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术 第190节
于是乎,一股狂喜瞬间涌上心头,但唐珍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尽量表现得平静而从容。
他微微鞠躬,向袁逢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心。
“袁公有此意,珍敢不从命?”
袁逢看着唐珍,微微一笑,缓缓点了点头。
“好,待我上报天子后,便将印绶送来,惠伯,此次改制意义重大,你要多加小心,凡事三思而后行,切实控制好整个宫廷的规制,不要让宵小之辈再得到祸乱天下的可能。”
唐珍站起身子,面朝袁逢深深一礼。
“袁公嘱托,珍必将铭记于心!”
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唐珍接过了少府这个重要的职位。
杨赐则默默地坐在一旁,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但他深知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情,知道现在的结局已经是最好的结局,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他只能接受现实并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和角色。
少府的职位安排过后,其余人开始期待接下来的通政司机构将如何设立,并猜测自己是否有机会在其中担任要职。
按照袁树的设计,通政司这个全新设立的机构,被赋予了极高的专属职权——负责收纳全国范围内所有上奏给朝廷的奏表。
这一职能的划定,无疑是对过去权力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
不论是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的政务奏表,还是礼仪性质的例行奏报,只要是需要呈递到宫廷的文书,都必须先送到通政司进行统一记录。
通政司的官员们会对这些奏表进行细致的分门别类,确保每一份奏表都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并再按照既定的流程递交到相关部门。
同时,他们还会将军国大事之类的奏表专门呈送给皇帝,以便皇帝能够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和各方动态。
这个流程的设计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在过去,传递奏表、讯息的权力长期被宦官集团所把持,他们利用中黄门、小黄门等职位,人为地在皇帝和群臣之间制造了一道信息壁垒。
这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拱卫皇权的作用,特别是在皇帝年富力强、能够有效掌控朝政的情况下,它有助于皇帝集权,防止权臣的崛起。
然而,当皇帝能力不足或者年幼无知时,这道信息壁垒却可能成为宦官集团欺上瞒下、谋取私利的工具。
他们可以利用自己对信息的掌控,歪曲事实、隐瞒真相,甚至假传圣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鲜见,也是导致许多王朝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袁树设立通政司就是为了将这份权力从宦官手中收回,并纳入到朝廷的行政体系之中。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断绝内廷人员干涉朝政的可能性,还能确保信息的畅通无阻。
说实话,要不是觉得现在还不合适,袁树都想把密折专奏制度给提前弄出来。
只是目前袁氏并没有完全掌控局势,所以袁树才没有这样一步到位。
说白了,袁树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上传下达的重要通传权力牢牢掌握在袁氏手中,为此,他特意将雒阳讯息终端从内廷转移到外廷,转移到政府领袖手中。
这样一来,皇宫就变成了一个受到袁氏掌控的信息茧房,所有的消息都必须经过袁氏的筛选和过滤才能传入宫中。
从此以后,皇帝本人可以得到的全部消息都是由袁氏挑选过后、被认为可以送达的。
这个信息茧房就像是袁氏亲手编织的一张大网,将皇帝和宦官们牢牢地束缚在其中,他们对于外界的了解将变得越来越有限,他们无论想做些什么,信息差都将是无法逾越的大山。
而袁氏则可以通过掌控通政司来获取最大的信息优势,获得至关重要的信息差,从而对雒阳城内其他政治势力形成巨大的先发优势。
这个机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与尚书台一样,通政司也被设计为典型的位卑权重。
