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158节
闻言,吴襄顿时狂喜,他庆幸自己的眼光,一路都极力维护与杨镐的关系。
现在果真发挥作用了。
吴襄立刻抱拳郑重道:“”杨大人,从今天起,吴襄,我吴氏一门,唯大人马首是瞻!”
作为一个精明人,吴襄知道,杨镐帮他不是没有所图的,他立刻投桃报李。
杨镐唇角微微上扬,催马声随即响起。
驾!
当天夜里,杨镐与吴襄悄悄离开。
数日后。
朱泺领兵过山海关,进入永平府之际。
杨镐、吴襄已经先一步抵达蓟州。
蓟州街面上。
吴襄打量着行走在街面上的百姓:“杨大人,进入蓟州后,总觉得有些不一样。”
杨镐也有这种感觉,听闻吴襄的话后,询问道:“说说,蓟州和其他各处有什么不同?”
“首先你看这些百姓,感觉就比辽东的好像更精神,眼睛贼亮贼亮,而且你看这些人,脸色泛红,很明显就是吃的还不错。”
“蓟州是卫所,辽东也是卫所,卫所军户的情况我是最清楚的。”
“还有这街面上,杨大人难道没有注意到吗?商贾很多,从入城到现在,我已经看到至少数十个商队入城了!”
“还有……”
吴襄忽然注意到杨镐的脸色阴沉难堪,他连忙闭嘴。
杨镐阴沉说道:“你不会不记得,蓟州卫是谁管辖的吧?“
“朱泺!”
“从蓟州卫的变化,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人多么难对付!军政双优,不是假的!”
以前杨镐没来过蓟州卫,对于朝中评价朱泺军政双优有些嗤之以鼻。
但是这一次回京经过蓟州卫,杨镐才真正意识到,军政双优这个名号不是徒有虚名!
这样的朱泺,更加难以对付!
“走,去悦来客栈!”杨镐收回打量百姓的眼神说道。
吴襄知道杨镐去悦来客栈做什么。
在进入永平府后,他们就从永平府的士绅口中得知,原吏部文选司郎中纠集了一帮士子,在蓟州卫等着朱泺。
要声讨朱泺。
吴襄心中对此十分瞧不上,他狐疑道:“杨大人,在朝鲜,我们手中握着刀子都对付不了朱泺,就凭这位顾郎中,领着一帮士子就能成事?”
“你不懂,士子虽然没有入仕,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很大,他们背后代表着一个个士绅家族。”
“他们的恩师、同窗,人脉错综复杂,只要利用叶赫那拉氏的箴言,在天下士林中间坐实了朱泺的不臣之心,就算皇帝庇护他,他也得死!”
“在大明,你们的刀子,比不上口诛笔伐!”
吴襄暗暗瞥了眼杨镐,心中略微琢磨,暗骂一句,还真是这么回事情,看来想要飞黄腾达,就一定要与这群酸儒保持良好关系!
“那朱泺岂不是死定了?”
闻言,杨镐一路阴沉的脸上,总算是露出了笑容:“即便不死,他也得脱一层皮!他建立的功勋,能够保住他的命就不错了!”
驾!
???
悦来客栈。
“大家听好了,脑后生反骨的两面人,军头朱泺已经进入永平府。”
“马上就要抵达蓟州卫!”
“大家一定要组织好,不要怕,大胆戳穿朱泺的不臣之心,把朱泺隐藏在暗中的龌龊阴暗一面暴晒在太阳下!”
“为朝廷锄奸!”
“对,为朝廷锄奸!”
??
顾宪成站在阁楼楼梯,看着客栈大堂内激动议论的年轻士子,唇角不由泛起了一丝阴冷笑容。
“朱泺,你让我失去一切,成为一个笑话!这一次,我就要踩着你,扬名立万!”
顾宪成阴冷低喃声响起。
建奴动兵的消息传来时,顾宪成一度十分失望。
他都以为自己没有机会了。
没想到,上天都是眷顾他这种忠臣的。
只要他做成了这件事情,他必然可以轰动大明士林!
