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第85节
“为何打赢了还会有二十万灾民?”
小王爷也是颇为无奈:“毕竟是遭了一场重灾,那些地方的百姓本就贫困,再加上颗粒无收,只能迁徙了。不过那夏道生说,这二十万人,他来给养活,朝廷只要让这些人活着到地方就行了。”
鸿宝帝听完倒吸一口凉气:“二十万,他一个县养活?我知道浮梁富庶,可这也……”
“那儿臣就不知了,只是他说话时候云淡风轻,不似什么紧迫的模样。”
第153章 一战成名
其实大部分人包括高士廉在内都不咋相信这场顶级漂亮的粮食阻击战会是小王爷打出来的。
拓跋家的人吧,怎么说呢……各有各的离谱,只能说勉强凑合,鸿宝帝个人水平大概也就是个州牧的样子,但架不住他占了一个仁字,这人善虽然会被人欺,但总有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人全力护卫他那大魏江山。
而这小王爷擅长的是那风花雪月,综合能力也就是个县令,再往上就有点吃力的,但架不住这小子豁达大方,给人给钱起来是真的慷慨,所以一时之间他拥趸门客也是不计其数。
所以这场仗虽然名声是记在了小王爷头上,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大家心里都有数。
不过究竟是谁在后头给他支的招,高士廉懒得去查了,针对谋士那是一点意思都没有,要针对就针对那些小王爷的拥趸们了,首先他调查了一下这次站在拓跋靖那边的商号,一看基本也都是江南道的商号,稍微有点眼力的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就是老狗郭达和滕王在背后支持嘛。
那他总不能直接去让郭达回京领死吧?那他还不被老兵痞打个满面桃花开?但高士廉也不可能是面团捏的,他调集手中还有的资源就开始折腾起这些个商号在京城的分号来。
堂堂一个宰相想要弄他那些个商号还不是手到擒来?于是一时之间整个京城的经商氛围可谓是乌烟瘴气,先是查税,查完了税查经营,查完经营甚至还要排查顾工里是否有那江洋大盗。
这一查可就是要查上十天半个月,而这十天半个月里商号是不许开张的,那这谁家的商户扛得住这么来,不少人只能是黯然退场。
要是有不退的也简单,罚呗。这世上的事最怕就是被人琢磨,只要琢磨了总是能找出点事来,哪怕再是合理合法的,鸡蛋里头挑不出骨头那就挑根鸡毛总可以吧?
总之京中的经商气氛在粮食大战之后可用肃杀形容。
唐家的商号首当其冲,其次便是江南道各处的商号以及老郭和王爷的产业大多也遭了狙击,损失不可谓不惨痛。
但好就好在唐家的重心并不是在京城而是在江南道,真实历史上在周天子开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前,皇权都是很难下到州府的,皇权不下县那都是到了宋以后的事情了,已经代表着县级已经被笼罩在皇权范围之内了。
正经历史里的唐代为什么会有节度使割据甚至叛乱的情况,其实也就是因为皇权的触角伸不到那边。
皇权都不行,相权就更别提了,统治力较高的反而是士大夫阶层背后的乡族、士族势力盘根错节。
所以哪怕高士廉搞京城的商人可以,但想动人家地盘上的人,那都别提是敌对关系的了,就算是同盟关系的世家领地他都得跟人客客气气的商量着来。
不过损失还是很大的,毕竟京城那可是经济中心,在这里被排挤出去了,再想回来可就难如登天。
至于小王爷,蝗灾的余威还没有过去,他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所以并不能有效的回防,只能强忍着恶心继续在外头折腾,每天都是自己这边的势力在京城遭遇危机的消息,但他却毫无办法。
不过他这一战的确是成名了,这场关于粮食的阻击战让小王爷在商界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多有名的大掌柜凑在一起讨论的时候都必会复盘这场惊世之战,仔细的分析其中细节,对这里头的的步步为营可谓是叹为观止。
甚至于这场商战都已经被杂家学派记录在了他们的著作随笔之中,还说此番粮战可为后代子孙反复商盘。
不过这里头连半个字都没提到夏林,倒不是说小王爷抢功,而是夏林自己主动要求的,因为他现在还太虚了,潜伏在最底层是他的不二之选,但凡是出现在跳出来就很容易被针对,一旦被针对他后续的发展必然会举步维艰。
所以低调才是王道,闷声发大财,天塌了都得让个高的顶着,比如鸿宝帝比如小王爷。
而这时已经回到丹徒县的叶良辰也在仔细的钻研这场粮战,他枯坐在椅子前,越看这玩意越眼熟,最后竟隐约在其中看到了那夏畜生的嘴脸。
虽然他是高士廉的人,虽然他对夏畜生深恶痛绝,但这次他真的是心服口服了,要知道这场粮战里头涉及到的东西已经是足够打一场惊世骇俗的大战了。
首先就是交通调度能力,常言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的运输调动和路线规划甚至比行军打仗还要重要,而这次那夏畜生所展现出来的后勤动员能力,可谓是令人惊惧,其中的价值无需多言,就单纯是以万万为单位的粮食运抵全国各处去狙人家本地粮价的能耐就已经可以出一本书了。
