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大明王朝开始横推诸天

从大明王朝开始横推诸天 第217节

  其实,借助情绪之力,本就是自在门的绝活,自韦青青青以下,自在门弟子最擅长地便是将种种感受、情绪作为力量,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堪称奇诡的武学。

  他们纵使是要借助天地灵力,也并不是靠着强绝念力去操纵,也不是如密宗大法一般,用礼敬神佛的方式求祈祷。

  他们做的,是共鸣。

  用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心意,去与天地间的灵力沟通交流,让灵力能够自愿地随自己而动。

  这也是为什么,在面对诸葛正我之时,方应看“一气贯日月”神功的力量,会反过来为他所用。

  其实,每一个练武人都知道气与意合的道理,但是心意善变且复杂,想要每一招每一式,都能完全反映出当下心绪,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并且,心神既可以加强招式的威力,也会反过来,影响招式的发挥,心一分,动作就有缺憾,神一散,武学便有破绽。

  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力量,令这心念变化,不至于干扰招式,武者们的第一课,往往就是凝神聚气,摒弃杂念。

  哪怕是诸葛正我,甚至是韦青青青,都做不到时时刻刻调整情绪,始终维持与天地的共鸣,也不能把千变万化的情绪之力,尽数融入招式。

  所以,他们也只是将这种情绪之力,当成一种增强攻势的辅助,仍是用内力及灵力来杀敌。

  可元限不一样。

  他完全舍弃了内力,也舍弃了灵力,更是舍弃了人与天地的共鸣,只追求人与人之间的感同身受。

  通过这样的舍弃,以及极致的“内观”、“审视”,他已能够将人身中,一个个宛如泡沫般转瞬即逝的情绪、念头,都提炼为真实不虚的力量。

  这是一种完全源于心灵,没有衍生内力,也不牵扯灵力,更不干涉肉体的极度“内化”之力。

  这种力量,与徐行“打破虚空”之后,所取得的“真空妙有”境界颇为类似。

  只不过徐行是“本来无一物”的自性真如,元限则是舍弃一切,隔绝一切,最终换取了染化一切的能力。

  徐行先是一惊,复又一叹。

  ——可惜了。

  若是早知道元限有这般手段,他之前就该去元神府见识一番,现在才来,就不免有些无趣了。

  正感慨间,元限已连发六箭,挟七情之力,遥遥横击而来。

  从刚才那一箭中,徐行已有些隐隐约约的感悟,所以这一次,他干脆挡都不挡,凭超卓的精神境界,将这种种情绪之力尽数吞没。

  因受六箭后,六种情绪在徐行体内翻涌掀波,他更是难以抑制地回忆起往事,用六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些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

  一时间,徐行甚至感觉,自己整个人就像是被分割成六块,然后用六种滤镜,审视自己的回忆,哪怕是同一段经历,通过这种方式,竟也能有六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通过这种方式,徐行对“情绪之力”的了解、掌握,都更上一层楼。其实,以他的精神境界,早已能够把握自己的每一缕心念。

  但真情总是由衷而生,不知来处,也不知去处,徐行能够把握的,只是那一刹那的存在。

  可是,在接了元限七箭之后,他却隐约察觉到,喜怒哀乐等一系列复杂变化的趋势和走向。

  这一刻,徐行心中有了某种深刻的感悟。

  ——天地间的力量固然伟大,但心灵深处的力量,也绝不逊色分毫,甚至是犹有过之。

  他以前凭着神魂强度和精神念力,强行干涉现实,改易肉身的做法,现在看来,比起元限这种无比精细的操作、润物细无声的染化,还是有些过于粗暴,不够自然。

  若是能够学着元限的手段,把握种种情绪的生灭,甚至是将情绪也化成力量,他的“真形法体”也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不过,很显然,元限自己也没有抵达那个境界。

  七箭落定,徐行已落在元限身前一丈之地。

  看着面色空洞,还欲拉弓放箭的元限,徐行摇了摇头,叹道:

  “舍弃一切,换取纯粹的情绪之力,的确是个好想法,但是,这真是你的武学吗?

  伤心小箭是智家的神兵,自在门大法、忍辱神功来自韦三青的传授,山字经更是智小镜为你取来。

  元限啊元限,枉你身为自在门弟子,终其一生,可有属于自己的独创,又可有属于自己的志向?”

  接下来这七箭后,徐行对元限的武学进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仅知道了“伤心小箭”的原理,更明白了他武学的缺漏之处。

  徐行看得出来,为了击败诸葛正我,元十三限已将自己拥有的一切武功都舍弃,把全部赌注,都压在了“伤心小箭”上。

  所以,他也就从“元十三限”,成为了现在这个元限——只有诸葛正我这一道大限的元限。

  可是这样的伤心小箭,又有什么意思?

