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214节

  只可惜,他没有他爹唐宪宗李纯的手段,他始终是玩不转这套。

  经过他这么一通乱搞,河西内乱只是时间问题,自己必须得抓紧收复河临渭三州,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行。

  不过河西内乱对自己也有好处,如果河西内乱,自己也有可以名正言顺的北上收复失地。

  加上张议潮、张淮深看清了唐廷的面目,恐怕也不会愿意和唐廷接壤。

  河西内乱,有利于自己,却不利于那些刚刚享受了太平的百姓。

  但只要自己出兵的速度够快,百姓也能免受灾祸。

  这般想着,刘继隆目光看向陈靖崇:“城外的良田和新垦田,你是怎么分配的?”

  “每人均分八亩,另外还给军中的弟兄们打了军饷的欠条,等攻破河州后兑现!”

  陈靖崇解释着分田和军饷的事情,刘继隆听后看向尚铎罗他们:“弟兄们有什么怨言吗?”

  “没有!”尚铎罗他们下意识回答,毕竟能跟着刘继隆从河西跑到兰州的,没有几个人会执拗的在乎军饷。

  别的不说,一个扫盲班就抵得过好几年军饷了,更何况刘继隆从不食言,既然打了白条,军饷就一定会发。

  “黄河水位下降没有?”

  刘继隆沉吟片刻,紧接着询问起陈靖崇,而陈靖崇也连忙点头道:

  “按照百姓的说法,比之去年的这个时候肯定下降了,但具体下降多少不知道。”

  “不过我已经带人在河道里放下了测量水位的石柱,等下个月我们就能清楚下降了多少水位。”

  “好!”刘继隆颔首,接着又问道:“水转翻车的水位怎么样?”

  “没入水中六尺,取水正常。”陈靖崇回应道。

  二人交谈间,刘继隆便已经确定了今年的旱情,不太可能影响到五泉。

  不过河临渭及广袤的陇西各地,那就说不准了。

  刘继隆目光扫视众人,随后深吸一口气:

  “老实训练学习,七月末抢收后,我们立即出兵收复河州!”

  “是!!”

  在他们的应和声中,五泉的陇西归义军便继续蛰伏了起来。

  不过相较于他们的蛰伏,河西的战争却并未停止。

  伊州虽被张议潮收复,可张议潮只收复了伊州的治所伊吾县。

  伊州有两县,分别是治所伊吾县和所辖的纳职县。

  张议潮收复伊吾县后,西州和庭州的仆固俊、安宁便献出图籍,投靠了张议潮。

  不过这种投靠只是名义上,实际上二人依旧在西域扩张势力。

  西域游荡的许多回鹘部落并不认可仆固俊和安宁,因此他们聚集在伊州境内的纳职,频繁入寇敦煌与伊吾。

  此前由于东征紧要,张议潮一直没有处理他们,而今凉州收复,张议潮也不再忍耐,于四月挥师西进,进击纳职的回鹘部族。

  张议潮所率三千甲兵,行军十余日,进至纳职附近。

  由于此前伊、沙二州几次没有反击,因此纳职地区的回鹘人根本没想到张议潮会提兵杀来。

  毫无防备的他们被张议潮指挥大军四面围攻,河西将士奋勇冲杀,纳职城就近五十里内横尸遍野。

  城外的回鹘贵族们抛弃鞍马,走入纳职城,把牢而守。

  若是放在曾经,张议潮只能望城兴叹,可这次他带来了刘继隆发明的山丹投石机。

  经过十台投石机的狂轰滥炸,河西军围城十日后,城墙不堪重负而坍塌,大军杀入城内,街巷横尸无数。

  这次战役,河西军大获全胜,收夺驼、马、耕牛上万头(匹),收复纳职城。

  西州的仆固俊与庭州的安宁得知消息,纷纷派使者送来骏马,生怕张议潮继续西进。

  “淅淅……”

  一桶水冲刷了纳职衙门院内的血迹,头发半白的张议潮负甲坐在了主位,发出了疲惫的低吟声。

  李恩、索忠顗、王景翼等人纷纷坐在主位之下的位置上,看着兵卒们清洗血迹。

  “这纳职城,昔年尚有两千余口汉人,如今却连三百口都凑不足了。”

  “想要凭此地西征五百余里外的西州,恐怕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了。”

  “俘虏的那七千多口回鹘男、妇,也不能留在这里,以免生乱。”

  李恩坐下后,简单描述了纳职城内的情况。

  虽说收复了纳职,可纳职的人口却被回鹘人祸害得只剩数百口。

  尽管俘虏了七千多口回鹘人,但却不能把他们安置在这里,这让李恩有些头疼。

  “送到凉州去吧。”

  此时的张议潮还不知道东边发生的事情,只觉得凉州人口众多,容纳七千口回鹘人不成问题。

  在他说完这话的时候,衙门外突然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高鼻深目的将领走入衙门内,急匆匆的来到堂内,将手中书信递给了张议潮。

  “节度使,沙州急报!”

