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13节

  现在可倒好,作为一个行军猛安却连世袭谋克都捞不上,还得被撵到涟水城这种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地方混日子。

  张觉造孽啊!

  有这种例子在前,哪怕王显真的绝情寡义不在乎家小也不敢投宋!

  高元庆左思右想,表情阴晴不定,终于还是一锤掌心:“老王,那就依你所言,干了!”

  随后他又转向那两名蒲里衍:“张猛安和仆散撒八都已经殒了,这里的事就是咱们四个说了算,你俩怎么想,等死还是搏一把?!”

  “他娘的,左右是个死!”

  “拼了!”

  王显喘了两口粗气:“其实这事就是明摆着的,一边是军法,一边是宋狗,柿子肯定要找软的捏!”

  顿了顿,王显扶刀踱步良久:“老高,你们三人要稳住军心,整顿军备。至于渡船、粮秣、丁壮……我先去寻李县君,再由他出面,向城中大户讨要。”

  “对了,还得要犒赏。”高元庆补充道:“军中财货不多,得从府库里拿。若是府库中不够,就让城中大户投捐。老王不妨把事情说严重些,若是他们不给,就别怪我等放抢了!”

  ……

  “放抢……这是什么话?”

  李县令刚刚就寝就被叫了起来,原本的满肚子郁闷牢骚听完王显的威胁之后瞬间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宋狗袭我大营,杀伤甚重。如若不报复回去,我们以后还怎么带兵?!”王显义正辞严的说道:“如若县君不与我财货武备,那我只能掠夺大户,以充实自身,再渡河与宋狗决死。”

  李县令瞟了一眼着扶刀立在县衙大堂中央的王显,撵须冷笑不语。

  宋金两国之间在绍兴十年议和之后,关系相对而言有所缓和,已经十数年不闻兵戈。

  然而自从前年……也就是绍兴二十九年双方榷场关闭开始,对于聪明人来说,宋金开战几乎已成定局。

  在这种情况下,敢来宋金对峙前线的官员,除了一些分不清轻重的二百五,其余全都是有种之人。

  李涯李县令就属于后者。

  他是在去年春日来到涟水县来当县令的,就是奔着建功立业来的。

  对于这种人来说,若是被一句放抢吓住,那才是笑话。

  “王将军,你们才到,有些事不太清楚。”

  李县令打了个哈欠,径直坐到县衙大堂的正座之上,端起滚烫的茶水喝了一口,嘴皮子一翻,呸的一声吐出个茶梗,眼皮都不抬就继续说道:“涟水县的确是有府库,而且不止一座,其中粮草、财货、兵备一应俱全,然则这是为大军南征准备的,非我一县民力物力所积,桩桩件件都有账目。你现在向我讨要府库,别的我也不说,单只问一句……”

  李县令抬起眼睛,一字一顿的问道:“若是今日我打开府库,任尔取用,来日让陛下饿了肚子该如何是好?你我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王显在堂下呼吸粗重,大手将刀柄攥得吱吱作响。

  肃立在李县令身旁的都头见状,也扶着腰间铁尺,向前与王显相对。

  然而他这一动,跟在王显身后的两名亲兵也齐齐向前,哗啦一声将腰刀半拔出鞘。

  守在县衙门口几名县卒也立即紧张起来。

  李县令将茶碗放在桌子上,重重一顿:“大金的将军竟然在县衙对大金的县令拔刀?王将军,你是沙场悍将,要杀我轻而易举,然则我再问你,你真的要反吗?!”

  王显低声呵斥身边亲卫两句,又铁青着连拱手言道:“李县君,此事非我想做,而是群情汹汹,不得不做。若是县君不许,那就请县君调派军兵,将我们赶尽杀绝即可。”

  李县令微微一怔,一时不明白为什么王显行为会如此激烈。

  涟水县是有数百县卒的,然而平日做的也就是维持港口、榷场的秩序,比征召的签军丁壮强点有限,若是发生战事,这些县卒最多也就是守一守城墙而已。

  把这数百县卒拉出去野战就扯淡了,正军五十骑就能把他们杀散了。

  想到这里,李县令不由得有些后悔,不应该不听劝告,将这些疲敝不堪的军兵放进城来。

  原本想着大战将起,金军会严肃军纪,现在看来,正因为大战将起,这些武人反而会变得肆无忌惮。

  可李县令抬头看向王显赤红的眼睛时,却是立即明悟。

第21章 自古英雄出毫末(上)

  可李县令抬头看向王显赤红的眼睛时,却是立即明悟。

  “你们几个都出去!到门口守着,谁也不许进来!”李县令挥手将闲杂人等轰了出去,随即盯着王显一字一顿的问道:“张猛安可还安好?”

  王显低头默不作声。

  事情麻烦了。

  李县令摸着胡子,心中默默盘算。

  他对于金国的军法军律也是门清,瞬间就明白了王显等人的窘境,也瞬间明白了自己身处的位置有多么尴尬……或者说危险。

  困兽尚知犹斗,更何况这些手中拿刀的兵痞?

  真要让王显走投无路,他是真的能搞出事端,把涟水县毁掉的!

  电光火石之间,李县令就已经打好了盘算:“王将军,如我前言,府库中的物资是要供给大军的,不得擅动。”

  王显刚要说话,李县令挥了挥手:“容我把话说完,王将军,我明白你的难处,除了兵甲,你需要的军资我都会尽快补齐,甚至来往渡船都会备好。可你要答应我一件事……”

  王显刚刚长舒一口气,听闻此言心又提了起来。

  “此次出兵,无论你们做什么都与我无关,你们哪怕占了楚州全境,也无须分功与我,若是你们全军覆没,也无我一丝责任。”

  李县令叹了口气说道:“王将军,你也要明白本官的难处。军兵与地方官员勾结在一起,无论哪朝哪代都是取死之道。

  对了,你想在什么时候出兵?”

