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250节
李忱闻言虽然不太舒服,但也颔首认可道:“此事便由裴相安排吧。”
话音落下,李忱似乎想到了什么,不免询问道:“河西那边,可有动静?”
裴休闻言作揖:“河西防御使张淮深几次上表,请朝廷调离凉州刺史、赤水军节度使张直方。”
“不过他的奏表,都被臣等搪塞回去了。”
“此外,会宁军节度使索勋与朝廷联系日益紧密,只需等待时机,便能使索勋入主凉州,削弱张氏实力!”
裴休说罢,安静等待李忱开口评价。
只是他等了半晌,李忱才幽幽道:“张氏乃义旅,如此对待他们,朕心难安啊……”
“若非为了天下,朕也不想做如此恶人。”
见李忱这么说,裴休只能沉默,而他的沉默却让李忱略微不喜。
若是令狐綯或者崔铉,此刻必然会说些话来宽慰他,而裴休……罢了。
李忱收敛心神,随后才道:“陇西之事,裴相需上心才是。”
“臣领谕。”裴休缓缓起身,作揖应下的同时也道:“既如此,那臣告退。”
“去吧。”李忱颔首,裴休也缓缓退出了紫宸殿。
待他走后,李忱目光投向王宗实,幽幽道:
“让你那族弟好好刺探陇西虚实,莫要有别的心思。”
“是……”王宗实应下,随后也跟着离开了紫宸殿。
在他走后,李忱也命人安排步辇,前往了太庙守岁……
“荒田三十余万亩?”
“准确来说是三十六万七千五百二十五亩。”
当李忱前往太庙守岁的时候,身处陇西县的刘继隆也在苦等三个多月后,终于见到了四州十县的图籍。
“算上兰州五泉县,四州十县共有四十三万六千余亩熟田,此外抛荒三十六万七千余亩生熟田。”
“这些抛荒的生熟田,大多都是因为会昌、大中年间兵灾加吐蕃官员不善治理,导致水渠淤堵垮塌而抛荒的耕地。”
衙门内堂,陈靖崇向刘继隆汇报着四州十县的耕地情况,并解释了土地抛荒的原因。
“可惜了。”刘继隆惋惜道:“若是尚延心他们善于治理,即便遭遇旱情,也不至于逃亡那么多人。”
“好在现在我们来了,这些抛荒的土地应该能在开春后恢复生产。”
刘继隆放下文册,将手搭在旁边厚厚的一本本文册上,目光看向陈靖崇道:
“四州十县所送来的治理文书我都看过了,其中不少内容我做出了修改,稍后你派人将这些文书发还各州县,让他们按照章程治理手中县城。”
“对了……百姓分地的事情,弄得怎么样了?”
他想起了给百姓分地的事情,陈靖崇也不假思索回答道:
“在图籍上交前,土地就划分好了,除了军属手中额外的抚恤、入伍、犒赏等土地需要交税外,剩下七千民户都按照您在河州定下的制度,施行民兵屯垦。”
“十二万亩熟田和三十六万亩生熟田都由他们负责,明年只要旱情不扩大,这四十八万亩生熟田最少能产出四十万石粮食。”
“其中三十一万军属田,按照五税一的方式收税,至少能收上来五六万石。”
“这前后合计,应该能收上来四十五六万石粮食,刨除将士们的军饷,还能剩下三十五万石。”
陈靖崇将大概的财政情况汇报给了刘继隆,刘继隆听后颔首道:
“民兵屯垦并不是永久持续下去的,这个制度随着我们不断做大,便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腐败。”
“这个制度的好处是把粮食集中一处,让百姓们把力气朝一处使,尽可能开垦足够多的耕地,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
“生产一旦恢复,到时候我们就能取消民兵屯垦制度,让百姓自己种地而衙门收税。”
“到时候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了,衙门也有了足够稳定的税源。”
说到这里,他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滋润了喉咙后继续说道:
“我翻看过以前的图籍,包含五泉在内的十个县,在百年前就有八万口百姓,所以才能耕种这八十万亩耕地。”
“现在百姓数量降到了六万多,但好在我们手上的挽马耕牛足够多。”
“八十万亩,算是眼下我们手中人力畜力的极限了,所以不用着急开垦新的土地。”
“明年休整一年,等有足够的粮食后再动兵。”
“动兵?”陈靖崇来了兴致,笑着询问道:“您准备打哪?”
