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151节
张白鱼连忙拱手:“末将不敢。”
魏胜笑着摇头:“就算老夫不在乎淮哥儿和昌哥儿的性命,难道还能当着罗先生的面,让罗大郎送命吗?”
张白鱼继续低头,却是沉默不语。
魏胜见状,目光继续投向前方战场,口中则是对张白鱼解释:“张四郎,万人大战与几百人之间的厮杀却有些不同,人数一多,所造成的混乱成倍增长。所以军中有一种说法,叫五千必分兵,三万必分路。
意思就是主将在战时,能直接指挥的军队最多只有五千人马,超过了五千人,就得将多余的兵马分派给副将,再通过指挥副将来控制这支兵马。
而超过了三万人马,行军时就会使道路堵塞,而且后方辎重运输也难以通过一条路来供给,只能分兵而行,这就是三万必分路。”
说着,魏胜指了指身后写着‘忠义’二字的大旗,又指了指焦灼的前线,最后指向远方那面遥遥可见的‘武兴’大旗。
“这也正是老夫与那蒙恬镇国都岿然不动的原因,因为我等都已经分兵给了副将,让他们在前线厮杀。作为主将,我等的责任就是居中策应,以应对可能的变化。”
“论及前线战况,依靠远远眺望加上军使往来传递军情,老夫大约也能摸清楚。可谁又能有淮哥儿清楚呢?而若是形势危急,他就会用旗帜呼唤援军,此时没有,说明他对前线战事有足够信心,张四郎也要对淮哥儿有些信心才对。”
张白鱼紧张稍解,却复又有些尴尬:“末将惭愧,但末将还有一问……”
“说来。”
“第二阵已经养精蓄锐许久,何时才能动呢?”
魏胜复又指了指那面武兴大旗:“等那面大旗动了,老夫才能动。这不仅仅是后发制人,更是因为老夫要看清金贼主攻方向,来作出应对。”
话声刚落,巨大的喧嚣与喊杀就在前线猛然响起,所有人停止了交谈,聚精会神通过旗帜的运动来分析战场的局势。
首先是那面代表着行军猛安的海东青大旗前突,忠义军几面都头小旗纷纷倒下,片刻之后,代表着刘淮的飞虎大旗正面迎上,海东青大旗的进展缓慢,最终难得寸进。
飞虎大旗与海东青大旗相持片刻后,终于在一片压过喊杀声的喧嚣中,海东青大旗斜斜栽倒落地。
魏胜挥了挥手,制止了幕僚与亲卫欢呼的冲动,复又死死盯着前线。
见到几面行军谋克的乌鹊大旗纷纷来攻,却又被击退后,魏胜长舒一口气。
又是半刻钟后,见到飞虎大旗与罗字大旗并立,一面稍小的‘魏’字旗紧随其后,向前压迫,使得金军旗帜纷纷后撤时,魏胜嘴角终于勾起了一抹笑意。
到了那面‘武兴’大旗也出动的时候,魏胜豁然起身,笑声再也遮掩不住:“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今日就能平定此贼!”
“张四郎,你不是着急吗?现在有中军二百甲骑与你,算上前军本部,合成五百甲骑,全都压上去,听淮哥儿指派!”
张白鱼喜形于色,拱手得令后就快步转身离去。
“传令。中军统领官王雄矣,庞如归,尉迟明月,周行烈,各自率兵马列阵上前。”
“传令。右军副统制李秀率本部兵马前移,并发右军甲骑两百,充实右翼张小乙兵力。”
“传令。第三阵天平军辛弃疾、耶律兴哥、李铁枪前移,在大军左翼列阵。”
“传令,前军统领官王世隆,告诉他前线已经展开决战,即便不能攻破山中当面贼军,也要维持阵线,万万不可让金贼挠我军之后。”
“传令。何伯求何大判亲率兵马出动,告诉他,山东十余州县皆在看他,山东百年豪杰也在看他,生死胜败在此一举,务必奋力厮杀,不要留手!”
