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48节

  二十余名骑兵一路冲到了衙门前,水也顾不上喝一口,狼狈的从马背上翻身,跌落在地,可见他们有多么疲惫。

  衙门门口的兵卒上前将领头的伙长搀扶起来,那伙长抓住搀扶他的兵卒。

  “祁连城……加急,我要见……要见张刺史!”

  他强提起精神说出这句话,兵卒闻言连忙扶着他进入衙门,同时前去内堂传话。

  “窸窸窣窣……”

  甲片声在内堂外的长廊响起,这让内堂之中提笔理政的张淮深停顿笔锋,皱眉抬头。

  他头戴幞头,身着刺史常服,尽管看上去有些儒生气质,却比那些儒生多出几分威严。

  “怎么了?”

  张淮深听着甲片声停下,便知道有人来到了门前,于是主动开口。

  “刺史,祁连城加急,番贼来犯……”

  门口禀告的兵卒略微气喘,张淮深闻言瞳孔一缩:“将传信之人带来!”

  “是!”兵卒缓了一口气,转身便返回了正堂。

  不多时,一阵脚步声再度响起,张淮深虽然没有起身,心里却也有些焦躁。

  “山丹张司马急报,伙长李建光求见张刺史!”

  “进来!”

  听到来人有些虚弱的声音,张淮深示意其进入书房。

  几个呼吸的时间,简单擦了把脸的伙长李建光便出现在了书房内,他作揖递出半枚鱼符,又将鱼符放在书信上方,双手呈上。

  “这是张司马鱼符,以及番贼尚婢婢所送书信。”

  张淮深抢过鱼符与书信,辨认后才将书信拆开,将其中内容尽数阅尽。

  “明振,召集李别驾他们来衙门议事!”

  张淮深话音落下,书房外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人便作揖应下,转身向外走去。

  与此同时,张淮深也看向李建光:“尚婢婢的人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昨日午时不到出现的,我们人马不停歇,十二个时辰赶了一百五十里路才将消息及时带来。”

  李建光解释着,张淮深闻言站了起来:“你退下休息吧。”

  “是!”李建光踉跄着走出书房,而张淮深也简单整理了一下仪表,便往厅堂走去。

  张掖衙门已经被重新修葺,因此主事官员都在衙门内办公,刚才山丹塘骑抵达的时候,不少人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在张淮深召集群官的同时,身为甘州别驾、长史的李渭,曹义谦便率领六曹官员在衙门等待了。

  待张淮深走出内堂,城内的主要官员都已经来到厅堂,纷纷朝他作揖。

  张淮深坐在主位,脸色凝重的举起那封书信。

  “这是鄯州尚婢婢送来的书信,他被论恐热击败,忧心论恐热围攻鄯城而率部三千出逃。”

  “他写这份信,所图便是在甘、肃二州驻牧避难……”

  “不行!”听到张淮深的话,甘州别驾李渭站出来断然拒绝。

  只是不等他继续发表意见,张淮深便深吸一口气道:“他带来了鄯、河、兰、岷、廓等五州的图籍!”

  闻言,堂内众人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图籍包括了当地的山川地形和人口耕地以及城、关的地图。

  如果他们能拿到河陇之地的五州图籍,那对于日后己方东进来说,绝对是一项巨大的助力。

  在五州图籍面前,准许尚婢婢驻牧甘、肃二州都显得问题不大了。

  

  “按照书信所言,他们会在几日后走三斜道进入甘州地界。”

  “只要我们帮他解决论恐热的追兵,他便会献上图籍……”

  “这……”听到张淮深的话,众人面面相觑,表情大多复杂。

  五州图籍没有人不想要,如果甘州得到五州图籍,那毫无疑问是一份大功劳。

  可是抵挡论恐热的追兵,这也不是能简单做到的事情。

  论恐热早年发动河陇二十万大军与尚思罗、尚婢婢作战,双方斗争八年时间,尽管论恐热的实力骤降,却也不是如今的甘州能抵挡的。

  “祁连峡口易守难攻,加上修筑大半的祁连城,我们若是能在论恐热追兵抵达前先一步抵达祁连城,那论恐热未必敢深入追击尚婢婢!”

  甘州长史曹义谦站了出来,他为人相貌清秀,留有三寸短须,虽过而立之年,却看上去十分年轻。

  在张淮深就任甘州的这些日子里,曹义谦帮助他解决了许多文治上的问题,而曹氏也是沙州中一个不小的家族。

  眼看曹义谦开了口,其余人纷纷看向甘州别驾李渭。

  李渭年过四旬,是沙州参军李恩的长兄,颇具威严。

  感受众人目光,李渭缓缓对张淮深作揖:

  “五州图籍事关重大,必须保证尚婢婢能安全来到张掖。”

  “好!”张淮深颔首,随后站了起来:

  “既然如此,便由我挂帅,亲率十个团甲兵驰援祁连城!”

