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67节
“现在需要你部与朝鲜水军一起前往清州登陆,从清州背后发起攻击,切断左路倭寇大军的退路,为汉城解围。”
“经略使打过仗吗?”朱常洛并没有回答杨镐的话,冷不丁忽然询问道。
杨镐顿时间勃然大怒:“朱泺,你放肆!本经略是知兵之人!曾经在辽东多次指挥辽东军出塞!”
“指挥使,你可能不知,杨经略的确是知兵之人,当初与李总兵胞弟李如梅一同出塞作战,损失了十员部将,近千名的将士。”朱钰开口在朱泺身边笑着解释道。
杨镐一张脸顿时青紫交加。
这件事情被他视为人生耻辱。
现在竟然被朱钰当着面提及。
朱常洛笑了笑,说道:“杨经略或许看过不少的兵书,但是卑职更有与鞑靼人亲自作战的经验。”
“明明有着以逸待劳痛击倭寇的机会,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以疲兵攻击敌军后路?”
“请经略使放心,卑职本部一定可保汉成安危。”
话罢,朱常洛完全无视杨镐几欲杀人的眼神,转头看向李舜臣。
“李将军对吗?”
李舜臣一直在旁观,他早已发现眼前的明军将领和第一次援朝的那些完全不同。
第一次援朝的将领,对统兵的文臣往往十分恭敬,甚至是讨好。
可眼下这个年轻的不像话的大明指挥使,完全没有把此番援助他们的总经略放在眼中。
李舜臣好奇之余,不敢对朱常洛托大,立刻毕恭毕敬道:“对,属国小将李舜臣,请指挥使示下!”
“我希望见你们的王,有些作战需要得到你们的配合,我部有信心,可以在汉城之外,以逸待劳,痛击倭寇!”
李舜臣倒是想答应。
毕竟宗主国的将领,他不敢忤逆。
可是他更加顾忌杨镐的态度。
眼神下意识看向杨镐。
“朱钰,命令我部准备登陆!”李舜臣一张脸瞬间变红,这才意识到,眼前的明军将领根本不是征求他的意见,而是通知他!
不过李舜臣倒是暗暗松了口气。
至少他不需要夹在两个大明重臣之间选边站左右为难了。
下船登陆后,朱泺没有等杨镐就直接领兵沿着官道往汉成方向挺进。
途中,海中砥低声说道:“指挥使,这样做是不是会让杨镐更加记恨你?”
“记恨也罢,但想要兄弟们去清州送死门儿都没有!”朱常洛冷哼一声说道:“一旦我们在清州登陆,本朝的水军我们不熟悉指挥不了,朝鲜水军我们更加难以指挥。”
“一旦被困在清州,水军没有来救援,我们就只能苦战等死!”
海中砥和熊廷弼的脸色瞬间变白。
他们这才意识到,杨镐此举竟然如此阴险!
朱常洛转身看着精神状态不佳,有些疲惫紧张的兄弟们,策马回转,在阵列前后跑动,大声呼喊:“兄弟们,我们现在站在朝鲜的土地上,我们代表着大明的形象,我知道大家都十分疲惫了。”
“打起精神来,让朝鲜人看一看明军真正的风采!”
一个个低头默默前进的新军兄弟们,在朱常洛的呼喊鼓舞中,抬起头来,步点声渐渐响起,最终汇聚成一个声音,向着朝鲜王京汉成压去!
??
“圣恭安,臣朱泺……”
“圣恩卷卷,臣深惶恐……”
乾清宫,陈矩拿着蓟州卫指挥使朱泺上奏的折子,抑扬顿挫的读着,眼神不由暗暗的看看皇帝。
陈矩都不记得,这是他近一个月以来,第几次读这道折子了。
但是他犹记得。
当初第一次给圣上读的时候,差点被折子上的论述吓个半死的情况。
身处这诡异波折,充满权利角斗和阴谋算计的皇城内几十年。
陈矩都没有像当时那般心惊胆战。
龙涎香散发出淡淡让人思绪更加清晰的香味,皇帝端坐在软榻上,闭着眼睛,好似睡着了一般。
从神色中看不到皇帝对这道大逆不道,胆大包天奏折的任何态度。
已经持续一个月,皇帝每日,最少都要让他读一遍这道折子。
有时候,甚至三四次。
陈矩罕见的无法判断皇帝的心情和态度。
“我华夏苗裔,一直在前进,然一些积弊也一直在朝代更迭的选择中沉淀积累。”
“秦汉两代结束了周王朝分封以来,历经春秋战国形成的,以地域为认同感的族群割裂,我华夏苗裔历经千年终在整个族群中形成大一统认同观念,结束了国人、野人之分。”
“此子天地生养之民皆有参政议政权、将战之权、公平诉讼之权。”
“此为我苗裔族群在朝代更迭中,自身发展需求要求下,一大进步。”
“然商周以来掌握天下权柄之士卿贵族积弊,却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改头换面以士族家族传承延续形式,继续掌握天下权柄、人力、物力。”
“固有客观因素使然,然不可否认,此为朝代更迭存留未能解决之积弊。”
“唐后……”
“士族在战乱中被瓦解,士族构建的财富、权利于五代十国漫长的战乱中被打碎如群星散落般,形成点缀中原大地的无数地主士绅阶层。”
“宋王朝吸取前朝灭亡之教训,极大提升士绅地位,通过科举选拔人才,最终形成以士绅阶层统治天下的格局。”
“以士绅文人统御武将,此格局一直延续至今。”“士绅阶层个体之弱小,无法与皇权抗衡,确有巩固皇权之作用。”
“然士绅阶层乃局限一乡一县之土犬尔!狭隘环境内,养成狭隘、保守、阴柔之胸怀、眼界。”
“士族被摧毁,却也造成文化习俗传承断层,加之现实财富力量的限制,致使以士绅为代表的精英阶层从此一味死读书、读死书,读书唯一目的便是学而优则仕,满腹之功名利禄,蝇营狗苟。”
“不习君子六艺,不行千里路,无德智美体之情操陶冶。”
“丧失了汉唐开放、奔放、包容、自信之风采,此为进步中之积弊也!”
