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255节
尤其是熊廷弼四人。
朱泺起身,踱步走到书房门口,背对着众人说道:“放权给地方官府,给地方最大的权限,让地方按照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恢复地方民生的策略,这似乎的确与我们进行的改革差不多,都是解放对民间的约束。”
“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大明的地方官场,拥有巨大的权柄后,真的可以担负起恢复地方民生的重任?”
“我看不到希望,给地方更多的权利,地方官一定会利用更大的权利,对百姓进行更大的压榨。”
“放权没有错,但不是把权利从中枢下放到地方,放权的本意应该是彻底的从官一级层面,放弃以往拥有的权利,把管理百姓的权利扔掉,让百姓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比如卫所私有化的改革,朝廷放权,放弃了对卫所百姓匠籍、军籍所拥有的权利。”
众人听闻后,恍然大悟。
同时也明白了朱泺的担心。
其实他们并不完全明白。
此刻朱泺背对着众人,眉头紧紧皱着。
他隐约察觉到,顾宪成推动中枢把权利下放地方,一定有某种特殊的目的!
只是有用的消息太少,他能分析出的也只有这么多。
沉默片刻,朱泺转身道:“想要反驳这篇文章,我们就首先要证明,天津卫的这种模式是可以成功的。”
“这篇文章就是从我们管控天津卫太严,引申提出放权这个理念,并且言辞凿凿笃定我们不能成功,任何言语的反驳,都不如我们做成了更加具有效力。”
“今天把你们大家聚到这里,就是解决我们现在遇到的难题,稚绳、礼卿,你二人负责货物统筹,说说你们遇到的困难。”
袁可立站出来,苦笑说道:“殿下,困难只有一个,秋收开始后,百姓们忙于秋收,负责运输货物的人手减少,工坊的学徒、短工减少。”
“秋收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且不说百姓们太珍惜田地里的粮食,就是百姓愿意,按照朝廷的规矩,任何事情,都要为耕种、秋收让路!若是我们敢于驱使百姓放弃收割庄稼,恐怕很快就要被弹劾!”
“粮食是根本,无粮不稳,这条红线绝对不能碰!”
朱泺严肃的说道。众人也点了点头。
钱可以少赚,但不能没有粮食。
这年头,年景本来就不好,粮食的珍贵性,每个人都清楚。
朱泺看着众人满面严肃,笑着说道:“其实也并非没有办法解决。”
“就比如纺织,是否可以让工坊计算出每匹布需要的棉花,可以把物料分发给百姓,我大明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纺织机。”
“大明百姓人家的女子,手巧的很,他们一家人身上穿的衣服,所用的布料,几乎都是自己织的。”
“整个北直隶,有多少这样心灵手巧的女子呢?”
“我们的百姓自古就有着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我想他们一定愿意白天收割庄稼,晚上织布赚取额外的钱来补贴家用。”
“诸如此类分包,很多东西都可以实现。”
“你们要做的就是做好监督,为百姓定好一个合理的价格,不能让他们付出了辛劳,所得却十分微薄。”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这次的分包,北直隶别的地方咱们无法插手,但是要在天津卫,把百姓组织起来。”
“这个组织,不是约束,而是改变我们以往皇权不下乡的传统,在乡村一级,建立起一定形式的组织,打破乡绅对百姓的领导。”
“让我们选出来的百姓代表,统筹安排分派,其所在村中每一户百姓的分包任务,包括发放物料,收回成品,协助我们发放予以百姓的酬劳等等。”
“如此,我们虽然废除了卫所,但是我们的民间并没有变成一滩散沙。”
“只要有需要,我们可以很快把百姓组织起来!”
众人听的,眼神渐变明亮。
更从朱泺后面组织起百姓的布局,隐约察觉到,这位王爷要做一件大事!
???
数日后。
东林书院。
袁崇焕在顾宪成看完信后,担忧道:“先生,根据我两位兄长的告诫,可以看出,朱泺发现了我们文章中的漏洞,他会不会抓住反击?”
