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术 第202节
就算是这几日和袁树相处时间和很长的范隶也不知道为什么袁树这边的人如此士气高昂、且如此的忠诚于袁树。
就算是一般的死士,也不至于到这种地步吧?
死士当然愿意为了家主而死,这是他们生来的使命,但是这些人……
怎么说呢,有种奇怪的感觉,和他固有印象里的死士不太一样。
他不是没见过死士,过去他经历过的某些上级长官身边就有那样的死士,那种仿佛生来就只是为了死的人一眼看上去就有一种让活人不太舒服的感觉。
但是他眼前的这四千“死士”则完全不同。
这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虽然这短短的一段时间的相处也让范隶对袁树好感大增,隐隐有些归属感,不过这群人如此这般的狂热,还真是让范隶惊讶不已。
想来想去想不出一个所以然,范隶只能认为这是文化知识的力量。
袁树是这些人的老师,是传授他们知识的人,是大汉著名的经师,文化大牛,所以这些人才如此狂热、忠诚。
但不管怎么说,战斗意志如此高昂,这一战获胜的把握就更大了,获得军功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不多时,袁树和范隶一起登上了瞭望台,在瞭望台上放眼望去,已经看到了黑压压一片压过来的叛军。
嗯,人数多,规模大,看上去还真不会少于一万人。
但是……
非常凌乱。
叛军并非是纵列或者横列那样的队列,而是一团一团的,就像是散落一地的棉花,毫无规律可循,就那么散散乱乱的接近汉军军寨,完全没有袁树印象里军队该有的样子。
甚至连一般的汉军都不如。
步军没有结阵,就这么明晃晃大大咧咧的出现在野外,骑兵数量还特别少,也没有对步兵形成有效的保护。
难道说……有诈?
袁树觉得从军事角度上来说,就算有足够的骑兵作为护卫,步兵在野外的时候也应该注意结阵,否则万一被敌军的骑兵突袭了,那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分分钟崩溃给你看!
兵败如山倒就是这么来的。
这支军队如此嚣张,要么就是有诈,在诱导汉军出去野战,然后包饺子。
要么就是纯粹的无能。
有鉴于之前先锋战的经验,袁树觉得大概率可能是后者。
但是他随即想到了段颎的告诫,想到他这次作战的首要任务不是打野,而是打辅助,为了让段颎能顺利攻下胙城,出风头、抢人头不是主要的。
外出征战,讲究的就是一个完成使命,要是乱来,打赢了还好,要是输了,那可真就没脸见人了。
袁树这么想着,于是放弃了安排两千骑兵出寨强袭的打算。
站在他身边的范隶其实也有建议袁树出寨强袭的想法,但也是想到了袁树的安全与此番他们的主要任务,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没提。
两人在这个层面达成了奇妙的统一。
但不得不说,这支军队人数虽然多,可整体上看起来真就是一团乱麻,要是他们行军的时候也是这德行,袁树都不敢想这一路走来到底有多少人会趁机跑掉。
待这支军队更加接近汉军大营的时候,袁树又得知了这支军队打起来的旗帜上写着几个大字。
讨逆将军曹。
这五个字给袁树搞得有点错愕。
你说要是“征西将军曹”,那袁树勉强还能归类到曹操那边去,可你这个讨逆将军曹又是哪路神仙?讨逆将军不是孙坚吗?
难不成……
是那个东郡太守曹绍?
但是这也不是问题核心,问题核心在于——你哪里来的讨逆将军的职位?
谁给你封的?
难道是我老爹闲着无聊、封个将军号给你玩?
