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81节
“经略,卑职奉陛下之命,在传到圣旨后,要前往新军朱指挥使身边,确保朱指挥使的安危,不知朱指挥使现在在哪里,卑职要去向指挥使报道。”传旨锦衣卫冷不丁的补充让杨镐心中的喜悦激动顿时间消失了大半。
皇帝专门派锦衣卫保护朱泺!
杨镐绞尽脑汁在想,是什么原因让皇帝对一个边军军头如此重视。
不惜专门派遣锦衣卫保护!
他杨镐身为经略,都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杨镐嫉妒的同时,心中铲除朱泺的心思却并未因此而减小。
相反变得更加迫切了!
虽然他猜不出皇帝重视朱泺的原因,但是他已经从皇帝的实际行动意识到,一旦朱泺从此番援 chao中活着回去,定然会平步青云。
双方之间的仇怨已经结下。
不能斩草除根。
将来朱泺此人必然成为他的心腹大患!
杨镐迫切的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过这种话不能在朝鲜君臣面前开口。
他对锦衣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领着传旨的百户刚出殿门,杨镐便迫不及待询问道:“朝中发生了什么事,陛下竟然派出锦衣卫保护朱指挥使?”
李昖君臣缓缓起身,看着杨镐与传旨锦衣卫走出的背影。
君臣面面相觑。
李昭已经知晓三百万两银子之事,原本打算就在今天即将举行的庆功宴质问朱泺。
此时,李昖早把这种想法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快,快去,快去传旨,让李爱卿入宫!”李昭回神后着急催促道。
在他知晓李舜臣给亲军分了他的三十万两银子的消息后,就借口李舜臣打了败仗,解除了李舜臣所有的职衔。
不久后。
“拜见国主!”
李舜臣心中苦涩的拜倒在李昖面前。
大明年轻的指挥使可以为了他李舜臣毫不犹豫的洒出三十万。
而他为尽忠职守,忠心耿耿对待的君主,却在听闻消息后,毫不犹豫的罢黜了他!
李昖亲自把李舜臣扶起:“爱卿,孤让你受委屈了,孤准备任命你为朝鲜水军提督,节制我朝鲜所有的水军,当然现在我们的水军战船全都被倭军给毁了,不过孤会全力支持你,打造一支全新的水军!”
李舜臣本就不解李昖为什么刚刚罢免他,又紧急召他入宫。
此刻更是费解。
李舜臣狐疑的看着李昖。
据他了解,这位国主,绝不是一个大度之人。
“李爱卿与朱指挥使很熟悉对吧?你们的关系也很好对吧?”李昖有些扭扭捏捏的询问道。
朱泺!
李昖转变态度,一定与朱泺有关系!
李舜臣非但没有一点感激,心中反而更加凄凉。
原来自己忠心耿耿卖命的国君,改变主意,也是因为朱泺。
既然如此,他李舜臣何必舍近求远呢!
李舜臣抱拳有些默然说道:“启禀国主,臣与朱指挥使也就勉强可以说得上话。”
“足够了,足够了,待会儿宴会,你亲自陪朱指挥使,你悄悄暗示朱指挥使,孤是受了杨镐的蒙蔽,现在孤已经看清楚杨镐的真面目,在朝鲜,孤会坚定的支持他,接下来也会全力支持他的决策!”
“国主,到底发生了何事?”李舜臣终是忍不住问道。
李昖笑着摆了摆手:“宴会开始后你就会知道了,不要着急,爱卿,一定要交好朱泺,这关系着我们朝鲜的未来!”
“只要你做好此事,孤绝对不会亏待爱卿的。”
李舜臣根本没有把李昭这番许诺放在心中,他对李昖的一颗忠心早已经凉透了:“臣遵旨!”
李舜臣领旨后犹豫一下,提醒道:“国主,臣听说德川家康左路军占据汶山,立花宗茂兵进稷山,如今:“我汉城已经三面被围,只剩海上通道。”
“国主若是真的愿意支持朱指挥使的决定,在今天的宴会上,不妨问一问朱指挥使对待此事的态度。”
“不妨听一听朱指挥使的意见,朱指挥使领兵作战的能力,昨日一战便是最好的证明。”
“我朝鲜无此等人杰,那位杨经略,也没有此等雄才!”
李舜臣之所以叮嘱李昖,就是担心李昖再改变主意,变相提醒李昖,朱泺才是现在汉城的主宰者!
不要被杨镐再蒙蔽。
他的出发点不是为了眼前这位不值得卖命的国主。
而是为了朝鲜的百姓!
