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154节
眼见他们沉默,许多人攥紧双手,而张淮深更是脸色阴晴不定。
见状,索勋和李仪中都对悟真示意他打圆场,可悟真明明看到了他们的眼色,却没有半点开口的意思。
最终还是刘继隆站了起来:“今日是接风宴,不聊这些,不聊这些!”
“就是就是,不聊这些。”马成夜站了起来,跟着附和起来。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起身对刘继隆、张淮深等人作揖。
“刺史,折冲,在下身体不适,先行告退了!”
“在下也是!”
“我也是……”
“告退……”
一时间,十余桌宴席走了五六桌,剩下的基本都是山丹出身的将领,而他们碍于刘继隆没走,都硬着头皮留下来了,不过脸色依旧难看。
见状,刘继隆隐隐有些难受。
他知道河西的将领们接受不了大唐的真实模样,但他没想到这群人竟然把大唐看得那么重。
他失落的表情被悟真观察到,不过悟真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低着头吃着东西,时不时说着他在大唐的所见所闻。
在听到饥民饿死路边,妻女被官吏买卖,兵卒欺辱的时候,离席的人也明显变多,哪怕是山丹的将领,也不得不向刘继隆告罪离去。
张淮深、索勋等人埋头喝着闷酒,没有管离开的人。
原本热热闹闹的宴席,却因为悟真将大唐的遮羞布给揭开而变得冷清了起来。
不多时,接风宴便因为这番言论而陆续散朝,就连张淮深等人也尴尬着离席。
在他们走后,刘继隆硬着头皮和悟真聊了几句,直到悟真吃饱起身,他才带着张昶他们离开了宴席。
“噼啪……”
入夜,内堂火盆四周,张昶等人围坐一团,每个人都沉默着不肯开口。
接风宴已经散场多时,悟真也已经休息,可其余人却怎么也睡不着。
他们找到了刘继隆,十几个人围着火盆,看着火盆内的柴火燃烧,沉默寡言。
坐在主位的刘继隆十分无奈,他也想去休息,可这群家伙不走,他也不好意思去休息。
他安静坐在主位,时不时低头抿一口茶来打起精神。
“折冲……您说……大唐真的是那大德口中的样子吗……”
火光中,张昶难掩失落,犹犹豫豫的询问起了刘继隆。
随着他开口,其余人也先后将目光投向刘继隆。
尚铎罗没有跟来,毕竟他跟着尚婢婢那么多年,早就知道所谓“盛世大唐”是个什么德行与模样。
眼看无人帮自己解围,刘继隆只能叹气道:“大唐是什么样重要吗?”
“难不成大唐污秽不堪,你们就受不了了,想着拔刀自刎?”
“这……当然不会。”众人脸上浮现尴尬,刘继隆也继续道:
“既然如此,那还在意这些事情干什么?”
“大唐若是盛世繁华,等河陇打通后,你们自然可以去大唐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大唐若是污秽不堪,你们就跟着我在河陇纵横,好好治理河陇之地,让河陇的百姓,过上你们曾经幻想的盛世生活!”
刘继隆这番话放在河西内部都算得上僭越大胆的,因此众人听后,连忙向四周张望,末了才看向刘继隆。
“折冲说得对!大唐若没有繁华盛世,那我们就跟着折冲经营出一个繁华盛世!”
马成总是在这种时候站出来支持刘继隆,而有了他的支持,其余人也纷纷跟着表态。
“说的是!”
“跟着折冲,我们也能经营出盛世!”
“折冲,您说我们到时候会在河陇哪里扎根啊?”
“折冲,我看我们应该在凉州呆着,毕竟凉州人口众多。”
“诶,凉州肯定轮不到我们,我们去河、渭吧!”
随着刘继隆为他们解惑,这群刚刚还在难受的家伙,此刻竟然开始说笑了。
刘继隆瞧着他们,眼底透露着满意。
他的目光越过众人,放到了陈靖崇身上,开口说道:“靖崇肯定是要留在凉州帮刺史的,至于我们嘛,哪里都可以。”
闻言,众人纷纷看向陈靖崇,而陈靖崇也愕然道:“折冲,我对您日月可鉴,从未想过自立门户啊!”
陈靖崇和酒居延还是有些不一样的,他更注重与刘继隆的感情,而张氏对他的扶持之恩虽然也不曾忘记,但刘继隆对他帮助更多。
正因如此,刘继隆才开口安抚他道:
“我没有怀疑你不忠心,只是日后凉州的局势必然混乱,刺史手下必须有人帮扶才行。”
“这些日子,我把张掖军中的将领打量差不多了,除了都万孟还算可以,其余人都是碌碌无为之辈。”
“眼下酒居延回去了,但我还是觉得刺史那边势单力孤,所以日后刺史要求你留驻凉州,你也不用因为我而拒绝。”
“况且你和酒居延留在刺史身边,日后要是有人在刺史身边诋毁我,你们也能为我反驳,这不是挺好的吗?”
