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大明王朝开始横推诸天

从大明王朝开始横推诸天 第4节

  两人望着这封信,皆是面色沉重,相视无言。

  这封信来自京城,要郑、何二人,趁着端午汛期的机会,决掉新安江的闸口,水淹九县农田。

  事成之后,再让养桑大户们趁机收购受灾田地,立即种上桑苗,以期尽快完成改稻为桑之事。

  信中内容不多,却是字字力逾千钧,令两位地方大员心头凛然,久久不能言语。

  虽然早知小阁老做事,向来凌厉果决,可郑、何二人还是想不到,他竟然想得出毁堤淹田的主意。

  那可是九个县啊!

  何茂才扭头望向郑泌昌,他是几十年的老刑名了,一惯是语中带煞,威严极重,往往一声咳嗽,就能令人噤若寒蝉,此时嗓音却也飘忽起来,显得有些心虚。

  “老、老郑……真要干?”

  郑泌昌盯着那封信,目光深沉,他并不直接回答何茂才的问题,而是一字一句地道:

  “这是小阁老亲笔写的信,以他的性子,你我还能如何?”

  谈及那位在朝堂之上,翻掌风云覆手雨的小阁老,哪怕何茂才已是手握一省官员生杀大权的正三品按察使,也不由得色变。

  他沉默良久,骨子里的狠劲涌上来,猛地一锤桌子,恨恨道:

  “娘的,那就干!”

  郑泌昌长叹一声,敛容正色道:

  “好在,小阁老也安排了人手,咱们做好该做的,就万事大吉。”

  何茂才皱起眉头,忍不住道:

  “把这种事交给一个江湖上的杀手组织,是不是……”

  黑石在江湖上的名头虽然大,屡次暗杀官员,但在何茂才看来,也不过是一群见不得光的江湖武人而已。

  跟东南海寇这群正经八百揭竿而起,举兵造反的暴力组织比起来,那还是差得太远了。

  光看他们的首脑,连《武知录》都没上,可见成色如何。

  郑泌昌瞥了他一眼,怒其不争地道:

  “我刚才说什么你都忘了?咱们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小阁老既然选中这个‘黑石’来办事儿,必然有他的道理。

  毁堤淹田是不是容易事,拿几个高手来做,总比兴师动众要隐蔽得多。”

  见何茂才还是面带迟疑,郑泌昌又朝他招招手,何茂才心领神会,附耳过来,便听郑泌昌轻声道:

  “我听说,‘黑石’还有宫里的背景。”

  郑泌昌顿了顿,单手指天,何茂才面容一凛,胸中那股担忧也立时散去。

  他们都清楚,改稻为桑本质上,就是阁老、小阁老为了给圣上找钱,才想出来的法子,既然有宫里的支持,还怕什么?

  九个县而已,皇上心中,装的可是九州万方!

  既然这样,那黑石没上《武知录》的原因,便呼之欲出了。

  想到这里,何茂才心头一惊,不敢再多问半句,只是忍不住暗自叹息。

  明明已经有了东厂、锦衣卫,还在江湖上养个黑石。

  圣上如此行径,真是……

  聊完了正事儿,郑泌昌又想起一事,随口问道:

  “马宁远送来那个乱民头子,处理好了没有?”

  何茂才想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郑泌昌指的是谁,他摆摆手,不以为意地说道:

  “赵四他们应该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等把那乡下拳师押进牢里,逼着他们签字画押就是了。”

  郑泌昌想了想,又摇头道:

  “还是不保险,胡部堂这个人你是知道的,他手下那个徐渭徐文长,也是个心细如发的角色。

  这个节骨眼上,咱们不能出任何差错,能让他们拿到把柄。”

  何茂才也皱起眉头,他沉吟片刻,心头忽生一计,道:

  “你还记不记得,前几个月,咱们抓那批倭寇?

  不然,咱们弄几个倭寇,藏到那间破落武馆里去,再安排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来个当场捉拿,让乡间百姓都看看。

  这样既能震慑乱民,又能以他们为人证,证明这两人确实是倭寇细作。

  到时候,咱们人证物证俱在,又做成了铁案,只怕胡部堂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郑泌昌眯起眼,慢慢地嗯了一声,又问道:

  “你有法子,能让那些倭寇能乖乖听话?”

  何茂才傲然一笑:

  “十几年的老刑名了,这些事,不在话下。”

  郑泌昌颔首,不再多问。

  虽然在三言两语间,就已决定了两条性命的生死存亡,但其实何茂才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毕竟只是收拾一个本地桑农、一个乡下拳师而已。

  若不是赶在这节骨眼儿上,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何至于让他这个正三品大员过问半句?

