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116节

  直到吴襄转身离去,出城消失在视线中,祖大寿才回神,自言自语道:“说服戚金抛弃朱泺?简直是可笑可悲可耻!”

  “李伯爷父子在筹谋联合戚金对付朱泺新军时,戚金已经彻底的倒向,不,是被朱泺所影响,早已站在了朱泺一边!成为了你口中天真、愚蠢的傻子了!”

  祖大寿不由想到了戚金对朱泺主动出击的那种自信。

  难道真的能赢?

  接着,祖大寿又喃喃感慨道:“我想不是这个世道容不下傻子,而是傻子太少,当有一大群天真的、纯粹的傻子时,这个世道或许都要被颠覆。”

  祖大寿为报朱泺不计前嫌收留之恩,决定尝试着做一回傻子。

  他要看一看,一群天真的、纯粹的傻子,在这座即将被围的孤城中,能不能做成这件扭转朝鲜格局的大事。

  如果能,那就证明,终有一天,不为世道所容,天真、纯粹的傻子,也一定可以如他所说,颠覆这个世道!

  要么报恩把这条命留在这座异域他国之城。

  活下来的话,他就做一个天真的、纯粹的傻子。

  祖大寿把自己今后的人生路,赌在了这座闻庆城上!

  乾清宫暖阁。

  啪!

  忽然扔来的折子砸在沈一贯面前,沈一贯忍不住哆嗦了一下身子。

  “好好看看!你们都好好看看!这就是你们给朕推荐的朝鲜事务总经略!”朱翊钧愤怒之下,面色酱红,指着沈一贯怒斥道。

  沈一贯还不清楚这道折子上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不过从皇帝的话中,不难猜出与杨镐有关。

  难道是杨镐成功解决了朱泺这个不安分的军头了?

  这段时间,皇帝派锦衣卫保护朱泺的消息,早已经传回朝中了。

  引起了中枢极大的震动。

  只是沈一贯却顾不上此事,只因近日来,那篇关于历朝历代、大明两百年积弊的文章已经彻底在天下泛滥。

  就连民间的小民百姓都不知深浅的参与讨论。

  民间各种各样的杂音,让沈一贯,乃至整个中枢都心惊胆战的。

  即便是张居正改革最凶的时期。

  大明也未曾向现在这样,对某件事情,产生如此高热度的激烈讨论。

  他们这些人为压制民间对文章的议论,疲于奔命,焦头烂额,以致是在没有精力分神关注朝鲜之事。

  沈一贯本能觉得,应该是杨镐成功了。

  朱泺死了!

  所以让皇帝雷霆大怒。

  急思转念之际,沈一贯的心绪渐渐安定了不少,甚至心中还暗暗窃喜,不过手依旧剧烈的颤抖着,甚至比刚才都更甚了几分。

  在龙颜大怒的时候,做臣子的就算没有害怕恐惧,也一定要表现出应有的恐惧。

  只有这样,才能让皇帝觉得他高高在上。

  皇帝才会心中高兴。

  沈一贯深谙此道。

  啊!

  当沈一贯终于颤颤巍巍的打开折子,瞟了一眼,啊的惊呼一声,这一次不是装出来的,手剧烈抖动,连折子都握不稳,吧嗒一声掉落在地面上。

  “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赵志皋也顾不了那么多,连忙拿起折子:“这!”

  朝鲜国主李昖上的弹劾折子,折子中的言辞愤怒,声称辽东军入朝鲜以来,到处纵兵劫掠,朝鲜百姓视大明宗国天兵如倭寇。

  当然这不足以让首辅、次辅同时惊的说不出话来。

  真正让他们不安震惊的是李昭在弹劾后,上奏的战争进展。

  李昭在折子中,直言不讳的指出,经略杨镐、辽东军队副经略朱泺的战略构想存有抵触。

  将军事当做操弄权术。

  战场懈怠,无心战事,致使被德川家康抓住机会,四万精锐天兵,一战溃败,损兵折将两万余人,只有一万八千余溃兵幸存。

  朱翊钧从始至终,眼神狠戾的盯着沈一贯。

  等待众人轮着看过折子后,朱翊钧再度冷冷道:“沈次辅!当初杨镐为经略使,是一力支持的是吧!”

  “爱卿身为次辅,协助朕署理国事,就是这般为朕推荐人才的吗!”

