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417节

  陈矩注意到皇帝又有些出神,眼睛不由有些酸涩,心中暗道一句,皇帝真的老了!

  “现在你们三人都各有一摊子事要做,莫要丢了皇家的颜面!”就在此时,皇帝终于开口了,面色严肃说道。

  “父皇,儿臣绝对不会让皇家蒙羞的!”朱常洵当即作揖郑重答道:“儿臣会在父皇南 xun的时候,证明儿臣配得起朱氏子孙的身份!”

  朱常浩唇角微微瞥了瞥,他这点小动作被皇帝注意到了。

  哼!

  皇帝微微冷哼:“你撇什么嘴!不要以为你在京畿推广新生活运动推广的不错,就以为天下各地,与京畿一样!”

  “若是到了年底,你给父皇交一半烂账,你就滚到地方就藩吧,不是只有你们兄弟想要救大明!也不是只有你们能救大明!”

  朱常浩郑重一拜:“儿臣遵旨!”

  朱泺看着皇帝老子看向他,郑重一拜:“儿臣遵旨!”

  “请安吧!”皇帝看了眼长子,摆了摆手吩咐道。

  三人作揖请安后,从乾清宫出来。

  踏出乾清宫的门槛,朱常洵从袖口拿出一份红色的请柬,邀请道:“皇兄,你对工商业的认知,人所共知,不然也不可能制定出大西南经济开发这么极具经济面、政 zhi面,军事面的详细计划。”

  “我也知道,皇兄升任礼部尚书,在建极殿行走,今后怕是会很忙。”

  “不过我还是真诚的希望,父皇南 xun的时候,皇兄能够一同南下。”

  “彼时为南直隶的改革指点一二,指出一些不足,能让我在后半年的做事中,加以改正。”

  “我们兄弟在外做事,说到底,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皇兄不会不愿意指点一二吧?”

  朱常浩愤怒张嘴,要说话,这时朱泺伸手接过请柬,面色平静的点头道:“放心吧,其实即便你不邀请,我也会争取去南直隶看看的。”

  “你既然要我指点一二,那我就说几句,做事虽然要放权给下面人做,但绝不能做撒手掌柜的,尤其是我们大明现在的吏治情况。”

  “我们紧一分,下面可能才会紧半分,我们要是松一分,下面就敢阳奉阴违的松三分。”

  “放手让下面人做事,首先要选一些能够真正能做事的人,让这些人在腐败的基层吏治形成一股清流,同时要做到监督的严格。”

  “有带头垂范者,有严明的监管,那些油奸耍滑之辈,就会兢兢战战,那些为了在风气恶化的官场生存下去,被迫同流合污,内心还有良知,还有底线的人就会在垂范带动下,向好变化,改革、做事才能持续向好。”

  ???

  “尤其是粮食问题,必要的时候,即便是官方补贴海商也可以……”

  朱常洵表面认真听着,心中却又愤怒,又冷笑。

  都人子是真的傻,还是故意找机会,摆架子以长兄的身份教训他!

  难道都人子看不明白,他邀请其一同南下是在炫耀武功吗!

  我一个月百万两财税!我朱常洵用得着向你一个都人子请教吗!

  不自量力!

  心中如是愤怒想着,朱常洵也警觉了,朱泺的话,让他觉得,朱泺一旦随圣驾南 xun,见不得他好,一定会鸡蛋里挑骨头!

  等朱泺说完后,朱常洵故作感激的模样郑重作揖谢道:“谢皇兄指点,我一定把皇兄的话,铭记在心。”

  “大哥,我看你啊就是对牛弹琴,他朱常洵分明就是来炫耀的,亏你还不厌其烦的去说,他要是真能听进你这番肺腑之言的话,我就不姓朱了!”

  朱常浩看着朱常洵得意洋洋离开的背影,没好气说道。

  朱泺扭头看了眼身后,哼哼一声:“你这话去向皇帝老子说去。”

  朱常浩讪讪一笑,然后苦笑询问:“皇兄,连朱常洵那混蛋你都能掏心掏肺,我这顶着一个新运宣抚使的偌大名头,马上就要去推广新运了,别看我在皇帝老子面前气很粗,可我心里实在也没底。”

  “方从哲就从山 xi灰溜溜的滚回来了。”

  “你也给我支支招吧。”

  “边走边说吧。”朱泺说着一边往前走,一边说道:“还是我刚才对朱常洵说的那番话,做事首先是选人。”

  “天津卫的参谋兵学有大概五百名士子参谋要结业了,你虽然被罢黜了兵部尚书的职位,可魏国公还没有到,现在参谋兵学还没有正式的移交。”

  “你自己可以去拉一批士子参谋,这些士子参谋……”

  “到了地方做事,尤其是远离朝廷中枢,朝廷的权威也随着距离会减弱,地方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势力就会更加猖獗。”

  “你初来乍到,不要以为自己是皇子,对方就会顺着你,这是不可能的。”

  “先不要动他们的利益,减租减息这些东西提都不要提。”

  “你从抗旱生产自救切入,带领百姓积极开垦水渠、组织百姓储存任何一切能够食用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推动新运。”

  “你要告诉地方的既得利益者们,你的目的主要目的就是抗旱,就是新运,不会像天津卫、北直隶搞减租减息这些东西。”

  “把他们的戒备心消除到最低程度后,忌于你皇子的身份,只要不过分损害这些人的利益,这些人多半不会强烈的抵触。”

  “剩下即便有人抵触,也只是给你使绊子,相信你能够处置的了,自己没有成熟的想法,可以与身边人一起讨论商议。”

  ???

