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第21节

  夏林晃着手指:“那自然是瓷器配金箔,若是瓷器严丝合缝再辅以金银箔封口,那便是浸泡在水中也是完好如初。”

  听到他的话之后,唐小姐的眼神当时就亮了起来,但很快她就苦笑着摇头:“谈何容易,数千斤的茶叶,上哪里寻那些瓷器呢。况且瓷器价高,成本自然便上去了。”

  夏林这会儿却是抚掌大笑:“羊毛自然出在羊身上,只要这些瓷器足够精美,不光能防潮防虫,还能叫茶叶的身价水涨船高。”

  不开玩笑,就夏林烧出来的那些瓷器,但凡只要是在器型工艺方面能过关,那放在这个时代就是顶级的奢侈品。因为现在全国大部分的都是陶器,少有的瓷器也都质地粗糙且没有一个好的釉料配方导致整体效果都不行。

  而夏林那边的瓷器,虽然还没有办法完美复刻出景德镇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磐的瓷器来,但就跟当前的工艺相比最少领先了能有三百年。

  东西摆在那,销路是问题,但现在如果能给唐家小姐的茶叶来一个捆绑销售,那简直就是太完美了。毕竟这捆绑的可不只是茶叶跟瓷器更是夏林跟晚秋呀……

  “其实这也并非难事,我此番前来寻找制陶师傅,为的就是能够在我那新平乡开窑烧大件瓷器,但如今我那里其实也有了不少瓶瓶罐罐,虽不够唐小姐的茶叶数量,但若是唐小姐肯在新平乡停留半个月,那一定是没有任何问题。况且窑中干燥,储存茶叶再好不过。”

  听到夏林的话,唐小姐双眼是真的亮了起来,她好奇的问道:“那不知道新平乡离此地多远?”

  “不远,百里而已。而且那新平乡风光秀丽,钟灵独具,想必唐小姐一定会喜欢。”

  没想到,他还真就把唐小姐这么忽悠过去了……

  只是唐小姐一到这新平乡就感觉自己有上当受骗的嫌疑,这地方零零碎碎甚至连个完整的市集都没有,光秃秃的码头后头只有那么十几座冒着烟的工坊,甚至连个落脚入住的点都没有,还得腾出一间闲置的库房来安顿商队。

  可商队能安顿,唐小姐怎么办呢?其实倒也有办法,那就是让唐小姐住在乡衙的后院,也就是之前小郡主住的那间屋子。

  说实话,如果不是这个地方的瓷器是真的漂亮,唐小姐肯定转头就走,而现在的情况就是这地方虽然比那姓夏的小子说得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正如夏林说的那样,用有盖的瓷坛子蒙上一层布然后再用银箔覆盖加以棉线捆绑,即便是将坛子浸泡在水中一夜里头的茶叶仍然干燥如新。

  这便让唐小姐欣喜异常,所以上来就订购了一万个,而这一万个坛子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生产,所以她无奈之下只能在此耽搁一月。

  坛子不便宜,但正如夏林所说的那般,正是这不便宜的坛子甚至超过了里头茶叶的价格,这才好让茶叶能卖个更好的价钱,且还能把坛子的价格给提上去,原本五两银子一斤的茶叶,加上了个坛子足足能卖上五十两。

  “大魏不缺有钱人也不缺市场,缺的是市场营销。咱们首先要分三步,第一步叫捆绑,就是打造一个奢侈品的概念,你唐家的东西天下无双,你的茶叶是最好的你装茶叶的也是最好的,达官贵人都以喝你唐家的茶叶为荣,这叫捆绑。”

  唐晚秋在旁边被夏林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仔细的记下了他的话,然后还小心翼翼的问了起来:“那然后呢?”

  “然后就是饥饿了。你有一万罐茶叶,你第一批只出五百罐,卖完了就要订,过几天放出一批再过几天又放出一批,这样便能将人们的兴趣拉起来,若是有人问,你便说那好茶若是没有好罐装,味道必然差三分。大魏的人懂个屁的茶,但他们懂花钱啊,一听这个话,他们自然心甘情愿的掏钱买上那一份高贵。”

  这时唐小姐继续问:“那第三呢……”

  夏林笑而不语,站起身背着手走了……

  看到这个唐晚秋先是一愣,旋即恍然大悟,她暗自揣摩一阵,低声笑道:“厉害啊!故弄玄虚!”

