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130节

  如果要撤退,从哪里逃走最好呢?

  首选自然是从城中内渡驾船而走,金军皆是马军无论如何进不了河里,顺流而下就可以抵达海州。

  其次则是出城向东,过了香公河十几里就是广袤的丘陵大山,到时候四散而逃,就有了生路。

  可这就是令人无语的地方了。

  开赵能想出的逃跑路线,那个已经变成死鬼的莒州知州完颜子晋会想不到吗?

  完颜子晋能想到,开赵会不去堵住这些生路吗?

  就比如内渡,开赵当时也没有水军,就直接找了两条船塞满土石沉在的水门之外,将水道堵得死死的。

  现在那两条漕船还在水门外没捞出来呢!

  开赵更是将自家军营设在了莒县县城东门,就是为了堵死完颜子晋向东面群山逃窜的生路。

  而之前东平军在城外的营垒,现在已经被武兴军全方位接受了。

  所谓一饮一啄皆为天命,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让开赵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五哥……五哥……”就在开赵犹豫不决的时候,听得身侧躺在席子上的明椿呼唤出声。

  开赵连忙上前,握住了明椿的手说道:“老七,你醒了,可是饿了渴了?”

  开赵把明椿也安置在城头,倒不是因为不在意自家兄弟的性命。

  恰恰相反他是太在意明椿的性命,以至于此时根本不敢讲其安置在城中医馆,生怕有人会暗害他。

  毕竟都是从开山赵大起义中活下来残党,皆是生死之交,哪里会分彼此?

  明椿打量了一下身侧,发现身处于城楼中,周围皆是亲信,也就不再掩饰,他同样握住开赵的手缓缓说道:“五哥……事情紧急了,莫要再打下去了,赶紧逃吧……”

  断断续续说完之后,其人竟是一口气没上来,连连咳嗦起来。

  开赵想要用手给明椿顺气,却有想到对方的伤在胸口,又连忙止住,只能用袖口擦对方嘴角溢出的鲜血。

  “老七莫慌,忠义军的刘郎君已经答应派兵来援俺了。”开赵连连安慰:“不管今日援军来不来,俺都要带着你们趁着夜色撤退,能守过今日,咱们已经对得起张公魏公,对得起天地良心了,便是皇天后土当面,俺也没有任何理屈!”

  明椿挣扎了两下,却是有迅速无力起来:“五哥……俺不是这个意思。俺的意思是,莫要再管俺了,也不要再管其余兄弟了……直接大开四门,四散而逃,能逃多少算多少……咱们不是金贼对手……”

  复又喘了几口粗气,明椿脸色如同金纸:“五哥,前日俺没有任何差错,但就是被金贼正面打了个落花流水……也不怪陶王孙那厮反水……这些金贼太强了,咱们挡不住的……”

  陶王孙是莒州豪强,本来跟着开赵一起围攻莒县,前日见金军抵达后,只是作战了片刻,就率先向金军投降了。

  也算是明椿所部大败的元凶之一。

  开赵继续宽慰:“老七,莫说这丧气话,俺一定……”

  明椿直接打断了开赵的言语:“五哥,俺再劝你一句,此次逃出去后,莫要再回东平军,也不要去投什么劳什子飞虎子,只是寻个地方,隐姓埋名讨个婆姨过日子……莫要再抗金了……俺之前就对大哥说过,咱们是什么玩意儿,一群贩夫走卒泥腿子,如何当得了王侯将相……现在大哥已经没了,你可一定要活下去……”

  开赵听闻明椿提起兄长开山赵的事情,心中一阵酸涩,复又想起在前几年起事中丧命的赵氏子弟,更是一时间忍耐不住,眼泪都要流下来。

  关键时刻,开赵还是记得统兵大将的责任,不能再亲卫面前露怯,连忙将眼泪憋了回去:“老七,你……”

  刚想继续宽慰,却听到城外鼓声与角声大作,开赵放开了明椿的手,拍了拍对方肩膀,又宽慰了几句后,就匆匆走出城楼,向着城东望去。

  却见金军营寨中人马往来,营垒四门洞开,喧嚣罗鼓震天。

  开赵原本以为金军即将攻城,当即就有些慌乱。

  但他随即就发现了,金军既没有将东平军遗留的攻城器械从营中推出来,也没有大股人马在城下预设阵地,只有小股游骑来往巡视,似乎在寻找登城位置,又似乎只是在做警戒。

  很快,开赵的疑惑就得到了解答。

  金军正军大约有两千人,一千步卒,一千骑兵。

  因为金军步卒也是骑着马来往,所以金军如果只是行军,开赵是分辨不出究竟谁是骑兵谁是步卒的。

  除此之外,金军大概还裹挟了三千左右的签军,这些人来源驳杂,既有一路上的莒州豪强,又有村镇中的青壮,还有莒州各县溃散的官兵,甚至还有在这几日来回投降了好几次的莒县土豪。