其次就是他对实际的把控,如果把粮战看做是一场真实战争的话,他对得起兵书之中的“风林火山”之称,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从一开始的不紧不慢,到最后不留余地杀得对方一个片甲不留、人头滚滚,残忍是残忍了一些,甚至能以几十万人的身家性命为饵。
但他赢了,商战与战场一样都是赢家通吃,只要他赢了一切的事就都不是事了。
如果再从高相那边来看的话,那可真就是大晚上睡觉被鬼压无妄之灾了,不光自己亏了一大笔钱,还有就是各个跟随他投资的士族恐怕现在已经逐渐对他失去了信心。
特别是最后一手他为了自保竟亲手斩断了那些粮商的回天之路并且在斩断之后还迅速平仓买入的操作,更是让他被冠上了一个不忠不义之名,世家声望如今恐怕是跌落谷底了。
至于他后手去对付小王爷一派的势力都已经于事无补,毕竟人家人财两空了,他高士廉再怎么回手掏的意义都已经不大了。
而让小辰子最捉摸不透的就是那夏畜生居然能操控敌人行为这件事,他说要把粮食价码定在哪里就定在哪里,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控着整个局势。
这一点小辰子一定要学会,这个谋略布局这个操纵手段,细细研究下来当真是令人激动到浑身颤抖。
只是这让小辰子浑身颤抖的人如今已经回到了浮梁,正坐在小河滩的边上跟老张坐在那烤肉吃。
“当时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顿操作下来打的天下粮商无一能招架,河洛朱洋,当年咱们眼里一等一的大人物,嘿嘿……哈哈哈哈……”
夏林躺在草甸子上哈哈大笑,然后翻身拍着老张的肩膀:“你是不知道那朱洋的结果!当年你不是还去他那想当个账房么?他嫌你身体单薄将你赶出门外。那年冬日,咱俩穿着单衣站在人家屋外头,就像两条流浪狗一样。妈的,总算是熬过来了。”
老张拿着酒也笑得一颠一颠的,然后也靠在了旁边的草甸子上:“道生啊,咱们出洛阳多久了?”
“四年了,过了今年就五年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一转眼我都要二十岁了了,就连咱们当年认识的那个小公主明年就要十八咯。”
“几时能杀回去一把。”
夏林摇了摇头:“等再过几年吧,我要衣锦还乡的时候他们都给老子跪下。”
老张这会儿已经有了些胡须,倒是也有了几分夫子的做派。毕竟眼瞅也是二十五六的人,稍微也需要沉稳一些了。
而就在这时,老远就听到赵大在那喊了起来:“大人!大人!圣旨到了!”
夏林刚起身,就看到赵大身后跟着那个上次过来传旨的老太监慢条斯理的走了过来,他笑眯眯的看着夏林语气温柔:“夏大人,起来接旨吧。”
“哦~好好好。”
“皇帝诏曰;夏林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承逐日之志,特封外御史监察,从五品官职,钦此。”
“啊?”夏林愣了一下:“我?从五品啊?”
“愣着干什么,谢恩啊。我们这一路可辛苦着呢,莫要再叫我们站着啦。”
“哦~对对对,臣领旨谢恩,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夏林连跪都没跪嘴里嘟囔着就上前接了旨,然后连忙吩咐道:“赵大,快去安排众内侍去舒服舒服,88套餐安排上,要是内官们不舒服了,可别怪我不客气了。”
那几个传旨的内侍顿时喜笑颜开:“可多谢夏大人了。”
“公公们辛苦了辛苦了,应该的。”夏林热情的把他们送上了马车:“玩得开心啊!”
再回来时老张一把夺下圣旨打开看了起来,然后深吸一口气:“啊?五品了?”
“从五品从五品……”夏林嘿嘿笑道:“虚职,又不是实职。”
“你知道正经从九品到五品要多少年吗?”老张眯着眼睛看着夏林:“你是不是背着我去给皇家卖屁股了?老皇帝喜欢你这一口?”
“放你娘狗屁。”夏林骂了一句:“等我细细的跟你说来,这里头的事情可不简单。”
今天家里出了点事就更一章了
唉~很大的事,抱歉了大家。
各位老板明天恢复更新
事情大致有了个结果,两地分居了。
第154章 卡新手区
夏林肯定是卡死在从五品了,这一点他自己心里清楚的很,一直到储君继位之后他才可能有升迁的机会。
但这就已经足够了嘛,从五品的御史监察这就已经是顶大的官了,虽说这御史监察见官就算钦差,但夏林这头衔后头可还跟着一个“外”字呢,这外字一出来就等于是见不着皇帝的御史。
这个什么意思大家心里都清楚,要说这曾明吧,也是个老狗,他在朝堂内部发展不过高士廉,他就往外发展,人高士廉怎么说他的?短短几年四百多个御史监察了。
就说明这个职位的含金量几乎已经被稀释到可有可无的地步了,以前一听御史监察大伙儿心里头还有几分忌惮,但现在再听御史监察大家都当个笑话看,请吃一顿饭也就算打发了。
人家占了满朝文武半壁江山,这曾明倒好,培养了一个全国巡查的蹭饭大军。
硬茬子办不动,软点子不痛不痒,想办个七品的县令都得先看看当地州牧的脸色,实在说不过去了就抓个副手,三年一百九十多个县丞落马,这找谁说理去?京城御史台总部都不好意思跟陛下汇报。
不然怎么说?
