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318节

  马孔英觉得很有可能。

  他们现在离开,带的这个头,比当初杨文通、刘綖离开对李文化的打击更大。

  这位经略为了杀鸡儆猴,说不准还真的敢催兵剿灭他们。

  给剩下的人看!

  至于说理?

  大明的理掌恐在文人手中。

  马孔英略作琢磨,点头同意,补充道:“不但要悄悄的走,最好马上派出我们的心腹去播州,寻求燕王接应。”

  “好,就这么说定了!”

  ???

  当夜。

  帅帐内。

  经略李文化亲自宴请四川布政使潘允端。

  各种吃食,满满当当的摆放在桌案上。

  李文化举杯谢道:“多谢允俺兄的粮食及时送达,若非允俺兄的这批粮食及时送达,恐怕我这个剿逆总经略,就要被那群武夫给生吞活剥了。”

  此间只有二人,李文化没有让那些武夫来作陪。

  眼下二人谈论的话题,也绝不可让那些武夫们知晓。

  “请允俺兄再帮本仁一把,这一杯酒,先干为敬!”话中,李文化举杯一饮而尽。

  潘允端看着李文化。

  对于李文化要在此坚持,既不上奏朝廷,解散剿逆大营,也不愿去向燕王朱泺低头。

  他倒是能够理解。

  播州大捷,可朝廷对面前这位始终没有任何的嘉奖。

  按理说,以李文化之功,回朝晋升是应该的。

  可燕王朱泺的弹劾,几乎等于是断了李文化的晋升机会,最多也就是功过相抵。

  皇帝对剿逆大营不闻不问,到底是何目的,他们这些做臣子的猜不透。

  不过朝中许多人对此保持沉默,仿佛遗忘了播州剿逆大军,他倒是多少能够猜到一些。

  有人希望眼前这位同僚盯着播州燕王。

  等着燕王犯错,然后……

  而这位同僚显然也有此打算。

  他若真的上奏请求解散剿逆大军,就必须灰溜溜回朝,继续做他的兵部侍郎。

  等于在播州耕耘数年,做了无用之功!

  很显然,眼前的同僚无法接受这种结果。

  潘允端苦笑举杯,却也没有喝,无奈道:“本仁兄,非我不愿帮你,你可知北方旱情严重的消息。”

  “朝廷已经对北方各州府下发文函,要求各州府抢在秋收之前,尽可能生产自救,并且抢种土豆,确保来年青黄不接的时期,能够勉强渡过。”

  “川蜀虽然是粮仓,可川蜀的乡绅、大粮商正在大量的运输粮食北上。”

  “就是此番给本仁兄送来的半月协粮,已经是我舍掉了面子,找各方化缘化来的。”

  李文化的面色瞬变,端着酒杯的手忍不住颤抖。

  “允俺兄,推广土豆之事可是真的,为何我这里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李文化面色微微发白,急切追问道。

  潘允端喝了杯中酒,点头道:“千真万确,商人的消息,往往总是会比朝廷的官房消息都要迅速一些,为兄也是从哪些粮商口中得知。”

  话罢,潘允端便不再言语。

  自顾自,自斟自饮,眼神余光时不时悄悄看一眼李文化。

  李文化的面色越来越难堪。

  尽管消息不多,可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潘允端提及推广朝廷责令地方推广土豆种植,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燕王在播州的所作所为,得到了朝廷的肯定!皇帝的肯定!

  那么,他还能等到燕王朱泺犯错,被中枢对手群起而攻之吗?

  至少短时间内,恐怕是不可能!

  而潘允端又提到大粮商、乡绅运粮出川的消息,就是告诉他,接下来其也无能为力,不会再为他剿逆大营协粮了!

  “本仁兄,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片刻后,潘允端略有犹豫开口。

  李文化回神,故作信任说道:“允俺兄,你我之间,有何话不可说,兄尽管说!”

  潘允端放下酒杯,略作沉吟才开口:“本仁兄为今之计有两条路可走。”

  “其一,上奏朝廷,播州已趋于稳定,剿逆大营已无维持之必要,请陛下下旨,命各地兵马返回原籍。”

  “其二,本仁兄便只能寻求朝中,站在燕王对立面的人帮助了,而且要尽快,否则到时候,即便有银钱,恐怕也很难从川中购买到粮食了。”

  李文化听闻后不由微微皱眉,看向潘允端。

  而此刻,潘允端已经低头,又自顾自饮。

  潘允端余光打量着李文化,他也是没有办法,为李文化的剿逆大营,连续数月协粮,除了双方同问文臣同僚,朝中有人给他打招呼外。

  更主要是他作为四川布政使,担心剿逆大营缺粮哗变,让四川陷入动乱。

  要真如此,他这个四川布政使都得被李文化牵连。

  他给李文化的两条建议,说白了,就是委婉的摊派。

  要么你李文化就向燕王朱泺认输,安安静静回中枢,继续担任兵部侍郎。

  要么便寻求延禧宫的帮忙,真金白银的购买粮食。

  总之不能这么赖在他的地盘了。

  他筹措半月之数的协粮,就是对李文化最大的帮助,让李文化有时间与京中联系。

  李文化当然听出潘允端,赶他离开的言外之意了。

  对潘允端的两条建议,他都不满意。

  向朱泺认输,就等于他费尽心机打赢了剿逆之战,到头来却一无所获!

  可直接倒向延禧宫,又是李文化所不愿意的。

  过早的在皇储之间站队,是最危险的一件事情。

  尤其是沈一贯死,叶向高臭后,福王系在中枢的实力损失惨重的背景下。

  他可以与延禧宫达成针对朱泺的默契,可决不愿意轻易的加入延禧宫阵营。

  而叶向高当初嘴上满口答应会为他解决粮食问题,可回去这么久,一点消息都没有。

  他猜测,延禧宫福王系同样在逼他!

  他甚至在怀疑,潘允端不愿协粮的背后,是否也有延禧宫的影子!

  “经略,经略不好了,不好了!马总兵、陈总兵两支兵马消失了!”

  “经略……”

  帐外忽然传来的急切惊慌声打破了帅帐内的死寂压抑。

  在李文化二人惊起之际,一群军中将领冲了进来。

第249章 怎么比

  “马陈二人可能领兵去投靠燕王了!”

  “经略怎么办?”

  ????

  有人急促询问,有人却往帅帐内的桌案上扫了一眼。

  李文化面色阴沉命令道:“随我去二人营地!”

  整个剿逆大营的营地,虽然是连在一起的,可为了便于管理,每一部都有一个单独的区域。

  等李文化抵达陈林所部兵营,只见整个兵营除了燃烧的篝火,一顶顶帐篷外,已经完全空了。

  “大人,陈总兵留下的书信。”一名千总拿着一份信从陈林的帅帐走出。

  李文化一把夺过信件,借助火光看了起来。

  火光映照中,所有人都注意到,李文化本就阴沉的面色,此刻都快要滴水了。

  哎!

  潘允端看着李文化的面色,心中叹了口气。

  剿逆大军,八省联军,总计不过八 lu罢了,现在已经有四路脱离。

  等于被播州那位王爷,什么都没有做,夺去了一半的兵力。

  他倒是想劝李文化向播州那位低头。

  播州的情况,他一直有所关注。

  出于对大明操刀藩王的好奇。

  尤其这位操刀藩王还是名正言顺,大明最根正苗红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嫡长皇子!

  此王在播州的一举动,潘允端都十分清楚。

  说实话,他潘允端都十分佩服。

  这位王爷完全做到了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这一条至理名言!

  此类人或许在做事中会得罪一些人,甚至很多人。

首节 上一节 318/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