原来这封信是孙承宗二人写给袁崇焕的。
在信中,二人指出了袁崇焕放权理念的缺陷,并且告诫袁崇焕,远离顾宪成。
可袁崇焕并没有这么做,反而转手把信交给了顾宪成。
顾宪成得意一笑:“无妨,他就算发现漏洞也奈何不了我们,他能真正有效力反驳你这篇文章的,只有在天津卫成功。”
“可根据我们的消息,他不可能成功!元素不必担心。”
闻言,袁崇焕松了口气。他最担心朱泺抓住这个漏洞反驳他。
这是他的成名之作!
如今地方官权极力推崇他这篇文章。
士林中也是如此。
若是被朱泺驳倒了他的文章,他不仅失败,而且还会丢脸丢到全天下。
袁崇焕出神之际,顾宪成则在冷笑。
心中暗道:“燕王,即便你发现了又如何?你能看清楚我顾宪成真正所图吗?你天津卫失败!就是我成功的开始!”
袁崇焕这个弟子放权的理念,给顾宪成极大的启发。
一旦他可以推动中枢放权。
权利下方地方后。
他就可以推动地方官权,配合绅权,假借改革的名义,由官权、绅权彻底在整个大明全面的窃取改革的成果!
地方官权、绅权以财富纽带连接在一起。
又以财富纽带绑架皇权!
而推动这一切的东林党,会在这个过程中,遍布天下!
“元素,先生写信来,京畿许多士子对你十分崇拜,先生想让你北上,宣讲你放权的理论,你愿不愿意去。”
袁崇焕听闻此消息,瞬间激动的面色赤红。
不过他很快冷静下来,连忙作揖道:“学生听先生吩咐。”
袁崇焕的反应,顾宪成十分满意。这个学生没有因为沈一贯予以的好处而忘乎所以。
而沈一贯更是一个鼠目寸光的老朽,根本没看出他推动放权背后的真正目的。
他在信中告诉沈一贯,皇帝一定不愿意放权,只要他们可以把放权和改革联系在一起,就可以逼着皇帝在推进改革上束手束脚。
鼠目寸光的老朽竟然真的信以为真了!
只要放权的目的实现,他就可以一脚将这个没用的腐朽老货踢开!
他笑着说道:“你才树冠之年,去京畿宣讲你的理念,对你十分有利,此番先生陪同你北上,不但去京畿,先生会在沿途,以我的人脉,为你创造条件,沿途宣讲北上!”
袁崇焕本以为顾宪成不会让他去。
毕竟他都看出,这是沈一贯在笼络他。
万万没想到,顾宪成不但让他去,而且还要亲自动用人脉,为他造势。
袁崇焕激动的面色赤红,眼中噙着泪水,噗通跪倒:“先生再造之恩,学生永远铭记于心!”
......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免礼!”
“谢万岁!”。
?????
九月最后一天的早朝开始,君臣礼毕后,群臣暗暗打量着皇帝。
任谁都能送皇帝并不怎么好看的脸色,窥探皇帝到皇帝的心情。
“陛下,地方请求中枢放权,予以地方更大权利,更好造福百姓的呼声越来越高涨,请陛下早日圣裁。”
叶向高忽然跨列而出,大声请求的声音打破了奉天殿内的安静。“请陛下早日圣裁!”“为改革,为早日恢复地方繁荣,臣请陛下同意放权!”
叶向高带头,哗啦一下,满朝三分之二的廷臣站出来请命。
哎!
赵志皋看着皇帝愈发漆黑的面色,无奈的叹了口气。
这便是眼下的大明朝局。
自重阳节当日,东林报在京畿刊发后,京畿便刮起了一股放权的大讨论声浪。
便连百姓都卷入其中。
百姓到还好。
因为燕王在京畿百姓的威望,百姓反而在这次大讨论中,表现的十分理智。
对放权之说,可以有利于地方迅速恢复繁荣,持有怀疑态度。
第226章 天下惊
但在士林中、朝中便不同了。
尤其是朝中。
以沈叶为首,反对改革的保守者们,竟然高呼放权。
发展到现在,地方都参与进来。
地方请求放权的折子,如同雪花一般向中枢飞来。
那些有资格上折子的地方官员,在折子中,为放权极力高呼,言辞切切向内阁,向皇帝保证,只要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他们一定可以改善地方民生现状。
可谁都清楚,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沈叶之流,为放权与改革而高呼,都是有各自利益目的的。
沈一贯等人,是妄图借放权,逼迫皇帝在改革上让步。
毕竟没有一个皇帝愿意放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