  这些签军基本上全都是填沟壑的炮灰,别说马了,连个骡子都不会骑,全都是步卒。

  开赵居高临下的清点一遍后,发现了不止两千骑兵倾巢而出,就连签军也有两千步卒列着稀稀拉拉的阵型向南方而去后,心中升起莫名的希冀。

  果真,不过片刻后,就有探骑从城南来回报,说是有打着天平军旗号的游骑到了城下,大声向着城中宣布,数万天平军已至,此时已经夺取了香公河上的浮桥,全军渡河,来与金军决一死战了。

  天平军辛头领有令,让开赵谨守城池,勿要出城来援,以免被敌军所趁。

  开赵惊喜交加,连忙想要直接去城南,但走了两步之后,复又扭头回到城楼:“老七!援军……”

  兴奋的声音戛然而止,开赵看到城楼中两名负责服侍明椿的两名亲卫皆是一脸慌乱,其中一人似乎要出门,与开赵撞了个满怀。

  开赵脸色大变,推开亲卫来到席子前,却见明椿眼睛圆睁,已经气绝了。

  “老七……”

  在这一刻,开赵心中五味杂陈,却是没有第一时间痛哭失声,相反,他的冷静让他自己都感到有些诧异。

  开赵只觉得呼吸不畅,仿佛复又背上千斤重担一般,让他的腰塌了下去,然而下一刻,他复又强行将胸膛抬起。

  他在兄长开山赵死得时候,就知道他这个活下来的人必定要背负许多死人的遗愿,许多活人的期望。但如今又背负上一个后,依旧感到有些不堪重负。

  但开赵还能如何呢?他咬住牙关,让两名亲卫在城楼中好好照看明椿的尸首。开赵则是走下城头,翻身上马,直接飞奔到南城门。

  “情况怎么样了?”开赵将马缰扔给亲卫,笑着对贺问征说道。

  贺问征先是对开赵行了一礼,随即复又直接愣住片刻方才说道:“援军已至,南边渡口处的确烟尘滚滚,有大军前来,而且金贼也已经去了彼处……赵将军,你,你不妨事吧……”

  开赵摇头:“俺自是无妨,为何这么问?”

  贺问征指了指开赵的脸。

  开赵摸了摸之后才发现手中一片潮湿,直到现在,泪水依旧止不住的扑簌而下。

  为了稳定军心,开赵抹了一把脸,继续笑着说道:“迎风流泪,老毛病了。”

第218章 背河而战决胜负

  今日早些时候,香公河南岸,横跨香公河浮桥的南端。

  李铁枪抬脚将一颗梳着辫发的人头踢飞,捏着下巴说道:“五哥,你可想清楚了,这河一渡,想回来就难了。”

  “背河而战,要么大胜要么大败。”辛弃疾抱着头盔说道:“这种事情我如何能不知?”

  耶律兴哥吐出嘴中的薄荷叶:“那五郎竟还是如此决绝吗?”

  辛弃疾挥手让自家族弟辛文远当先率军渡河,随即又回头看向身后的李铁枪与耶律兴哥:“咱们还是要拼命的,不只是为了刘大郎,更是为了天平军。”

  这次远道而来,天平军这三千兵马其实很多时候需要随机应变,所以也没有召开军议,往往三名大将只是几句话商议几决定了前路。

  辛弃疾继续正色说道:“这一路而来的山川地势你们也都看到了。若是莒县没了,让这股金贼进了沭河与沂水之间的平原,刘大郎那里也难以支撑,到时候只能在临沂决胜了。

  若是如此,耿大头领来不来?若是不来,相望守护的盟约不就成了一句废话?若是来,那整军进程就会被生生打断,可就没有这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机会了。”

  耶律兴哥嘿然一声:“什么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是俺不愿意跟耿大头领撕扯。”

  李铁枪皱眉不耐烦的说道:“耶律二郎,你有完没完?大哥是拿走了三百契丹骑兵,可有没有给你补充好马?补充盔甲?有没有给你五百汉儿骑兵?

  从忠义军魏公那里讨来的甲胄战马,还没有焐热就基本上全给你了,现在你有一千骑兵在手,还嘟嘟囔囔个啥?”