  他说这话的同时,目光瞥向曹义谦:“再给山丹送去消息,让山丹别将刘继隆押运三千石粮食前往祁连城!”

  “这……”曹义谦有些迟疑,不免作揖道:

  “按照山丹此前送来的政令,眼下山丹仅有二百人,哪怕算上龙首山的兵卒也不过三百人。”

  “况且,此前龙首山和祁连城抽调了七百民夫,这样情况下如何能抽出人马运送粮草……”

  曹义谦的话倒是让众人想起了山丹的处境,不过张淮深却依旧严峻着脸。

  “让他带一旅兵马押运粮草前往祁连城,另外从龙首山抽调八十人和所有民夫回山丹驻防。”

  “我不管他用什么办法,总之在我大军抵达祁连城时,我要见到最少三千石粮草!”

第61章 上架感言

  突然被通知上架,有些急促,不过还好早早准备好了,也不至于太狼狈。

  新书原本是准备以嘉靖、万历时期作为背景的,但连写两本明代小说,不免有些疲劳,恰好又想跳出明代这个舒适圈,所以选择了比较“冷门”的晚唐归义军作为小说背景。

  由于题材不算热门,所以开书前就没指望成绩有多好。

  小说不是数学题,没有固定答案。

  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根据自身的经历、知识和情感背景对同一部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也会产生高低不同的评价。

  毕竟是第一次写晚唐题材的小说,写的过程也等同于学习的过程。

  只是和前两本一样,正常的考究还是需要的,所以晚唐背景的物价、风气都会根据地方的不同而不同。

  就好像河西的物价和关中的物价,江南的物价各有高低。

  提起晚唐,河朔风气和魏博牙兵肯定是避不开的话题,因此不少读者也评论说我把归义军写得一点脾气没有。

  但至少从目前了解的文献来看,归义军的风气和河朔藩镇的风气不能说是两极分化,但也算得上差别极大。

  不提河朔的三镇风气,哪怕是两淮徐泗之间的藩镇牙兵,那种武人的跋扈也一点不少。

  从银刀军到庞勋之乱,都可以看出徐泗武人的跋扈,而归义军却没有这种风气。

  从张议潭为质长安,再到归义军光复凉州,唐廷调天平军安插凉州,以及召张议潮入长安为质,将归义军拆分“化大为小、便于控制”等手段。

  这期间,归义军都没有表现出河朔三镇牙兵,或者武宁军银刀队那种武力示威,亦或者索求官职的手段。

  因此归义军内部的风气,至少在张淮深被杀前,整体来说还是属于一种遗民心态,有自己的利益需要计较,但也渴望得到唐廷的认可和关注。

  这样的风气,加上张氏在归义军内部的威望太高,所以并不适合主角发展壮大。

  主角想要发展好,只有走出去这条路,不过说到底主角还是归义军的一员,所以和归义军的联系肯定不会轻易就切断,尤其是和张议潮与张淮深的联系。

  至于发展路线是怎么样的,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内容就留在上架章节吧。

  ————

  说说上架后的更新时间和更新计划。

  今天十二点上架,预计更新两万字,分四章发出来,大概在下午五点左右陆续发布章节。

  明天开始,每天中午十二点更新两章。

  更新强度和之前两本没法比,主要还是因为身体原因,所以请多担待。

第62章 鄯州尚婢婢

  “哞……”

  正午、山丹城外,一千多军民此刻沉默无语,所有人都在低头抢收。

  大量粟米、秸秆被收集起来运往城内,而草原上也有专门的人收割发黄的野草。

  耕牛与挽马拉拽着粟米、秸秆、野草先后进入城内,不多时又出来继续,如此反复。

  远处的树林被砍伐一片,担心不够的刘继隆还组织人去附近的煤矿挖煤,将挖到的煤炭堆放在城内西南角的仓库中,远离粮仓。

  此刻的山丹城,无论军民都不敢停歇,哪怕是七八岁的孩子都被发动到了田间干活。

  “三日时间,这城外粮食也收了个七七八八,剩下的豆、麻估计还需要三日才能收完。”

  山丹衙门内,崔恕禀告着城外的秋收情况,同时预估道:

  “按照如今的情况,今年应该能收获二万二三千石粟米。”

  “哪怕去壳后会减重三成,却依旧有一万五六千石成米。”

  “光是这批粮食,就足够山丹城内三千三百多军民吃七个月了。”

  崔恕说罢,坐在主位的刘继隆却沉默着没有回应,只是手指不断在桌面上敲打。

  “张掖和祁连城有消息了吗?”

首节 上一节 48/3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