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419节

  这话无论是赵志皋三人,还是王锡爵,都不知该如何应答了。

  实在是太大逆不道了!

  朱泺面色渐变郑重,伸手拍了拍桌案上的文卷:“此番科举的文卷,本王也看过几份,很不理想。”

  来了!

  王锡爵心中不由冷笑,他倒想要看看,此王有什么高招。

  于是,王锡爵故作不解,拱手试探:“殿下对士子们的文章不满意?还是对礼部初选评判不满意?”

  “都有吧。”朱泺直言不讳说道:“士子们的文章呢,不像是做文章,倒像是填词,各种引经据典,华丽词句、圣人先贤言论、历朝历代史料佐证,固定的歌式,固定的行文。”

  “读者是朗朗上口,甚至让人有些血液躁动,仿佛高呼圣人先贤经义,就能救国治国。”

  “可虚的很!”

  “本王在他们的文章中,没有看到他们如何去实践圣人警世言论的行动。”

  “当然,根子上还是我们遴选人才的机制有问题,以往我们选拔人才,只是一味的选一些文章写得优美华丽的。”

  “久而久之,参加科举的士子们,为了入仕,自然而然要被迫适应我们的选拔机制。”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一味的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十年寒窗苦读,也变得一味务虚不务实。”

  “导致的结果十分明显,我们大明的地方县令,最接触百姓一级的父母官,很多人竟然连最基本的审计账目、刑名事物都处理不了,需要雇佣账房先生、刑名师爷之类的幕僚。”

  “导致的结果就是,只要地方出身的账房师爷、刑名师爷这些胥吏想要搞些小把戏,我们的官员都无法发现。”

  “秦汉唐士气的读书人,不但读国学,同时也会读大量的杂书,可我们的选拔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士子,只读圣人经义,九章算术、齐民要术这类杂书根本不屑理会。”

  “这不对,也不应该。”

  “而想要扭转士林这种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我们的遴选机制。”

  ???

  “故,本王建议,今后科举评分,对务实的文章予以重点加分,在两篇文章不分伯仲的情况下,哪怕略有不如,务实的文章也要得高分,只要朝廷的遴选机制小幅度的变化,士子们为了适应,就一定会做出改变。”

  “张首辅时期,曾提出建立新学,说白了,就是我们现在培养的士子,无法满足朝廷治理的需要。”

  “但事实证明,建立新学需要一个时机,不能骤然推行,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借助遴选机制的小幅度变化,先引导士林做出改变?”

  “在遴选机制的小幅度变化引导下,士子们做出改变,等他们开始主动涉猎百家杂书,充实自身后,有了一定的基础,朝廷再推行新学,是不是就会更容易被士子们接受呢?”

  ???

  谁都没有想到,朱泺竟然由此事,引出这么大一揽子事情。

  张居正搞新学哪会儿,他们这些人也在朝中。

  当然很清楚张居正新学失败的原因。

  正如此王所言,骤然推行,政策骤然变化,一下子绝了之乎者也寒窗苦读数年、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士子们。

  遭到了群起而攻之,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可此王的建议不同,先借用朝廷遴选机制,在遴选人才过程中,逐步倾向务实人才。

  士子们为了入仕,一定会迅速的跟着遴选机制小幅度的变化而变化。

  甚至某些人,为了一鸣惊人,为了脱颖而出,还会故意大幅度往务实方面偏转。

  而等这些士子们对百家杂学务实的东西掌握的更多,有了基础后,推行新学的阻力就会减小,乃至消失!

  王锡爵心中沉甸甸的。

  暗暗看着还在侃侃而谈的朱泺,充满了忌惮!

  袁元素、福王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一旦科举提倡去虚务实,袁元素那篇文章辞藻华丽,高谈阔论唱高调,虚头巴脑的文章还能折冠吗?

  绝对不能!

  而此王也根本不用承担他们所鼓动的谣言,什么袁元素不能折冠,是燕王针对缘故。

  此王要改变的是科举遴选人才的机制!

  是偏左务虚,还是偏右务实的问题!

  此王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天下人,一个袁元素,还没有被人家放在眼中。

  人家眼中思考的是朝廷遴选机制的大问题!

  王锡爵更清楚,此举得到赵志皋三人同意的可能性很大!

