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201节
眼见有刘淮在帅帐舌战群将的趋势,刘锜出言打断:“刘都统可有什么方略?”
刘淮点头:“有的。”
说着,其人直接来到地图之前说道:“东平军与浙江水军现在在镇江府,被在真州的金国水军自上游堵住,难以轻动。金主完颜亮如果知机,就会迅速遣大军赴和州西采石试图渡河,他们的水军也会顺流而上。”
有人反驳:“有张广的建康水军在上游……”
刘淮嗤笑以对:“苏保衡这厮,在我山东义军四路兵马的围攻下,都敢冒险率军南下,你以为他会怕一个临阵脱逃的张广?”
刘淮将说话的宋将呵斥回去,随后指着地图说道:“现在唯一办法,就是靖难军与天平军一起行动,以五千兵马堵住采石矶的窟窿,再由朝廷派遣兵马来援,完善防线,才是正理。”
刘锜咳嗽两声后,沉声问道:“那为何是山东义军去做呢?”
刘淮笑了笑说道:“今日大多都是武人,我也不说废话。刘经略,你派别人去,难道就不怕他们在半路上直接逃了吗?”
这句话算是说到刘锜心坎里了。
所谓皇帝心中装的是九洲万方,刘锜作为淮南两路战事总指挥,心中总会装着两三路的战略,在他看来,什么沿途劫掠甚至将平民掠为军粮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就是得有人在采石矶顶住,千万不能临阵退缩。
两淮宋军屡战屡败,不好好整顿一番难堪大用,江南地方军队久不历戎事,战力堪忧。而且瓜洲渡同样需要镇守,刘锜必然不能将心腹精锐都派往采石矶。
想来想去,竟然只有山东义军士气高昂,可堪重用。
最妙的是,他们是从山东远征至此,两淮江南军队如果想跑,还能逃回家,山东义军想要逃跑回到家乡,除了弄死挡在身前的金军别无他法。
想到这里,刘锜低声与叶义问交谈了几句,在叶义问点头首肯之后,召来文书:“山东义军归宋抗金,这是天大的喜事,不能不上报官家,只是军情甚急,特遣靖难军与天平军赴采石参战。权且任命靖难军都统刘淮为和州马步军总管,天平军统制辛弃疾为和州马步军副总管,陆游为御前驻镇江府大军参谋军事,上下军官各有封赏任职。”
很快,文书写好,并加盖了镇江府与枢密院的大印。
帐中一时皆惊。
饶是知道这是权且任命,但二十多岁的总管与副总管也足以让人惊掉下巴了。
刘淮上前接过,拱手一礼:“那末将现在就率军出发,定不让金贼一兵一卒渡过大江!”
说罢,刘淮招呼上辛弃疾、何伯求、张白鱼三人,对陆游点头示意后,竟是连等也不想等,径直迈步走出了大帐。
待到山东诸将渡口登船去往江南的时候,刘淮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呼唤,回头望去,只见不死心的叶义问被陆游引着,来到了刘淮等人身前。
“刘都统,且等等。”叶义问年岁大了,脚步不方便,乘着马车来到了渡口。
“叶相公。”刘淮拱手行礼。
叶义问被陆游从马车上搀下来,喘了几口粗气方才说道:“刘都统无需多礼,老夫这次来也是为了军事政事。”
“叶相公请说,末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陆游对刘淮微微点头,示意对方说点好听的。
陆游留在叶义问幕府,暂时当个幕僚,在镇江府大军中挂个参谋军事的职位,这也是与刘淮等人商量过的。
山东义军与叶义问算是一拍即合,优势互补,这时候有个双方都信任的人居中联络,对谁都好。
“刘都统,你少年英雄又是久历战阵,此次大战,我方有几分胜算?”
左右无人,私下交谈,叶义问也就将心中最为恐惧的事情说了出来。
刘淮叹了一口气,却是不顾礼数,直接用大手握住了叶义问的双手:“叶公发现了吗?末将的手也在抖,止都止不住。末将也怕,末将怕死,怕拼命,怕磨难,怕辛苦,更怕经历如此多的辛劳之后,到了下边还是死不瞑目。
但末将也知道,人生在世,终究还是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东西。正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叶相公此时问末将此战是否能胜,末将属实不知。但末将却知道,如果人人都不拼命,那还有汉家天下吗?是不是只要多一个人拼命,胜算就会多一分呢?
