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282节
闻声,顾宪成回神,连忙歉疚抱拳作揖:“国公,叔时失礼了,这些时日,多谢国公的庇护,若非国公庇护,叔时恐怕早已为强权刀斧加身,落得定国公一个惨遭污蔑身死除爵的下场,哎……”
顾宪成说着,叹了口气,一脸惋惜的摇头。
似乎对定国公徐文璧的身死十分惋惜。
其眼神余光却仔细的看着徐弘基。
便见徐弘基脸上闪过一抹阴冷之色。
徐弘基看了眼顾宪成,笑着拱手感谢道:“本公倒也要感谢顾先生,若非顾先生,沈一贯怎么会死?叶向高怎么能活的了?”
“是顾先生帮本公报了仇,这也是本公愿意庇护顾先生的原因。”
顾叔是故意提及京畿另一系的叔叔,打什么主意,徐弘基心中很清楚。
无非便是激起他的怒火,试探他对燕王朱泺的态度。
可这种阴柔龌龊举动,挑衅了他!
他即表明了心意,也要敲打敲打这个姓顾的。
顾宪成的面色瞬间变黑。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顾叔是以学生捅了先生一刀,但是知晓内幕的人,都有些怀疑。
怀疑终究只是怀疑。
无人敢将此事堂而皇之的拿出来说事!
徐弘基适才的话,虽然也没有点明,但已经直白的让顾宪成难以接受了!
不过,最后那句话,也让隐晦表达了其人对燕王朱泺的态度。
顾宪成压着心中的愤怒,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拱手感谢道:“多谢国公庇护,先生之死,是我这个当学生的无能,所以才害死了先生。”
这是顾宪成想好的借口。
沈一贯不是他顾宪成捅刀害死的!
而是燕王朱泺太狠,他顾宪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无能害死了先生!
虚伪!龌龊!
徐弘基瞧着顾宪成说着说着,用衣襟擦眼角,心中不由冷笑。
顾宪成擦拭眼角后,一脸悲恸的询问道:“国公对朝廷的改革怎么看?听说就在数月前,瑞王手持兵部尚书燕王的令信,南下。”
“在南都丝毫不留情面,以刚硬姿态,杀十几名卫所千户,完成了南直隶的卫所私有化。”
徐弘基当即起身,冲着京畿方向拱手道:“朝廷的命令,本公自当不折不扣的执行!”
顾宪成看着这位身着朱紫国公冕服,虎背熊腰,一脸忠诚的国公,心中冷笑之余。
倒是觉得南都这一系,比北都的更强!更厉害!
想想倒也不难理解。
北都的一系定国公,被中枢文官们压得喘不过气,战战兢兢,小心伺候着,五军都督府更是沦为兵部的附庸。
南都则不同。
南都这一系,始终掌控着后府,圣驾不来南都,南都操刀的魏国公,便如同土皇帝一般。
不但拥兵权,更插手九卿协管的政事。
两百年,南都魏国公一系,始终牢牢控制着南都,权术手腕,各个都要远超北方一系!
不过适才徐弘基很有可能故意表露出来,让他明白心意的那一丝愤怒之色,却已经给了他答案!
双方有合作的基础!
福王南下,能不能在北直隶做成一番事,离不开魏国公的支持。
只是此公不好对付。
恐怕想要此公支持福王,还需要让出极大的利益予以此公。
顾宪成决定不立刻提及此事,他猜测,徐弘基也隐约知道他来国公府寻求庇护的另一层原因了。
毕竟,福王请求来南直隶的消息,早已传到了。
现在提,他只会更被动,福王来到南都做事的主导权,甚至都可能被此公抢走。
他决定‘冷落冷落’徐弘基。
故而打消原本的念头,笑着请教道:“国公明见万里,对陛下简拔王大人入阁有什么看法?王大人入阁后,内阁会有那些新变化?”
……
“老胡裱匠,恭喜恭喜,往后你的日子可就难过喽!”
首辅赵志皋的官衙内,于慎行一边与赵志皋对弈,一边嬉笑轻松说道。
捏着白子的手指了指乾清宫的方向,打趣道:“陛下这是请了一个老资格的祖宗回来,你这个小字辈却站在这位祖宗的上面,今后有你受的。”
啪!
