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70节

  “三炷香之后,迟到者杀!出城不听号令者杀!”

  “这是本将帮你守住王京的要求,答不答应,请国主自己权衡,若是本将没有得到指挥亲军的全权,小早川景隆抵达后,本将就渡过汉江向北撤退!”

  “国主此前建议本将侧击清州左路倭军后路,你们观望局势,做着逃跑打算之事,看在双方手足兄弟的关系,本将就不予追究,告辞!”

  话罢,朱常洛拱了拱手,转身丝毫不拖泥带水就走。

  只是他临走时,扫了一下杨镐。

  却让杨镐心中忍不住泛起一股寒气。

  他点明了朝鲜君臣的打算,然后再看一眼杨镐,杨镐立刻明白,朱泺已经怀疑他早知实情,故意想要其去清州送死!

  心中的龌龊被拆穿,杨镐只觉得十分不安。

  要知道,他身边除了十数名辽东兵作为扈从,根本没有其他能够指挥得动的兵马。

  “经略使,你看……”李昖讪讪询问杨镐。

  小算盘被人家看的一清二楚,李昖也是坐立难安。

  哼!

  杨镐冷哼一声,直接说道:“国主,他要兵权就给他,若是守不住,本经略定要斩此僚祭旗!”

  朝鲜亲军什么德行,杨镐早在辽东便从辽东将领口中略有耳闻。

  与守卫大明京畿的五军营差不多。

  早烂透了,充其量就是穿着光鲜的仪仗队!

  朱泺得到这样一支军队,恐怕一旦临战,不能帮忙,反而还会帮倒忙。

  杨镐紧接着郑重提醒李昖:“国主,此战非本经略指挥,战争胜负,本经略不能保证。”

  朝鲜君臣听明白这暗示的意思了。

  分明就是在告诉他们战败的可能性很大,大家最好做好随时离开的准备。

  连明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人,这意味着什么?

  朝鲜君臣顿时间慌了。

  “快逃啊!”

  “倭寇打来了,城中的大人和家眷都在准备逃命!”

  “天朝增援不是已经来了吗?”

  “听说天朝自己的经略使都对战胜没有信心,现在朝中的大人们都在收拾细软准备离开!”

  ??

  朱泺离城不久后,也不知是有人故意为保护平民将杨镐的话泄露出去,还是朝鲜政权四处漏风,总之很快整个汉成便乱作一团。

  城外东门对面新军大营。

  朱泺站在辕门处,看着朝鲜百姓带着细软,携老扶幼,惶恐不安的从城内涌出,想着四周通往乡间的小道逃散。

  嗒嗒嗒……

  急促的马蹄声响起,数骑从远处~驶来。

  斥候在抵近辕门三十步左右,战马尚未停顿,人已经翻身滚落马鞍,大声汇禀:“禀指挥使,汉成内全都乱了,几座城门都是逃难的百-姓。”

  “禀指挥使,渡过汉江的唯一一座桥已经被逃难的百姓挤满了,按照汉成人口计算,即便是四分之一涌向汉江,即便明日天亮,也大桥也都会处-于拥挤状态。”

  “禀指挥使,卑职查到,汉成百姓都在议论,经略使对我新军阻敌取胜充满怀疑,这些话不知如何在汉成百姓中传开,以致眼下的局面。”

  ??

  几名斥候镇定自若,一个接一个将他们打探道的消息汇禀给朱常洛。

  “无耻!”朱钰听闻后顿时大怒,手按在刀柄上,咬牙愤怒道:“这些酸儒没一个好东西,都是些腹黑流脓的杂碎!”

  “大人,姓杨的这是要断了我们的撤退之路!”

  “卑职现在就领兵冲进城,杀了姓杨的!”

  其他将领也面露怒色。

  熊廷弼和海中砥听着周遭将领口口声声酸儒酸儒的称呼杨镐。

  虽然他们也是士人出身,多少有些尴尬。

  可现在他们更多的也是愤怒。

  杨镐实在是太无耻了。

  同为明人,杨镐竟然如此卑鄙,这是不把新军搞死,誓不罢休。

  朝鲜人把后退渡过汉江的大桥堵死,接下来若是战局情况不利,新军的八千多名兄弟,想要迅速摆脱倭寇就困难了。

  偏偏还没有把柄。

  汉成朝鲜百姓的议论,杨镐完全可以否决。

  而且即便杨镐真的说了对此战胜利不抱希望的话,那也是杨镐个人对战争的判断,并不能因此而弹劾杨镐。

  即便弹劾,恐怕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朱常洛一直都没有说话,紧盯着城门处,某刻询问道:“时间过去多久了?”

