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254节
“要知道,向小商贾收集货物的价格由燕王掌控着,对外的价格也是由燕王说了算。”
“燕王等于垄断了一切,赚钱后,他愿意给那些小商贾们分多少,就要看燕王的心情。”
叶向高惊道:“岂不是,燕王已经捏着五十万两了?只要他再往外送十艘海船的货物,就有一百万两,开海半年时间,赚百万两,一年两百万两,已基本与矿税持平了!”
范永斗知道这些人担心什么,点了点头:“若是燕王扣压住小商贾们的利润,只要再有十艘海船的货物,的确可以凑足百万两。”
“不过……”
“不过什么,快说!”朱常洵面色阴沉催促道。
朱常洵心中急切,已经忘记了遮遮掩掩。
范永斗连忙谄笑宽慰道:“殿下请放心,小人已经打听清楚了,燕王与小商贾们定下的利润分成规矩是六四分。”
“其中六是小商业主、工坊主们的,四是天津卫衙门的。”
“十艘海船,燕王只赚到了二十万,小人也打听清楚了,十艘海船,已经掏空了北直隶小商业主、工坊主们所有积压的茶叶、瓷器、铁制品、棉布。”
“以小人的判断,小工坊的生产速度,小商贾筹集货品的速度,没有一个月,是绝不可能生产筹集十艘海船的物品。”
“而且眼下正处于秋收时节,每当春耕秋收时节,即便是小人的商队,都会有大量的短工离开,这个时节货品筹备的速度更慢。”
“十艘海船,至少需要两个月时间,两个月后……”
范永斗面露一丝奸笑,并未继续说下去。
可所有人都明白了。
如今已是九月份,距离年终只剩四个月。
朱泺想要交出一份说得过去的成绩,就必须抽足百万两银子。
范永斗的经验告诉他们,北直隶范围内的小商业主、工坊主们,筹备十艘海船的货品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
秋收时节速度更慢。
朱泺根本不可能弄到百万两白银。
何况两个月后,北直隶就会落雪,冬天的商贸行为的效率更低!
朱常洵等人脸上露出笑容。
“不过殿下,诸位大人还要提防燕王直接将所有的利润挪用,向朝廷交差。”范永斗看着朱常洵等人面露轻松后,不忘提醒道。
他可是很清楚,只要燕王朱泺在天津卫失败,眼前的这些大人物们,一定会抓住机会弹劾。
而这个时候,与这些人关系密切的东林党发了一篇指摘天津卫公权管的太多的文章,范永斗敏锐的意识到。
一旦朱泺被逼走后,眼下这些人,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利益阶层,就会接管天津卫通商口岸。
凭他今日的付出,定然可以参与其中!
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别说朱泺在天津卫拒绝与他这样的大商业主合作。
即便是愿意合作,他范永斗还不愿意。
朱泺的利润六四分配方案,掠夺了太多本该属于他的银子,所以他同样希望朱泺从天津卫滚蛋。
“父皇痛下决心,答应皇兄废除矿税,就是为了减轻小商业主、工坊主们的负担,改善百姓对朝廷的看法。”
朱常洵一脸严肃冲皇宫方向拱手:“若是皇兄他将所有的利润扣下,与父皇征收矿税又有何不同!”
“本王相信,父皇是绝对不容许的,朝廷也是绝对不容许的!”
“殿下说的不错,明日休沐结束后,我们便要在朝中提及此事!”
“不错,定要防患于未然!”
朱常洵的话,得到了沈叶几人大义凛然的附同。
糯糯无虞小调中,包间内的几人,满面大义,眼底却闪过阴冷笑意。
???
啪!
乾清宫。
皇帝朱翊钧猛地将手中的东林报拍在案牍上,面色赤红怒道:“无耻之徒!此等无耻之辈,竟然也有资格,大义凛然的指摘朕,指摘朝廷!”
“陈矩,给朕传旨骆思恭,命锦衣卫查封东林书院!”
“将东林书院,那群自诩针砭时弊的 dang棍,统统缉拿关押到北镇抚司衙门!”
皇帝十分愤怒,近日来,他早已从接到锦衣卫线报,关于东林书院在江南的动作了。
不过他一直忍着。
大明,动有功名的读书人,是天大的事情,何况是一群人呢。
索性之前顾宪成纠集的这群 dang棍,只是在江浙地区闹腾,他便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可现在,顾宪成这等龌龊土犬,竟然在京畿刊发东林报。
第225章 怀疑态度
指摘他,指摘朝廷。
简直如同指着他的鼻子在叫嚣。
陈矩没有应命,等皇帝喘着粗气略微冷静后,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东林书院的士子太多了,影响太大。”
“而且这篇文章,披着改革的皮,若是因此文章而查封东林书院,是否会给天下百姓一个信号,朝廷的改革要终止了?”
