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第35节
赵大也在旁边凶神恶煞的帮腔:“我家大人问你话呢,若是不开口,信不信老子当场拿了你!”
这会儿那个叫花子仔细看了一眼夏林,但却还是没有开口,仍然将手伸向了泔水桶,那经营这铺子的人是个寡妇,也是夏林免了她的摊位费才能在这支起一个糊口的营生,如今见那叫花子如此不识好歹,这寡妇拿起大勺就要过来敲打他。
但这个动作却被夏林给拦住了,他笑道:“庆嫂子,给这叫花子弄上一大碗粉条子,看他也是饿坏了,再加一大勺子肉。”
那叫花子愕然的回头看了一眼夏林,倒却也是不客气的坐了下来,夏林觉得有趣就跟着一块坐在了旁边。
这的米很有名气,弄出的粉条也很好吃,那滚烫的粉条过了一道井水再放入滚烫的肉汤里头,上头加上一勺子烂乎乎的炖肉,别提是多美的东西了。
那叫花子显然是饿急了,端着碗连嗦带喝,不消片刻就吃下了这满满当当的一大碗饭。这会儿他才算是还了阳,抬起手朝夏林很江湖的一拱手:“周某欠你一条命。”
“别来这一套。”夏林往地上啐了一口:“我问你,从哪来,为何有手有脚二十来岁的就成了乞丐?”
那叫花子也没直接回答,只是慢慢的撩起了凌乱的头发,只见他左脸上有黥面刺青,这一看倒是合理了起来,原来是个犯人。
“犯什么事了?”夏林的语气立刻就带上了几分不屑。
“帮家乡孤儿寡母棒打恶吏。”
“哟,还是个勇士。”夏林笑了起来:“一个人来这的?”
“携妻儿一起,不过他们怕是熬不过今日了,我打算吃顿饱饭然后便下去陪他们。”
夏林上下打量了一圈这男子:“哦,还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呢,妻儿什么毛病?”
“风寒,入骨。无钱医治。”
“傻卵。”夏林骂了一声,指着前头路口地方一个挂着医字旗的地方:“去问过了没有?”
“没有,但我早已身无分文。”
“去试试。”
他说着便回头看了一眼赵大:“你还愣着干什么,去帮忙啊。”
赵大知道这是大人的热心病又犯病了,只能无奈的站起身跟着那叫花子走了,等到中午十分,这夏林刚刚在码头整了两条新鲜鱼准备回去炖个鱼头豆腐,就见赵大领着那个叫花子过来了。
这会儿的叫花子跟上午时那心如死灰一心求死的叫花子仿佛换了个人,他见到夏林之后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三个头磕下来他是头破血流,但却丝毫不在意。
“干啥玩意?”
夏林被他这一手吓得往后连退了三步,码头上的草鞋帮也纷纷拿着家伙围拢了过来,而这会儿赵大才解释道:“他那妻儿不是什么大毛病,去了医馆吃了些药喝了些汤,现在已经睡下了。这小子见他娘俩救回来了,这说什么也要来给您磕个头。”
看到面前这脑壳不怎么好使的叫花子,夏林眉头一挑:“嘿嘿……老兄,当兵不?”
第65章 新平大营开张啦!
一个罪身的叫花子,不当兵连饭都吃不上,当个兵至少还能混上一口吃的,而且夏林还承诺他会给他妻子找个栖身之处和一个能让他们吃饱吃好的营生。
其实对此叫花子也是不怎么信的,但听说当兵每个月有二两五钱的军饷,这些钱过不得多好,但省着一些却也是不至于让她娘俩饿肚子的。
所以略微思索一番之后,这叫花子果断就答应了夏林的要求。
“赵大!锣鼓敲起来!”