  简单给这件事画上句号后,何茂才又转回到正事上,对郑泌昌提点道:

  “我的事儿好办,倒是你这边,还得跟沈一石、马宁远再沟通沟通。”

  沈一石乃是专为江南织造局提供丝绸的江南第一豪商,富甲一方,家财万贯。

  郑泌昌等人,都指着他在毁堤淹田后,尽快收购受灾田地,安排种植桑苗,自然要提前沟通一番。

  杭州知府马宁远虽也是郑、何的同道中人,却与浙直总督胡宗宪情谊深厚,想要瞒住胡宗宪毁堤淹田,他们也要先跟马宁远打好招呼。

  若事不可为,也只能把这位杭州知府监视起来。

  “那就干吧。”

  郑泌昌理了理袖袍,站起身来。

  “我遣人去请马宁远,约他晚上在沈一石那里见面。你去先牢里,把倭寇的事儿办了,再来找我们。

  事不宜迟,今晚就商量出个章程来。”

  何茂才和他对视一眼,重重点头,雷厉风行地出门,直往杭州大牢而去。

  这时,夜幕渐渐降临,一个后负长条包裹的身影,自官道旁的树林中走出来。

  徐行目光炯然,眺望城墙,眸中跃动着莫名色彩。

  因海乱之故,杭州城夜间守卫极为森严,几个提着灯笼的士兵,踩着昏黄火光,在城墙下来回巡曳,眼神不停扫视,显得极为警惕。

  他们身后,便是高有两三丈的城墙。墙面上有箭楼,上面都是硬家伙,前几个月有一伙难民想要翻进城,当场便被射成了筛子。

  但,这些阻碍还拦不到徐行。

  看准那些守城军士的身影,徐行脊背一弓,如一头软乎乎的大猫,踩着松软的步伐,整个人浸润在夜色中,悄然渗透过去。

  绕开守军视线后,徐行来到城墙根,左手提着长条包裹,右手捏成爪,脚掌在墙上轻踩,腿部发劲,一下窜起丈许高。

  此刻,他再用那包裹尾端在城墙上轻轻一点,借力越过墙头,再用背部紧贴墙体,肌肉蠕动,近乎无声无息地落地。

  整套动作一气呵成,直到落地,也只用了三四息功夫。

  徐行先前从黄脸汉子口中,已得知齐大柱关押的具体位置,是以落地之后,他便疾往此地奔去。

第3章 监牢夜沸,惨绝人寰

  以徐行的拳术修为,想要瞒过守军潜入杭州城里,自然是轻而易举。

  可在臬司衙门的大牢前,哪怕拳术高深如他,也不能不被人发觉。

  这大牢建在城西,牢前是一块宽阔无边的旷地。

  方圆数十丈,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皆是青石板地,没有一丝遮蔽,为高耸狱墙所罩。

  连清朗月色,亦被阴沉墙影遮断,照不到此地。

  发现徐行的,是狱墙上的士卒。

  负责把守此地的士卒,也是身经百战、千里挑一的好手,且反应快绝、杀人如麻、心狠手辣,否则也不能被遣来,把守这关押着无数重犯、凶犯的监牢。

  可哪怕是他们,也无法从如此迅疾的一闪中,判断出来者究竟是什么东西。

  当守兵定睛望去,黑影已消失在深沉墙影中。

  如此快的速度,绝对不可能是人,所以众人小声议论起来:

  有一人奇道:

  “奇怪,我刚才好像看见个人影?”

  一人接口道:

  “哪儿有什么人影,月影罢了,这些天劫牢的人不少,咱们不免疑心生暗鬼。”

  又有人不屑嗤笑道:

  “人哪儿有那么快的身法?来劫狱的那群江湖武人,哪个不是自诩高手,还不是一一死在我们的陷阱、弓箭下。

  昨夜来的那几个,都给噗嗤噗嗤射出了十七八个透明窟窿,一身是血……前天那伙人,浑身淋满沸油,给火烧死了,尸体都焦烂不堪。

  哈哈哈,他们还敢来?!”

  另一人纳闷地自语道:

  “这些人可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天天来劫牢,还真就不怕死?”

  “还不是为了救那些带头作乱的反民头子?

  我就纳闷了,改稻为桑这么利国利民的好事,他们偏偏不干,就要跟朝廷作对。要我说,都是倭寇细作在里面煽动闹事!”

  能够负责把守臬司监牢的士卒,都是衙门里的高手,家产颇丰,田地众多,又不以种地为生,看问题与寻常农户自然不同。

  对他们来说,“改稻为桑”是天大的好事,以这些人家里的田地数量,一旦改种桑苗,收成好的话,不知道要比以往多赚多少。

  奈何总有些鼠目寸光的刁民要跳出来和朝廷作对,害得这利国利民之事始终推行不下去!

首节 上一节 4/2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一分钟一两银,殖民全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