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315节
令狐綯清楚,河西自从被朝廷拆分为东西两处后,张氏叔侄虽然分掌两处,却始终不痛快。
不如让张淮深以河西度防御使的名头节制河西,但不授予节度使及旌节。
这个明面上整合河西的机会,张氏叔侄不会放过,更别提朝廷还给予了他们四镇留后和安西节度使的名义了。
这个名头对大唐朝廷没什么用,可对于张议潮和河西来说却有大用。
大唐的名号在河西还是很响亮的,西迁回鹘中不少回鹘头领,都打着大唐为其娘舅的身份,使得西域各国不敢进犯。
张议潮要是有了这个头衔,便有了收复西州和四镇的名义。
李忱也想到了这里,不由满意点头,随后询问道:“何人适合调任会州?”
“陛下,臣建议拔擢晋州刺史王式。”裴休主动开口,同时解释道:
“昔年河曲歉收,百姓纷纷外流,而流民所到州县官员皆拒绝接纳,唯有王式主政的晋州,给逃难的饥民以赈恤,抚恤救活数千人。”
“王式所治晋州以“严备”闻名,河东胡乱时,胡杂听闻王式治理晋州,纷纷不敢过境,漠南之地亦有“晋州刺史当避之!”的童谣。”
“过去三载,王式在晋州的考课评价为为“善最”,可见其素有能力,理当拔擢。”
裴休三言两语间,便把王式的功劳说了出来,而李忱听后不免满意道:
“既是如此,便调他前往会州吧。”
“臣领……”裴休刚想应下,却见王宗实连忙作揖道:
“陛下,这王式昔年曾经投靠王守澄,不是什么良善!”
闻言,李忱瞳孔一缩。
王守澄是宪宗元和年间的宦官,据传闻与宦官陈弘志谋害宪宗于中和殿,谎称宪宗服长生药而死,与梁守谦、韦元素等定策立穆宗。
李忱对外营销自己“父慈子孝”,私下又妒恨穆宗这一脉,恨不得将其视为篡佞。
如今要他重用王式,这显然不可能。
想到这里,他目光瞥向裴休,只觉得裴休居心不良。
裴休见状却依旧作揖道:“陛下,朝廷正缺人才,而王式在晋州任上颇有功绩,理当拔擢。”
李忱脸色平静,不见喜怒,但熟悉他的令狐綯却知道,皇帝这是不高兴了。
见状,令狐綯只能作揖道:“不若调赤水军移驻会州,平调张直方为会州刺史?”
“善!”李忱应下的很快。
在他看来,哪怕张直方是庸才,也好过那所谓良臣的王式。
“陛下……”
裴休还想劝解,却不想李忱直接打断了他,冷着脸对他们开口道:
“传朕旨意:回鹘有功于国,世为婚姻,称臣奉贡,北边无警。”
“会昌中虏廷丧乱,可汗奔亡,属奸臣当轴,遽加殄灭。”
“近有降者云,已厖历今为可汗,尚寓安西,俟其归复牙帐,当加册命。”
李忱说罢起身,令狐綯等人纷纷作揖行礼:“臣等领旨……”
李忱转身离去,而金台旁边的宦官也连忙唱声:“散…”
见状,三相四贵只能退下,而走到偏殿门口的李忱却看向旁边的值守宦官,有些烦躁道:
“传太医李元伯,着其携长年药入宫!”
“奴婢领谕……”
第214章 生机蓬勃
“吁……”
三月末,在大唐着手河西的时候,勒马声在狄道城内响起。
杨知温、封邦彦二人先后下马,其身后的百余名山南精骑也纷纷下马。
高进达、崔恕、曹茂三人急匆匆从都护府内走出,隔着老远便作揖。
“杨参军、封县令!”
“哈哈,见过诸位……”
面对如此热闹的欢迎,杨知温与封邦彦连忙作揖回礼,随后好奇询问:
“不知节帅与张刺史去往何处了?”
闻言,高进达解释道:“节帅近日都在城东的大学理政,便是我们,也几日未曾见到他了。”
“张刺史与李别驾前往了长乐县,故此没有碰到?”
“李别驾?”杨知温好奇道:“不是斛斯别驾吗?”
