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204节
对袁崇焕他很满意!
这个才思敏捷的学生,可塑性很强!
???
天津卫。
塘沽。
朱泺在一群人的陪同下,走在这个小村的泥泞小道。
同时打量着这个小村。
此刻的塘沽还远没有后世文明。
从宋朝开始,黄河三次改道北移,从天津卫入海,展现出了其惊人的造陆能力。
历经八百年,冲击形成了塘沽这片小村落。
起初迁居塘沽的百姓以打渔为生,大明在天津卫设立卫所后,塘沽发现煤炭后,这里逐渐形成了以采煤,打铁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村落。
天津卫卫所的武器,几乎一半是这个小村落的匠籍军户做出来的。
在朱泺入村的时候,孙承宗领着十几个军中参谋,快步迎了上来。
“卑职见过王爷!”
朱泺看着孙承宗几人穿着百姓模样的短衫短裤,鞋子、裤腿上全都是泥浆,笑着询问道:“怎么样,还适应吗?”
孙承宗等人看着朱泺打量他们的着装,再看看面前这位王爷。
虽然没有如他们一般,穿百姓日常为方便营生的短裤短衫,却也穿着更为方便的军中战袍,便笑了笑回道:“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不适应。”
“不过我们总结出了规律,我们要是穿着长衫下去,百姓虽然敬着咱们,却也对咱们说的话表面听,背地里却持有怀疑。”
“这法子还是瑞王想出来的,别说,还真的管用,前期的宣传,就是靠这个法子才得以让军户们相信的。”
“王爷,我们这是不是一种文明礼教的倒退?”有年轻参谋在孙承宗话落之际,提问道:“到了下面,我们必须说百姓一样的粗话,必须不洗手、不洗脸,做出一副十分邋遢的模样,才能让军户们相信我们,卑职觉得,这就是一种文明向愚昧屈服!”
戚金有些担忧的看着朱泺。
他可是知道,王爷十分欣赏瑞王提出来的法子的。
不过看到朱泺没有生气,心中略微放心。
紧接着,便听朱泺平缓和煦的说道:“你说的也对,某种意义上,这的确是一种礼仪文明向愚昧的屈服。”
“现实也是如此,百姓是愚昧的。”
“但是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不是百姓不愿、不想!”
“而是没有条件!”朱泺郑重严肃的看着面前的参谋们:“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礼仪向愚昧屈服,是我们做事的一种方式,并不是一种倒退!”
“我们最根本的目的,是百姓富裕起来,也有能力,有条件勤洗手、勤洗脸、穿干净体面的衣服、懂礼仪,说文明的话。”
“向愚昧暂时的屈辱,最终的目的是消除愚昧!”
“卑职明白了!”孙承宗瞬间立正,揣胸大声铿锵道。
“卑职明白了!”其他年轻的士子参谋们,也立正庄重的大声铿锵回答。
立正踏地,脚下的泥浆溅在朱泺以及周围所有人的身上,但此刻所有人都是笑着的……
朱泺满意的点了点头,率先走在前面,询问道:“动员的怎么样了?”
这一问,就连孙承宗这种好强个性的人也忍不住开始倒苦水:“王爷,卑职实在是没办法了!”
“瑞王现在还在劝说杨老栓出来做这个十万户,可杨老栓死活不同意,咱们的传统就是财不露白,尤其是杨老栓这种受了一辈子苦的人,发财后,生怕别人惦记!”
“这比当初宣传私有化的时候更加困难。”
朱泺早有预料了。大明的现实环境,让这些过了一辈子苦日子,总算有了一点家底的人站出来,争做这个万元户,怕是没那么容易。
“再难也要做成!海中砥、熊廷弼从京中来信,京中这段时间可是十分热闹!”
“指挥使,这么做,真的能够反击那些攻击我们私有化卫所的人吗?”孙承宗心存疑虑询问道。
就连戚金等人也看向朱泺。
朱泺寻找从私有化中得益的民间百姓,要搞一个表彰大会,以此反击京中那些保守派。
这件事情,他们怎么看都觉得冤。
这种大出风头,在他们看来反而会招致更加凶猛的抨击。
那些人不就抓住了改革,让百姓丧失了淳朴,人人眼中只有钱,为了钱财,投机倒把,无所不作这一点吗?
朱泺脚步略微停顿。紧接着继续往前走,边走边说:“当然有用,你们认为,我们在将来改革中,是那些反对者最可怕,对改革造成的阻碍最大吗?”
难道不是?
闻言,众人不由心中反问一句。
朱泺仿佛在自我设问一般,接着十分笃定说道:“不是,真正的阻碍是风气!是千百年烙印在每一个人心中,传统的认知!”
“是数千年形成的僵硬风气,只要我们打破了民间的僵硬风气,让整个民间都赞同了卫所私有化,这股无数百姓呐喊凝聚的呼声,会形成一股摧毁一切的惊涛骇浪!”