其他人,末将管不到,但山东义军敢保证要为汉人天下效死。末将所能做的,也正如诸葛丞相所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是而已。
叶相公,末将晓得你也畏惧,但末将还是有一句劝谏之语的。
若相公坚守此地,所面对的无非是金贼数万大军而已,而若是引军遁逃,所面对的就是举世喧嚣与青史昭昭,孰轻孰重,还望叶相公慎思之。”
叶义问原本还因为被握住双手而感到有些愠怒,听罢刘淮一番话之后,竟然彻底呆住,口中低声喃喃,连刘淮抽手行礼而走都没察觉到。
就在刘淮踏上小船,渐渐离港的时候,叶义问终于大声问出了声:“那首诗!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句,可是刘大郎所作的吗?”
刘淮在船头,朗声笑道:“从神州陆沉时的一名迂腐书生笔下所得,只是一首律诗而已,此人虽然武不能定国,文不能安邦,却也有一腔忠耿热血在后世传唱。末将准备战死的时候,将这诗刻在自家墓碑上,以示我刘大郎不负天生地养,不负汉家天下!”
随着小船越来越远,叶义问慌忙扯着嗓子来问:“刘大郎,可否让老夫得知全诗?”
刘淮大笑出声:“这有何不可。正是: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静静听完这首诗,不止粗通文墨之人彻底呆住,在现场的两名宋朝诗词的顶峰人物如痴如醉,而被直接冲击到的叶义问更是不堪,眼泪竟然瞬间扑簌而下。
就在小船越来越远的时候,叶义问突然反应过来还有一事,扯着嗓子喊道:“刘大郎,接着老夫的腰牌。”
说着,叶义问将怀中一物递给陆游。
陆游来不及细看,只是掂量了一下,就将其远远抛了出去。
刘淮顺手接过,却发现其上只有一个鬼画符般的花押。
“老夫有一名下属,此时应该已经到了当涂劳军。”叶义问依旧扯着嗓子在喊:“此人论智论德都远超老夫,是朝中公认能有大作为的来日相公。刘大郎此去,一定要与他配合,共保大宋。”
“他的名字是……”
“虞允文!”
“虞允文……”几乎是与叶义问喊出声的同一时间,刘淮也抚摸腰牌,喃喃自语起这个名字来。
随后,刘淮再次向着岸上众人遥遥躬身一礼。
江上波涛,西风相送,一叶孤舟,逐渐南去,渐渐隐在了长江的薄雾之中。
此时,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在史家的笔下,在刘淮率山东诸将登上小船这一刻起,以伤亡惨烈而彪炳史册的采石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第325章 淮南两路分兵马
“郑家,你清减了不少啊。”
“陛下为何如此消瘦了,大怀忠该杀!”
真州城北边,金军大营帅帐,完颜郑家大礼拜在了完颜亮身前,根本不顾殿前司都点检大怀忠就在眼前,直接开始了喊打喊杀。
大怀忠脸色犹如锅底。
他这个禁军头子的位置,就如同南宋的杨沂中一般,属于指桑骂槐或者表忠心的出气筒,可偏偏皇帝听了之后会认为是臣下关心自己,十分受用,所以也并不会生气。
这也就导致了无论是大怀忠还是杨沂中,都经常会被‘请斩’。
果真,完颜亮上前拍着完颜郑家的肩膀:“哈哈哈,速速起身,没想到郑家也变得如此圆滑,苏卿那么多优点,怎么你老学些没用的。”
完颜亮与完颜郑家年岁只差一岁,从小相熟,所以说话也十分随意。
完颜亮杀宗室都杀得人头滚滚了,还能让完颜郑家掌握水军,足以见到两人交情深厚了。
完颜郑家起身后,刚要笑着说两句场面话,却突然见到完颜亮手腕处露出的一片裹伤用的白布,不由得一愣,随后直接握住了完颜亮的手,对着周围禁卫与臣子勃然作色,喝骂出声。
“你们他娘的一个个是干什么吃的?四万正军,竟然还能让陛下受伤,竟然还有脸活着吗?”
不同于大怀忠和萧琦等人的狼狈,尚书右丞李通明显有些怒色,却立即就有些无奈。
完颜亮立即摆手,为臣下解围:“唉……郑家,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咱们大金的天下,难道不是太祖他老人家亲冒锋矢,一刀一枪的打下来的吗?
大位传到俺,才是第四代而已,难道就不敢亲自上战场了吗?如同赵构那老狗在皇宫里缩着,却指派豪杰为自己效死的行径,俺可学不来。”
完颜郑家急道:“可即便如此,陛下千金之躯……”
完颜亮反手握住了完颜郑家的胳膊笑道:“郑家,军情如火,就不要叙家常了,苏卿可安好?水军可安好?”