说罢,魏胜翻身上马,令亲卫高举代表着忠义军都统的旗帜,亲身上前。
行不过百步,就有军使匆匆来报:“报,陆大判遣俺来报,王、石二将已经击溃山中贼军,正在驱逐他们来冲击贼人侧翼。”
魏胜再次大笑:“恰逢其会,正是天意!再重新传令给王世隆,让他临机决断,却务必小心!他这一路已成大功,接下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军使拱手,接过文书再马上写好的军令,拿着令牌快速离去。
军令向后传递,首先动起来的是中军诸将,随后右军李秀与歇了一个时辰的天平军也纷纷行动,到最后,军令才传递到了何伯求手中。
何伯求接过军令,听罢魏胜的言语,沉默片刻之后,终于还是失笑出声。
“父亲,既是都统有令,又将咱们当做胜负手,那无论如何都要出战的。”何子真见自家父亲没有立即下令,哪怕只是等了片刻也无法忍耐,直接出言催促。
何子正虽然稳重一些,却也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何伯求。
何伯求连连点头,没有多废话,直接说道:“这是自然,而且,老夫要当先而行。”
何子真何子正齐齐上前,想要说什么,何伯求却摆了摆手说道:“你们不要劝了,我总要给自己一个交代的。”
抛下这一句没头没尾的言语后,何伯求举起手中军令,大吼出声:“都统军令,杨帆!出征!”
说罢,水寨中大将军鼓隆隆作响,已经在船上等待的水手齐齐欢呼:“万胜!万胜!”
“二郎,你为我后继;三郎,你为第三阵!其余人,随我来!”
说罢,何伯求率领五十余甲士登上了一艘水轮船,并且亲自上了舵楼。
水寨大门轰隆隆大开,水手在船舱内踏着水轮,使得水轮船不用依仗风向或者水流就可以前进。
十三条水轮船,外加其中的近千士卒,就是魏胜给金军准备的绕后兵马。
何伯求望着远方,扶着船舵,复又笑出了声:“九叔,你知道我刚刚为何发笑吗?”
何来也摇头。
但何伯求似乎也不是想让何来也回答,只是想要倾诉而已:“我真没有想到,二十年了,兜兜转转,终于还是走上了抗金这条路。”
何来也知道二十年前那件事是何伯求心中一根刺,沉默片刻之后方才艰难说道:“那时候阿郎也是为了咱们何家庄。”
何伯求叹了一声:“其实是我怕了。”
何来也愕然。
“是的,我怕了,我怕刀斧加身,我怕妻离子散,我怕过苦日子,所以我坐视两位兄长起兵抗金,坐视两位兄长失败被杀,坐视大小庞庄毁于一旦。”何伯求喃喃说道,既像是在说给何来也,也像是说给二十年前的自己。
“我也试图用保住庄子来说服自己,可正如庞十三所说,多少次午夜梦回时被噩梦惊醒,多少次酒酣耳热时却悲从中来,多少次纵马沂水时却想到往日种种,骗过许多人,难道真的能骗过自己吗?”
“我就是怕了。”
说着,何伯求看向岸上,彼处,忠义军将士正在蜂拥向前,如同奔赴欢聚盛宴一般踏上战场,他的目光在人群中寻找,终于找到了那面形制稍小的庞字大旗。
虽然距离遥远,只能看到影影幢幢的身影,但何伯求还是认出了大旗之下那名意气风发的将领。
庞如归,庞十三,他与他父亲长得真像。
恍惚间,何伯求仿佛真的在那面‘庞’字大旗下看见了两位兄长,以及紧跟在两位兄长之后,满脸怯弱的青年。
那是二十年前的自己。
下一瞬,二十年前的庞会名、庞户、何伯求同时转头,透过触不可及的时光望了过来,两位兄长的相貌已经在时光中消磨得有些模糊,但何伯求还是认出了他们。
两位兄长凝固在了时光的长河中,凝固在了何伯求的记忆中,他们依旧年轻,而何伯求却已经老了许多。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何伯求想要挥手向他们告别,却又立即清醒。
远方三人的身影如同海市蜃楼般消失不见。
何伯求低下头来,看着掌心中的纹路,再次抬头时终于坚定出声:“这场战争,我已经躲了二十年了!今日,我不会再躲了,如果苍天有眼,就让我成就二十年前兄长未竟之事吧!”
声音不大,很快就被踩桨水手所唱的船歌号子声盖了过去。
正是:
“一声号子一身汗,一声号子一身胆,头朝天,光脚板,浪头起白帆!
一顶斗笠一蓑衣,一舱风雨一家饭,硬石子,软泥滩,弯月挂桅杆!
一条行路一身鞭,一百里路一碗饭,朝扒皮,夜无眠,死尸满河滩!
一身盔甲挎钢鞭,一副雄心壮志胆,仇报仇,怨报怨,如何能让金贼逃生天!”
第252章 却悔尘寰错误多
“……如何能让金贼逃生天?!”