“另外,骆都督的线报显示,东林党与朝中关系密切……”
说到此处,陈矩停了下来,把头低下。
朱翊钧冷冷的看了眼陈矩。他知道陈矩没有继续说出内容。
东林党不但与朝中许多人有密切联系,而且与他的三子,与延禧宫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对东林党动手,牵扯皇子、后宫、朝内朝外……
朱栩钧逐渐冷静下来,沉默许久,冷不丁询问:“那混球在天津卫的情况如何?”
听闻皇帝问及天津卫的事情,陈矩轻松笑着答道:“八月中旬,十艘海船的货物出海,殿下已经筹集了二十万两。”
“往后每年只要有十次如此规模的商贸,便可弥补矿税废除后的缺额。”
皇帝听闻后,露出了笑容,吩咐道:“把这篇狗屁不通的文章送到天津卫交给朱泺,告诉他,年终之前,他必须给朕拿出一个令人叹服的成绩来!”
“否则,他天津卫的举动,还会牵累朝廷!”
“陛下,时间是不是有点紧了,若是按照陛下的要求,殿下就需要每个月组织十艘海船的货物,现在北直隶的大商业主、大工坊主都在暗暗抵制天津卫?”
陈矩略有担忧提醒道。
朱翊钧摆了摆手:“这一次的十艘货物,他就用了一个月时间,剩下四个月时间,每个月一次,时间不算紧,倭寇现在求着他,不愁货品没有买主。”
“何况去天津卫的也不光倭寇,不是说还有红毛人吗?”
“我大明的东西,从来不缺买主!”
陈矩想了想,或许时间多少有些紧了些,不过考虑到朱泺的能力,他也觉得每个月一次,应该不成问题。
“老奴这就去。”
陈矩领命离开。
无论是皇帝还是陈矩,都可以说是权力层面的高手。
但是术业有专攻,他们与沈一贯等人一样,对于商业的了解,远不如范永斗。
数日后。
天津卫。
指挥使府。
书房。
朱泺看着众人——轮着看完东林报后,询问道:“对这篇文章你们怎么看?”
楼大有率先开口,冷笑道:“这个叫袁崇焕的酸秀才不知死活!指责起王爷了,若是没有猜错,袁崇焕这个酸秀才不过是一颗棋子。”
“是有人给王爷打埋伏,若是我们今年年终拿不出一个亮眼的成绩来,恐怕是免不了被弹劾了!”
孙承宗、袁可立听闻楼大有指责袁崇焕,面色有些尴尬。
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他二人就有些左右为难。
“殿下,我们是不是调整一下与商贾们的利润分配?”
戚金犹豫一下建议道:“倭寇,以及荷兰人都想要我们的货物,我们倒是不缺买主,可是秋收开始后,货品的筹备速度越来越慢了。”
“要想完成陛下的命令,或许只能调整利益分配了。”
“跟商贾们谈谈,说说我们的难处,想来大家会支持殿下的,毕竟没有殿下,他们是绝对没参与这种大宗交易的机会。”
闻言,朱泺摇了摇头:“规矩立起来就不能改,一旦改了,且不说朝廷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我们自己的信誉首先就会遭到很大打击。”
略作停顿,朱泺继续说道:“其实我问你们意见,是想知道,你们对这篇文章中,提出的中枢放权有什么看法?”
众人面面相觑。
尤其是戚金等武将们。
熊廷弼略微犹豫,起身说道:“王爷,抛开顾宪成此人不谈,卑职倒是觉得有些道理,我们进行的改革,不正是要解除对民间的约束吗?”
“朝廷放权,也正是一种变相对民间约束的放松。”
海中砥也点了点头。
朱泺看向袁可立二人,语气平缓询问:“稚绳,礼卿你二人呢?不要因为你们与袁崇焕的关系就不敢表达真实想法。”
“这可与我当初把你们留在军中的目的,背道而驰了,有什么想法,大胆的说出来。”
二人起身,异口同声,大声道:“王爷,我们也认同飞白的看法!”
朱泺已经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了。
“连你们都被迷惑了,恐怕这篇文章,会迷惑很多赞同改革的人,朝中或许很快就会掀起一股中枢放权的声浪。”
众人狐疑看向朱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