袁树不理解这个事情也很好解释,因为袁逢的确没有无聊到干出这种事情。
给曹绍封这个讨逆将军职位的,是刘郃。
东汉宗室、济阴郡太守刘郃。
他决定加入造反队伍之后,等来了沛国相王吉和彭城国相文穆两人的联军,然后三人在济阴郡会师,又一同北上前往东郡,在东郡濮阳县会合了曹绍。
四人组成联军,声势浩大,军械充足,粮食也比较多,一时间什么都不缺。
且他们心照不宣的都是使用穷兵黩武的方式募集兵马,甚至沿途劫掠县域、抓捕壮丁,等到了东郡,三人已经裹挟了六万多人前往东郡。
在东郡,他们的人马得到了曹绍的武装,又进行了一番筛选,选出了六万“精兵”。
这六万人就是刘郃等四人联合组建的反雒阳袁氏政权的联军。
当然造反的不止他们四个。
豫州刺史炅裒被安排从谯县出击,进取陈国。
梁国相张颢从梁国出击,进取陈留郡。
两人的军队作为偏师、疑兵,用以分散朝廷军队的注意力。
叛军主力则从东郡出发,直捣雒阳。
这是刘郃提出来的战术,他认为这个战术是目前最合适的战术,且他们在东郡会合主力,还能进一步得到冀州方面冀州刺史李邵和渤海国相高程的援助。
这两人也打算参加这场叛乱,只是行动比较慢,在刘郃等人行动的时候还没来得及赶到东郡。
但这也无所谓,这四人首先就在东郡完成了第一次会盟会议。
会议上明确确定了以汉室宗亲刘郃为盟主,打起“讨伐袁氏、恢复正统”的旗号,公开向全天下发布檄文,号召天下“有识之士”一起出发雒阳、讨伐袁氏。
他们宣称要恢复刘宏的皇帝之位,将篡夺皇位的刘悝和谋取最高权力的袁氏消灭。
不过私下里,王吉、文穆和曹绍三人都认可刘郃的主位,并且都表态愿意支持刘郃谋取帝位。
只要他想,到时候直接把刘宏弄死,把罪过推给袁氏,他们一点问题没有,刘郃就能顺理成章的即位成为皇帝了。
刘郃对此十分满意,直接就做起了皇帝的美梦。
不过他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知道大局未定,不能贸然显露出自己的本意,所以决定稍微遮掩一下。
目前大家都是一样的两千石官员,不利于确立一个统一的首领,所以四人商定,以刘郃自领骠骑将军,以骠骑将军的身份开府治事,统领王吉等人和所有军队讨伐雒阳。
接着他又任命曹绍为讨逆将军,任命文穆为破虏将军,任命王吉为奋威将军。
然后什么校尉什么中郎将也封了一堆,不管其他,先把这些不要钱的称号撒出去一波,以此收买人心,让各自队伍里那些摇摆不定的人先定定神。
最后,刘郃就宣布继续招兵买马,扩充军队。
六万人不够,还要继续扩军,哪怕是强征、抓壮丁,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充最多的人马。
与此同时,刘郃并未忘记他们的主要目标。
他们必须主动出击,抢占先机,以攻为守。
而在他们这群人里,只有曹绍以勇猛著称,他身材魁梧,气势磅礴,看上去最具武将的风采和威严,于是,刘郃决定委以重任。
他让曹绍率领一支两万人的精锐军队作为先锋,先行出征。
曹绍的目标是赶在朝廷大军完成集结之前迅速进入司隶地区,占据一座城池,建立一个前沿阵地。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成功地将战线向前推进,对雒阳朝廷形成强大的威慑力,迫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刘郃认为,雒阳朝廷和袁氏家族虽然表面上强大,但实际上都是外强中干、色厉胆薄之辈。
只要他们得知叛军已经大举攻入司隶地区,再加上陈国和陈留郡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必定会心生恐惧,转为守势,而不敢贸然出击。
这样一来,刘郃就能争取时间招募新兵,进一步扩充军队规模,提升整体战斗力,同时也能等来李邵和高程。
在此期间,如果还有宦官的余党想要投靠他们,也有足够的时间赶来。
至此,刘郃可谓是机关算尽。
第245章 正规军大战古惑仔
为了确保这一“宏伟”计划的成功实施,刘郃毅然决定将他们手中最“精锐”的两万余士兵交给曹绍来指挥。
此外,他还把好不容易凑到的千余骑兵中的大部分也交给了曹绍。
实际上,刘郃手中并无更多的可用之人,曹绍自称喜欢研读兵书战策,又具备勇猛之力,稍加展示,便得到了刘郃的高度认可和重用。
这是在无人可选的情况下,刘郃不得不做出的最佳选择。
这就像是在一群瘸子里面挑选将军,矮子里面拔高个儿,实属无奈之举。
所以,刘郃选中了看上去威武雄壮、颇具将领风范的曹绍。
曹绍对此任命并无任何异议。
叛军集团有了主心骨和基础的组织之后,他就没什么害怕的了,心中全是恨。
他早已渴望能够为曹节报仇。
曹节对他十分照顾,一路关照他,提拔他,才能让他这个连孔子的本名叫什么都不知道的家伙跳出士族划定的圈子,一跃而上成为两千石郡守。
虽然两人不是亲生父子,但是感情却十分深厚,他也非常想要为曹节报仇雪恨。
自从得知曹节等大宦官的头颅被袁氏军队残忍的砍下、并悬挂在雒阳的城门上风吹日晒后,他心中的悲痛和愤怒便从未消失。
他发誓要把袁逢、袁树父子的头颅摘下,以此祭奠曹节的在天之灵。
如果战争能够取得胜利,他必定会毫不犹豫地实现这一誓言。
在战争初期,曹绍的行动还算得上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实质性的阻碍,然而好景不长,他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
先锋将蒋寅是刘郃极力推荐给他的,他被刘郃誉为勇猛之士,跟随刘郃十几年,一直保护着刘郃的安全,为人十分可靠且忠诚。
曹绍手下原本就缺乏精干强悍的将领,于是便任命蒋寅为先锋,分了一半骑兵给他,又让他统领三千步军率先出击,想让他为全军打头阵。
结果,蒋寅率领的先锋部队居然全军覆没,只有二百多人侥幸逃脱回来报告了这一消息。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立刻在全军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曹绍闻讯后也紧张起来。
他意识到雒阳朝廷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对付,汉军也没有刘郃所说的那般胆小、谨慎。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