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190节

  众将都知道张小乙与李秀的关系,不可能下狠手,也知道刘淮此举是将此事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也就没有多劝。

  刘淮环视一圈后,复又将目光投向了身前的徐宗偃,发现对方已经没有数月前的趾高气昂,浑身尘土,满眼疲惫,脸颊已经深深凹陷下去,就连那标准的文士长须此时也缺了半边,似是被火燎了。

  有心想要嘲讽几句,但想了想,刘淮复又觉得无趣,直接走到魏胜身前,先是行了一礼,随即就坐到了右手第一个位置上。

  陆游有些担忧的望了刘淮一眼。

  刚刚李秀喝骂徐宗偃的时候,魏胜就在跟他说,忠义军现在内部对立已经十分严重了,真正能弥合双方的,也只有刘淮一人。

  因为如同何伯求这些山东本土势力,是相信刘淮有割据的野心,所以会心向山东。

  然而如同鱼元、雷奔这等忠义军老人,也同样相信刘淮不会放弃两淮家乡不管。

  除了这两拨人之外,忠义军中,还有很大一批人相信刘淮的战略能力。

  尤其是依旧没有被排斥在外,依旧可以参加军议的辛弃疾等人,在那一个混乱之夜后,他们对刘淮有一种盲目的信任。

  毕竟,在这个时代,能看懂战局的人很多,但能以天下为棋盘,从政治的角度分析明白天下战略之人,那就太少了。

  所以,如果要南下两淮,必须得有刘淮的支持才对。

  就在李秀行刑完毕,揉着屁股落座之后,陆游捧着文书站了起来。

  “此次大军议,由海州知州,忠义大军都统魏公主持,参与军议者共计四十人。

  其中,地方官员共计六人,

  沂州通判何伯求,沂州军辖张丑,莒州通判罗谷子,海州通判陆游,朐山县知县高敞,临沂知县崔蛤蟆,

  军官共计三十三人。

  前军有统制官刘淮,统领官张白鱼、罗慎言、石七朗、王世隆,副统制李火儿于陈岛统军未至。

  中军有副统制鱼元,统领官雷奔、王雄矣、庞如归、尉迟明月、周行烈。

  右军有统制官张小乙,副统制李秀,统领官符公远、焦桥、傅大石。

  左军有统制官董成,副统制梁千岁,统领官朱七九、华天凯、龙权。

  后军有统制官张青,副统制开赵,统领官刘异、李机、李仔、郑云。

  此外,还有天平军大将,辛弃疾、李铁枪、贾瑞、萧盆奴。

  无法参与决议,只作为旁听人员,还有武成军总管呼延南仙,武兴军百夫长梁远儿。”

  长长的名单念完,陆游稍稍喘了一口气。

  其实从这份名单就可以看出很多事情了。

  就比如沂州土豪,有许多人转职当了地方官,这并不是说军中已经不缺人手,而不要他们。

  而是因为地方更需要稳定,需要由他们来沟通地主富户,毕竟就算作为征服者,忠义军可以用刀子打地盘,却不能用刀子来治理地方。

  对土豪劣绅的审判是有必要的,但不可能将所有小地主都杀光,这样只会将他们都推到金国怀里,良家子会组团跟忠义军拼命的。

  拉一派打一派才是正理。

  再比如各军的战力,中军就很明显人数要膨胀的多,足有五名统领官。

  前军则是一直大胜,所以军官依旧是老几位,没有人向上递补。

  右军则是经历了一场伤亡重大大战,牺牲了一名统领官,到现在还没有补上。

  左军人数较少,只有三名统领官。

  最典型的就是后军了,张青依旧是后军的统制官,但明显已经脱离了东平军的指挥体系,麾下兵马进行了大换血,原本属于东平军的兵马被收了回去,开赵等山东义军被一股脑的塞了进来。

  这无异于一个信号,张青以后就是纯粹的忠义军统制官了。

  这也不意外,因为张荣最出彩的四儿子张白鱼,正在刘淮麾下当统领官,此时再送出去个老将,以及许多大浪淘沙后的老牌山东义军,也就理所当然了。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张荣在给自家儿子加筹码,让张白鱼在忠义军中有更多话语权。

  玩政治的心都脏,谁知道呢?

