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87节
朱钰看着,睚眦欲裂,大声怒喊道:“兄弟们,射击!射击!”
而就在此时,沟壕新军将士扔出的火雷部分越过栅栏落在倭军后面爆炸,部分绳子挂在栅栏上,在栅栏上爆炸。
砰砰砰……
连续的爆炸声中,木质的栅栏顿时间变得破破烂烂,摇摇欲坠。
一击便炸开了数十个豁口!
而就在此时,沟壕内幸存的新军将士,再一次扔出数百枚火雷。
轰隆!
一段很长的栅栏在爆炸过后轰然倒塌。
“集中射击,集中射击坍塌部分的狗日的倭军!”朱钰抓住时机,不顾上面居高临下射击下来的弹幕,站起身,挥舞着佩刀指着倒塌部分,惊慌闪躲的倭军。
砰砰砰……
枪声、惨叫声、浓烟成为稷山的主旋律。
战斗至此变得白热化。
“滚火雷!滚火雷!全歼五十步沟壕中的明军!”
“射击!牵制敌人,给第一阵线中的兄弟们扔火雷创造条件!”
双方将领全都疯了似的咆哮,随着战场情况每时每刻的变化,调整着具体的战术。
而山顶山脚下却十分的平静。
无论是朱常洛还是立花宗茂,只是静静的看着。
日头渐渐升高之际,立花宗茂看着己方第一道阻敌防线的木栏屏障只剩下为数不多十几段勉强支撑着,面色十分沉重,沉声说道:“传令第一道防线的武士们后撤吧!“
“诸位,对于明军这种刁钻进攻,你们有什么阻敌办法?”
立花宗茂此刻也无计可施,可若是不能想办法阻止明军这种势头,恐怕到了晚上,他布置的三道防线就要被明军给突破了。
只能依托山顶的沟壕防线,做最后抵抗,与明军发起近战了。
而这是立花宗茂最不愿意的。
他设立这三道防线,就是希望能用少量的兵力,尽可能的消耗明军,然后反击全歼!
“水攻,如果现在有水就好了!”
“火雷,现在我们需要大量的火雷,事实证明,明军五十步的沟壕对我们的防线打击破坏性最大,而火雷是最好的打击办法!”
“对,我赞同用火雷,若是我们有足够的火油就好了!”
各种建议声响起。
小早川沉凝道:“我们在三道防线中,不能完全被动防守,第二道防线已经无法进行改造,可以集中全部的火力阻止明军。”
“第三道防线应该进行改造,留出能够主动发起反击的一条条通道!”
“这种被动笨拙的方式,在明军更加笨拙的进攻方式面前,就显得有些太软弱,我们在第三道防线,在明军意想不到的时候,发起一次反击,若是能够一举将明军冲到山下,我们占据明军挖掘出的沟壕,再配合栅栏防线,借助地形消耗明军便不成问题了。”
立花宗茂立刻满意的点头。
他也意识到,如果能够将明军冲下山,夺取明军挖掘的沟壕,对己方防守的重要性。
只要夺取明军的这些沟壕,接下来明军用相同的方式,就不那容易了,占据现有沟壕的武士们,完全可以在明军挖掘的时候,跳出来发起突袭!
“好,就按此办法准备!第三道防线要一举将明军冲到山脚下,夺取明军挖掘的沟壕!让明军给我们做嫁衣!”立花宗茂凝重的老脸上,多了一丝意气风发的豪迈,其拔刀指着山脚,评价道:“这个明军指挥使朱泺,打仗之刁钻,让老夫都不由眼前一亮!”
“能与此等将帅雄杰交手,战而胜之,才是武士最大的荣耀!”
山脚。
“拿下了!”
“万胜!万胜!”
杨镐听着身后新军的欢呼声,脸色十分的难看,不到中午,而且是提前了一个多时辰就拿下了倭军第一道防线。
如此快的速度,恐怕到了晚上,第三道防线就会被攻破了吧!
反观新军的损失,连五百人都没有死!
只有仅仅两百人死伤被抬下来。
其中大部分是受伤,并没有战死!
这种情况下,如何消耗新军。
如何将摘果子的最后胜利交给辽东军?
恐怕等辽东援兵赶来的时候,朱泺已经拿下稷山,兵入清州了吧!
杨镐眼神余光看着朱泺那张略显稚嫩,却棱角分明,此刻明明首战大胜,却平静的面孔,暗暗咬牙,心中阴狠暗道:“不能,本经略绝不容许此子继续出风头,彻底控制朝鲜战局的走势!”
“捷报!捷报!”
“八百里加急捷报!”