首脑通政令的品秩只有一千石,两名通政仆射的品秩也只有八百石,剩下办事官吏的品秩大多在四百石和六百石之间。
看似品秩不高,但实则权力极大。
袁树在设计这个机构时,思路与尚书台颇为相似,都是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这些职能部门的作用,提高朝廷的行政效率,但同时也非常警惕这些部门过于强势,成为威胁统治者权势的隐患。
因此,他在赋予通政司极大权力的同时,也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来降低其品秩和地位,限制其权力的过度扩张。
尽管如此,通政司负责人的职位依然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大家都想知道袁逢会如何安排这个机构的第一任负责人。
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仅是一个官职那么简单,更代表着袁氏家族对于朝政的掌控力度和深度。
在众人的期待和猜测中,袁逢终于揭晓了答案。
他没有选择在场的任何人来担任这个重要职位,而是提名了另外一个人选——前右扶风、现任议郎的官员沈恪。
这个决定让在场的不少人都感到意外,但仔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
沈恪在担任右扶风期间就与袁树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在袁树开始搞事情发迹的那段时间里,沈恪给予了他不少的支持和帮助。
这些举动自然也让他得到了袁逢的赏识,之后在袁逢的帮助下,沈恪成功离开了地方官序列,进入中央担任议郎这一职位。
议郎这个职位虽然品秩不高,但是在升迁层面却有着独特的优势。
议郎能够参与朝政,并就朝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很容易进入皇帝的视野并获得进一步升迁的机会,在整个郎官体系之中议郎算是最为清贵尊崇的职位之一,也是很多地方官进入雒阳朝廷之后暂且歇脚、站稳脚跟的必经之所。
然而沈恪的运气却似乎并不太好,在任两年半以来都没能得到什么好机会来升迁自己的官职。
因为加入袁氏集团的序列比较靠后,很多人在他之前已经预定了不少好职位,他只能排队熬资历等着轮到自己,心中不免有些焦虑和失落。
好不容易等到袁氏发起兵变掌控朝政的大好时机,沈恪却偏偏受了风寒卧病在床,错过了袁逢的大封赏,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懊悔和痛心,简直肠子都悔青了。
于是病愈之后赶快派人持拜帖拜访袁逢,表达自己效忠的决心,希望袁逢不要忘记他这个忠心耿耿的狗腿子,能够给他一个补救的机会。
袁逢这才想起来这个曾经为袁树办过事情的狗腿子沈恪。
第227章 第一顺位的继承人
考虑到沈恪和袁树之间的关系以及他自身的能力,袁逢觉得给沈恪一个机会也未尝不可,于是便上了心,搜寻合适他的职位。
正巧现在袁树自己设计出了一个通政司,便决定将这个重要的职位交给沈恪来担任,算是对他过去付出的褒奖,也是对袁树的一种支持和肯定。
随后,新少府和通政司的副职以及部门职位的安顿工作也逐步展开,在袁逢的安排下,一些自己人顺利进入了这些部门,同时也给亲袁氏势力留了一些职位以巩固双方的联盟关系。
剩下的职位,袁逢则决定全部交给袁树去安排,让他根据自己的判断和需要来选拔合适的人选。
袁树极为突出的政治能力和文化声望让袁逢对他充满了信任和期待,甚至开始后悔自己当初和袁树打下的赌局了。
他意识到亲自率兵打仗这种事情并不是一个统治者必备的能力,因为统治者并不一定要上战场,而袁树所展现出来的政治智慧和文化底蕴才是更加难能可贵的品质。
只要有几个会打仗的厉害的部下能够驾驭得住,袁树就完全有能力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未来让袁树继承自己的地位,无论是当皇帝还是继续做权臣,他相信袁树都绝对能够胜任并且将袁氏家族专政的地位保持下去至少传承到下一代。
因此现在就让袁树开始培养自己的人完全是可以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袁逢非常愿意在其中为袁树创造一些机会。
袁树在得到袁逢的交代后,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表的欣喜。
袁逢特意为他留下了三十多个两部门的基层职位,这不仅意味着他可以将手光明正大地伸入皇宫和讯息集散中心,更代表着袁逢对他的期待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对于他未来接班的计划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助力。
重要的权力部门里都有他的人,他就算不担当任何职位,也能通过一心会的纽带间接持有这些权力。
