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320节
看看眼前这些宫人,景仁宫、坤宁宫自是不必说,端妃宫内应该也会如此。
陈矩却清楚,慈宁宫太后且不说了,那些老嬷嬷们,如今对这位殿下也是普遍存有好感的。
这不是用金钱得来的好感,更非因为这位殿下今时与往日的处境不同。
最主要的是因为做事!
绝大多数普通人的人心内,永远不是一杆评价善恶好好坏的秤。
尽管这杆秤,很多时候,受制于客观环境因素,让活的谨小慎微的人,不敢轻易让心跟从着这杆秤。
但是谁在俯身默默为天下人做实事,做好事,做造福亿兆生养之民正确的事情。
谁又在高谈阔论,长袖善舞,空喊口号,乱头养望?
大家伙儿眼睛看的明白,心中拎得清楚。
大家伙儿都是苦命的人,否则也不会进入宫中,虽然入宫了,可每个人在宫外都还有惦念的亲人。
谁不希望自己宫外的亲人能够过得更好一些呢?
这天下千千万万挣扎活下去的人,谁不希望明天醒来后的日子,更加有盼头?
好与坏、善与恶、真与假,无数普普通通挣扎求存的人,虽然不敢说出来,但是会通过眼睛的观察,耳朵的辩听,心的感触。
不断在心中这杆秤的两端增加砝码。
或许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给所有人一点点时间,让心中认为对的、善的、真的砝码足够重,给所有人足够勇气的时候。
这股力量就会爆发出来!
陈矩觉得,坤宁宫、景仁宫这些宫人不过是走在了前面罢了。
终有一天。
只要这位殿下初心不变,砥砺前行,一点点,一滴滴的去通过俯身践行现在正在做的事业。
对的、善的、真的东西会一点点落在人心上,将人心中的尘埃扫去。
让每一个人的人心中,都能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勇气,撕裂周遭肮脏、腐朽、恶臭的禁锢。
绝大多数的普罗大众,都敢于去做对的,善的、真的事情!
当下大明的问题,不是人的问题。
诚如那位殿下给陛下折子中所言,是环境、是风气的问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明的官变得善于空谈,耻于做事。
多了蝇营狗苟私利追求,少了一点天下为公。
他这个老货,八岁活不下去被买入宫中,做了一个残缺之人。
因为有点聪明伶俐,为宫中监学专门培养。
大明文人士子博览过的群书,他这个老货全都研读过,他对历朝历代诸史烂熟于心。
但也无法从史料的记载中找出。
到底是从何时,天下的百姓变得麻木,变得冷漠,变得随波逐流。
变得不敢不愿将认为对的,善的、真的东西表达出来。
先秦百家争鸣。
墨家非攻兼爱。
法家依法治国、治民。
夫子一身为其理念东奔西走,屡屡碰壁,却始终没有放弃。
百家各有主张,为其主张俯身践行着,无论成与败,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墨家虽消失于历史长河,可非攻兼爱的思想其实早已沉淀在每一个中原农耕子民的骨血中。
同样,法家虽未能如儒家成为大教之一,其依法治国、治民的思想,其实已经如同雨水渗入大地一样,渗入到了历朝历代的政权中。
法逐步约束了权贵决定百姓生死的权利。
夫子礼仪道德同样如此,深深的影响了后世千百年所有人。
这无疑证明了躬身践行的正确性。
那位殿下虽无儒法墨败家鲜明的治世主张和观点。
他的主张更多是一种基于现实现状。
务实的一种主张。
而当下的大明,恰恰不就缺少一个务实不务虚,少喊一点道貌岸然的口号,多做一点实事。
缺一个如同百家先贤,躬身践行,撕裂当下糟糕风气的领头人吗?
如今坤宁宫,景仁宫、端妃宫内,太后慈宁宫已经默默的跟在了那位殿下的身后。
他这样一个老阉货,因苦难而变成一个残缺之人,有幸识文断字,博览群书,透过斑驳的字迹,看过百家先贤在属于他们那个时代。
百折不挠的践行。
千百年后,依旧在方方面面,能够感受到他们留下的印记。
助那位殿下一臂之力,冲破这糟糕的风气,只若能唤醒每一个人,不在冷漠、麻木,人人敢于做对的、善的、好的事情。
让这一次践行的印记印的更深几分。
让这一次践行成功。
又何惜这幅残躯,这条贱命!