“报陛下!本月以来我部抓获贪赃枉法之县丞九十七人。”
这都能把皇帝在大殿上给逗乐了去,激怒反笑知道吧。
要不说曾明虽位列三公,王朝副宰相,但在朝野之中人家都不稀罕用位高权重来说他,因为他真的有点废,或者说他这个部门有点垃。
这一点夏林也清楚,所以他一边讲解自己这个从五品御史监察是怎么来的一边跟老张科普这玩意到底有多废物。
“前几天县里还来了俩御史监察,我都是让我那个县丞去招待的,按个脚都不让他们上388的规格,用188的意思意思得了。”
夏林的话让老张哈哈大笑,然后反问道:“那你要这个从五品干什么玩意?好玩啊?”
“你傻啊!你是不是傻?不是,张仲春,这几年过去你怎么也成了个榆木脑袋?官位随人走,五品的御史是虚职,但县令是实职啊,从五品可就是下都督府或者上州司马平级了,可领八千勇。关键就在这呢,我手底下的兵权能有八千了。不可能我是从五品的御史还兼七品县令,要么升去别的地方,要么县位原地拔高,五品县城小州府了。”
“嗯~”老张点了点头:“看起来皇帝老子还是对你这次打的这场商战颇为嘉许。”
“那能不嘉许么,你想想看我给他省了多少钱多少粮多少人口,又给他平息了多少祸乱。就那些粮商的玩法,不开玩笑的说但凡是让他们这么玩起来了,各地就都会有叛乱风险,如果黄河沿岸叛乱连成了片,那流民变乱军,说不定连朝廷的屋顶都给掀翻过去。”
“接下来呢?你打算干什么?”
“干什么?你以为我让你过来干什么的?”
“不知道啊。”
“刷声誉啊!傻卵。”夏林站起身来指着北方:“豫章书院张仲春领书院学子安抚灾民,行医问药,福泽苍生。”
“有点大,小一点。担不起福泽苍生。”
“嗯~”夏林沉默片刻:“那就济世救人吧,五天之后近二十万流民将抵达这里,而我这就是他们的最后一站,二十万人无边无沿,光靠县里的人手是不够的,这帮人筚路蓝缕,脏污不堪,难免带着一身的病过来。你们那边的学子跟我们这边的学子都是文化人,按照医书上的内容给这些人做好防疫检验,毕竟这天也渐渐凉下来了,又不能直接赶下河。”
老张沉默片刻,捻着下巴上那刚冒出来一点的山羊胡子说道:“这有点难吧?”
“难?你不废话么,不难让你来啊?你知道这次的动静有多大么,王爷、小王爷、郭州牧还有新上任的户部尚书这些人可都是要过来督办这件事的,你给我精神点。”
“明白了。”老张点了点头:“演一出大戏。”
“嗯,差不多。反正你看着演。”夏林说完之后打了个哈欠:“走了,去下个馆子,听说今天有波斯舞姬表演,肚皮舞溜光水滑。”
而就在他们下馆子的时候,洪都府之中已经汇集了各路大佬,新上任的户部尚书杨安福杨大人、临安王小王爷、滕王、老郭等等都聚在了那里,还有一大堆各类官员。
这些人都是来督办这次流民迁徙之事的人,那些个京官每个都面露难色,新户部尚书杨安福开口说道:“此番流民数量为我朝开国以来第三,总数近二十一万人,江南道之内可否容纳?”
他担心的事情同时也是所有人担心的事情,毕竟这么多人一股脑的涌入到一个地方,这还不是普通的移民而是浩浩荡荡的灾民,这放在任何一个地区都是令人头皮发麻的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是灾祸。
“唉……”
滕王长叹一口气:“郭大人,你主管政务,你如何看待?”
“我看什么?这都是谁出的阴毒招数,真是骇人听闻。你们莫要给老子搞些这样下三滥的招数,你们何止是害人不浅。”
旁边的几个主张往江南道迁徙的官员老脸一红,表情顿时有些暗淡了,他们站在是既灰头土脸又光鲜亮丽。
“莫要说这些了,为朝廷分忧是我等分内之事,你收敛一些你的脾气。”滕王爷这会儿发言了,作为掌控财政的王爷,他现在才是这里最大的主心骨。
上一篇:大秦:吾为人屠,监国天下!
下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