“如此一群蝇营狗苟,争名夺利之辈,为巩固己身群体之私利,扭曲儒教圣人学说,创理学歪理邪说,以邪说理念,以其构建之纲常伦理,极端压抑限制百姓,裹小脚之贞洁烈妇成唐后大书特书之美谈。”
“反观构建此歪理邪说之辈,高呼此等歪理邪说之辈,却吟风弄月,以博得青楼名妓,名噪一时而沾沾自喜。”
“此辈两面人,沽名钓誉,纵使活着,其躯体亦散发着令人作呕之恶臭!”
??
“今日我大明面对着历朝历代都未有之千年变局。”“民间,千年士农工商体系已经走到全面瓦解,分崩离析之岔路口。”
“新生产力、生产关系之萌芽与压抑陈腐,人身自由极度被限制之当下环境有着极端的矛盾碰撞。”
“士农工商为历朝历代立国之本,此体系一旦分崩离析势必导致整个国政之瓦解々∥。”
“大明朝廷作为前所未有变局时代的执政方,必须要顺应时势,以历朝历代未有之大决心、大毅力、大勇气改变大明两百年积弊,解决数千年朝代更迭之陈腐!”
“一味压制矛盾,只会激起民间百姓对朝廷更强烈的对立回应,恐造成遍地烽火之危局。”
“故,臣窃以为,于我大明言,修内胜于扬威于域外。”
“建奴崛起已成必然之势,臣以为,为修内政,纵使壮士断腕……”
???
这份万言书很长,比当日朱常洛与戚金等人的对谈都要多。
当日朱常洛说的大多数军事方面的因素。
而这封万言书,朱常洛将大明内外,政军全都包含在内。
陈矩一边读,一边小心翼翼的看着皇帝朱翊钧,生怕什么时候,皇帝控制不住心中愤怒,愤怒之下,一道命令要了这位军政双优,却胆大包天,口无遮拦的边军小将的脑袋。
在陈矩看来,那就是大明王朝两百年最大的损失!
这道厚厚的折子,每一次读,都会给陈矩不同的感受。
但每一次的感受,都是更加认同!
只是这道折子中的言论实在是太大逆不道了。
甚至连洪武皇帝都隐晦的批评。
那可是大明的老祖宗!
也就这个憨憨的年轻小将,初生牛犊不怕虎,看到了大明平静水面下烈火烹油的现状,心中焦急,才愣头青的上了这么一道足以株连九族的折子。
第103章 入宫求首订!!!
陈矩虽然没有亲眼见这位年轻小将。
但是心中却生出了一丝敬佩和维护之意。
他隐约觉得,这位军政双优的年轻边军小将,或许会是继张居正之后,唯一可能改变大明的人杰。
若是这位年轻小将有个三长两短。
大明怕是……
陈矩舌干口燥之际总算读完,再一次忐忑不安,小心翼翼的看向皇帝朱翊钧。
“陈大伴,你说此子当杀不当杀!”某刻,闭着眼睛的朱翊钧忽然开口询问。
陈矩脸色顿时大变,一咬牙,噗通跪在朱翊钧面前,以头杵地,大声哽咽道:“圣上,老奴斗胆,杀不得!”
“此子言论虽大逆不道,但老奴以为,却是当下我大明千千万万人中,唯一看透我大明烈火烹油内情之第一人。”
“张首辅不如此子!”
“杀此子,必将断送我大明中兴之机,断送我大明千年基业!”
“臣从此子文字中,只能读到此子对大明,对天下生养之民的拳拳之心,臣以项上人头担保,此子绝不会是王莽、曹操之流!”
朱翊钧这才缓缓睁开眼睛,唇角微微上扬露出笑容。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