  “陛下,臣死罪!”沈一贯连忙凄厉大呼,头砰的一声,重重磕在地上。

  赵志皋瞥了眼沈一贯。

  这一次的沉重打击,至少可以让沈一贯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对他发起挑战了。

  他没有选择痛打落水狗。

  现在不是时候。

  朝鲜战事发生这么大的变故,必须尽快解决,否则的话,有可能引起这个局面的溃败。

  赵志皋连忙叩首道:“陛下,当务之急是稳定朝鲜局势,不使朝鲜局势崩溃。”

  “臣以为,杨镐、李如松必须严惩,以儆效尤,至于其他的辽东将领,不宜过分处置,朝廷可申饬这些败将,让他们戴罪立功!”

  “另外,杨镐已经不足以担任经略使之职,严惩李如松后,也需要有人去指挥辽东军。”

  “辽东军副总兵祖大寿失踪,李如松罢黜后,需要另派人去接管李如松的位置,臣举荐大同总兵麻贵。”

  “麻贵有过在辽东军任职的经历,与辽东军诸将也算是老相识,麻贵接管朝鲜辽东军,不会出现将帅不熟的情况。”

  “另外朝鲜经略使,臣以为副经略朱泺,可临危授命,担当此大任!”

  “纵观副经略朱泺在朝鲜的表现,其无论是军事指挥能力,还是与邦国相处的外交能力,都十分过硬。”

第136章 部署

  陈矩暗暗看了眼赵志皋,不由自主点了点头。

  又瞥了眼沈一贯。

  这段时间,沈一贯觉得出了石星的事情,就可以对赵志皋发起挑战。

  上蹿下跳的十分厉害。

  但就这份临危处断的能力,沈一贯真的是差赵志皋太多了。

  “朱泺如此年轻,刚刚升任副经略,不到月余时间,再次提拔为经略,陛下是否提拔的有些太快了?”

  叶向高硬着头皮,小声说道。

  哼!

  朱翊钧冷哼一声,冷冷看着叶向高:“朱泺是比你们推荐的杨镐年轻很多,可眼下朝鲜的几次胜仗都是朱泺打的!”

  “之前的捷报传来,你们拼命的把朱泺的功劳往杨镐身上按,为什么杨镐离开朱泺,去执掌辽东军,打的第一仗,就差点把这个入朝辽东军败光了!”

  叶向高面色变白,连忙叩首,匍匐在地上不敢再言。

  赵志皋暗暗看了眼盛怒的皇帝。

  他现在明白了。

  皇帝抢先表现出雷霆大怒的模样。

  恐怕就是先声夺人!

  为任命朱泺为经略铺垫,在这种情况下,沈一贯、叶向高之流自保都来不及,还如何反对皇帝任命朱泺呢?

  看来皇帝并未因外面的流言,就减少了对朱泺的青睐……

  不对!

  赵志皋眼底闪过一抹异色。

  朱泺才十五岁,刚刚束冠的年纪。

  皇帝这么使用朱泺,未免没有拔苗助长的嫌疑。

  难道皇帝是想要看一看,朱泺登上高位后的表现,以此试探朱泺?

  赵志皋忽然觉得,若他对皇帝的猜测是对的。

  那么朱泺会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

  登高位而飞扬跋扈,会让皇帝心生忌惮。

  可朱泺若是因此谨小慎微,皇帝同样会认为朱泺年纪轻轻便城府太深!

  除非朱泺能够表现的恰到好处。

  什么是恰到好处,赵志皋也不知,恐怕只有皇帝心中才有恰到好处的标准。

  “首辅。”赵志皋思绪繁复之际,就听到皇帝吩咐道:“就按照你的建议去办吧!”

  “另外,麻贵先行动身前往朝鲜接管辽东军残部,大同兵马也要集结,中枢发函询问朱泺,解决朝鲜战事,还需要多少援兵。”

  “臣遵旨!”

  沈一贯与叶向高随着众人走出乾清宫后,转头看了眼,抬手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叶向高咬牙怒道:“杨镐真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

  “他这一败,连累次辅暂时都无法向赵志皋发起挑战了,次辅,朱泺爬的太快了,必须想办法遏制。”

  “现在整个朝鲜都是朱泺说了算,我们鞭长莫及,除非朱泺败了!”沈一贯绝望的说道。

  叶向高咬牙道:“我就不相信这竖子能够常胜不败!”

  “他要是真的打赢了朝鲜战争,按照当初我们与陛下的约定,他得胜班师回朝,岂不是就要与我等平起平坐,担任兵部尚书?”

  哼!

  沈一贯冷哼一声:“做梦!让后宫那位去着急吧!后宫那位已经与李氏父子结盟,她是绝不希望朱泺高升的!”

首节 上一节 116/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