  至于天平军那三名大将,自然也是有些说法的。

  辛弃疾与李铁枪自然不用说,这次耿京亲自赶来会盟之时,对二人的功劳大加赞赏,并当场许诺了副都统与总管的官职,让两人有些哭笑不得。

  至于耶律兴哥实在是太特殊了,他的契丹部族很难拆山头,所以耿京即便整军粗糙,却也没有动他们,只是依旧让契丹部族作为外样而存在。

  在经历了一场私下交心后,耿京继续将辛弃疾与李铁枪二人留在了忠义军,并且调拨过来一批轮换兵马,由贾瑞统军而至,让他们继续听从魏胜的调遣。

  至于耶律兴哥,他麾下的契丹兵马没有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远离部族,留下一名副将萧盆奴后,就带着缴获来的牛羊战马回到了费县,准备接下来的对兖州及东平府的战事了。

  这倒不是耿京有什么大无畏的国际主义精神,而是狗头军师张安国给耿京出的一举数得的锦囊妙计。

  其一,可以继续让辛弃疾与李铁枪两大山头游离在外,这也不是说不要这两个人及其数千兵马了,而是要在耿大头领打过几次大仗,地位稳固之后,再从容将他们召回,彼时对谁都好。

  其二,忠义军与东平军这架势肯定是要南下助宋了,天平军所在的位置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全军南下,却也不能不让赵官家小瞧了他们的忠义。

  所谓功大莫过于救驾,忠义军南下两淮,可是在宋国朝廷眼皮子底下打仗。天平军哪怕收复了汴梁,功劳也比不上眼前卖力之人啊。

  所以,天平军也必然要出兵的,也要让赵宋官家见识他的忠肝义胆。否则那封奏疏岂不是白署名了吗?

  其三,即便耿京没有什么战略眼光,却也知道绝对不能让金国在两淮站稳脚跟,对山东实行大包围。形势到了那般,山东义军真的只有鱼死网破一个下场了。

  其四,还能坑魏胜一笔军械粮草,这倒不是因为耿京贪婪无度,而是一县之地实在是养不起天平军如此多的人,他接下来除了要在泰安建立霸府统治外,还要跟盘踞在东平府的石盏斜也死磕,的确是需要这些物资。

  这些小心思确实有些用处,却是太拙劣了,以至于人人都能看出来。

  在刘淮看来,如果他是耿京,就会明明白白告诉辛弃疾与李铁枪,就是要拆他们的山头,就是要让他们在外面避风头,就是要让他们南下为天平军立功。

  我的左右虚位以待,等到你们二人得胜归来的时候,你们依然能按照功劳等高位,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

  现在遮遮掩掩,反而有些小家子气。

  至于天平军贾瑞,可以说他是监军,但更多的是因为这厮是个狂热的大宋拥护者,言必称圣上,动辄咱们大宋如何如何,鬼知道他经历过什么,塑造了这么个性格。

  正如历史上那般,此次贾瑞坚决要南下,谁劝都不好使,也因此,耿京就干脆将其派出来,并且为辛弃疾补齐了三千兵马。

  至于呼延南仙与梁远儿,那就更简单了,因为他们到现在为止,其实还没有被吸纳入忠义军的体系。

  就如同王雄矣一般,只有在并肩作战几次之后,才会有正式的接纳。

  投名状嘛,无论是土匪还是正经大军都是通用的。

  就在刘淮正在环视诸将,并认真记录每个人的时候,陆游继续开口:“两淮局势,徐通判知之甚详,还请徐通判为我等讲解一二。”