刘继隆见状转身,从案上找出了自己这些日子根据图籍所绘的地图。
“我们之前的图籍都是尚婢婢带去的旧图籍,攻下三州后的图籍才是新的图籍。”
“虽说吐蕃这些年不留余力的压榨我们,但他们还是干了些好事的,比如他们在从陇西前往鄣县的官道基础上,修建了岔往成州的官道。”
“尽管这条官道废弃了八年时间,但修葺过后还是可以行军的。”
“成州百姓二万口,又有井盐之利,若是拿下成州,进而武州一同拿下,便可安心收复剩余五州了。”
他用手规划了进攻成州、武州的路线,陈靖崇看得认真,事后也不免点头附和道:
“收复二州,能增人口三万,也能隔绝朝廷从山南道进取陇南,不愧是刺史。”
刘继隆轻笑,没有说什么,只是收起了地图。
其实在他心里,他更想先收复岷州,因为这样他就能制作火药,将火药运用到采矿和军事上。
只是他担心自己动兵收复岷州,会引起朝廷注意。
若是朝廷从兴元府(汉中)出兵进攻武州和成州,那陇西的战略纵深就被压缩了。
因此他改变了想法,决定先取成、武,再取岷、洮。
拿下这四个州后,他再一鼓作气收复叠、宕、松三州,同时扶持尚婢婢剿灭论恐热,南下攻取多麦及恭州等番州。
到时候剑南道西线压力变大,剑南西川节度使必然会抽调南边的戍卒前往西线,致使南线空虚。
接下来的时间,自己只需要等待南诏和大唐翻脸就行了。
西川南线空虚,南诏不可能不打。
只要南诏出兵,自己就有机会充实陇西人口了!
这般想着,刘继隆走到了正堂门口,眺望那寒冷却无乌云的天空,眉头微皱。
陈靖崇跟了上来,与刘继隆一同瞧着那蓝天道:“去年入冬,雪虽然少,但至少还有点雪。”
“可是今年,莫说陇西没有雪,就连兰州也不曾降雪。”
“明年……恐怕会比今年还要干旱……”
他艰难说着,并在之后看向刘继隆道:
“刺史,长安那边迟迟没有消息,我们手中就两千老卒和四千多新卒,现在有四千都在陇西,河州、临州、兰州仅两千。”
“这么拖下去,恐怕不是办法。”
“我知道。”刘继隆颔首道:“朝廷吃硬不吃软,如今拖着我们,无非就是想看我们能不能从容调四千甲兵驻守陇西。”
“我们在陇西屯兵越久,得到的好处就越多,比的就是定力。”
“可……”陈靖崇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刘继隆瞥了一眼他:“想说什么就说吧。”
“我是担心论恐热带兵袭击河州,毕竟这厮去磨禅川后,便经常袭击廓、河、洮三州。”
“如今我们刚刚结束一场大战不到四个月,河州那边只有两百老卒带着八百新卒,我担心马成应付不过来。”
陈靖崇说出自己的担心,可不等他继续说下去,刘继隆便将其打断道:
“马成从军时间不短了,况且这个季节不可能入寇。”
“眼下距离陇西春种还有两个月,至少在春种之前,论恐热不会袭击河州。”
“朝廷那边再怎么拖,也不至于拖到春种之后。”
见刘继隆这么说,陈靖崇也只能将担心收进了肚子里。
“噼里啪啦……”
忽的,衙门外面响起了什么东西爆裂开的声音。
“什么声音?”
刘继隆侧目询问陈靖崇,却见陈靖崇释然笑道:“定是弟兄们在放爆竹。”
“爆竹?陇西有竹子?”
刘继隆倒是没想到陇西还有竹子,陈靖崇则是点头道:“前些日子塘兵找到了几亩竹林,砍伐带了回来。”
闻言,刘继隆轻笑道:“走,我们也出去看看去。”
说话间,他带着陈靖崇向外走去,不多时便见到了在衙门门口放爆竹的十几名兵卒。
他们在衙门前放好火盆,将竹子搭在上面。
随着火势炙烤,竹子便发出了“噼里啪啦”的爆竹声。
“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子将打衙头。”
“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
“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征人尽汉歌……”
他们将火盆与爆竹围在中间,各自抓着前方一人的肩头或革带,高兴唱着《大阵乐》,踏歌而行。
“刺史!”
“刺史来踏歌!”
“来踏歌啊刺史!”
眼见刘继隆到来,他们热情邀请着刘继隆。
面对邀请,刘继隆却是笑着摇了摇头,拿起衙门前的鼓槌坐在台阶上,用两根鼓槌为他们打着拍子。
见状,他们立马就继续踏起了歌,只是将曲子换成了《从军歌》。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