  张议潮从他手中接过急报,迅速打开,随后眉头紧皱的看完了其中内容。

  “怎么了?”

  李恩眼见张议潮皱眉,连忙询问起来。

  张议潮合上书信,揉了揉眉头道:“进达传来消息,西海的吐浑准备来劫掠沙州,希望我派军回援。”

  

  “土浑这帮狗杂!”李恩忍不住骂道,而索忠顗也起身作揖道:

  “好不容易收复纳职,始终得派人驻守,我麾下索晖有才干,可率两团步卒驻守此地。”

  “不必了……”张议潮皱眉回绝,目光看向王景翼:“你让康通信率两团兵马留驻,给他留下足够吃半年的粮食。”

  “末将领命!”王景翼作揖应下,索忠顗则是脸色难看。

  李恩瞥了他一眼,只觉得他不识大体,毕竟张议潮已经把会州这种不输甘州的富庶之地给了索勋,索忠顗竟然还想图谋纳职。

  “大军休整一日,明日开拔返回沙州。”

  “是!”

  随着张议潮下达军令,众人纷纷退出衙门,通知各团兵马明日撤退。

  翌日,大军留下伤兵和两团兵马在纳职休整,其余两千四百余人跟随张议潮撤回伊吾,准备在伊吾休整后返回沙州。

  自纳职往伊吾而后归敦煌近八百里,张议潮率军短暂在伊吾休整后,当即直下敦煌。

  入境敦煌后,张议潮没有前往敦煌城休整。

  为了避开敦煌、寿昌的土浑探子,他昼伏夜出,率军突入昆仑山,在甘泉水上游遇到了吐浑军,随即摆阵作战。

  面对张议潮神兵天降的行为,吐浑军不敢交战,狼狈逃归土浑境内。

  张议潮挥师追击一千多里,军队深入大雪山,活捉土浑宰相三人,俘虏土浑军三百多人,收夺驼马牛羊四千头。

  “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子将打衙头。”

  “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

  “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征人尽汉歌……”

  六月中旬,当《大阵乐》的歌声重新激荡于敦煌城外,在田间除草的敦煌百姓纷纷冒头,错愕看向官道。

  三辰旗在官道上招展,凯旋而归的归义军在张议潮的率领下,押送着三百多名土浑俘虏向敦煌靠近。

  与此同时,敦煌城南门也彻底打开,高进达率领敦煌上百名官员出城迎接凯旋大军。

  “高进达,恭喜节度使凯旋而归!”

  “恭喜节度使凯旋而归……”

  城外官道上,百余名官员在高进达的率领下作揖唱声,使得四周百姓得知了张议潮深入土浑境内作战并凯旋的事情。

  “近来可有什么消息?”

  张议潮凯旋而归,整个人精气神都充足了不少。

  在他身后的将士们虽然瘦了许多,可他们此战俘获的数千头驼马牛羊,足够他们在休整后吃回来。

  “节度使,确实有些事情。”

  高进达作揖道:“出使长安的王景之回来了,并且带回来了圣旨。”

  “不过他回来的这半个多月时间里,他坚持要等到您回来才公布圣旨内容。”

  “回来就好。”张议潮颔首,并不觉得王景之的行为有什么不对。

  如果圣旨是至尊和门下省发给他的,那王景之自然要等自己回来才能公布。

  他回头看向李恩等人:“我先回衙门沐浴更衣,一个时辰后召集城内文武官员,在衙门宣读圣旨。”

  “是!”众人纷纷作揖,张议潮也抖动马缰,先一步返回了敦煌城内。

  此次西征南讨,历时近三个月,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和社会而言,三个月很难有什么大的改变,因此现在的敦煌,与张议潮离开时没有什么区别。

  他先一步返回衙门,而后沐浴更衣。

  半个时辰后,随着张议潮湿着头发走出浴堂,他却在内堂见到了神色焦急的王景之。

  距离他上次见到王景之,前后已经过去了快一年,因此张议潮在见到他后轻笑道:“去那么久,你倒是瘦了。”

  “这次我凯旋而归,俘获了不少牛羊,稍许让人杀头牛,好生犒劳犒劳你。”

  “节度使,圣旨恐怕不能公布!”王景之不在意什么犒劳,他只在意圣旨的事情。

  面对王景之急切的打断,张议潮眉头微皱,心里升起了不好的预感。

  “怎么了?”他坐到了主位,严肃的看着王景之。

  王景之见状,嘴里不由得发苦,从怀里掏出圣旨递给了张议潮:“这是圣旨,您先看看吧。”

  按照正常流程来说,圣旨肯定得在香案摆好后才能公之于众。

首节 上一节 214/3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