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155节

  “反倒是山丹百姓所用的农具质量上佳,便是用上五六年都不成问题。”

  悟真说着关中百姓所用农具和山丹百姓所用农具的不同,刘继隆听后点头表示了解,而悟真则是继续在观察山丹城。

  不得不说,山丹城的干净整洁程度远超他所见的任何城池,而百姓的面貌也是他走过那么多城池中精神、状态最好的,便是长安百姓都不如山丹百姓的精神、状态好。

  在山丹,悟真可以时不时瞧见一些有赘肉的农户,但在其他地方却见不到。

  正因如此,他在与刘继隆散步时,特意询问了刘继隆治理山丹的章程。

  其实刘继隆也没有什么章程,在今年秋收之前,山丹要么就是军管,要么就是半军管,所有粮食基本都是上交后再按劳分配,亦或者是五五分后按劳分配。

  因为是按劳分配,因此就不存在让百姓自费服徭役的情况,保障了每个百姓每天都能有足够的粮食吃。

  这种做法在刘继隆看来是十分正常的,将资源按劳分配,这才能调动百姓的积极性。

  正因如此,山丹的耕地才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增长到如今的九万亩。

  如果崔恕能接任刘继隆,将章程丝毫不改的继续下去,那山丹顶多五年后就能成为河西粮仓。

  至于为什么要说是五年后,这主要是因为凉州收复后,山丹的军事地位也将下降。

  加上刘继隆率军东进,到时候山丹自然就不太可能获得张掖和其他几个州的支援了。

  没有了其他几个州的支援,即便明年之后的山丹拥田十余万亩,可荒田变成熟田需要三年时间。

  以河西熟田的粮产,养活一个人起码要四亩熟田才行。

  没了其它几个州的支援,就山丹这十余万亩生、熟田,想要养活山丹两万人,起码要到两年后。

  不过等到三年后,山丹的百姓就会成为河西最滋润的一批百姓,因为到时候就是七亩田养一个人,不仅可以吃饱饭,还能养牲畜和家禽。

  到时候,山丹衙门即便按照十税一的税率,也能从山丹收到近两万石的税粮,一跃成为河西纳粮大户。

  只要崔恕再坚持几年章程,以山丹百姓几乎每户都有耕牛、挽马的情况,山丹百姓起码能开垦二十余万亩耕地。

  到这里,便是山丹两万多百姓耕作的上限了。

  届时,山丹的粮食除了百姓自己吃以外,还能向外输出不低于八万石粮食,河西粮仓名副其实……

  只是不知道到了那个时候,山丹的百姓是否还会记得自己。

  不过不记得也没事,至少自己来过,让他们过上了对比这个时代其他地方百姓而言的好日子。

  想到这里,刘继隆就不免嘴角一挑。

  又有哪个少年不曾幻想过治理一方,让百姓安居乐业,衣食充足呢。

  如今他实现了自己曾经的幻想,这就足够了。

  “若是天下官员都能如折冲般,想来也不会有那么多蝇头苟利的事情了。”

  听完了刘继隆对山丹方方面面的治理,悟真忍不住感叹一声,看向刘继隆的目光也越发柔和。

  “在其位谋其政,我刘继隆所吃粮米,虽说是衙门发的,可也是百姓耕作出来的。”

  “我吃着老百姓种出的粮食,若是还要苛责盘剥他们,良心如何过得去?”

  刘继隆笑着解释,悟真却摇摇头:“如折冲这般说的官员不少,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非是我等瞧不起布衣出身的官员,只是这群人一旦得了势,立马便会忘记曾经所有,只忙着填饱自己的胃口。”

  悟真也是豪强出身,尽管他没有那种优越感,但他也见过不少布衣出身,被人举荐做官的官员。

  这些人上了位,盘剥百姓的手段可一点不输豪强出身的官员,甚至隐隐有所超出,因为他们更清楚百姓的底线在哪。

  闻言,刘继隆只是轻笑:“我管不了旁人,我只能管好自己和我下面的人。”

  他双手扶在女墙上,目光望着城外劳作的百姓,笑容灿烂。

  “我想要做的,无非就是让百姓能吃饱饭,孩子有书读,将士们能安居乐业!”

  他说出了曾经与张淮深所说的话,而悟真也受到了同样的震撼。

  他与刘继隆向外看去,望着田间劳作的百姓,不由低声质疑:“真有那样的世道吗?”

  “当然!”刘继隆笃定回应,同时看向悟真:

  “只要努力,迟早能做到!”