陈靖崇始终要走,而这个头如果由他自己开,那无疑会恶了张昶等人。
不过这个头要是由刘继隆说开,那就不会有什么事情了。
果然,随着刘继隆话音落下,陈靖崇脸上露出挣扎之色。
马成见状拍拍他:“没事,咱们只是不归一个人管,照样是兄弟!”
“嗯……”张昶也附和了一声,虽然不舒服,但起码表了态。
见张昶表态,李骥再倔强,也不免对陈靖崇投去了一个安心的表情。
三人都如此,郑处和斛斯光、曹茂就更别说了。
只是三言两语间,刘继隆便化解了张昶他们与陈靖崇的间隙。
看着他们和好,刘继隆心里也高兴,不由得抿了一口茶道:“行了,明早还要早起练兵,别在这里耽搁了,都回去休息吧!”
“折冲,我等告退……”
闻言,张昶他们也先后起身,对刘继隆行礼后退出了内堂。
见他们离去,曹茂开始起身收拾桌椅板凳,将火盆挪到了刘继隆的卧房。
刘继隆跟着他,伸出手捏了捏他的肩膀:“行了,你也早些休息去吧。”
“嗯!”曹茂笑着点点头,走出卧房的同时为刘继隆合上了门。
一夜休息,等刘继隆再睁开眼睛时,屋内的夜漏已经来到了辰时(7点)。
曹茂早早起床开始练功,门口已经为刘继隆准备好了洗漱用的热水,旁边还放着刘继隆让人制作的牙刷和刷牙粉。
汉人虽然早就开始刷牙,但直到明朝弘治年间才在弘治皇帝的吩咐下发明出了猪鬃牙刷。
刘继隆在山丹安定后,便让人收集了猪鬃,将短硬的猪鬃毛插进木质把手内,由此提前六百多年弄出了牙刷。
至于刷牙粉则是以煮汤过后的牛骨、猪骨等骨头所制成的骨粉。
骨粉掺和了一些草药后,味道也带着丝清香。
尽管比不上牙膏,却也能解决许多问题。
简单洗漱后,刘继隆开始在院内练功,如开弓、挽枪花等等基本功是他休息时雷打不动的生活。
一直到他练功结束,曹茂为他端来了人脸大小的一碗面。
“折冲,这是今年新麦碾碎后弄出来的面条,您尝尝!”
曹茂说着,便将面放在了桌子上,招呼刘继隆前去吃。
刘继隆将铁枪放回兵器架上,擦了把汗后便回到内堂坐下。
一碗简单的韭菜鸡蛋面,倒是给刘继隆吃出了回家的味道。
他埋头吃着,曹茂也重新端来一碗,跟着埋头吃面。
二人连汤带面的吃干抹净,收拾好后曹茂便去军营学习去了,而刘继隆也准备去巡视一下城池。
不凑巧,他刚刚走出衙门,便见到了准备出门的悟真及两名直白。
“大德!”
“折冲……”
二人见面相互行礼,起身后刘继隆才继续问道:“大德这是准备出门?”
“昨日没好好看看山丹,准备好好看看这座被节度使几次夸赞的城池。”
悟真如实回答,刘继隆闻言颔首道:“我也要巡视一下城池,若是大德愿意,可以随我一同巡视城池,我也可以为大德讲解。”
“那就劳烦折冲了。”悟真没有拒绝。
见状,刘继隆开始带着悟真及两名直白用双脚在城内闲逛。
山丹城经过了刘继隆一年的治理,其城内的各种事物都能令山丹以外的官员、百姓产生好奇。
例如小型的水转翻车,以及经留刘继隆设计的净水设施和排污清理设施,还有如河西犁、耧锄、露锄、虫梳、除虫滑车等等农具。
刘继隆本想弄出有转向架的四轮马车,但木质的板簧承受不住压力容易损坏,而金属的板簧,以山丹的冶金技术又无法批量生产,所以这个计划就搁置了。
反正北方都是平原,多轮马车有没有转向架都问题不大。
“折冲,我发现山丹的百姓基本都是用铁质的农具,这是折冲您吩咐的吗?”
走上城墙,悟真看着城外开荒的百姓,不免询问了起来。
刘继隆闻言也有些错愕,反应过来后才询问道:“大唐难道不是这样吗?”
刘继隆记得大唐每年产铁近千万斤,而大唐百姓数量不过才五六千万人。
虽说制作甲胄与兵器消耗铁料较多,但百姓也不至于用不起铁制农具吧。
“关中百姓自然是在用铁质的农具,不过许多百姓所用的铁质农具,质量往往不能长久。”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