第311章 众说纷纭相诘难

  围幛正中,坐在马扎上的徐宗偃如同被审判的罪人一般,盯着四面八方射来的视线,站起身来,四方拱手,也没有废话,就直接开始了叙述。

  “九月底,完颜亮率四万大军渡过淮河,攻下了钟离与寿春,淮西守将王权畏敌不敢前,只是在和州观望。

  十月初六,王权才在朝廷的催促下,壮着胆子抵达庐州,但刚刚探查清楚金军已经全军渡河,王权就率军逃跑,有统制官时俊等将官留守庐州以北迎敌,却被一战而没。

  十月初八,完颜亮率两万兵马南下,攻打合肥,直秘阁、庐州知州、淮西安抚司龚涛弃城而逃,淮西重镇合肥被一鼓而下,守将杨春浴血厮杀,终究不敌,退到巢湖自保。

  同日,金国大将萧琦率两万兵马,轻取清流关,攻打滁州。右朝奉大夫、滁州知州陆廉弃城而逃。滁州全陷。

  淮南副转运使杨抗,在滁州召集民兵抵抗,给民兵发放兵甲,又建立烽火台,并在其下堆积干草粮食。

  但杨抗却是弃军而逃,民兵一哄而散,军资粮草全都归了金军,原本已经力竭的萧琦所部,复又有了进取之力,将兵锋指向了扬州。

  十月初十,王权率军逃到昭关,金军追至,双方在尉子桥激战,破敌军统制官姚兴等人率军奋勇作战,然而王权却是只顾逃窜,任由姚兴战死于军阵之中,淮西敢战之兵全部丧尽。

  十月十二日,刘大使(刘锜为制置使)得知淮西战果,率军南撤,退保江南。

  十月十三日,楚州城破,楚州知州蓝师稷……”

  说到这里,徐宗偃语调终于有了一丝变化:“楚州知州蓝师稷殉国,楚州通判徐宗偃弃军而逃……”

  到了最后,徐宗偃终于忍耐不住,眼泪扑簌落下,泣不成声。

  此时的山东诸将,不管是早就知道的还是才听说的,无论是心向宋国还是鄙夷宋国的,无论是早有猜测的还是没有心里准备的,听罢俱是无语至极。

  这特么的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合着宋国的淮西就是一个充满气的猪尿浮,看着挺庞大吓人,但只要用一根竹签轻轻一戳,就会崩的一声爆开。

  如果两淮都是这副德行,那么金国布置兵力最为雄厚的荆襄又是什么情况?

  宋国是不是要完蛋了?

  嗡嗡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声响了起来。

  陆游望着已经泣不成声的徐宗偃,心中五味俱杂。

  他其实早就已经从对方口中听了这个消息,此时复又听了一遍,依旧觉得心神动荡,难以言语。

  陆游复又将目光投向了魏胜。

  这名老将却是面容犹如铁铸,令人看不出悲喜来,当然,同样也看不出内心的焦急来。

  魏胜现在的确想说,不要再议了,全军南下,与金贼拼了。

  但他也知道,如果他这么说了,忠义大军一万多人,能有五千人愿意与他南下就算多的了。

  而且这五千人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战斗力的。

  普通士卒的家乡在山东,大部分的基层军官也是从山东提拔的,他们的所言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们的长官。

  而反过来说,这些中层军官也会在基层士卒中有许多威望。只要能说服一个中层军官,他们很有可能就会带动数百人一起奋起。

  战争这种东西,对于主观能动性的要求太高了。

  在主观能动性如果具象化表达,那就是士气了。

  士气高的军队,十几个人就敢追着几百人打。

  就比如何伯求这厮,只要他彻底表态要南下两淮参战,那么沂州许多人也都会随之觉得,既然何三爷这么有见识的人都觉得应该做,那么说明这事绝对没错。

  这就是长久建立的威望。

  但是何伯求愿意吗?

  当日大会盟的时候,这厮差点要去直接拔刀宰了李宝。

  想到这里,魏胜将目光从低头不语的何伯求身上挪开,复又看向了自家的义子,却发现刘淮已然皱着眉头,向徐宗偃开口询问:“徐通判,事已至此,我也不废话了。金军在两淮劫掠了吗?屠城了吗?”

  围幛中猛然静了下来。

  徐宗偃擦了擦眼睛,抬起头来,望着这几个月之前还是后生小辈,几个月之后却已经显出些大将威仪的忠义军前军统制,片刻之后方才艰难点头:“我所知道的,合肥有大规模劫掠与征签,至于更远的,只听说濠州成了人间地狱。”

  刘淮皱眉沉吟。

首节 上一节 190/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