做一个护道之人又有何不可!
短短一段距离,陈矩脑海中思绪万千,脚下的步履也变得更加轻快。
等他到了坤宁宫殿门外,便见皇后带着瑞王走了出来,陈矩连忙行礼:“老奴拜见娘娘,陛下遣老奴来召瑞王。”
皇后多看了陈矩一眼。
她总觉得,今天这个老货,似乎与以往有些不同。
她笑着点了点头:“本宫知道了。”
“瑞王,你父皇还等着你,快去吧。”
朱常浩连忙作揖道:“是,儿臣告辞。”
皇后看着陈矩领着瑞王朱常浩离开的背影,站在身边的贴心侍女小声狐疑道:“娘娘,奴婢感觉今天陈大监有些不同?”
???
随着瑞王从坤宁宫离开。
燕王妃怀孕的消息也很快传开。
“什么!再给本宫说一遍!”郑氏起身,怒视着面前跪着的侍女,呵斥确认道。
侍女战战兢兢道:“娘娘,坤宁宫的那些贱婢们都在议论,燕王妃怀孕了,都在庆祝燕王妃怀孕。”
啪!
郑氏随手抓起手边的茶杯,砸在侍女身上,面色阴冷尖酸刻薄道:“怎么,你这个贱婢,也想要去巴结那个都人子,巴结那个草原蛮夷不成……”
“娘娘,奴婢冤枉,奴婢没有……”
“本宫成全你!你先去那边等着,你想巴结的人很快就会去!”
“来人,给本宫把这个贱婢拖出去!”
“娘娘,娘娘,奴婢没有,奴婢冤枉……”
哀求呼喊声越来越远,延禧宫内渐渐安静下来。
可真是却喘着气,面色阴沉的几欲滴水。
都人子那个出身卑贱的妻子有孕倒也罢了,可宫中对此反应,让郑氏感到心惊肉跳!
从什么时候,都人子在这宫内,竟然有此等底蕴了?
宫内如此?
宫外呢?
是否窥豹一斑?
“什么?燕王妃怀孕了?”内阁官衙门口,于慎行看着来送消息的小太监,激动询问道。
小太监笑着点了点头:“于阁老,千真万确,是皇后娘娘让奴婢将这个消息告诉大家,娘娘说了,此乃皇室喜事,应该让所有人一起高兴。”
“要说咱们王妃也是个不输男儿的奇女子,跟着殿下在播州那等奴婢听了都觉得害怕的苦地方,每日三两口粮坚持下来,听瑞王说,现在播州情况好了,大家都有的吃了,可王妃又吃什么吐什么……”
赵志皋三人听闻此消息,一边笑着,一边连连点头。
张位抚须连连点头道:“这就叫夫唱妇随,好啊,好啊!”
叶向高冷不丁说道:“王妃的确令人佩服,但是有一个事实也是不可更改的,那便是王妃的出身。”
“腐朽!”张位冷哼一声,甩手说道:“春秋、仪礼、周礼、礼记、尚书关于华夷之辩早有深刻的大讨论大定论。”
“先后经历了周至先秦的地缘衡量,秦汉之后的血脉衡量,唐宋之后的衣冠、仪礼文化衡量。”
“最终形成我中原天下的夷入夏则夏,夏入夷则夷的文化高度。”
“你叶进卿身为阁臣,百官之首,说出此等言论,若是传扬天下,西南佬族、彝族、白族、侗族等我华夏子民听闻后,会对本朝有何感想!”
“那些为朝廷效命的土司会有何想法!”
“若我大明将来中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能力威加海外,囊括八荒,有如何师出有名!”
“你这番话,若是传至我大明属国,又会造成何等影响?”
“若依照你叶进卿的言论,始皇帝就不能统一天下!”
叶向高一张脸一片酱红,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被迂腐如同茅坑石头的张夫子,指着鼻子,像教训弟弟似的教训!
偏偏张夫子说的还句句在理,容不得他反驳。
哼!
叶向高冷哼一声,甩手面色阴沉的往官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