  熊廷弼知晓指挥使是在等三炷香时间。

  他连忙回答道:“启禀指挥使,已经过去两炷香时间了。”

  朱泺没有任何反应,继续盯着城门处。

  这时候,就连熊廷弼和海中砥都希望,朝鲜王京的亲军最好也逃难了,这样新军撤退也就师出有名了。

  就算不能直接渡过汉江撤退,也完全可以向其他方向撤退。

  尽管危险一点,但早走早好。

  “让开,让开!”

  “亲军出城作战,闲杂人等让开,阻碍者杀!”

第105章 一颗棋子

  时间一点点过去的时候,呼喝声从门内里传出。

  很快,就见一队队衣着光鲜的朝鲜亲军从里面乱糟糟的冲出来。

  领头之人骑马一马当先冲来。

  “指挥使,是那个李舜臣。”

  朱钰的话音落下没一会儿,李舜臣率先骑马赶到,翻身下马,气喘吁吁的跑到朱泺面前,用明军的捶胸军礼行礼:“启禀指挥使,卑职李舜臣,令王京亲军听候指挥使调遣!”

  “据我所知,李将军是贵国水军将领吧?”朱泺看着此人。

  对于李舜臣,朱泺还是了解的。

  朝鲜人的孝子贤孙们,还专门为此人拍摄过大量的荧幕聚集,宣传此人在抗倭之中的功绩。

  淡化明朝在抗倭中起决定性力量这个历史事实。

  李舜臣挺着胸脯大声回道:“启禀指挥使,卑职曾经也是步军将领,指挥步军完全没有问题,请指挥使放心!”

  “看来你们中很多人的确都被倭寇吓破胆了,竟然连领兵抵抗的意志都没有,不过李将军能够有此勇气,本指挥使还是很欣赏的。”

  李舜臣想替自己的同胞辩解几句,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眼前汉城内乱糟糟的情况,就是无可抗辩的事实。

  这位指挥使肯定早已经知晓城内的情况了。

  李舜臣不由想到国主询问谁愿意领亲卫出城时的情况,一群朝鲜同僚,就差把头塞到裤裆里藏起来了。

  李舜臣实在觉得丢脸就主动请战。

  当时国主李昖那种总算把烫手山芋丢出去的表情,更是让李舜臣哭笑不得的同时,对朝鲜感到绝望。

  李舜臣尽管极力的演饰,但是朱常洛还是从其面部表情细微的变化察觉了其内心的羞愧和愤怒。

  他笑着说道:“像李将军这样的军中豪杰,屈居这里实在是委屈了。”

  “此战若是胜,将军不若跟着本指挥使去朝廷中枢发展吧,那里有更广阔的空间给李将军施展!”

  这是朱常洛临时起意的决定。

  若是李舜臣此次抗倭不死,凭其这种悍勇,必然成为朝鲜人心中的英雄。

  将其拉到明朝,有利于增加朝鲜普通百姓对大明的向往。

  若是将来时机成熟,完全可以让李舜臣来帮助大明吞并朝鲜。

  这样本就崇敬向往大明的朝鲜人,就更加能够接受大明对他们的直接统治,也更加能够认同身份的转变。

  可以说,这完全是朱常洛随意布置的棋子。

  毕竟他对于能不能让大明安然度过这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抉择关口都不知道。

  李舜臣脸上露出惊愕、激动的神色,难以置信错愕的看着朱常洛。

  朝鲜权利层的人物谁不想去大明。

  以往可只有那些文臣才有机会去。

  凡是去过大明的,哪怕一半都是学习的,回来后,都会成为国君的座上宾。

  现在这位明军指挥使,竟然邀请他去大明中枢发展。

  “卑职谢将军!”李舜臣当即大声感谢道。

  朱常洛看到这一幕笑了笑,他更加觉得这个时期的朝鲜人更可爱,还没有往白眼狼的方向进化。

  这也是一个难得的好时期。

  一个中原朝廷,自汉唐之后,重新将这块疆域纳入真正有效统治管辖,前所未有的好时机。

  这个时间点,有着汉唐都没有的强烈文化认同感!

  朱常洛急思转念许久,伸手拍了拍李舜臣的肩膀,然后严肃说道:“李将军,本指挥使知道你们朝鲜某些权贵怎么想的。”

  “但是出于手足兄弟的关系,本指挥使不愿计较这些。”

首节 上一节 70/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