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88节
??
等沈一贯回宫后,就看到一群同僚站在乾清宫门口,热烈的议论着。
聪明!
沈一贯心中忍不住冷笑一声。
这才是杀朱泺最好的办法!
这些同僚来乾清宫宫门口,打着向皇帝庆贺大胜的皇子,真实目的恐怕就是来给朱泺这个以改革者自居,不知深浅的军头上眼药的吧。
当然,沈一贯也明白,其中有些人怕是真的对朱泺起了惜才之心。
但那又如何,这些人现在盛赞朱泺,那就是一刀刀的往竖子朱泺的身上捅!
沈一贯浑身有种否极泰来的轻松感,脚步轻快的走到赵志皋面前,笑着恭喜道:“首辅,朝鲜告捷的消息来得太及时了。”
“民间对朝廷援 chao的微词,这回应该会减少许多了吧。”
赵志皋看了眼沈一贯,对方的喜悦从何而来,赵志皋多少能够猜测得到。
不待赵志皋开口,于慎行便笑着说道:“次辅所言甚是,不但民间微词会减小,这场战事恐怕也会很快解决。”
“很快?”沈一贯面露不解,他注意到叶向高的面色有些难堪,询问道:“怎么回事?”
于慎行笑着告知:“与捷报一起传来还有朱泺指挥使提出解决朝鲜事变的战略构想。”
随着于慎行将朱泺的战略转述后。
沈一贯的面色也渐渐变得有些难堪,心中大骂杨镐废物。
若此战略真能成功,传回大明,朱泺必然会成为民间那些小民百姓心目中的岳武穆再生。
如此皇帝就算猜忌朱泺,还真的能杀朱泺吗?
第117章 洗刷耻辱
赵构杀一个岳飞,背上了千古骂名,整个南宋在后世修史中,都因此事而变得不光彩。
前车之鉴,皇帝真的会如他们心愿杀朱泺吗?
至少朱泺立功太大,就有了足够自保的能力了!
朱泺可以立功,但是不能立令皇帝杀之都要忌惮的功劳!
于慎行看着沈一贯的面色,心中不由冷笑。
就在此时,陈矩走了出来,尖细的声音响起:“陛下有旨意,朝鲜首战告捷,普天同庆,陛下今日会在乾清宫宴请诸位朝臣!”
哗!
陈矩宣旨后就离开了。
留下一群朝臣却在短暂的愣怔之后,顿时哗然。
“陛下竟然要宴请我等?”
“九年了,陛下终于肯见我等了,指挥使朱泺这份捷报来的实在是太是时候了,大明的列祖列宗,陛下终于肯见我等了!”
有忠心大明的朝臣,激动的冲祖庙方向跪拜,嚎啕大哭。
不过许多想让朱泺死的人,面色却变得更加难堪了。
皇帝非但没有因此而更加猜忌朱泺,反而因朱泺送回的捷报,一改九年对臣子的冷漠,竟然要宴请群臣。
足可见朱泺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恐怕都不亚于当初张居正受青睐时吧!
沈一贯、叶向高等人,仿佛又看到了一个张居正正在大明的中枢快速崛起。
沈一贯的面色极为难堪,在路上听闻消息,他还觉得,朱泺的捷报在此时就是催命符,可万万没有想到,这捷报,以及朱泺的战略,正在让朱泺在京畿的危险逐渐向好发展。
更有甚者,一旦朱泺力图短时间内结束朝鲜战局的消息传出,百姓们对朱泺的印象会更好。
若是朱泺成功……
那朱泺真的就是贱民心中的岳武穆了!
反观赵志皋等人,则不由的面露一丝轻松。
群臣散开,三三两两的相互议论着。
“陛下为何如此信赖朱泺此人!”
“沈次辅,现在怎么办,一旦朱泺主导了朝鲜事变,并且他的新军担任主攻取胜,回朝之后,这个束冠年龄的黄口小儿,难不成还要骑在我们头上拉屎撒尿吗!”
“张居正也就罢了,凭什么一个锦衣卫出身的军头,还是个黄口小儿,能够骑在我们这些为大明,忠心耿耿之人的头上!”
???
一群阴暗龌龊的小人,围在沈一贯身边,一脸愤怒,满是担忧的议论着。
皇帝对朱泺的态度。
朱泺在民间百姓中的风评,都让他们感到害怕。
就皇帝青睐而言,朱泺或许差一点张居正。
但民间百姓中的风评,张居正明显已经差朱泺十万八千里了!