  “最迟后日!”王显扶刀说道:“我压不了许久,最迟后日一早,大军就要出发!”

  李县令蹙眉:“时间太紧,我也只能尽力而为。”

  说着,李县令拿起案桌上的官帽,大步向门口走去。

  王显没想到李县令竟然雷厉风行至此,也是长舒一口气。

  然而李县令走到大衙门口,却是回头,状若好奇的问道:“王将军,我姑且问之,你姑且听之,若有冒犯莫要见怪。”

  “李县君请言。”

  “你们定下此策,就没有想过麾下儿郎们的性命吗?”

  王显脸上显出一丝狠厉:“都到这种地步了,谁能顾得了许多,各自挣命吧!”

  李县令上下打量王显片刻,点头推门而出,再无一言。

  且不说王显心思百转,乱如藏麻。

  李县令出了县衙之后,点齐二十名衙役青壮,浩浩荡荡的向北县城而去。

  涟水县城的南边是港口,鱼龙混杂,治安较差,所以城南是平民的聚集地。而豪门大户都住在城北。

  李县令此时去寻的大户,正是涟水本地一等一的坐地虎、地头蛇。

  此人大名唤作张桐,据他说,他的祖籍是山东东平府,在靖康年间举家迁到涟水后,就一直做着漕运的生意。

  那张桐和他的家人、伙伴都是一等一的操船好手,在绍兴十年宋金议和之后,宋金贸易节节攀升,张家也就越来越壮大,最终成为了拥大漕船四十,小船近百的一方豪富。

  这个数量的船只,则代表着近千水手与近万依附在其手下吃饭的码头力夫、纤夫、商户。

  所以,无论谁当这涟水县的县令,都得与张桐打好关系。

  至于张桐中间做没做过贼,落没落过草,跟脚究竟如何,那就谁也说不清楚了。

  归根结底,两淮一直是宋金交锋前线,许多年来吏治太乱,户籍都是这两年才编齐的,当地豪门大户能有十几年的跟脚,已经算是家世清白的了。

  不过还好的是,张桐一直对大金朝廷态度恭谨,对历任县令的摊派也一向有求必应。

  所以,李县令在王显找上门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张桐张大户。

  “李县君,深夜来访,总该差人来报个信啊,也好让俺老张有个准备。”

  城北一处占地巨大的大宅子门口此时已经灯火通明,十几名短打劲装的男子举着火把在台阶下肃立,立在阶上的是一名身着白色中衣,披着锦袍的高大老者含笑出言。

  此人正是张桐。

  李县令哈哈一笑,也没有强拿架子,下马之后径直向前把住了对方的手臂。

  “张大官人,李某心忧公事,深夜难眠,特来讨要一碗鱼汤,叨扰叨扰,恕罪恕罪。”

  张桐闻言面色不变,却是捋了捋花白的长须,含笑说道:“县君这是什么话,俺老张虽然家无余财,但鱼肉还是能管够的。县君,请!”

  说罢,张桐一边与李县令把臂而行,一边嘱咐身边的管家:“萧七,带诸位差官去侧庭,好酒好肉伺候着!”

  原本一肚子埋怨的差役们大喜过望,在那名都头的带领下,纷纷躬身致谢。

  张桐领着李县令来到会客正堂,刚刚坐定,就径直问道:“李县君可是遇到难处?有用到俺老张的地方尽管开口,力所能及的地方绝不推辞!”

  “张大官人爽快。”李县令端起茶盏:“这次的事情,说难的确也难,但其中也有着一场大富贵。”

  张桐眯起眼睛,上半身前探:“愿闻其详。”

  李县令见到张桐这样一个豹头环眼的粗壮汉子作出如此贪婪市侩的表情,也是不禁一笑。

  “张大官人消息灵通,应该早就知道昨日夜间,驻扎在城东的武兴军遭了殃,被宋军夜袭了大营。”李县令装模作样的长叹一声:“虽说损失不是甚大,但武兴军上下却觉得丢了脸面,非得找回场子。他们在本县面前闹了一天,本县也没有法子,只能来求张大官人你了。”

  张桐拿起茶盏,抿了一口:“哦?那些兵痞想要如何找回场子?总不能渡河去攻楚州吧……”

  仿佛觉得此言荒谬,张桐呵呵笑了起来。

  李县令面沉如水。

  张桐干笑两声,终于面露诧异:“他们莫不是真想这么干吧?!”

  李县令沉默以对。

  “他们疯了!竟然敢在这种时候擅挑战端!还有李县君,这么荒唐的事情,你竟然还答应了?”

  张桐站起身,来回踱步,终于忍不住埋怨起来。

  李涯李县令冷笑一声:“刀在人手,他们铁了心要做的事情,本县有什么办法?不让他们对宋人下手,他们就要对涟水下手了!”

第22章 自古英雄出毫末(下)

  张桐豁然转身,不复之前的斯文,双目如电的直视李县令的眼睛:“他们敢?!”

  “他们怎么不敢……”李县令叹了口气,语气诚恳。

  “大金是以武立国,从来都是军队拥有国家,而不是国家拥有军队。这一点,在开国东西两路共二十个万户吞辽灭宋时就已经确定了。”

  李县令一言道出了金国的本质。

首节 上一节 13/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