听着沂水上传来的歌声,蒙恬镇国目瞪口呆。
他才发现了他陷入了思维定式……不,应该说武兴军上下所有人都陷入了思维定式。
因为金国除了刚刚在山东建立的海军,几乎没有过成建制的水军。
所有人都没有想过,如果攻击从水面来该如何是好。
而且,这几日,刘淮也在加深武兴军的偏见,无论营寨防守战打得如何激烈,他始终没有让水军露面。
这是从思维上建立起了一个陷阱,使得武兴军上下忽略了忠义军的水军,只是将他们当作押运粮草的辅兵之流。
当然,若是再过几日,等到留守沂水县的兵马收拢船只送过来之后,蒙恬镇国肯定要派兵试一试忠义军水寨的成色,到时候水军是藏不住的。但是时间太短了,以至于一切都没来得及。
蒙恬镇国强自镇定心神,一边将身边的兵马派往前线,稳住第三猛安的阵型,一边询问面前的行军谋克:“完颜宏济呢?俺只看见他的大旗没了,他人呢?”
行军谋克心中惶恐,却也不敢不答:“禀都统,已经……已经没于阵中了。”
蒙恬镇国身体剧烈抖动一下,心中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第几个丧于忠义军之手的行军猛安了?
徒单章、温敦浑玉、仆散东,现在就加上一个完颜宏济,武兴军已经有近半将官战死了。
不对……蒙恬镇国突然想到,还得加上一个张玉,如此说来,转眼间,武兴军全军的行军猛安已经十去其五了吗?
蒙恬镇国看着面前跪伏于地的行军谋克,他知晓为何对方是这个姿态,因为按照拔队斩的军法,现在蒙恬镇国就应该将其斩杀,以正军法。
如果在往日,蒙恬镇国绝对不会犹豫,因为军法事关战力,如果军法不能行,那如何能保证全军令行禁止呢?
但在如今这损兵折将的当口,蒙恬镇国是真的不敢再杀这些基层军官了:“起来吧,去用心作战,此战若胜,俺以都统的身份作保,尔等有功无过!”
行军谋克惊讶抬头,下一刻就大喜过望,连连叩首:“谢都统恩典!”
说罢,仿佛害怕蒙恬镇国反悔一般,那名行军谋克飞也似地逃回了前线。
这时候把阿秃儿有些担忧的说道:“要不要想办法现收拾这些水军?”
蒙恬镇国有些犹豫,但他下一刻就想通了,这种事情他犹豫也没有用,因为武兴军已经没有兵力了。
此时武兴军除了第九、第十猛安还在从沂水县赶来之外,全部兵力都已经投入了正面战场,已经没有预备队了。
想到这里,蒙恬镇国脸色难看至极,把阿秃儿虽然也知晓,却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咱们营寨中还有些小船,要不要做一些火船,顺流放下去,看看能不能阻挡一二。”
蒙恬镇国想了想,摇头说道:“你带着俺的亲卫,去河滩旁边等待,若是这些贼人敢下船,挠我军后路,你就带领兵马打过去!俺虽然不识水战,却也知晓大船靠岸需要码头,现在周遭都是河滩,大船靠不到岸,他们只能用小船来往运输,同时能来几人?”
话声还没有落地,只听到武兴军右翼,靠近沂水的卓陀安所部千人队一阵喧哗。
蒙恬镇国慌忙回头,却只见到有三艘水轮船横在江面上,并排朝向东岸,船头上想起一阵嗡鸣声,然后就是三杆长矛一般的弩矢和几十支看不清楚的小型弩矢。
这些弩矢扫在密集阵型中,造成的伤亡应该不到十人,却是极大影响了金军的士气,尤其是那长矛状的弩矢,哪怕是身披重甲也拦不住,甚至有一根弩矢射穿两人后余势不减,刺入第三人的大腿中,一时间惨叫连连。
“天杀的仆散达摩!”蒙恬镇国大吼出声:“他这是送了多少军械给忠义贼?这群贼人为何连床子弩都有?!”
床子弩,或者说八牛弩,这个时代军事科技的结晶,发射的弩矢差不多有长枪大小,射程极远。最辉煌的战绩是在宋辽交战时期,一发干挺了辽国大将萧挞凛,使得萧太后痛哭失声,辽国南征大军直接无功而返。
当然,与后世许多古装电影扛着八牛弩行军,将其当作六磅野战炮不同,这个时代八牛弩就是纯粹的守城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