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202节

  经历了如此多的大胜,见到了宋国如此不堪一击,哪怕是再谨慎之人,也会慢慢胆大起来。

  金军上下本来以为寿春会有一场恶战,结果寿春一鼓而下;后来准备在庐州血战,结果庐州守军几乎是不战而逃;再后来宋军在尉子桥拼命,金军还以为会付出巨大代价,却因为宋军主将逃窜,而顺利将宋军碾碎。

  军中骄娇二气就是这么起来的。

  但即便是理解了,完颜郑家依旧觉得很不可思议。

  因为纥石烈良弼给金军制定的战略中,进攻两淮就是为了牵扯宋军在襄樊的兵力,为仆散忠义取得机会,现在仅仅是一条浮桥在手,就要改变大战略,想一想就很离谱。

  那是浮桥!是可以被烧,可以被毁的浮桥!不是什么天堑通途!

  七万金军一路杀到大江边已经算是孤军深入了,此时三万兵马就想杀到江南,是不是有点过于托大了?!

  别的不说,就说如果完颜亮率三个万户渡江,宋军万一出一两个厉害人物,将浮桥毁了该如何是好?

  这是国战!难道是可以你一言我一语,凭借侥幸来作战吗?

  完颜郑家下定了决心,刚要劝谏,却突然想起了他来见驾之前苏保衡所说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咱们这个陛下从来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哪怕如纥石烈相公,不也是用赌斗让陛下撞了南墙后,才能劝谏吗?所以你这次去,只带耳朵就行。”

  想到这里,完颜郑家强行将谏言咽了回去。

  完颜元宜让金国重臣消化了军情后,方才继续说道:“现在拟定左监军徒单贞率武捷军、神威军、武安军在淮东以对刘锜。总管蒲察世杰、萧琦、高景山于其帐下听令。”

  “武平军,武锐军,威胜军三军随驾,赴和州争夺采石。”

  “武胜军总管大怀贞劳苦功高,却因为进军时作为前锋,士卒疲敝,先命武胜军驻扎合肥,守住淮西大军退路。”

  完颜郑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看来中枢并不是已经全都失去了理智,最起码还会有正常的战略计划,未虑胜先虑败才是正理。

  如果完颜亮决定不留兵马驻守庐州,那么完颜郑家拼着被斩,也是要进谏的。

  想到这里,完颜郑家突然发现完颜元宜看向了自己:“郑家总管,水军无论能出动多少,都要跟着马步军一起行动,浮桥只靠我们是无法保证的。”

  完颜郑家彻底明白为什么一见面完颜亮就询问水军能出动多少兵马了,当即表态:“末将率神锋军五千水军,一百三十艘大小舰船,跟随陛下去夺采石!”

  完颜亮含笑点头。

  完颜元宜说罢,对着完颜亮拱手说道:“陛下,大略就是如此了。”

  完颜亮环顾帅帐中的文武大臣:“诸位卿家,此战说不上一战定乾坤,也可以说上一句有天大的机会!所谓天予不取,反遭其咎。无论如何,都要在采石再试一试宋国斤两。说不得赵构那阉人夹不住尿,直接递降书了呢!”

  说到最后,完颜亮也是脸含笑意。

  帐中的金国重臣都被这个不好笑的笑话逗得笑出声来。

第326章 大江东西共争先

  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士气高昂,训练有素的军队也很难以大军形势立即作大规模机动。

  组织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路况也不足以支撑数万大军同时行动。

  现在是冬日还是好的,河流水势较小,如果是春夏河水充沛之时,那就更是难行了。

  被困扰的不只是金军,山东义军们也同样在大江以南艰难行军。即便有宋国本地官府的协助,有向导不断引路,而且有大江作为标志物,作为外来者的山东义军也很难做到快速机动。

  十一月六日,在五千精锐刚刚越过江宁身前的秦淮河时,刘淮又接到了一个坏消息。

  金国水军分出了一部分,百余艘舰船正在逆流而上,此时也已经越过了建康府。

  建康水军总管张广真的如同所有人所料,缩了卵蛋,没有派遣水军前去阻拦。

  “很明显了,采石那边的确出了大问题。”刘淮对辛弃疾说道:“金军此去,就是在采石窥得了机会。”

