让人将这种正面词语和他联系起来。
闻言,刘娥倒是没有什么意外,只是一笑,道。
“那官家觉得,鲁宗道又为什么要和王钦若闹上这么一场呢?真的是因为看不惯他吗?”
这话一出,赵祯微微有些发愣。
他没想到,刘娥会忽然扯到鲁宗道的身上,
不过,细细一想,的确,为什么呢?
要知道,王钦若拜相,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那些言官都败下阵来,他鲁宗道这么做,就更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如果说有什么用的话,那就只有得罪王钦若了。
赵祯也的确知道,鲁宗道一向看不惯王钦若的为人。
但是,从他的记忆来看,鲁宗道此人,不是个无理取闹,肆意妄为的人。
他在朝中的名声很大,也得罪过不少人,但是多数情况下,都是对事不对人,就算是有看不惯的人,也是因事及人。
在对方没有犯什么错的情况下,就算是心中看轻对方,鲁宗道也很少主动挑起矛盾。
可这一回,无缘无故的,鲁宗道怎么就非要和王钦若过不去呢?难不成,就为了出口气?
赵祯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能够走到枢密副使的位置,哪怕再是秉性刚正,鲁宗道绝不可能是这种冲动鲁莽之人。
那么,就是故意为之,这么说来的话-——
“为了名声?”
赵祯眉头微皱,试探著开口道。
于是,刘娥的眼中露出一丝满意之色,道。
“官家这些日子,的确长进不少。”
旋即,她的神色微微摆正,接著道,
“正是名声,官家还记得,我之前就说过,人都有私心,这是不可避免的事,
“这朝堂上的官员们,有些求名,有些求利,有些求权,有些求势,人皆如此,有人求其中之一,有人想全都收入囊中,其实本质上并无不同。”
“像是丁谓,求的是权势,而官家一直颇为赞许的王曾,则是既求名,也求权,至于这鲁宗道,和王曾是差不多的一路人,不过,他自言官出身,求名更甚于求权。”
于是,赵祯也彻底明白了过来。
的确,鲁宗道并不是个无事生非的人,但是,在涉及到他利益的时候,如果有必要,他也会主动出击。
平心而论,这个差事,其实是冯拯硬塞给鲁宗道的,本意是为了,让鲁宗道和王钦若打好关系,好方便日后进一步仕途迁升。
上一篇:大明:家父朱元璋,我还努力个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