听到完颜亮询问正经军事,完颜郑家也只能将心思转了回来:“水军经历了一场风暴,有些伤亡,不得已在泰州休整了些时日,也因此来的迟了一些。都统正在真州港口安抚水军将士,布置防守,所以无法亲身来拜见陛下,让末将来请罪。”
完颜亮笑道:“皆是为国效力,有功无过,何谈请罪?只不过水军还堪用吗?”
完颜郑家拱手说道:“都统说,能整饬出五千水军来立即出发,但想要出动更多兵马,就只能休整些时日了。陛下,我们水军在南下之前,与山东贼军大战过一场,确实是太疲惫了。”
“山东贼军……”完颜亮抱着胳膊,喃喃自语:“山东贼军的确是太不像话了,前几日,俺才得到消息,武兴军似乎已经彻底崩溃,蒙恬镇国生死不知。”
完颜郑家心中一紧,复又说道:“陛下,跟在我军身后的,就是山东贼军的舰船,与宋狗水军混在一起,却是难以辨别究竟有多少人。”
完颜亮摇头以对:“随他多少人吧,就算有十万大军,能耐我何?难道那宋将真的犹如岳鹏举再世不成?”
完颜郑家却是有些忧愁:“武兴军生死事小,可如此一来,益都府可就……还有邳州与徐州。”
完颜亮摆手:“勿用担心,益都府那边,俺已经命令石盏斜也去注意一二,至于邳州与徐州……”
说到这里,完颜亮抬起头来,叹了口气:“娄室真的是国家重臣,真正的相公,若不是他劝谏俺以偏师南下,说不得就真的要被山东贼断了后路。
可如今咱们只有七个万户的正军,辎重路线更是分为两条,徐州泗水一线,只用支应三万正军的辎重即可,哪里会应付不过来呢?”
完颜郑家略微放心,点头说道:“不知陛下接下来有何战略?”
完颜亮回身对完颜元宜说道:“移特辇,你将刚刚定下的战略说与郑家听。”
由于两淮战事实在是太过顺利,所以完颜元宜此时也是意气风发,觉得自己高低会因此战青史留名,也因此不再抗拒与宋国作战,此时与完颜亮颇有种君臣相得之感。
听到完颜亮的命令,完颜元宜直接出列,指着帐中地图说道:“今日清晨,武平军第一猛安阿里刮快马传来讯息,他已经夺下了采石矶浮桥,并在大江南岸立营设寨,身前采石只有一些残兵败将,第一猛安兵力不足,无法在保住浮桥的同时,击溃宋军,请求阿邻总管速速发兵支援。”
武平军总管完颜阿邻趾高气扬的站在帅帐中,满脸皆是与有荣焉。
完颜阿邻的武平军跟着徒单贞在淮东作战,在占领楚州之后,派遣最为精锐的第一猛安去支援完颜亮扫平庐州,接下来的时间,阿里刮率第一猛安,跟着完颜亮从庐州一直打到东关。
然后完颜亮窥到聚歼刘锜的机会,因为阿里刮所部来回奔波,已经疲累的缘故,就让他们在和州驻扎,一边修整,一边寻找渡江的机会。
谁成想,还真的让阿里刮找到了!
若真的因为这座浮桥改变了宋金国运,那阿里刮就会立即名垂青史!
“现在,七万大军几乎全都聚集在淮东,辎重难以充足。”完颜元宜继续说道:“还是得需要分兵。陛下的意思是,三个万户留在淮东看住刘锜,不用死磕瓜洲渡,但要试着将扬州拿下;四个万户回到淮西,其中一个万户驻扎庐州,保证大军后路,三个万户在采石渡大江,以威逼建康!”
听到这里,完颜郑家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完颜元宜,见对方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劝谏的言语在嘴边晃了一下就吞了回去。
其人又看向了李通、乌延蒲卢浑、徒单永年最后将目光落在了完颜奔睹身上。
待看到即便以完颜奔睹老成谋国的性子,竟然也一脸理所当然的姿态,完颜郑家心中立即就有所慌乱了。
他立即就明白了他与南征诸将的不同。
金国水军是从形势险恶的山东撤出来的,山东义军不能说稳压金国水军一头,但如果几支大军合力,与水军打个旗鼓相当还不成问题。
但南征两淮的金军打得实在是太顺了,顺利到若不是完颜郑家在长江边的真州见到完颜亮等人,还以为军报是编出来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