  辛弃疾捏着马缰绳的手微微用力,想要说什么,却回头望了一眼正在行军的山东义军,叹了口气说道:“大郎,即便咱们军中有许多牛马牲口,现在的行军速度已经是最快了,再快我担心即便是到了采石,也无法作战的。”

  刘淮点头:“五郎说的是,现在的关键就在于必须要在东采石有军事力量投射,多寡倒是无所谓,但必须得有。”

  辛弃疾对刘淮时常蹦出的新奇言论已经见怪不怪:“那大郎的意思……”

  “我率五百飞虎精骑先行一步,五郎在此率军前行,只要能在与江北金贼差不多时间赶到即可。”

  刘淮的说法很简单,但辛弃疾还是有些忧虑:“所谓南船北马,江南水道纵横,过于多了,尤其那些小河沟子还得浮马而渡,你就不怕将飞虎军跑废了?”

  刘淮摇头:“没办法了,只能是一路行军,一路安置难以前行的军士了,哪怕最后只带一百骑抵达东采石,那也是好的。五郎,你在我身后一路收拢他们。”

  辛弃疾艰难点头。

  哪怕后世的铁军在强行军的时候,都会一路有人掉队,更何况是古典时代的军队。

  然而辛弃疾还是有些忧虑。

  刘淮脸皮极厚,时时刻刻觉得我是穿越者,我本事最大,所以你们想要抗金就全都得听我的,所以他无论接手谁的兵权都毫不在意。

  天平军、东平军甚至宋军,刘淮都曾经指挥过。

  但辛弃疾不同,他是天平军的将领,从来没有指挥过别的军队,本能有些担心,如同罗慎言、王世隆这些将领,会不会服从命令。

  然而他转念一想,管特么这么多干嘛?只要持心中正,光明正大,就算这些人不服从军令,那也是对方的罪责。

  想到这里,辛弃疾咬牙说道:“遵将令。”

  刘淮点头,回身召集了几名将官,下达完军令之后,直接挥手招呼上飞虎军统制张白鱼,点起精骑,一人三马,极速向西,并随着长江转向,南下当涂。

  且说,长江在建康府以东是由西向东,而在建康府以西,则是由西南流向东北。

  所以,从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又被称为江东。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是这个江东。

  事实上,项羽自刎之地乌江就在左近,刘淮在建康府与当涂路程最中间时,只要隔着大江眺望,就能看到乌江县。

  但到了此时,谁都没有心情来感时伤古了,刘淮也是同样如此。

  如果真有这个想法,还不是速速抵达采石矶,在彼处凭吊一下捉月而死的李白呢!

  南船北马的说法自然不是错的。

  江南在经历大开发之后,已经不像前汉时期到处都是沼泽湖泊,然而浇灌水田的河流沟渠却是太多了一些。

  哪怕这些沟渠在冬日干涸,也足以迟滞行军的大股兵马了。

  非战斗减员也随之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这倒不是说有人开小差,毕竟飞虎军是精锐甲骑,各方面待遇都很高,不至于在口音都不对的异乡耍小心眼。而是说趟过冰冷的小河,走过不太稳固的小桥后,即便在官道上疾驰,无论人还是战马,力气都会飞快消耗。

  这百里路途,竟然一日之间才行进了一半多一些,只是七十里出头。

  刘淮此时也不得不下令收拢兵马,暂且歇息。

  还好的是,江南毕竟是宋国的统治核心,也是富庶之地,刘淮有刘锜的任命文书,又有州府官员一路引导,所以沿途州府设置的军站也对他开放,倒也不至于早早就得建立营垒,砍柴作饭。