  大明百官什么样子,大家哪会儿反对张居正,或者对张居正疾风骤雨式的改革有微词。

  可自己真的位极人臣,接下这摊子烂事,糟心事后,各种苦楚,深有体会。

  一群连审计、刑名这种事情都做不好,只能高谈阔论的下属,写道赈灾折子,之乎者也,长篇累牍,各种惨像让人看着揪心落泪。

  可看的眼睛发涩疼痛结束,不知揪心多少次,才猛然发现,具体受灾几个村子,多少人口,其中青壮多少、老弱几何、需赈灾粮几何等等具体有关赈灾的数据,全都是数以千计、万计这类让人觉得糟心操 dan的概述词。

  到最后,地方的折子,送上来就是赚眼泪、给大家添堵闹心的。

  “这一次科举的大范围重新审核肯定是不可能了,这也会损害很多士子的利益。”

  “而且朝廷也不能再拖延太长时间了。”

  “本王建议,此番科举前十甲在务实方面进行小幅度的偏向,把这种遴选机制的轻微转变意向传出去。”

  “用此番前十甲的排名给士子们吹吹风,同时将前十甲以报纸的形式刊登出去,在佐以我们故意释放的遴选机制偏左偏右的转变,士子们应该会闻风而动,更多做一些务实方面的研习。”

  “四位老大人以为如何?”

  “若是同意的话,我们抓紧时间审阅,今天傍晚之前张榜。”朱泺停了下来,征询的看着赵志皋四人。

  “先生学生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做成先生不能做成的事情,想必先生也能够含笑九泉了。”于慎行豪迈说着,起身正衣冠,冲朱泺郑重一拜:“臣附翼殿下的决定!”

  于慎行可不知,他这句先生学生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随口有感而发,给其他三人带来的震动。

  王锡爵面色一变!

  暗暗看向燕王朱泺。

  于可远为此王先生,可是皇帝钦点的!

  以前大家也没有在意。

  可这句先生学生的学生,却让王锡爵如遭雷击。

  心中在怀疑一种可能!

  皇帝钦点于可远为此王先生,是否在皇帝心中,此王就是妖臣张居正的衣钵传人!

  别看皇帝亲政后,下令挖出张居正的尸体,鞭尸夷族!

  可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皇帝政 zhi上的需要!

  毕竟张居正新政也是皇帝支持首肯的。

  皇帝若是不这么做,亲政后就根本不可能让保守的人,相信皇帝的态度,不敢坚定的去支持皇帝,铲除极度膨胀,不断侵蚀皇权、迅速腐化的张居正改革派系。

  稳固皇权!

  说白了,皇帝鞭尸张居正,其实是一种政 zhi上的需求。

  否则皇帝亲政就是个傀儡。

  皇帝也无法遏制,张居正死后,迅速堕落,并且串联形成的庞大利益群体。

  张妖臣从皇帝弱冠之龄,嘉靖皇帝在位时期,便亲自教导皇帝。

  皇帝对张妖臣真的没有感情?

  绝不可能!

  那么皇帝钦点于慎行为此王先生,做先生学生的学生,其中有什么用意?

  就值得人深思了!

  王锡爵一时间有些后悔。

  后悔太早的上了延禧宫的船!

  后悔发现的有些太晚了!

  尽管还不能确定这种猜测到底有几分真假,但足以让人震惊了。

  “臣附议!”

  “臣附议!”

  王锡爵想到的,赵志皋和张位也几乎同时想到了,尽管不确定,毕竟帝心难测,可也如同一股春风一般。

  一扫这数日来的颓丧、忧虑,起身语气轻快应道。

  王锡爵被二人的举动惊醒,看着高兴于事情做成,而还全然未意识到,先生学生的学生,这句话背后更深内涵的朱泺。

  王锡爵满腹的苦涩,缓缓起身,艰涩拜倒:“臣附议!”

  “那好,有劳四位老大人与本王辛苦一些,争取在天黑之前,把前十甲的名次定下来。”朱泺高兴说道。

  “是!”

  四人应喏。

  王锡爵则恨不得马上离开,找个人,找个能够信得过的人,帮他分析分析,皇帝钦点于慎行为此王之先生。

  先生学生的学生,到底有什么深意!

  ???

  乾清宫。

  陈矩小心翼翼的站在皇帝背后,看着站在窗前的皇帝。

  心中也是激动难耐。

  先生学生的学生,以往大家都似乎忽略了这个问题。

  可当燕王提及张居正新学,于可远激动之下,说出这句先生学生的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之际,实在给太多人遐想了!

  “陛下,殿下已经说服四位阁老,利用遴选机制偏左偏右的小幅度倾向,引导士林。”

  “以此重拾张首辅新政提出的新学,于可远激动之下,高言先生学生的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

首节 上一节 419/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