老早就准备好的红绸布被拿了过来,街上请来的锣鼓队也跟了上来,这叫花子被拉过去洗了个澡换了一身军服,身上披着大红花就像那个状元郎,后头还有两个人专门扯着大红布的横幅,上头写着“参军光荣,一人参军全家吃饱”。
他们这是在斗富弄周围生生是绕了三圈,最后都快把这叫花子给折腾吐了才算是停下,并在夏林的亲自护送下,带着他进到了军营之中。
这进入大营之后,叫花子也是愣了片刻,在获罪之前他在家乡也是当兵的,而且还是个教头,但他从来没见过这般的军营。
先不说大小,就光是营房竟就有好几排,而且都是那两层、三层的小楼,看上去便造价不菲,在小楼的旁边还盖有猪圈鸡舍,旁边则是一个崭新的旱厕。
不光如此,这里最让人瞩目的便是伙房了。众所周知,这大魏军营条件极艰苦,平日吃饭不过就是在地上支个大锅打个棚子,里头弄些窝头糙米粥,撑死再弄些齁咸的咸菜来保持体力,却从没想过有哪家的军营里有专门的伙房。
“这是医务室,若是染个风寒拉个肚子便能来这里治。”
夏林热情的在给叫花子介绍起军营的配置,接着他走到那些整齐划一的小楼面前:“这便是营房了,上下两层为一栋,一栋有四间屋子,一间屋子住四人。”夏林用力拍了拍墙壁:“正经红土砖的墙,冬暖夏凉。”
接着他又把人带到猪圈那边:“闲暇时的泔水就在这养鸡养鸭养猪,养出来的猪肉过年时分到你们拿回去吃了。”
叫花子此刻满脸好奇,直到他看到里头居然还有一个专门的洗澡房时,这小子着实有些破防了:“大人……这是?”
“这个啊,军营旁边就有一个砖窑,烧窑时顺便烧水,然后将那热水引到大罐子里,平日拿来洗个澡什么的。保持个人卫生嘛。”
夏林笑着朝叫花子招了招手:“来来来,带你去伙房。”
再次跟着这位奇怪的大人来到了伙房,推门而入之后却发现这地方极为宽敞,是整个营房里头最大的一个空间,这里不光有灶台厨房,外头还有一张一张整齐的桌椅,墙壁都用那石灰抹了,地上也都是用青石板细细的铺着,看着就叫人舒服。
世上没有人愿意在烂泥坑里吃饭,当兵的人也是人,但绝大部分军营别说往墙上抹石灰了,就连个墙都没有,三伏天的烈日三九天的寒风,那都是要硬生生的受着。
“墙上是菜单,你能看懂字吧?”夏林指着墙壁说道:“早中晚三餐每七日一更迭。早餐以馒头和稀粥配咸菜,要是买来了油水也会给你们炸点油条面点,不过现在可能不多,过些日子我会想法子去弄油来的。”
说起食用油那真是一把辛酸泪,当前榨油工艺还不成熟,所以油料作物并没有大面积种植,如今去年秋天之后夏林已经联系了上下游四个县一起来种植蔓菁子,也就是油菜籽。但要首批收获怎么也得等到今年秋天了,现在大部分的情况就是设备在等人,就像军营一样,老早就建好了,这半年了才遇到第一个当兵的过来。
这榨油的工坊也早已经准备好了,绞油篦子什么都准备好了,关键菜籽还没种出来……
至于动物性的油脂,那是真的没太多办法了,首先内陆地区就很难成规模的养殖牛羊,而猪肉一贯被称之为贱肉,有味儿为众人所不喜,这去年才开始推广的阉割养殖法这才刚出第二代,还需要最少一年时间才能在周边形成养殖规模。
所以别看新平乡富裕了,但这油作为跟盐铁一样的战略物资,那该贵还是贵。所以现阶段想吃肉不难,鄱阳湖的鱼那大把大把,但想吃油是真的难。
夏林现在的想法就是看能不能到北佬那边去买点牛羊马肉过来,但盐铁是禁止交易的,所以现在他也是在考虑到底用什么办法能从敌人那边弄点重要物资回来。
不行的话,他还真可能要亲自跑一趟大草原了。
风险?哎呦,哪会有什么风险,他既不是使者又不刺探军情,谁会为难一个生意人,人草原也不傻,做掉买卖人,他们的日子可就更难了。
不过现在倒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先要把队伍拉起来,然后要开始正常操练才是正道,剩下做买卖的事等到唐小姐上贡回来之后再说。
在夏林沉浸式思考怎么弄油脂来的时候,叫花子则在仰头看着菜单。
一日三餐?
有鱼有蛋?
有米有面?
这是什么意思?皇家养禁军死士啊?