“孤明白,孤明白。”李昖一副从善如流的模样,自以为这种言听计从,可以挽回李舜臣对他的忠诚。
景福宫举行的庆功宴,如期开始。
不过任谁都能察觉到,宴会的气氛有些不对。
上一次的宴会还是两天前大明增援抵达汉成的时候。
当时指挥使朱泺只能坐在左列杨镐的下手位置,而今天的宴会,宗国年轻的指挥使朱泺已经坐在了右列首位。
与坐在左列的杨镐相对而坐。
虽然以左为尊杨镐看样子还是朝鲜最为尊贵的客人。
可君主李昖对指挥使朱泺座次的安排,已经显示出,此时朱泺在汉成的地位。
许多人猜测,这恐怕也是维护宗国大明的尊严,杨镐才能坐在左边尊位首位。
毕竟杨镐是宗国任命的讨倭总经略。
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能让大明的指挥使地位超过经略。
杨镐看着坐在他对面的朱泺夫妇,李舜臣被特殊安置在朱泺身边陪同,锦衣卫来传旨的百户就站在其身后,已经担负起保护朱泺的职责。
杨镐看到这一幕心中大恨。
他猜测李昖之所以不敢把朱泺的位置调到他之上,除了要考虑大明朝廷的颜面。
更是在左右逢源。
因为他杨镐在朝鲜最大的依仗,辽东精锐正在入朝途中。
手握生杀大权的杨镐,现在只等辽东军抵达朝鲜。
他才有足够的底气对付朱泺了。
当然明面上想要对付朱泺恐怕十分困难了。
还必须得借刀杀人。
因为锦衣卫的百户已经对他说的十分明白,圣上有旨意,必须让朱泺安然无恙的回到大明。
尽管他左右询问传旨的百户,百户也始终说不明朝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圣上有如此之大的变化。
既然是借刀杀人,眼前就有一个十分好的机会。
思及此,杨镐转身对李昖拱手说道:“国主,朝中锦衣卫送来圣旨的同时,也带来了辽东军的最新情况。”
本就心思各异,心思不在歌舞以及面前美食的众人瞬间精神。
侧耳听着杨镐说话。
朱泺也放下手中的筷子。
他下意识的扭头看了眼站在身后的锦衣卫百户。
他都闹不清楚,便宜皇帝老子这是唱的哪一出。
杨镐在李昖挥手赶走舞姬,殿内彻底安静下来后,眼神余光瞥了眼朱泺,继续说道:“我朝辽东精锐也已经渡过鸭绿江,不出五日时间,便可抵达汉城。”
“而如今,汉成三面被围,尤其是北面汶山被德川家康的四万精锐占据,若不能拔出这颗钉子,我辽东大军就无法会师汉成。”
“故,我认为在辽东精锐舟车劳动赶来之前,最好能够打通汶山,拔出德川家康这颗钉子。”
德川家康有四万人马,又有汶山险要作为屏障,而眼前汉成能用之兵只有新军。
只要能促成新军与德川家康硬碰硬,必然可以削弱朱泺所部的实力。
而且杨镐猜测到朱泺一定不会按照他的意思去攻打德川家康。
一定会唱反调,可这同样在杨镐的算计中!
“好好好,经略的策略极为精妙。”李昖当即开口笑着称赞道,引得在座的朝鲜知兵之人暗翻白眼,这个策略只能说是四平八稳中规中矩吧?
在众人还在腹诽他们国主的时候,李昖笑的满脸都是褶子,转头看向朱常洛,征询道:“朱指挥使有什么想法,大家一起说出来讨论讨论。”
朝鲜的臣子们瞬间就明白了,很明显,他们的国主是想要左右逢源。
李舜臣低声在朱泺身边说道:“指挥使,国主在宴会前告诉卑职,会鼎力支持指挥使的策略。”
朱常洛看了眼李舜臣。
他觉得,李舜臣似乎有了转变,他心中十分高兴。
李舜臣被罢黜的消息他也早知道了。
只是他猜不透,为何不到一天的时间,李昖就再次重新重用李舜臣。
朱常洛并不知道,李舜臣再次被启用,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与他相熟。
他更不知道李昭的这种做法,已经彻底的失去了李舜臣的忠心。
不过问及他,他刚好有自己的想法要说,于是朱常洛在众人的注视中起身,走到挂在殿内的朝鲜疆域图上。
拿起指挥棒,点了点稷山。
杨镐看到后,唇角微不可察上扬,不过很快就收敛。
心中暗自冷笑,他就知道,朱泺一定会与他唱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