第38章 买椟还珠

  接下来就进入到了现代营销知识的碾压局之中,茶叶和瓷器罐陆续的填装完成,第一批货物就这样沿着水路来到了洪都。

  唐家在南方没有太多的势力,但架不住他们资产丰厚,按照夏林说的那样安排,他们先送了一批茶叶给当地的社会名流,大儒、才子之流,然后再将精品中的精品分出一部分送给了各级官员,从滕王、州牧到下头办事的人他们都送了。

  茶叶不稀奇的,光着周围一片从武夷山开始延伸到庐山那都是产茶区,但这瓷罐子就让人有些爱不释手了,甚至这些造型各异画风万千的茶叶罐都已经成为了当地名流的盘玩之物。

  圆润、明亮、洁白,这在这个时代代表的就是一种尖端和奢侈,经过了大概半个月的发酵,这唐家茶在洪都已经有了不小的名声。

  接着就是整个洪都的高档酒楼、青楼还有一些风雅之地里头都出现了一种名为“广告牌”的东西,上头是用画笔描绘的仕女图,而仕女图中画的正是一名宫装女子在那仔细的分茶泡茶,台面上赫然摆放的就是那唐家茶的罐子。

  而在这“广告牌”上头还用硕大的字体写着“唐家茶,名流之选。下头还写着南北朝诗人陆凯的一句诗文——江南无所有,聊增一枝春”。

  这逼格挠儿一下就上去了,这秋尝春味一下子就成了这个名都名流名人之首选,成为饮酒、作诗、抚琴、观雨、赏雪之后的新风尚。

  尝春。

  没错,因为一句广告词,曾经风靡的斗茶现在被风雅之士品味尝春,路上若是有那折扇长衫的友人相遇大抵会问上一句:“X兄,同去尝春?”

  而恰好这尝春又与常春谐音,寓意美满,自然更是引人追捧。

  不过这尝春可不是真尝春,一般是那些个名流风雅之士邀请三五好友来到自家或者外头的亭子里,乘着秋雨亦或者的秋风,看着溪流潺潺亦或者赣江奔涌,而后吩咐侍女拿出红泥小火炉煨上一壶开水,主人家这会儿便会拿出一罐唐家茶,小心翼翼的用竹勺舀出里头的茶叶放入茶壶之中,在等待沸腾的时候,至交好友谈天说地。

  这三言两语之间便会聊到茶便会聊到这瓷,毕竟是第一次出现在瓷上作画的产物,而那画也不是陶器上的普通纹样而是花鸟鱼虫、仕女山水,多是一副美满之色,有些罐子上更是一段故事,一个罐子还讲不完,需要三四五六七个凑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篇幅。

  就因为这样,那自然就有人开始收集这些茶叶罐,这种疯狂与痴迷就像一千五六百年之后的小学生收集干脆面里的水浒卡一般。

  既然有人收藏自然就有人倒卖,本身这陶瓷罐就精美的很,一般瓶身上都会配上字画,底款则会写着新平乡制。这这些二道贩子通常会用各种手段来收集瓷罐子,若是一套的便留下来。

  不过一个月的时间,竟让夏林提前一千多年达成了营销史上的奇迹之举,那就是他的瓷罐子最贵的一套为东周列国志,一套七十二罐代表着孔圣的七十二名弟子,而这一套的价格在洪都黑市上被炒到了17万两。

  没有听错,就是十七万两。

  要知道唐小姐一趟下来的茶叶总价值不过七万两,而这里头一套瓷罐就达到了十七万两,最终被洪都本地一富豪买下,然后转赠给了郭州牧。

  这看上去很夸张,但其实不然,要知道这可都是在夏林的暗中操作之下完成的,首先这一套东周列国志是只有一套,并且以后都不会再复刻,上头的图是老张亲手所绘,颜色则是夏林在上千种矿石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万里挑一的精选。

  而后更是精细到上头的所有线条在烧成之后会用金水描线复烧一遍,一套杯子烧了三千七百二十只,成型不过两百只,能成套的不过一套。就光着人力物力精力就已经堪称瑰宝,但夏林就愣是把这个价值万金足以当贡品的套装让唐小姐装了茶叶卖出去。

  这,就是营销。

  果不其然,当这一套天价茶叶罐登场之后,整个洪都乃至周围的一些区域都疯了,唐家茶一夜之间被人订空了库存,订单都排到了今年过年,五十两一罐人家根本不还价,有那夸张的上来就是三千罐五千罐。