“斛斯别驾已经调往松州担任刺史了,如今的别驾,两位兴许认识,便是荥阳李义山。”
高进达解释着,二人这才恍然大悟,随后道:“他的诗集,某也曾看过,听闻他在梓州担任参军,不曾想竟然来了陇右。”
“进府谈吧。”高进达侧身请二人入府,同时看向曹茂:
“曹郎君,你去请节帅过来吧。”
“好!”曹茂应下,随后便往大学走去。
与此同时,高进达等人也走入了都护府中。
半刻钟后,曹茂来到大学门外,对戍守的兵卒作揖道:“劳烦请节帅出府,山南西道的杨参军与封县令来了。”
“劳曹录事稍等……”
没有刘继隆的军令,外人是不得进入大学的。
刘继隆在里面做什么,也只有少数人知道。
曹茂在门口等了许久,一刻钟后才见到了身穿绢袍的刘继隆。
“节帅!”
望着刘继隆走出大门,曹茂好奇向里看去,刘继隆却笑道:
“等你忙完了手头的事情,我就让你也进这里面学习。”
“是!”曹茂脸上露出笑容,而刘继隆也带着他返回都护府。
他们返回都护府时,杨知温与高进达他们已经聊了许久。
见到刘继隆出现,众人纷纷起身作揖,而刘继隆也作揖道:“某耽搁了些事情,让阿兄和杨参军久等了。”
“没有没有……”
杨知温连忙摇头,封邦彦则是笑着作揖道:“某承阿翁的令,前来看看七娘子。”
“好!”刘继隆应下,转头看向曹茂:“你带阿兄去二堂,请七娘子去二堂见见阿兄。”
“是!”曹茂应下,接着便带封邦彦前往了二堂,同时派人去请内堂的封徽。
待他们走后,刘继隆也入座主位,杨知温及高进达等人先后坐回位置上。
“杨参军这次来,想来是给我带来了好消息吧?”
刘继隆开门见山,杨知温也早就熟悉他了,因此轻笑道:“果然瞒不过节帅。”
“眼下利州有七千余口马等待进入陇右,兴州也有三千余口马同理。”
“节帅上次所付黄金,大多都打点光了。”
杨知温又给刘继隆带来了上万人口,不过坏消息是之前所付的黄金已经花光。
对此,刘继隆倒是并不担忧,而是询问道:“不知道内饥民,还有几何?”
“这个嘛……”杨知温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沉吟片刻后才作答:
“道内饥民数量难以统计,光三川之地便有数万口,如今招抚大半。”
“此外各州亦有饥荒落草者,各州衙门都在招抚,希望他们前来陇右谋生。”
杨知温没有回复具体数量,但给刘继隆营造了一种还有许多的感觉。
刘继隆很清楚,如果山南西道有足够的饥民,封敖与杨知温及山南西道的官员,都会为了自己所出的钱帛而想办法迁徙饥民。
即便没有饥民,他们也会创造饥民。
因此只要他能出得起钱,饥民就是可再生资源。
“高长史,把州库中的黄金调来吧。”
刘继隆吩咐高进达,高进达闻言颔首,随后派人去调黄金去了。
这些黄金,本来是刘继隆为了日后贿赂朝中官员或宦官而留下的。
现在看来,只能先用作口马贸易,等日后陇右强大了,再想办法弄些黄金来也不迟。
眼见刘继隆还有足够的钱财,杨知温脸上的笑容也更为丰富了。
不多时,十余名甲兵挑着箱子前来,数量比上次还多,足有九口箱子。
跟随而来的直白递出一张条子,高进达看后对杨知温说道:
“杨参军,此处有黄金一万八千两。”
“好说好说……”杨知温笑着点头,随后对刘继隆作揖道:
“请节帅命人将黄金押往寅宾馆,某明日出发时带回兴元府便可。”
“好!”刘继隆应下,高进达当即命人把这九口箱子搬往寅宾馆。
以他们此前的协议,这批价值近十五万贯的黄金,足够买回两万多人。
陇右的百姓数量,也将在这次交易过后突破二十万,这还是不包括军队官吏的情况下。
几人寒暄几句,杨知温也趁机说了淮南的事情。
“听闻淮南道大饥,遭灾百姓数十万计,而各道拒绝招抚,饥民无奈,只能落草为寇。”
“依某之见,这数十万落草的饥民,迟早有一天会成为朝廷的大患……”
杨知温实事求是的说着,高进达与崔恕二人咋舌道: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