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366节

  他又看向朱常洵。

  便见朱常洵拧着眉头,犹豫道:“顾先生,我们这不是糊弄父皇吗?都人……朱泺在播州做的就很好,万一,万一父皇发现了我们在糊弄他,又或者万一有地方真的做成了,我们现在一边高调盛赞父皇,一边又暗中糊弄,这会让本王的处境十分尴尬的。”

  “殿下绝不可能成功!”顾宪成十分笃定的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殿下想一想,谁愿意被干涉吃喝拉撒睡?”

  “燕王能够做成,那是因为他特定的环境,播州打残了,穷的不能再穷,那些百姓可不就只剩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节约了吗?”

  “何况播州富裕的人,都在战火中死的死,逃的逃,幸存的也被劫掠光了。”

  此刻的顾宪成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他就这么笃定这件事情一定做不成。

  但是他就是有这种十分强烈的感觉。

  他明白,皇帝推广的新生活 yun动是有利于国事的,但似乎缺少某种能够实现的基础。

  这种基础,不是基于大家自觉自愿的。

  如果所有人都能自觉自愿的话,圣人仁义礼智信,天下大同的理念早实现了。

  顾宪成心中琢磨着,又补充道:“殿下如果信得过叔时的话,叔时来亲自撰写这篇文章,顺便提一提播州,播州能够施行,并非是因为某些人能力出众,而是客观环境决定的。”

  闻言,朱常洵不由一笑,轻松说道:“好,那这件事情就全权交给顾先生了,写文章也好,还是与各地的乡绅、官员们通气也好,你看着办就行了。”

  朱常洵没有再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随手扔给了顾宪成。

  紧接着,朱常洵似乎想到了某些事情,面色冰冷道:“本王听锦衣卫汇报,这段时间,有大量从播州,沿长江水路,水运到我们南直隶的竹篾,是不是把本王的话,当做耳旁风了!”

  “顾先生顺便也替本王问一问南直隶的各位!他们是在帮本王,还是在资敌!”

  这事情还是他刚刚不久发现的。

  身边跟着他吃肉喝汤的土犬们,竟然在他暗示之后,背着他悄悄购买播州的竹篾。

  其行为,无疑就是拿着他朱常洵让渡他们的利益,资助都人子。

  朱常洵情绪的转变,让顾宪成二人一时间有些不适应。

  微微愣怔后,徐弘基连忙劝说道:“殿下,这只是一点蝇头小利,臣觉得不必太过在意。”

  啪!

  朱常洵怒而拍桌子,扭头愤怒的看着徐弘基。

  顾宪成瞧着这一幕,心中不由冷笑,徐弘基的劝说是十分正确的。

  可徐弘基的方式方法错了!

  他很乐意看到徐弘基惹怒朱常洵。

  “殿下,叔时赞同国公的看法。”顾宪成郑重作揖,紧接着说道:“叔时有一计,正所谓堵不如疏。”

  “一味的制止,只会得罪人,对此,叔时的学生,元素想了一个办法。”

  “我们南直隶不缺竹子,也有许多人会编织竹篾,据叔时所知,已经百姓编织竹篾,出售给商贾们。”

  “官府管辖的山林中,有许多竹林,官府可以组织百姓编织竹篾,出售给商贾们。”

  “我们南直隶官府给商人们带来这么大的利益,我们也产出竹篾,他们总不能再购买播州的竹篾了吧?”

  “而南直隶也可以从中得到一笔钱,虽然可能不多,但是对我们的财税半壁江山还是能够做出一定贡献的。”

  徐弘基看了眼顾宪成。

  他怀疑顾宪成坑他,故意等他劝阻后,才抛出这个办法。

  不过顾宪成这个法子还是很不错的。

  “殿下,臣以为顾先生学生,袁元素这个建议很好。”

  朱常洵只是觉得,此举效仿了播州,让他心中不舒服,不过短暂的犹豫后,他还是点头表示同意了:“好,就按照元素的提议去做。”

  “今天是科举最后一天了吧,也不知元素考的如何?去信给朝中,元素大才,如此大才,应该予以一定的关照,不应让他因为科举而埋没。”

  “元素若是取得状元,本王就亲自向父皇要人,让元素来南直隶,协助本王!”

  顾宪成当即激动起身,郑重一拜:“臣替学生元素谢殿下!”

  ???

  播州。

  朱泺书房中。

  “这新生活 yun动,分明就是陛下效仿咱们在播州做的事情吗?”

  “看来陛下是下定决心,整顿大明的风气了!”

  “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是陛下效仿咱们殿下的做法,这表明,陛下重视咱们王爷的在播州做的每一件事情!“

  ?

  戚金等人传看着瑞王朱常浩的求助信笺,一群士子参谋们激动的议论着。

  新生活 yun动在他们看来,即反映出了皇帝要整顿大明风气的决心,同时也表明了皇帝对自己王爷的重视!