  就连唐小姐本人都觉得难以置信,这成本七万两的茶叶转瞬就为她赚到了六十三万两的银子,而这甚至都不需要她去跟谁交涉,那些个买家就跟疯了一样开始在四处打听到底哪里还能买到这唐家茶。

  甚至于现在在一些黑市上唐家茶已经成为了硬通货之一,他们要的当然不是茶叶,就是装茶叶的罐子。这些个罐子当然也分三六九等,可即便是最下等的那一款在黑市上的价值也水涨船高,来到了惊人的一百二十两。

  高品质的比如孔雀开屏亦或者是百鸟朝凤,上头的时候甚至能炒到上万两,溢价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而就是因为这样,不少人开始慕名前来新平乡探查,但这其实也早就在夏林的预料之中,他让当地老乡在工坊外头拉起了警戒,禁止任何人踏入其中。

  要知道这工坊可是小集体产业,那是乡里与村民共有的,可是会下金蛋的鸡,谁要窥探这东西那老乡们可真是会拼命的。

  所以那些外来探求之人,唯一能看到的便是沿河工坊冒出的滚滚青烟以及每日往返拉泥料的牛车。这有些人不甘心啊,就特别想探求真相,于是便索性滞留在了新平乡,随着滞留的人多了,这里就快速的出现了简陋的配套设施,类似一种民宿的收容模式。

  而这会儿时间显然已经超了一个月,但唐小姐仍然没有离开,不是舍不得夏林而是舍不得钱。她这些日子真的跟夏林学了很多,虽然知道要跟一个非亲非故的男孩子保持距离,但这不是工作嘛……他们俩现在几乎除了睡觉的时候都会在一块。

  “现在唐家茶跟新平瓷已经深度的捆绑在了一起,下一步就是把它往全国推。”

  “可是这茶叶如此昂贵,并不是人人都能用得起的。”唐小姐眼神里都是迷惑:“这该如何是好?”

  “简单啊,咱们出另外一个系列就好。”

  夏林笑着从盒子里拿出一个非常简单的瓷罐子,它比现在的爆款瓷小三分之一,图文简单甚至就是潦草几笔,瓷质也要差一些。他将这罐子摆在唐小姐的面前:“唐小姐,你过来仔细瞧瞧。”

  唐小姐果然听话的凑了上去。苍天可鉴,唐晚秋绝对是没有任何勾引人的心思,但她身形丰满体态妖娆,属于典型的成熟姐姐,她凑过去的那个瞬间小夏根本就抑制不住的会去闻一下。

  猥琐是猥琐了一点,但真忍不住。

  “这个瓷罐子……好像没有那么细腻,花纹图样也简单许多。”

  夏林点了点头:“对,这就叫平替,这个罐子卖十两,里头你就装些次品就好。”

  他说完之后突然也就笑了出来:“唐小姐,你说这人怪不怪,明明每个人来时都是赤身裸体,但活到一半却偏偏要分出个三六九等,仿佛不分出来他们就不舒坦一样。明明便是同样的东西,换了个包装身价就不同了,悲哀。”

  唐小姐轻笑起来,慢慢直起身子:“世道便是如此。”

  “不是世道。”夏林叹了一声:“是人性如此。对了,唐小姐再来看一下。”

  这会儿唐晚秋眼神怪怪的看了夏林一眼并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胸口,而夏林倒是没看到她的眼神,只是从盒子里又拿出了一样东西:“这个便是咱们这个瓷茶之礼的终极形态了。”

  再次凑过去的唐晚秋明显小心仔细了许多,生怕自己露了不该露的肉,这回夏林看在眼里了,多少是带着点好笑,但却也没说什么,毕竟包裹的这么严实能看到什么嘛。

  他夏林可是闻味儿的。

  这手上拿出来的盒子是一个放在锦盒之中的长方形瓷盒,盖与底是推拉形式的,同样可以保障密封性,而那盒子的造型甚至像是一个棺材,只是这个棺材华丽,上头人物众多色彩斑斓,简直可用美轮美奂来形容。

  “升棺发财。”夏林敲了敲那个盒子:“上头的人物则是红楼十二钗。”

  “红楼十二钗?是……什么?”