  明明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瞬间让悟真动容起来。

  他这一路走来见到太多的恶事,但他都是对身边人说管不了。

  然而在刘继隆这里,刘继隆却给了他相反的答案。

  一时间,悟真脑中闪过那些恶事的画面,最后破碎,再呈现在眼前的,是山丹城的刘继隆望着百姓们的笑容。

  不对……不止是他的笑脸,还有山丹城内学堂中学子的笑脸,城外耕种百姓的笑脸,兵卒直白的笑脸。

  想着那一张张笑脸,就连悟真脸上也不免渐渐浮现笑容,目光向城外百姓看去。

  “旁人我不信,但折冲说这话……我信!”

第122章 鄯兵鼓噪

  “唏律律……”

  “都把绳子绑紧点,万一下雨就糟了!”

  “那边的用力些!”

  九月尾巴,随着嘈杂声在山丹城西响起,上万人的队伍从城门拖到了一里外,十分漫长。

  两千张掖军和四千张掖民夫,外加番和番人、俘虏等近万人。

  这支一万六千余人的队伍在停留多日后,最终选择了继续踏上归途。

  “你得多打造攻城器械,等来年焉支山雪融化,便先将攻城器械送往番和。”

  “我知晓,刺史放心!”

  城门口,张淮深与刘继隆交代着,刘继隆也给出了回应。

  除了攻城器械的事情,其它事情张淮深也没有什么可交代的,只是轻笑道:“等收复凉州全境,我们再来场庆功宴!”

  “好!”刘继隆回应,脸上的笑容十分灿烂。

  瞧着他那模样,张淮深咋舌道:“你这模样生得倒是好,等收复凉州,打通河陇,我定要请叔父派你去长安报捷,看看你能拐多少个宰相、大员之女!”

  闻言,刘继隆有些尴尬的吸了吸鼻子,张淮深也爽朗一笑:“行了,不打趣你了!”

  他调转马头,最后看向刘继隆:“明年开春见!”

  “明年开春见!”刘继隆作揖回礼,随后便见张淮深策马离去。

  在他走后,悟真和索勋等人也骑在马背上慢悠悠来与他道别。

  索勋望着山丹城,感叹道:“若没有你,山丹也不会这么好,我们也不会这么早就动兵收复凉州……明年开春见吧。”

  “开春见!”刘继隆颔首回礼,目光看向了悟真。

  悟真眉眼带着丝笑意,与刘继隆对视几个呼吸后才缓缓道:“若是有机会去敦煌,记得去敦煌城南边的洞窟找我。”

  “一定会去的!”刘继隆轻笑点点头。

  在他说完,索勋与悟真便朝张掖抖动马缰,在他眼里渐行渐远。

  “哔哔——”

  “出发!”

  刺耳的哨声作响,这支队伍也总算开始出发。

  望着他们远去,刘继隆调转马头回到了山丹城内,立马开始了部署。

  尚铎罗、陈靖崇、张昶、崔恕、马成、李骥、斛斯光、郑处等人被他召集而来,将衙门正堂站满。

  目光扫视过后,刘继隆开始吩咐道:

  “尚铎罗,你率鄯州精骑押送三万石粮前往鄯州交付,多余的粮食换成军马。”

  “末将领命!”

  “张昶,你带第七团去祁连城和耿明交接一个月。”

  “末将领命!”

  “陈靖崇、马成、李骥、郑处、斛斯光……”

  “你们几人准备招募新卒,先招募两千人,我估计节度使那边肯定会准许山丹扩军,即便不准,届时将兵马划归张掖便可。”

  “末将领命!”

  三言两语间,刘继隆将山丹的军务给交代了清楚,而后看向崔恕。

  “投石机多多益善,能打造多少台就打造多少台,甲胄和石脂也要生产和收集,以便后续扩军。”

  “下官领命!”崔恕作揖应下,而刘继隆见状扫视众人。

  “密切关注焉支山雪季动向,什么时候下雪,什么时候融化,都要第一时间汇报。”

  “明年开春,我们出焉支山,收复凉州,建功立业!”

  “是!!”众人热情高涨,而刘继隆也攥紧了拳头。

  收复凉州之后,他就得谋求河陇,在陇南扎根了。

  一旦他在陇南扎根成功,唐廷再反应过来,顶多就是夺走陇西五州,正好能切断自己和归义军的直接联系。

  到时候利用好尚婢婢,自己也就能在陇南有所作为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心里有些激动,可又有些不舍。

  张议潮、张淮深、张淮溶……

  这些人对他都有知遇之恩,他本该报答,可自己继续留在河西,只会被他们所牵制,眼睁睁看着归义军走向败亡。

  唯有跳出河西,自己才能救得了所有人。

  在他这般想着的同时,整个甘凉之地也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中。

  尚摩陵、莽隆化、折逋罗、悉论钦、哲多悉别等人都在加固城防,为明年的大战做足准备。

  张淮深、刘继隆、索勋、酒居延等人也在练兵,制甲,制作攻城器械。

  摆在他们面前的,不是凉州吐蕃有多么骁勇,而是凉州那敦厚的城墙。

首节 上一节 155/3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