  朱常浩认真听着,兄弟二人从内阁官衙前经过。

  王锡爵站在窗前瞧着,唇角浮现一丝笑意,自言自语说道:“看来此王很清楚陛下将他束之高阁的目的,看样子,是不准备插手礼部之事,内阁之事,准备做个泥塑了,也好,也好!”

  赵志皋官房。

  哎!

  张位叹了口气:“算了,这样也好,现在这种处境,明哲保身更重要。”

  “我看,这状元就定袁崇焕吧。”张位扭头看向赵志皋与于慎行。

  于慎行冷嘲道:“张夫子,你这块臭石头翻身了啊,难得难得!”

  赵志皋唇角不由抽抽,他倒是知晓于慎行这话的意思。

  张位提议袁元素为状元,除了袁元素那篇文章的价值观符合张明成的认同。

  现在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早朝结束后,他们就收到了宫外传来的消息。

  一夜间,一股燕王为礼部尚书,一定会提拔心腹熊廷弼的流言就出现,并且很快泛滥。

  张夫子同意袁元素为状元,怕是也有为燕王考量,政zhi上的衡量。

  加之张夫子竟然对燕王似乎不愿参与朝堂的行为,表达了赞同之意。

  这可很不符合张夫子的为人。

  于慎行‘夸赞’张夫子茅坑石头翻身,倒也是比较中肯的。

  宫内无数双眼睛怎么看,朱泺不知道,此刻他们兄弟二人已经出宫。

  “皇兄,可是百姓需要因利导势,没有减租减息这个巨大的利好后,怕是很难发动百姓。”

  “见官不跪、邢不上士大夫的新运奖励,这还是组织起百姓以后,推广新运的利好,单单这个利好,恐怕很难引导百姓自发的组织起来,尤其是还有地方那些既得利益者们的暗中使绊子。”

  朱常浩听完后,苦笑说道。

  朱泺笑了笑,停下脚步,反问道:“还记不记得,当初我们说服杨老栓等第一批致富的人出来像中举的状元一样,骑大马,带大红花接受表彰的事情?”

  朱常浩点头后,朱泺继续说道:“想一想你们当初是怎么做的。”

  “传短衣裤子,打扮成百姓的模样,杨老栓才肯坐下来听我说话。”朱常洵对此记忆尤深,这办法还是他想出来的。

  当时只要他们穿着儒衫,或者缎子长衫出现,杨老栓那个小老儿,闪闪躲躲,你说什么,他都能滑不溜秋的给你打马虎眼。

  就连好好坦诚的交流都做不到。

  朱泺笑道:“当时有士子参谋询问,我们穿短裤短衣,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说着粗话才能与百姓交流,这是不是一种文明向愚昧的屈服。”

  “当时我说是。”

  “但这是一种做事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我们想要赢得百姓的信任,就首先要像百姓一样,融入他们中间,现在也一样,因利导势中,这个利有些小了,但是我们可以俯身和百姓打成一片。”

  “因信任而成势!”

  “这个过程比之因利导势有些艰辛,有些缓慢……”

  朱常浩听着脸上露出自信之色,拍了拍胸脯说道:“皇兄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你说的这些话,我都记住了!”

  ???

  “皇兄,接下来你就不要管,也不要做什么事情,父皇明升暗降,给了你个礼部尚书的职位,行走于建极殿,你就顺着他的心思,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满足他!”

  临别之际,朱常浩语气中满是不忿的说道:“你看着吧,他朱常洵不把你那些忠言逆耳听进去,现在红红火火,但迟早他要出事!”

  “到时候皇帝老子就能看清楚,谁能做事,谁只是高谈阔论夸夸其谈了!”

  “皇帝老子他得求着你出来做事!”

  朱泺瞪了眼朱常洵,没好气说道:“只要我做这个礼部尚书,入建极殿行走一天,我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廷臣们可以玩忽职守,可我们是大明的皇子,我们玩忽职守,就是在败祖宗基业。”

  “随你一同出宫,除了对你说的那番话之外,我是要去你的王府,是要你把这段时间,京畿新运的各种文卷拿过来。”

  “新运搞了也这么长时间了,当初承诺百姓,做得好了,要集体授予他们见官不跪,邢不上士大夫相同的权利,现在也是时候兑现承诺了。”

  “新运的核心是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礼义廉耻,这属于礼部管辖的范畴。”

  “叶向高不愿意管,我做这个礼部尚书就要捡起来,说起来,今后我还是你的顶头上司,去了地方夹着尾巴做人,兢兢业业做事!”

  朱常浩被敲打,反而笑着说道:“也就是说,以后我有什么困难,都能来找大哥你求援了?”

  ???

  “陛下,瑞王说了,福王若是能听进燕王的逆耳忠言,他就不姓朱了……”

  乾清宫。

  陈矩说到此处,悄悄看了看皇帝,便见皇帝的唇角忍不住抽抽。

  他不由偷偷暗笑。

  “继续说!那混球没有去建极殿吗?”皇帝黑着脸呵斥道。

  陈矩连忙严肃说道:“是,殿下没有去建极殿,张阁老、赵阁老、于阁老提议点袁元素为状元,不过却遭到了王阁老的反对。”

  “王阁老认为,礼部尚书已经定下来了,科举更是属于礼部职权范围内,必须殿下参与,并且表态才行,不然不符合规矩!”

  笃笃笃……

  皇帝指肚敲击案牍的声音响起。

首节 上一节 417/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