但夏林哪懂那些,他就是在网上搜了一下“古代军营配置”,但不知怎么就跳到了现代军营配置了,他也没细致看就依样画葫芦抄上去了。
甚至他都没怀疑这里头有什么问题,只是觉得给当兵的吃好一点才能保障战斗力,但他其实也没去调研过军营,甚至都没咋接触过当兵的,就是觉得这非常正常。
但实际上,就算是皇家禁军都没有这个伙食标准,还米面粮油肉蛋奶呢,这玩意就跟问“如果给诸葛亮不限量的猪脚饭能不能保证他北伐成功”一样。
正常人都不会觉得这是一件正常事。
叫花子没敢问,他觉得八成这就是糊弄人的,但只要一天能吃上一顿饱饭就足够了,这便已经算是天大的恩典了。
夏林接着又这么带着莽撞的无知在军营里溜达了一大圈,这个地方在他看来唯一的缺点就是地方小了点,如果再大一点的话到时候再整点大棚蔬菜那可就完美了。
嗯,他是那种有了想法就要干的人,说大棚蔬菜那就大棚蔬菜,不过石油工业太遥远,烧玻璃吧……木架子配玻璃加上稻草保温,大棚不就来了嘛。
而这边他在带叫花子浏览军营的时候,赵大那边已经奉命开始给叫花子的妻儿寻生计了,住的地方好办的很,夏林老早就给这些军户准备宿舍,一个小院能住六户人,条件不算好但起码也算是个三十平米两居室的配置了,就这年代这个配置已经是相当可以了,就像这叫花子的妻儿在来之前可都是住破庙的,不然也不至于风寒到快要死掉。
至于营生方面,说是这叫花子的妻子做饭手艺不错,曾在一个大户人家厨房里干了能有十年,这赵大就觉得倒不如也把这女的安排到军营里去烧饭算了,反正也都是要招人的,这有现成的用上便是了。
他把这个想法跟夏林说了一声,夏林懒得管这些小事于是便让赵大自己拿主意,而这叫花子的儿子也有个七八岁了,按照新平乡的规矩,这七八岁的孩子是要扔去书院读书识字的,于是就把顺道也就把这儿子给安排了。
这一下所有的事情都摆平了,而且赵大干活儿的时候别提多高调了,恨不得是见人就招呼一声,这一下有了样板间,于是就让那行来过往的人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还别说,之后的几天还真的陆续就有人来报名了,都是一些正经的良家子而且也都是青壮年,大部分还都是家中的二子或者三子,不过外乡居多,估计是想用这个法子移民到这新平乡来的匠户或者猎户。
夏林也不废话,自己答应的事跪着也要给安排完,所以这几天下来赵大的脑溢血都快给累出来了,但这样的效果着实明显。
老乡们发现夏林真的会给当兵的家人也安排生计,那可还了得?一时之间四里八乡的人都开始涌了过来想要报名,这人数一下子就超了。
夏林看着那衙门外头密密麻麻的报名人数,这肯定是不止五百人了,但他真的很想把这些人都给留下来,于是他就跟衙役兼师爷的赵大这么一商量……
“咱们也来个筛选,把那年富力强的留下,那次一些的也留下,不过把他们塞去乡里的作坊学徒务工,或者去那咱们新开的手艺班里学手艺,你看怎样?”
“那他们家属如何处置?”
夏林摸着下巴沉默片刻之后说道:“愿意来的咱们肯定是不能直接分派住处了,但可以有政策,免三年丁税。不过学成手艺之后可就不能免了。”
“嗯?”赵大眉头一挑:“高啊……大人,高啊。这样一来,不光是这些年轻的留了下来,我估计他们这些家眷也是要留下来的。”
“这件事你去安排,还有我之前说的几个窑你开好了没有?三个水泥窑,三个焦炭窑,两个砖窑和两个玻璃窑。这些可都是纯乡办的作坊,你要尽可能的把这些个年轻点的安排到咱们自家的作坊里去。”
“是,大人。我这便去安排了!”