“朝鲜八百里加急捷报,让开,让开,蓟州卫新军首战告捷,几乎全歼倭国精锐第一军团,坚定朝鲜上下抵抗决心!”
就当朱常洛所部新军在稷山下与立花宗茂这位外样大名鏖战之际。
汉成击败第一军团的捷报八百里加急送抵紫禁城。
五名背后插着三色三角旗的传令兵策马冲入紫禁城,一边呼喊提醒行人避让,一边呼喊着朝鲜捷报的消息。
大明的驿站几乎都在锦衣卫的暗中控制中。
锦衣卫出身的指挥使,率领新军首战告捷的消息,下面的锦衣卫当然愿意在这种事情上锦上添花。
同为锦衣卫的自己脸上有光,还能巴结朱泺这位即将崛起的同僚,何乐而不为。
何况自从朝廷决定再次援朝讨倭之后。
民间百姓对此事多有反对。
议论皇帝为了颜面,不顾大明百姓的死活。
沿途散播捷报的消息,可以改善大明百姓对皇帝,对朝廷的微词。
锦衣卫作为大明皇帝手中的一把刀,自然知晓怎么做能为皇帝分忧。
只是,地方的锦衣卫尚且不知,紫禁城关于可兴天下的传言。
若是知晓,或许也就不敢如此做了。
斥候冲掠而过后,街边的百姓迅速涌向街面,纷纷议论起来。
“蓟州卫新军,不就是这些天人们都说的朱泺朱指挥使吗?”
“就是此人!”
“听说蓟州卫的新兵是一支新训练的军队,没想到一支新军的实力就这么强!”
“你们不知道吧,据说这倭军的第一军团,可是倭国最精锐的一个军团!大明威武啊!”
“威武不威武咱不知道,就知道,自从讨倭开始后,朝廷已经第三次向我们这些商人摊派税赋了,朱指挥使的新军若是能够早一日结束这场打肿脸充胖子的该死战争,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可不是吗,第一次援朝就打了数年之久,咱们这些在紫禁城讨生活的小买卖人,多少人被沉重的税赋压得喘不过气,上吊自杀的也不少!朱指挥使若是能够早一日结束战争,就最好了,佛祖菩萨,保佑这场战争快点结束吧!”
???
沈一贯面色阴沉的坐在车内,手中握着一张文卷。
他刚刚前往等待张榜士子聚集最多的状元楼看了看。
他原本认定了这篇文章定是那些士子中某个狂生所作,在质问骆思恭没有得到结果后,沈一贯便想起恫吓那些年轻士子。
可不曾想,他到了其中,才发现,这篇文章的手抄稿已经等候张榜的士子中间人手一份。
并且已经引起了士子们激烈的讨论。
他更是得到一个消息,许多士子将这篇文章寄回各自所在的州府,而且京畿许多的印刷工坊暗中向士子们求购这篇文卷。
接踵而来的消息让沈一贯心情十分糟糕。
甚至不顾次辅的仪驾,在士子面前大怒呵斥。
可沈一贯很明白,用不了多久,这篇文章就会传遍天下。
那些卑贱的小民百姓也会很快知道这篇文章的内容。
张居正死后,他们无数人努力压制污名化的改革声音会再次尘嚣喧上!
本就心情不好,沈一贯又听到了传入车厢内的议论声。“停!”
沈一贯的身体轻微晃动后,马车停下。
沈一贯撩起窗帘一角,听着百姓们的议论,看着百姓们议论时的神态。
朱泺!
这个年轻的军头,还真是阴魂不散!
当初真不改扶这个军头一程,本以为此人可以成为他们绞杀戚家军这个与张居正有着极大关联的边军团体。
未曾想,竟然给自己树立起了一个在皇帝心中,影响力直逼张居正的该死改革者!
悔不该当初!
沈一贯肠子都快悔青了。
某刻,沈一贯阴沉的脸上露出一丝阴柔的笑容,自言自语:“陛下听了民间对朱泺的盛赞议论,还真的可以无视那则可兴天下的箴言吗?”
如是想着,沈一贯心情不由好转。
朱泺在民间的风闻好的让沈一贯嫉妒。
但在沈一贯看来,在那则箴言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朱泺取得的胜利越大,他死的就又快。
即便杨镐不能在朝鲜成事,朱泺挟大胜班师回朝,也是死路一条!
“快马上送我回宫!”思及此,沈一贯便想着尽快回宫弄清楚朝鲜战事的具体情况。
“大胜啊,难得的大胜啊!”
“是啊,听说第一次援朝,辽东以两倍的兵力才与第一军团打成平手!”
“这位朱指挥使还真是千年不出世的人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