于慎行说着落子。
哼!
赵志皋微微冷哼,翻了翻眼皮,冷冷瞥了眼于慎行:“劣势已经十分明显,你以为能用这种事情,扰乱我的思绪?”
“张妖臣何等人精,怎么教出来的徒子徒孙全都这么差劲儿,唯一一个勉强可以入眼的,也不过尔尔!”
话中赵志皋落子。
哈哈……
于慎行得意一笑,连忙捏起白子放下:“吃!”
“老胡裱匠,还说你的心没有乱?若是没乱的话,何至于出这么大的纰漏,给我扭转局势的机会!”于慎行一边捏起被他吃掉的黑子,一边抬头得意炫耀道。
赵志皋不由苦笑。
是啊,他的心乱了。
于王锡爵,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字辈!
现在这么一个个性鲜明的老前辈给他当次辅?
赵志皋苦笑着起身,思绪烦乱的走到窗前,看向乾清宫方向。
皇帝请回来的那位老前辈,入乾清宫已经两个时辰了!
身后脚步声传来,赵志皋头也没回。
于慎行走到赵志皋身边,没大没小的拍了拍赵志皋的肩膀,安慰道:“虽然我看不上你这个老胡裱匠,而且我敢肯定,就连张夫子那块茅坑石头也看不上你。”
“但是我敢肯定,不论是我,还是那块茅坑石头,都会选择支持你这个老胡裱匠的。”
“无他,现在燕王的改革已经证明是对的,那么就不需要一个想效仿我先生,做一番大事,青史留名,个性鲜明的老前辈,在中枢另立路线了!”
“大明改革的路线,只能是燕王的改革路线!”
他们对王锡爵都很熟悉。
这个人个性鲜明,功名心强。
热衷于做一番大事,如于谦一般,力挽狂澜于天倾,名垂青史。
在其之前为首辅的时候,就大张旗鼓的提出《定国伦一政体疏》等庞大足可以媲美坐师张居正改革的主张。
可惜这个人有雄心,有个性,就是意志不太坚定!
做人总想着长袖善舞,谁都不得罪,八面逢源。
十年国本之争,皇帝想立三皇子,群臣拥立三皇子。
此老就出个馊主意,先让坤宁宫册立长皇子为嫡子。
这个举动,无疑就是质疑了长皇子的正统正确性,让当时的廷臣一哄而上,赶出了朝堂。
他们都可以预见,此老此番回朝,定是改革的浪涛让此老在南直隶做不安稳了。
那颗躁动的心又开始火热。
觉得时移世易,朝堂环境已经适合干一番事业,名垂青史了。
可这根不安寂寞的搅屎棍,提出自己的主张,势必要搅起朝堂改革的路线之争!
于慎行不看好此老的主张。
太陈腐保守!
何况燕王朱泺,已经证明了,改革才是眼下救大明,中兴大明的一条正确路线!
赵志皋点了点头,他心中明白于慎行今日没皮没脸蹭到他官房,拉着他对弈的目的:“放心吧,我会竭力顶住压力,维持朝堂的改革路线不会动摇!”
于慎行一笑,不过紧接着,二人均都面露担忧的盯着乾清宫。
???
乾清宫。
暖阁。
同样是在对弈。
啪!
皇帝将白子丢下,指着王锡爵,笑骂道:“你啊,还是个老狐狸,让着朕,两个时辰都未下完一盘棋,你也够有耐心的了。”
王锡爵讪讪一笑,连忙起身跪道:“陛下明见万里,臣这点拙劣小计,陛下早已洞察。”
朱翊钧弯腰扶起王锡爵,拍了拍王锡爵的手:“你我君臣再度共事,朕心甚慰,好啊,有耐心好!”
“我大明现在正在向好发展,朕已经闻到了一股蓬勃的气息。”
“而现在最危险的就是我们的朝臣缺乏耐心,我们的百姓缺乏耐心,绅权、官权、藩王、后宫代表的皇权缺乏耐心。”
“缺乏爱卿你这份忍让与耐心,若是人人如爱卿,朕就是再不朝十年,国家也只会越来越好!”
???
陈矩站在一旁看着,皇帝故意花费两个时辰,下一盘明知是让着他的棋,目的是什么,他这个皇帝身边人一清二楚。
忍让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