  情绪和心意,本是这世间最千变万化的东西。

  可自从元限舍弃“自我”之时起,他就失去了变化的可能,“伤心小箭”的力量也已彻底恒定。

  这一箭,或许能够射杀世间九成九的人,也或许当真能帮他报仇雪恨,却不会再有新的突破、新的变化。

  就算元限用这样的箭杀了诸葛正我,也不能证明他比诸葛正我更强,只能证明一件事。

  那就是诸葛正我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关心他,爱护他。

  徐行相信,这绝不是元限的本心。

  在这漫长的仇恨纠缠中,元限变了,他不仅变得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就连求胜的初衷,也变成了要诸葛死。

  并且,在徐行看来,这样的箭法也实在是无趣至极,他觉得这种行为,就类似于前世所知那些,为了父母伤心而自残,甚至干脆是自杀的孩子。

  无论究竟是谁的错,这样的举动,都没有丝毫意义。

  听到徐行的质问,元限仍是不为所动,只一味拉弓,徐行又摇了摇头,叹道:

  “罢了,想必诸葛先生也不愿你死得稀里糊涂,我就发发善心,先帮你找回自我,再让你做个明白鬼。”

  其实,元限这种人,徐行当真是一点都不在意,对该死的人,他一向只负责将对方送进地府。

  奈何,元限还有一个身份,乃是诸葛正我的师弟,徐行又颇受了神侯府的恩惠,对这位神侯也是惺惺相惜。

  反正元限一定要死,也一定会死,徐行自不吝让他在死前,发挥出最后余热,最起码让诸葛不至于那么难受。

  言语落定,徐行又是一步踏出,眉宇间绽放灿金神光,翻掌盖在元限身上。

  元限身躯一震,头颅猛地垂落。

  徐行正是将元限刚刚打入自己体内的七种情绪之力,原封不动地返还了回去。

  两人相对而立,默然对视。

  元限只觉无数记忆在此刻,如潮水般涌入心头,却是模模糊糊,令他看不真切。

  这浮光掠影的回忆没有让元限清醒,却激活了那唯一留存在他体内,令他能够支持到今日的执念。

  元限的雄躯忽地开始剧烈震动,他猛地抬起头,神情痴惘狂乱,纵声嘶吼,状若疯魔。

  种种情绪在他的体内交织纷乱,有对智小镜的喜与爱,对师尊的敬与畏,对诸葛的怒与恨……

  到头来,最浓烈也最根本的,乃是一种踌躇满志、壮志凌云,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情怀。

  这正是元限和诸葛不对付的根源:

  ——只因他是一个骄傲骄纵,狂妄狂放,自大自负且自诩能够纵横天下,睥睨群雄的人!

  只不过,这种志气在长期的失败中,被消磨殆尽,最终成为对诸葛的执念与仇恨。

  其实,这本不是元限的本意。

  现在,徐行便帮他找回了这个本心。

  元限终于睁眼。

  他眼中的空洞、虚无尽数淡去,浑身翻涌的恨意、怒意也渐渐消退,整个人变得无比平静。

  配合上他那张淡金色的面容,看上去,当真有几分神佛的超脱之气。

  徐行并不惊讶,只是挑起眉毛,跃跃欲试、饶有兴趣地提议道:

  “再射一箭?”

  元限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儿,再睁开。

  他只说了一个字。

  “好”。

第109章 元十三限的元,打一场歼灭战 (万字大章)

  元限说出这个好字时,眉骨耸动,眉毛斜飞,嘴角上翘再咧开,露出一排白而耀眼的牙齿,这是他数十年来,都不曾有过的笑容。

  这种神采飞扬、意气风发,也是元限数十年来未曾体会的感觉。

  其实,徐行打入他体内的情绪,并不止于元限射出的那七种,

  那七道由元限毕生经历所凝聚的“箭气”,只不过是帮他找回以往的记忆与感受。

  真正令元限彻底复苏过来,或者说让他找回初衷,重拾少年心性的,乃是徐行自己的意志。

  这正是徐行当初对付巫行云时,从三大密宗上师手中学来的“灌顶”法门,又结合了刚刚从“伤心小箭”中取得的感悟。

  灌顶法门的本质是镇压,这必须要极其复杂的仪式,还要时刻保持上位者对下位者的绝对掌控,才能达到生杀予夺的效果。

  所以在同级强者的生死决战中,“灌顶”很难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甚至连干扰都做不到。

  即便是以徐行高出巫行云不止一筹的精神境界,也要三大密宗上师配合压阵,才能最终完成“灌顶”,便是此理。

  元限的“伤心小箭”却能弥补这个缺点。

  “伤心小箭”并不旨在镇压,而是一种引导,要将自己的情绪提炼成武器,用来引导出敌手的情绪,令其自伤。

  结合这两种手段后,徐行这一门法门,既不是为了镇压、也不是为了引导,只是一种纯粹的共鸣、亦或者说是感染。

  徐行只是将自己性格底色中,占比颇重也颇为契合元限心性的超拔之志,毫无保留地灌注给了元限,成为他重组“自我”的关键部份。

  其实,元限的情况比起四门凌落石,更像是无心无魂,全凭本能战斗的大雷天。

  只不过,他对诸葛那一份根深蒂固的执念,甚至压倒了生命的本能,才会成为如此模样。

  可即便是大雷天,在挥出最后一拳时,也展现出了明显的本性,似乎是寻回了神智,又像是从肉身中重新诞生了新的灵魂。

  徐行虽然不知道那一日真相为何,但现在的他,却能用相似的手法,以元限的执念为根基,为其重塑一个全新人格。

  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元限。

  元限出生于“邮局镇”,那是一个没有梦的地方,所有人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睡眠中,都不做梦,没有梦,更不知道什么叫做梦。

  他们只是脚踏实地,做力所能及的事,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从生到死,都过这一种生活。

  其实元限现在想来,他对诸葛正我的恶感,或许正是来自于此。

  因为诸葛正我也是一个总做实事、脚踏实地、不问得失,好像也从不做梦的人,更很难谈得上梦想的人。

首节 上一节 217/2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一分钟一两银,殖民全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