他按捺住内心的喜悦,开始着手查阅自己手中的名单,那些之前没有轮到职位的优秀一心会成员的名单,此刻在他眼中显得分外重要,他一个一个地仔细审阅,思量着如何为他们分配少府和通政司里的职位。
每当他落笔为一个成员分配好职位时,心中便涌起一股满足感。
就像是一个有收集癖的人,收集到一个想要的东西,哪怕不去触碰,只是看着,心中都会莫名的欣喜。
一个、两个、三个……
每多一个,心中就会多一份满足感,每多一个,距离未来的成功就更进一步。
此前,一心会的优秀成员荀攸已经被他安排进入了尚书台历练,作为他拉拢颍川荀氏家族的一根小小的橄榄枝。
而紧接着,与他关系颇为友好的钟繇也被他安排到了中牟县担任县丞。
虽然钟繇并未加入一心会,但袁树看重的是他的才华和为人,另外考虑到他的家族在党人群体中颇有声望和能量,哪怕是为了拉拢钟氏家族,他也不能错过钟繇。
至于陈群,袁树对他的能力一直颇为欣赏,然而由于陈群始终不认可袁树的学术理念,这使得袁树在培养他时总是心存芥蒂。
考虑到颍川陈氏家族在当地士人圈子里的声望,袁树最终决定将他安排到沛国谯县担任县丞,也算是迈出了拉拢的一步。
随着第二轮分配工作的计划展开,后续加入的张纮、王朗等人也因突出的能力和表现得到了袁树的重视。
他大笔一挥,果断地将这两人安排到了通政司里面历练。
在安排职位的过程中,袁树始终牢记通政司的重要性,为了确保这个机构的高效运转,他决定申请调令,将尚在尚书台担任仆射的程立调职到通政司。
通政司里还空缺着一个仆射的位置,而这个职位无疑更有利于程立展开工作,毕竟袁树手底下的情报系统一直都是由程立在负责,在这个新的职位上,程立的专长必然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发展。
经过一番周密的安排和部署,袁树终于在少府和通政司都安插进了自己的人手,这场政变之后的清算环节里,他无疑是大获全胜,狠狠地吃了一大口肥肉,满嘴流油。
而另一边,沈恪在得知这个消息时,颇感意外。
他原本并不知道朝廷何时设立了一个叫通政司的部门,直到他去向袁逢表示感谢时,才惊讶地发现这个部门不仅重要,而且重要性居然上升到了如此地步。
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一只脚踏入了大汉帝国最高核心的决策圈子!
两年半以来的隐忍和付出,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他激动得泪流满面,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和喜悦。
在与袁逢的交谈中,沈恪还得知了自己被选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自己与袁树的关系比较亲近。
袁树作为此番政变的重要功臣,其地位和影响力自然不言而喻,袁逢选择沈恪,不仅是为了让他为袁氏专政局面服务,更是希望他能多听听袁树的话、与袁树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能有通政司这个官署,子嘉居功至伟,没有子嘉,就没有通政司,你与他相识甚早,今后若有什么问题或困惑,不妨多向他讨教。”
袁逢轻轻笑着对沈恪说道。
这番话让沈恪琢磨了许久,终于品味出其中的深意,他明白袁逢这是在提醒自己要与袁树保持良好的关系,甚至可能是一种隐晦的别样的暗示。
于是在感激之余,他决定去向袁树表示感谢、表达自己的忠诚和决心。
当袁树得知沈恪来向自己表示感谢是出于袁逢的意思时,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涟漪。
他明白老爹袁逢的用意深远。
这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更是对自己未来接班地位的暗示,他可以确定在袁逢的心里自己绝对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
至于今后会不会发生什么其他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地位……
他此刻并不太担心。
毕竟袁绍成为接班人的概率无限接近于零,无论是身份还是能力还是影响力。
而袁基虽然仍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这份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他嫡长子的身份上,而不是在能力方面。
袁树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确保自己的继承地位不动摇。
沈恪在拿下这个职位之后便是雄心满满地准备大干一场了。
对于一个全新设置的朝廷部门来说,招募人员、确定工作地点和工作流程无疑是最重要的任务,而沈恪作为一个有十几年从政经验的老官僚对此自然十分内行。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