  夏林呵呵的笑了起来:“小姐请看盒子另外一边。”

  唐晚秋将那瓷盒子放到另外一边,正见那美轮美奂的瓷器上还写着小字,她轻声念出:“宝玉初试云雨情。”

  读完这些再回看那盒上图案,竟是一张张精美的春宫图。这饶是唐晚秋再坚强,她到底也不过就是个未经人事的年轻女子,毕竟也是十八九岁的大姑娘,夜深人静之时也是会想入非非,如今看到这栩栩如生的春宫图,猝不及防之下却也是红霞满天。

  她本来就白,晒都晒不黑的那种白嫩,如今脸一红,那就像是醉酒的关公蒸熟的虾,显得极是可爱。

  “你这人……”唐晚秋好气又好笑的白了夏林一眼:“故意的是不是?”

第39章 风起赣东北

  故意不故意的,夏林肯定是故意的,但他不能说自己是故意的,要的就是欣赏一下唐小姐瓷娃娃的形态转换,心态就跟老头儿盘崖柏一样,就喜欢看那崖柏被盘变色的瞬间,心里特别满足。

  但嘴上肯定不能这么说,他拍着那个盒子笑着说道:“这是我与工匠们一起弄出来的新品,你看它的发色、再看上头的画,仔细看,有什么不同?”

  仔细看?怎么可能仔细看,你那画作上头分毫毕现的,怎的能让一个姑娘家仔细看,那怎么能看得下眼呢。

  等等?分毫毕现!?

  唐小姐绣眉轻挑,抬眼仔细看去,只见这图画上面线条分明且是凸起,上头的花鸟鱼虫点缀的分明就是金丝线和金粒子,颗粒感十足且透着一股组凹凸的跳脱,让人欣喜的很。

  而这金线已经跟那瓷器融为一体,画中有黄金,金中有羞人的画……

  精细,只能用精细来形容,说是御用贡品都不为过。

  “这……这也太精细了。”

  “这一套八十个,将是你唐家茶一飞冲天的关键。”

  听到夏林的话,唐小姐明显愣了一下,现在不就已经一飞冲天了么,短短一个多月的利润已是达到了唐家整个商行全年的利润额,而且是用纯利比毛利,这还不飞?还要怎样飞?

  “贡品。”

  夏林见唐小姐眼中迷惑,便伸手轻轻敲打那个盒子:“给皇上送一套。”

  “陛下?我们这个茶哪里能入得了陛下的眼。”

  “哈哈,你有件事没搞清楚。”夏林在那盒子上再次敲了敲:“这陛下能喝到什么好茶呢,你要知道天下三物非常态,一是清徐的醋,二是清华村的酒,三便是这徽州的茶。这三样东西都因天气、温度、工艺甚至是用哪个筒装而变得不同。若你是内府管事的,你会选稍次一些的茶叶给陛下喝还是给顶级好茶让陛下喝出了差池而被砍脑袋?”

  说到这里,唐小姐豁然开朗,她将手中茶杯放在桌上:“原来如此!那每年那些贡品茶叶是去了哪?”

  “不好说,不能说也不敢说。”夏林笑了起来:“总之你也不用去管这个事情,到时你只需要把这东西呈上去,事情就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就该你唐家一飞冲天了。”

  唐小姐的眼神水盈盈的,倒不是暗送秋波,她就是天生水盈盈的眼神,哪怕是正常聊天时也是含羞带嗔。都说这江南出美女,其实那洛陕之地也丝毫不差,当年那洛神赋写的似乎就是为了唐小姐写的,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哎呀……真的是太美好了。

  当然这可能是因为白月光滤镜,但真的无所谓,她就应该是有这样的赞誉,别说什么男儿当志在四方,那是因为没遇到那个长在心尖尖上的人儿,纣王遇了妲己、幽王遇了褒姒,那说嘎嘣脆就嘎嘣脆,什么帝王将相,坚如磐石照样铁杵磨成针。

  夏林仰起头靠在椅背上欣赏着唐小姐沉思的模样,看了好一会儿直到唐小姐首先缓过神儿来:“对了,工坊产量能提高一些么?”

  “不能。”夏林毫不犹豫的决绝了她:“不但不能,经过这段疯狂期之后还要减产,并且未来中端产品只会产出套件,将来会将各种故事绘于瓷上,但所有故事永远缺一门。”

  “嗯?缺一门?”

  “对,缺一门。就比如三国志,我们永远都少那一门秋风五丈原。比如那老子西行,我们永远都少一门西出函谷关。”

  “那他们不得急死啊?”

  “急啊,让他们急,越急越好,越急越上头。然后时不时的我们得放出一套,让其中一人凑满全套。到时你猜……嘿嘿。”

首节 上一节 21/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吾为人屠,监国天下!

下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