  当然,李铁枪也知道耶律兴哥只是发个牢骚而已。

  本质上还是耶律兴哥对失去独立地位而产生了一丝惶恐,对前路有了一些茫然。

  要知道耿京虽然要集权,也对这三名功劳卓著的将领有所忌惮,但还是在明面上做到了绝对厚道。

  耿京不但将新组建五个都的汉儿甲骑派了出来,更是让自家亲弟弟耿兴亲自率领这些骑兵去当耶律兴哥的部下。

  而辛弃疾与李铁枪那两千人,同样塞满了各部精锐,耿京更是咬牙凑出了两千匹各式骡马,让这三千人享受了后世三德子的待遇,成为了骡马军团。

  辛弃疾没有管哑口无言的耶律兴哥,对着两人正色说道:“还有一件事就是,要试一试金贼这套军制管不管用,如果不管用,那么趁着船小好掉头,可以让耿大头领赶紧改一下。”

  天平军,准确的说是辛弃疾所部天平军是按照金国的猛安谋克制,再结合汉家传统的什伍都队制来混合起来的杂糅产物。

  准确的说就是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五十人一队,百人一都,千人一营。

  其中每营还有配有斥候文书军使,以成规制。

  具体这一套怎么样,能不能打,能不能成事,谁也说不准,只能在战场上检验。

  见李铁枪与耶律兴哥默不作声,辛弃疾戴上了头盔,大声说道:“既然你们没有异议,那我就正式下达军令。”

  “两千步卒迭次而发,向前接战,大铁枪你为第二锋;耶律二郎,骑兵为第三锋,不求你能破敌杀贼,只要护住我军两翼。”

  李铁枪诧异问道:“辛五哥,你又要亲自冲锋?”

  辛弃疾扶剑昂然说道:“不错,第一锋,舍我其谁?”

  说罢,辛弃疾直接上马,打着自己那面绣着青色犀牛的大旗,登上了浮桥,率军渡河去了。

  李铁枪嘎巴了一下嘴巴,转头对耶律兴哥说道:“你看耿大哥刚赠与辛五哥那面大旗,真的是衬他‘大青兕’的身份。你看你的旗是青牛白马,刘大郎的旗是肋生双翅的飞虎,俺还在忠义军军营中见过绣着白色游鱼的旗帜。

  你说是不是旗帜上有猛兽更显威风一些?俺要换个啥呢?”

  耶律兴哥直接没理这厮的插科打诨,扭头便走。

  香公河上的浮桥是半永久式的浮桥,十分宽阔,所以三千天平军将辎重留在河南岸之后,不到两刻钟就已经全员渡河成功,并且列阵向前。

  到了此时,温敦浑玉也做出了应对,在兵力没有庞大到能堵住莒县四门的情况下,武兴军也只有一个办法了。

  那就是主动列阵出击,把来犯之地摁死在这沭河之畔,顺便给城中的贼人开开眼,让他们知晓,作为金国主力正军的武兴军可不是烂泥巴捏的!

  而理所当然的事,那出战的两千签军自然就成了在阵前试探的炮灰。

  所谓精锐骑兵加垃圾海的阵容是金军的特色,不可不品尝。

  武兴军第七将仆散东望着那签军头子慌乱离去的背影,对温敦浑玉说道:“这么逼迫他们,就不怕他们一哄而散吗?”

  温敦浑玉跨在战马上,手持一杆长戟,摇头以对:“跑也好,死战也罢,只要被我军兜住,他们逃也只能向南逃窜。

  贼人被冲散阵型那自然是最好,若是不能,也能耗费些贼军的力气,钝一下他们的刀剑。”

  说到这里,温敦浑玉却是嘿然笑出了声:“天平军?山东真是热闹,又是东平军,又是忠义军,现在又来了个天平军。他娘的,给他们三粒米,就敢开粥棚!这年头什么阿猫阿狗都敢自称为军了,今日就看我武兴军如何把这三千贼人打回原型!”

  说罢,温敦浑玉一抖马缰绳,亲率五百已经列阵的步卒抵在签军身后,向前压了过去。

  仆散东喉咙动了动,有心想劝一句,莫要小瞧了这些贼人,否则可能会坏了大事,徒单章不就是这么死的吗?

  但他想了想,又觉得温敦浑玉作为武兴军的智囊,不应该想不到这一层,也就回身去统领骑兵去了。

  莒县沭河支流紊乱,小河众多,其中不乏有已经干涸的河流。这种只剩下三两步宽的沟渠却成了阻碍军队前进的天然障碍,无论是武兴军还是天平军在行军半里左右之后,都得停下来整军。

  而对于签军来说,这点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因为签军压根就没有什么队列。

首节 上一节 130/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