第66章 新平乡的正经第二年
说起来夏林在新平乡过了两个年了,这两个年头他可真是一刻都没有停下,再回看新平乡俨然已经从那种最普通不过的破烂乡村变成了如今这贯通东西打通徽赣的主要中转站。
别小看这个中转站,只要这流量起来了,钱自然也就来了。不过不论如何先感谢王爷的十万两启动资金,时至今日启动资金还剩下两万二,但新平乡已经正经开始盈利了。
一切不能说太顺利,中途还是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小问题,不过总体进度都还可以,反正这两年下来这七八万两的银子基本都融在了乡里,乡里人有了钱了,如今就又开始建房子买东西,这个钱就算是盘起来了。
钱要花出去转起来,这钱才算是活的,否则囤在那里对乡里发展可是一点用都没有,这一点夏林深谙其道。
所以他花钱极舍得,毕竟这些钱他可以花,但带不走。在乡里他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入公账报招待便了。
根据清点,过来报名乡勇之人多达一千五百余人,但如今名额只有三百多,剩下的一千二百余人也都被夏林妥善的安置在了新平乡里。
学徒的学徒,帮工的帮工,这些青壮来了,跟随他们一同而来的家属那可是基数最少是乘二了,携家带口的人数多了,那么就是户数多了,户数多了的话,这里就会显得兴旺。
夏林也不废话,直接给他们登了黄册,而这不算不知道一算才是吓一跳,新平乡两年时间新增人口达到了九千二百七十二人,其中移民九千一百二十九人。
现在整个新平乡在册为五千七百一十户,共一万三千三百五十人。两年时间人口从四千不到一点变成了一万三千人,这在这个时代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虽然这里第一顺位感谢的人就是滕王,那十万两银子融在这小小的新平乡里,想发展不快都不可能,但关键这投下去的本钱这已经见到回头钱了,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纺织业、农业,五个大类几乎都是在蓬勃发展之中。
只要能挣钱回头,新平乡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是呈指数级往上涨,那怎么办呢?
搞基建啊!只有搞基建才能保持把这一堆一堆的钱融到市面上,用钱来维持地区活力,修桥、修路、盖房子、加盖码头,一把一把的钱变成了外地运来的材料外地来务工的人和外地经停的商人,然后这些人又在新平乡采购东西,买卖货物,把这里的产品带出去,钱又从他们的手里回到了新平乡,然后乡人纳税商品纳税,钱再次回到了夏林的手上。
看上去溜达了一圈,钱还是那些钱。但市面上却多了房子、瓷器、布匹、茶叶、码头和人。关键是每个人感觉都赚了,那谁亏了呢?谁也没亏,因为这并不是博弈而是贸易,是劳动力转化带来的价值增长。
这日夏林来到了刚刚满员的大营里头,这会儿大营里可谓是一片混乱,他哪懂带兵,虽然这些大头兵都对他听忌惮,但这样下去总归也不是个办法,这要是哪天老郭突然心血来潮过来微服私访一下,看到这么个场面那还不得把他给骂得皮都翻起来?
站在那正发愁,正巧这会儿开早饭了,夏林背着手跟着这帮大头兵溜达进了火房,里头吵吵嚷嚷,五百人听上去没多少,但凑在一块却也是相当密集的,这帮人没纪律也没章法,就跟一堆流民凑在一起区别不大。
不过吃起东西这帮吊毛可是不含糊,那里头有那十五六的半大小子,拳头大的白面蒸馒头一口气能吃下八个。
夏林可谓是唉声叹气,一碗粥喝了一半就说什么都喝不下去了,看着这帮吊毛心里是真堵的慌……
就在这时,一个木盘子被放在了夏林面前,接着一个人便坐了下来,他抬头一看正是脸上有一块刺青的叫花子。
哦,人家现在不是叫花子了,他大名周同山,作为军营里第一个来的而且年纪也算是最大的,他在这些大头兵里的威望还是不错的,不过夏林个人认为他威望高是因为他媳妇在这管伙房,谁当个刺耳头那可就别怪打菜手抖了。
“大人。”周同山皱着眉头对夏林说道:“这……成营数日,为何不练兵啊?这兵不练那岂不是浪费了顶天伙食?”
周同山是真心疼,他是挨过饿的人,看到这帮造粪机天天吃了拉、拉了吃,什么事也没有,他心里就抽搐,当兵就该操练不然当这个兵有何意义?
上一篇:大秦:吾为人屠,监国天下!
下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