成为士林年轻人崇拜的对象。
这可比他讲学,慢慢的笼络士子要快得多!
噔噔噔……
脚步声响起,顾先生的家仆走来:“老爷,客栈后门有一位自称您同窗好友之人求见。”
“对方叫什么名字?”
“杨镐!”
闻言,顾宪成不由露出喜色,激动道:“去……不,我亲自去迎接!”
杨镐不是他的同窗好友。
但顾宪成知道,杨镐是沈一贯的人!
和杨镐结交,可以更好融入沈一贯派系中。
而且他与杨镐还是同病相怜,都被朱泺所害。
善于投机的顾宪成十分清楚,现在同病相怜,惺惺相惜,正是加深两人关系的时候!
顾宪成深知,一起同过窗,一起嫖过娼,也不如惺惺相惜,同病相怜建立的感情更加坚实可靠!
“听说朱指挥使在辽东被建奴围困了,也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
“应该没事吧,朱大人可是武曲星下凡,在朝鲜把倭寇打的连爹娘都不认识了,还怕小小的建奴?”
“错了,错了,朱指挥使这次有大难了,建奴可比倭寇厉害的多,而且朱指挥使打完倭寇,兵力消耗很多,而且我们的将士也十分疲惫……”
“这可怎么办,听说朱指挥使还押送着倭寇赔偿朝廷的一千万两白银呢!”。
“不久之前传出消息,因为这笔赔款,圣上决定免除今年的粮赋,若是没有了这笔赔款,岂不是……”
??
皇城根最大的客栈中,坐在其中的各色人议论着从辽东传回的消息。
角落一张桌子。
李成梁穿的像个普通富态老翁坐在一个年轻人对面。
某刻,李成梁茶杯,对坐在对面,风度翩翩,十分贵气的少年郎敬茶:“今日能的三公子亲自来见老朽,老朽惶恐,这杯茶,敬三公子。”
李成梁口中的三公子,便是三皇子朱常洵。
朱常洵连忙举杯,脸上露出亲和,如沐春风般笑容,一只手扶助李成梁的茶杯,另一只手端着茶杯,低于李成梁茶杯轻轻一碰:“李公折煞小子了,小子能当面聆听李公教诲,乃是小子幸甚。”
“家母让小子代为问候李公。”
朱常洵这种姿态,让李成梁十分受用。
这无疑证明,他辽东李氏父子在延禧宫心中的位置。
饮茶之际,李成梁感慨摇头:“老了,老了,昏聩无能,恐耽搁三公子的大事,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李成梁说着低头品茶,眼神余光却暗暗打量着朱常洵。
他选这么一个热闹的地方与朱常洵见面,是大有深意的。
老狐狸!
朱常洵短暂的愣神后,立即明白了!
李成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暗示决不能只考虑两人坐在这里的谈话内容。
还要与这客栈内发生的事情结合在一起。
客栈内讨论最多的是什么?
蓟州卫军头朱泺!
朱泺便是李成梁话中的后浪!
朱常洵暗骂与这些老狐狸相处可真不容易,老狐狸们说话弯弯绕绕,云里雾里的。
稍有不谨慎,或许就考虑不周全。
因此说错话,要么得罪这些老狐狸,要么被老狐狸们轻视。
朱常洵看李成梁放下茶杯,亲自为李成梁斟茶后,笑着说道:“李公,年轻人就容易冲动,我自己就年轻,深有体会。”
“若是身边没有个老成持重之人把关,就很容易头脑发热出事的。”
“眼下不就是如此吗?”
李成梁笑了,他对朱常洵十分满意。
“三公子用得着老朽这把老骨头,老朽定当竭尽全力……”
“好消息,好消息!”
李成梁说话之际,有人激动的冲进来,站在大堂内,高兴大喊道:“刚刚从辽东传来的消息,朱指挥使不战而屈人之兵!”
“建奴向朱指挥使低头,建奴奴酋努尔哈赤正在随朱指挥使一同回朝,向我大明俯首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