“我们之所以拥有权柄,说白了,基石就是百姓!”
“我们在朝中的反对者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似乎都是掌权者控制百姓,支配着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看似权利是朝廷,是皇帝赋予的。”
“但真正让我们手中权利拥有作用的是百姓。”
“百姓听你的,愿意跟你走,愿意相信你,权利才能真正称之为权利,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权利还有作用吗?”
“想要让朝中的反对者无法反对卫所私有化,就要让百姓赞同卫所私有化,为了卫所私有化而发出呐喊声!”
明白了!
戚金、孙承宗等人全都明白了。
动员第一批从卫所私有化受益的百姓,在大量的百姓面前,表彰这些发家致富的百姓,看似有些太出风头。
可恰恰这种出风头,树立起的发家致富典型,会吸引天下百姓趋之若愚!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由此就可以在整个天下范围内,形成一种赞同卫所私有化的声浪!
整个民间都会为卫所改革而躁动!
朝中那些自诩为国为民的清流忠臣们,还敢悖逆民意去反对?
“王爷,这个办法好,不但可以推动卫所私有化,更可以让民间对于变化、对于新事物不再抵触,为我们今后的改革,打下一定的基础!”
孙承宗是众人中反应最快的,激动说道。
他现在明白朱泺一定要做此事的原因了。
朱泺不由一笑。
孙承宗的反应十分敏锐。
树立致富典型,形成带动效应,让整个民间对能够致富的新变化、新事物、打破传统认知的新变革,不再抵触,不再冷漠。
让整个民间拥抱一切可以致富的新变化、新事物、新变革。
这是他搞这场大明万元户最根本的目的!
让民间对变革,对改革形成赞同的共同认知!
为接下来更加翻天覆地的变化,奠定基础!
大明千百年礼教在人心中形成的僵硬,更需要这样一场轰轰烈烈,宣扬致富,宣扬财富的运动来打破。
众人一路议论着,在孙承宗的带领下来到一个铁匠铺外。
“大哥。”瑞王朱常洛正在与一个老汉攀谈,看到朱泺的时候连忙起身。
不过没有称呼皇兄,而是称呼大哥。
目的嘛,很简单,免得吓到眼前要动员说服的对象。
即便是他自己,也没有表明真实的身份。
杨老栓看着又来了一群大官,明显变得十分局促。
朱常浩给介绍道:“大哥,这位就是我们正在动员的杨老伯,杨老伯这是我大哥,这次为了能够动员杨老伯,我大哥是专门从天津卫府城赶来的。”
“大……大人……”杨老栓在朱泺这些陌生的,更大的官面前明显变得十分拘束,战战兢兢,结结巴巴的。
朱泺主动走上去,笑着握住杨老栓的手:“杨老伯好,我的军中也有一位像老伯这样的能人,和老伯你差不多,不过他姓韩,他可是我军中,制作兵器手艺最好的。”
“这次没有带来,不然可以让两位老人比一比,你们谁的手艺更好。”
朱泺以军中同样铁匠出身的韩老头作为开场白,以及他表现出的亲和,渐渐让杨老栓这个老实巴交的军户老汉放松了下来。
杨老栓笑着谦虚道:“俺哪里能比得上将军身边的能人。”
“将军,各位大人,快请坐,快请坐。”老汉招呼众人坐。朱泺也不推辞,径直坐在了地上摆放的一块石头上。
石头应该是从河床捡的,十分的光滑,而且还干净坚实。
这在天津卫的村野中十分常见。
生活拮据的百姓,几乎家家户户会去河床中捡些好看的,适合坐的石头摆放在院中。
众人坐下后,朱泺并没有直接开门见山。
他深谙谈话艺术,随意打听询问道:“杨老伯,听说塘沽很多有手艺的军户人家,都接受了商贾的雇佣,你怎么选择自己单干呢?当初这么决定的时候,就不怕担风险?”
“怕嘞,咋个不怕!可俺老了,不想离开这故土,俺倒是想让俺打子跟着人家老爷们去,去京城安家落户。”
“可俺家那混账儿子,是个三棒子打不出一个屁的闷油瓶。”
唠起家常,杨老栓似乎忘记了害怕,有着说不完的话。
“俺家大儿媳妇说啥,他就啥,俺这心里面也气的慌,这不是娶了媳妇,就忘了爹娘吗?”
“俺家大儿媳妇泼辣的很,说什么跟着别人干,不如自己干,就这么,决定自己干了。”
“得亏城里来的老爷,看中了俺们父子的手艺活计,给了一笔大单子,足够俺们父子干半年的了!”
咯咯咯……
就在这时候,从屋后面铁匠坊走出一个女子,手中拿着一些糠皮,吸引篱笆院子边缘招虫子吃的几只老母鸡,一边把糠皮洒在地上,一边看向这边:“爹,你又在埋怨俺,没有让有根跟着人家老爷去京城是吗?”
“没!怎么可能!你们不走,爹我老了也有人养老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