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43节
“嘿嘿……”三人闻言一笑,还想说什么,却见刘继隆抬手制止。
“迁户的事情你们暂时先等等,起码今年要等等,等到明年开春再说。”
“另外……”刘继隆看向马成,严肃着交代道:
“赵家婶子那边都拿了赵迁他们参军的府田,入冬前你派人去酒泉问问,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在春耕后来山丹。”
“若是愿意来,告诉他们不用担心吃食问题,第一年的吃食我会负责。”
“此外,我会找一个直白教赵迁他们的兄弟、子嗣读书写字,你们的子嗣和兄弟也是一样。”
赵迁他们虽然与刘继隆不过相识一个月,可毕竟是刘继隆带的第一批兵。
此前虽然拿了五百贯给他们的家人,可其中有三百多贯本就是赵迁他们的先登赏钱。
况且,五百贯放在河西这种地方,想要养活六户三十几口人一辈子,却也不太现实。
自己需要养一批忠心自己,还能写文断字的人。
反正都是养,倒不如把赵迁他们的兄弟和子嗣找来抚养。
“别将,您这……”
马成和耿明明显没想到刘继隆还想着昔日的老兄弟。
在他们二人看来,第三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虽然他们也惋惜赵迁等人的离去,可大家相识的情分,也已经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慢慢变淡了。
刘继隆突然旧事重提,这让他们二人不免生出些感动。
莫说他们,就连不认识赵迁的陈靖崇都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
有刘继隆这样的头,他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别将,这事我办好了禀告您!”
马成严肃着抬手作揖,刘继隆也摆手道:“我等都是兄弟,当初是赵迁他们运气不好阵没,可没准哪天就是你我阵没了。”
“尽管这话有些不吉利,可我时常也会想,我既然有能力照拂,那又有何吝啬的呢?”
他这番话让三人为之感动,马成直接端起碗:“别将,以水代酒了!”
话音落下,他将碗内井水一饮而尽,陈靖崇和耿明见状,也跟着对刘继隆敬“酒”。
一碗水下肚,刘继隆也对不远处的曹茂吩咐道:
“曹茂,我的永业田和职田,秋收过后你便去城里找些家境贫苦的帮忙耕种吧,收成对半分就行。”
“是!”曹茂应下,并没说什么,因为城内的租子都是五成。
宁愿落户山丹的人并不多,刘继隆的永业田和职田加起来有六百亩。
不过今年的粮食,有五成都要交给衙门,从明年开始,才按照张议潮定下的十税一进行缴纳。
大唐的税制情况是什么样的,河西这边的汉人并不清楚。
为了方便收税,张议潮定下了十税一的制度,并没有什么杂税。
这也就是白手起家还没人掣肘的好处,若是等打通河西走廊与陇右,情况便不是这样了。
“对了别将,这张司马今早去了张掖,不知道何时能回来?”
陈靖崇询问着刘继隆,刘继隆闻言摇头:“此次是奉小张刺史之令前去,光是来回路程就需要五六日,估计要到八月初才会返回。”
他一边说着,一边举起杯子饮了一口。
“酒居延和李骥他们跟着索勋前往祁连城,算算时间,应该今夜或者明日正午就能抵达。”
“以我对索勋的了解,估计大军会在明夜抵达。”
听着刘继隆谈起索勋,耿明便不忿道:
“那索果毅脾气不小,酒居延和李骥倒是要受苦了。”
“倒也不会。”刘继隆摇了摇头:
“他也只是为了山丹罢了,只是他考虑的太少,只考虑了军事,未曾考虑山丹百姓的民生。”
“以他的性格,就算要对付也是对付张司马和我,不至于对两个旅帅撒气。”
“他要是那样的小人,也不会选择留在山丹了,你看这城内除了他和索氏的两名校尉,哪里还有什么得宠的沙州豪强子弟?”
“这倒是……”耿明有些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陈靖崇也适时叹气道:
“这地方干好了功劳不大,干不好却罪过不小,城内五个校尉十个旅帅,有近半数都是普通出身。”
“倒是那些豪强子弟,但凡得了势的,不是在州治当差,便是在沙州任职。”
“好了!”眼见气氛有些丧气,刘继隆轻笑道:
“地方差是事实,可我们人却不比他们差,都是两条胳膊两条腿的人物,日后说不定谁比谁高贵呢。”
刘继隆心里没有那种对豪强子弟仰慕的心态,在他看来,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的人物,凭什么有人天生比他高贵?