张居正的改革,某种程度,损害了民间百姓的利益,加上他们的污名化,张居正活着的时候,民间百姓就暗骂张居正张扒皮!
也正是因为这种百姓的抵触,在张居正改革的时候,他们可以利用百姓群体来对抗张居正。
但现在,很明显,无法用相同的办法对付朱泺。
一旦朱泺再次被皇帝启用,展开改革,恐怕首先就会得到底层贱民的支持!
这是一个对他们而言,比张居正更加具有危险性的敌人!
延禧宫。
“娘,我们真的要放弃拉拢朱泺吗?”朱常洵看着自己母亲不甘的询问道:“朱泺这个人的能力很强,若是能为我所用,必然可以成为我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
闻言,郑氏一笑,看着自己儿子,谆谆告诫道:“傻儿子,一个朱泺算得了什么,他现在已经彻底成为了辽东李氏父子以及朝中庞大保守派的死敌,已经不可能化解的死敌。”
“当初娘送他十万银子,原本是想要招揽他,他若是答应,娘就会提点他,做人要知道分寸,同时帮他化解与辽东父子以及沈一贯为首保守派之间的矛盾。”
“可惜这个竖子太不知进退了。”
“不接受我们母子的好意,更是在朝鲜大出风头,甚至要左右辽东事态,彻底得罪了辽东父子。”
“这种仇恨,娘是化解不开的,就算是陛下,现在也解不开朱泺与辽东父子之间的仇怨了。”
“或许你父皇之所以在那则谣言尘嚣喧上泛滥之际,都没有对朱泺动手,就是因为朱泺与辽东父子之间不可化解的矛盾。”
“留着朱泺,这个辽东父子的对手相互制衡!”
“而我们母子,在选择朱泺,还是辽东父子以及沈一贯等人,你是成年人,不需要娘为你分析了吧?真正能送你坐上那个位置的,是这些人,绝非孑然一身,单打独斗的军头朱泺。”
“这种人树敌太多,虽有才华,下场却一定会十分惨。”
“咱们母子现在要做的,就是冷眼看着那个不知好歹的狗奴才,是怎么死在这诡异波澜的政治权利斗争中!”
郑氏最后这句话几乎是咬着牙挤出来的。
指甲紧紧地掐着手中秀帕。
朱泺的不识抬举,令郑氏十分不爽!
???
又一日日落时分。
围绕稷山的战斗已经快接近一天了。
午后休整后,新军发起总攻,与倭寇已经就第二道防线展开了更为激烈残酷的缠斗。
新军伤亡的人数直线攀升。
已经有五百多伤亡的兄弟被抬下来了。
几乎是之前第一道防线的两倍。
而立花宗茂的第二道防线,木栅栏虽然已经摇摇欲坠了,可倭寇依旧凭借立着的栅栏死死坚持着。
当然倭寇的损失更大。
沟壕的防御性,远超过木质的栅栏。
“朱指挥使,新军已经进攻一天十分疲惫了,我看不如趁现在,最好收兵,巩固我们今天取得的成果。”朱泺拿着望远镜观看战局之际,旁边的杨镐放下望远镜建议道。
海中砥、熊廷弼相互对视一眼,不由微微皱眉。
这种话,自从下午开始,杨镐已经说了不知多少遍了。
杨镐的目的,他们都很清楚。
分明就是掣肘新军的进攻速度。
继而破坏指挥使解决朝鲜事态的这个战略构想。
稷山必须在德川家康收到消息之前攻克,只有如此,才可以让德川家康不敢进逼汉成。
一旦在稷山下达成僵持。
那么德川家康收到消息,必然趁着汉城兵力空虚进攻。
到时候朱泺提出的战略就会彻底流产。
这个战略能否执行的首要要求,就是在德川家康知晓之前的时间差之内,能否攻克稷山。
打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朱常洛没有接话茬,他仔细的观察着山坡上的形势,一遍遍的观察。
直到杨镐忍不住,唇角再次动了动,准备开口之际,朱泺忽然点头沉凝说道:“经略使的提醒是正确的。”
“派上去的兄弟们打了一天,的确已经十分累了!”
熊廷弼、海中砥着急了。
他们跟随在朱泺身边也有些时日了。
对朱泺一些性格已经十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