  清点了兵马之后,刘淮才发现,一路急行军,此时哪怕是精锐的飞虎军也已经只剩下三百余人,俱是人困马乏。

  刘淮无奈,只能精选出百余最精锐的骑兵,在第二日天才蒙蒙亮的时候,就再次极速向南进军。

  剩下的二百骑则是分出陈文本作统军,多休整几个时辰之后再行军。

  不过出乎刘淮预料的事,接下来的路程竟然好走了许多。

  与刚刚从太平州赶来的向导细细交谈之后方才得知,当涂左近商贸发达,在宋金和议之后,边境契场就开在了寿春。也就随即形成了寿春—合肥—当涂这一线的贸易网络。

  也因此,到了太平州之后,官道就要比其他地方平整许多了。

  这就是人生地不熟的坏处了,许多对于本地人是常识的东西,对于他这个山东来客都是战争迷雾。

  虽然有向导指引,但向导也不是万能的,他只能说大略规划出相应的线路,并且有问必答而已,哪里有主动发现路况对战事影响的本事?

  宋金已经停战二十年了,就算宋金大战的时候,江南也是很少被波及的,寻常吏员根本就没有军事经验。

  刘淮也有些懊恼,早知道如此,就应该让全军拼着疲累加速行军,到了太平州的官道之后再一边行军整队,一边就地征发马车来运输粮草。

  不过说这些都已经晚了。

  事已至此,刘淮遣人只能将军情一路向后传递,随即带着麾下百余精骑在官道上疾驰,向着三十里外的东采石冲去。

第327章 猛虎下山扑鸟雀

  十一月七日巳时(上午九点)。

  东采石以东数里的地方。

  总人数大约五十左右的骑兵正在互相厮杀。

  说是厮杀也不准确,准确的说是三十左右的金军在追杀十几名宋军。

  如果说刘淮是有些懊悔的话,那么此时驻扎在东采石的统制官时俊则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时俊双腿夹住马腹,低头狼狈的躲过一名金军蒲里衍挥来的长刀,随后猛地一勒马缰绳,双刀齐出砍向金军。

  那名蒲里衍手中长刀已经挥出一半,却遇到了如此以命换命的打法,当即变招,将刀杆横在身前,拦住了这一击。

  时俊也不想恋战,将那金军逼退之后,直接拍马落荒而逃,心中同时将中书舍人虞允文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一个遍。

  金军就在眼前,你一个文人非要来近距离观察金军大营干什么?至于这么拼命吗?

  你活腻歪了想死也就罢了,何苦拉上老子一起垫背呢?

  时俊原本驻扎在庐州梁县,麾下有四千余兵马,是淮西大军的一员悍将,金国南侵伊始,他就想要北进驻扎到钟离,以淮河来抵御金军。

  然而作为淮西大军都统制的王权一直待在建康府,并没有到前线统一指挥大军,所以时俊只能与他进行公文往来。

  王权直接用军令拒绝了时俊的建议,并且让他严守梁县,作合肥的西面屏障。

  时俊不死心,复又写了文书,着重强调了淮河的重要性。

  王权也回了文书,表示我自由全盘考量,你一个小小的统制官知道个屁。

  双方公文往来,哪怕军使再快,从庐州到建康府总得耗费些许时间。

  就在时俊与王权打嘴仗的工夫,金军已然突破了淮河,寿春被攻占,很快时俊心心念念的钟离也没了。

  就在时俊还慌乱的时候,王权终于来到了庐州。

  时俊刚刚放下心来,觉得要在合肥决战,军使就将王权又逃了的消息禀报了回来,将这名猛将惊得下巴都快掉了。

  时俊当时很想问一问王权,你跑这一趟是来干什么的?只是为了击溃宋军的士气吗?你到底是不是金国派来的细作?

  没时间想这些了,完颜亮大军侵袭如火,直接向庐州扑来。

  时俊没有办法,只能联系从濠州撤回来的王琪与驻扎在左近的王振,三名统制官合计一万一千人,在梁县御敌。

首节 上一节 202/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