即便驻守山丹不是什么好差事,他也要将这差事办得漂漂亮亮。
“这次秋收后,府库中的粮食,足够我们和百姓吃三年了。”
“山丹不比别的地方,五日一练根本练不出强军,必须缩短到两日一练,五日一操。”
刘继隆与三人交代着,同时也叹了一口气:
“我们虽然坐拥四州之地,可四州之地的汉人数量不足四万,男丁更是不过一万余口。”
“我宁愿耗费两倍的粮食训练好,也不愿意马马虎虎的训练一年,上阵便阵没大半!”
了解了归义军将领的作战方式后,刘继隆算是明白为什么归义军到后面都拉不出什么汉人势力来帮忙了。
地方上的汉人,早就在一次又一次的作战中消磨殆尽了,尤其是历史上归义军收复凉州,刘继隆记得战事十分艰难,不知道牺牲了多少汉家子弟。
实际上他对河西各民族的普通百姓没有什么意见,可刘继隆很清楚,河西想要稳定,汉人就必须是主体民族。
以现在河西的人口情况,没有十万汉人根本镇不住场子。
历史上凉州丢失的原因,还不是因为凉州城内汉人不足,让嗢末人捡了个漏。
河西需要足够多的汉人,而愿意迁徙汉人的皇帝,唯有现在那高位上的唐宣宗。
若是等到他儿子、孙子那两个拟人生物即位,别说迁徙汉人了,不给归义军搞得四分五裂都算他们像个人。
因此,归义军不能老老实实的按照历史进程,一直等到唐宣宗快驾崩了才收复凉州,而是应该越快越好。
哪怕唐宣宗会在迁徙汉人的过程中塞进来许多人,这也比最后汉人全面丢失河西要强得多。
想到这里,刘继隆转头看向曹茂:
“曹茂,去城里找找,看看有没有人养家禽,买两只家禽来做饭吃!”
“是!”曹茂笑呵呵往外走,马成等人一听说有家禽吃,也不由得咽了咽口水。
刘继隆将这一幕看在眼底,举起水碗笑道:
“明日起,兵卒每日口粮增加至三斤,五日杀羊一批犒军,两日一练,五日一操!”
“今日大伙吃好些,山丹要想强盛起来,还得靠我们!”
第55章 与虎谋皮
“杀!杀!杀!”
日上三竿,当喊杀声在山丹城内军营作响,二百余人的队伍正在校场上进行军阵演练。
所有的兵卒身披甲胄,手执长枪,腰系短兵与长弓。
拿下山丹后,山丹折冲府便有了充足的军械,因此总算达到了唐军巅峰时人手一弓的标准。
此时的山丹军没有了什么专职弓弩手,所有的一切都按照张淮溶留给刘继隆的那本《兵志》进行训练。
同时,刘继隆还掺入了自己的一些训练方法,尤其是纪律这块。
距离张淮溶前往张掖已经过去了半个月,这期间刘继隆已经带着山丹的二百多兵卒分别操、练多次。
“五日一操,两日一练”成为了山丹城将士的常态。
对此,刘继隆也十分舍得,平日里兵卒每天发米三斤,操、练日宰羊数十只,尽数烹饪,供城内将士吃个饱。
正如当下,二百余人正在操演,而军营角落却升起了炊烟。
十口土灶,十口大铁锅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十余名五旬以上的老者正以火头兵的身份,将野菜、羊肉处理。
刘继隆的身影也在其中,但并不是偷吃,而是指挥。
“铁锅不比其它锅,铁锅的菜容易热,所以爆炒的时候需要注意火候。”
他站在其中教导,而土灶上摆着的大铁锅,正是他让人打造的铁锅。
除了这十口大铁锅,他还让人打造了一批中等型号的铁锅,分别给自己家、张淮溶及索勋还有城内校尉家送了去。
唐代的铁锅相比较后世的铁锅,不管是造型还是技艺都略有不足。
经过刘继隆改良后,虽然技艺不足以量产到民间,可造型却向后世靠拢了。
这种一口大铁锅,能炒制几十个人的饭菜。
如今城内只有二百余兵马,所以只砌了十个灶台。
等到龙首山和祁连城的兵马返回,届时还需要扩大几倍,方能满足弟兄们操练所需。
“这军营也需要扩大了。”
走出厨房,刘继隆对第四团的张淮满说着,同时目光扫视军营。
张淮满闻言乐呵呵道:“扩建也好,反正城内许多屋舍都没有人住。”
“你去安排吧,待日后大军东进,肯定会提前增兵,这军营得满足两千人的操练才行。”
吩咐完后,刘继隆便往校台走去,在校台上看着操练的兵卒。
他内里穿着扎甲,外面穿着绣衫,头上戴着幞头,腰系长刀,走起路来虎步龙行。
面对刘继隆的扫视,校场上的兵卒都打起了精神。
刘继隆练兵严格,大操出错可是要挨棍子的。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