  这对于一群跟着朱泺,有着重新缔造大明,中兴大明的年轻人来说,备受鼓舞。

  众人议论着,激动的看向自家王爷。

  便见朱泺一脸的诡异。

  新生活 yun动?

  朱泺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十七世纪的大明,他的皇帝老子,提出新生活 yun动?

  朱泺有些哭笑不得。

  在短暂的错愕后,他对新生活 yun动的出现,倒也并不觉得太震惊了。

  这附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根据皇弟常浩心中阐述,皇帝老子是看了他在播州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后得到启发,针对大明目前内部散漫,掌权阶层失去斗志,失去道德廉耻,腐化而提出来的。

  现实的客观环境,提供了皇帝老子,提出新生活 yun动的土壤。

  根据实物本身发展规律来分析,皇帝老子基于这种现实客观的环境,提出新生活 yun动也就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了。

  “报,王爷,贵州布政使朱大人,四川布政使潘大人在外求见!”

  就在众人看着朱泺的时候,门外传来汇禀声。

  戚金笑着推断道:“殿下,bajiu不离十,与陛下的新生活 yun动有关系。”

  “瑞王的这封信是京畿新生活 yun动失败后才写给播州的,我们播州做了,所以朝廷没有给我们发函,但皇帝要求地方推进新生活 yun动的文函下发到了贵州和四川,恐怕两位布政使对此也抓耳挠腮呢吧。”

  众人不由一笑,紧接着便开始思考,播州是怎么做成的。

  说实话,他们亲自参与了。

  并且按照自家王爷的命令带领百姓执行了。

  可现在想一想,到底怎么成功的,一时间还有些糊涂。

  似乎做着做着就成功了。

  可到底是那些条件促使播州成功的呢?

  所有人都有些搞明白。

  “我们先去迎接两位大人。”

  片刻后,众人再次回到书房,寒暄几句后,潘允端直奔主题,苦笑道:“殿下,陛下的新生活 yun动,殿下知道了吗?”

  在朱泺点头后,潘允端作揖请教道:“臣二人此番前来,就是为了此事,说实话,臣等实在不知从何处下手。”

  “接到朝廷的文函后,臣便将陛下的新生活 yun动要求下发各级府衙,可情况很不理想。”

  “何止是不理想。”朱家民苦笑道:“根本就连个水花都没有打起,说句放肆的话,地方的乡绅,各级的官吏,对此命令一笑付之,就连应有的做作表示都没有。”

  “臣观殿下在播州做的便很好,而且陛下的新生活 yun动,若是能做成,对我大明也的确有着十分利好之处。”

  “所以臣二人便约定来求教殿下,请殿下不吝赐教。”

  朱泺也十分赞同的点了点头。

  他看向身边人也满脸狐疑,询问道:“播州战后重建你们都参与了,你们来说说,播州能够做成的原因。”

  海中砥苦笑道:“指挥使,适才我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可是没有想明白,起初我觉得是因为播州什么都没有,百姓只能跟着咱们以新生活 yun动的标准约束自己,可是又觉得不对。”

  “现在播州的日子已经好过了,可是百姓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散漫。”

  “是不是因为大家吃过苦头,所以更珍惜当下,我担心过些日子,百姓就忘记了我们现在坚持的一些美德!”

  “不对……”

  军中将领多数没有插嘴,这种问题他们想不明白,更懒得去思考,从一开始就看着朱泺,等着自家王爷解释。

  一群年轻的士子参谋们开始争论起来。

  激烈争论着。

  潘允端、朱家民虽然心急,可现在也饶有兴趣的看着这群士子参谋们。

  这群年轻人,给他们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

  澎湃激昂,不似士林那些士子,他们血热激昂的高谈阔论,说出来的东西,不是苍白的,往往都有自身实践的例子佐证。

  他们佐证自己的论点,不是引经据典,从圣人书籍中照搬。

  往往都是实践中的一些例子。

  这一幕,看的二人十分惊讶,也十分震动!

  争论了半个时辰后,一群年轻的士子参谋们,各说各有理,谁都不能说服谁,最后齐齐安静下来,看向着朱泺。

  不但潘允端、朱家民对这群年轻士子参谋们感到惊喜。

  朱泺对他们也十分满意。

  他点头称赞道:“你们适才说的每一个自己的坚持,都能以自身实践做事的经验来佐证,这很好,这就证明了你们所说的,不是空谈,而是在实践做事中,总结出的经验。”

  “其实你们所提到的,所担心的,都是播州能够做成的因素之一,也都是播州未来可能会面临的,重回以前那种百姓散漫,权利层斗志消散,安于享乐。”

  “不过在我看来,播州现在的成功,以及杜绝播州将来重回以前那种散漫,权利层斗志消散,安于享乐,最根本的核心,就取决于我们现在的民间组织模式能不能保持下去。”

  话中,朱泺看向潘朱二人,说道:“两位大人,其实播州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民间有序的组织。”

  “新生活 yun动不是一向政策性的强制命令,无法用强制的办法去推进这件事情。”

首节 上一节 366/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