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218节
任由宋军填平壕沟,拉倒营寨,就在宋军攻进来的那一刻,两百埋伏在外的甲骑去捅宋军的后背,而三百在渡口大营中养精蓄锐的甲骑则一路冲杀出去,两方前后夹击,直接灭掉宋军主帅。
这种战术对要求普通士卒与基层军官的要求太高了,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想要在夜间配合,基本上也就只能靠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战阵上磨炼出来的默契,以及一丁点幸运。
夹击的军队无论谁早谁晚,都会使得另一方陷入危局。
但阿里刮相信亲手编练的第一猛安,相信心腹韩风,更相信宋军不会有如此强悍的士气,所以还是定下来如此险计。
为了留出冲锋空间,三百甲骑直接背靠大河列阵,任由签军在营寨中奔逃。
及至眼睁睁的看着大营的木栏被拽倒,听着大营之外骤然增大的喊杀声,金军上下俱是精神一振。
然而就当阿里刮要下令全军上马,正面杀出的时候,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了喊杀声。
悚然回头之后,才发现竟然有百余打着火把的军队从浮桥上冲了下来,直接捅向了金军甲骑的身后。
金军一开始还以为是有援军抵达,但靖难军的头盔也是中原样式,与金军的葫芦盔不一样,离近了之后很快就分辨出了敌我。
而分辨出了敌我,方才是金军混乱的开始,最后方的术虎赤干脆是直接被突发情况惊呆了。
张白鱼感叹自己原本是个骑将,却因为水性好,这两天总是在干这种偷袭绕后的活计,却不耽搁其人见到一群肥美的后脑勺后复又兴奋起来,直接带着靖难军结阵向前进攻。
要说靖难军还是要比淮西军精锐不少的。都是经历了一场大战,巢湖水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但靖难军却依旧有些余力。
当然,这也得益于金军摆开的是骑战阵型,根本没有防备身后来的敌人。此时又是夜间,虽然营寨中灯火通明,却一时间难以指挥,金军再精锐,也只能在战马间行动,三三两两的各自为战。
而正面战场上,眼见营寨木栏被拉倒,刘淮透过四散而逃的签军见到了整齐列阵的金军甲骑,立即就明白了对方在打什么主意。
随后,刘淮就又看到了金军似乎有些混乱,马上就意识到了这是计策成功,张白鱼从金军身后掩杀而来了。
“刘大郎,接下来该如何去做?”虞允文喘着粗气询问。
“还能如何?”刘淮抖着麻扎长刀,兴奋的说道:“今夜胜负,就在此一举了,我率靖难军为首阵,诸部甲士为次阵,神臂弩手为三阵,虞舍人殿后,务必将所有大军都推进去!只要大军入内,此战咱们就赢了!浮桥就守住了!”
说罢,刘淮复又高声下令:“靖难军下马步战,随我步战向前!淮西军甲士随我来,随我来!”
“呼!”
“喝!”
在冬日有些怪异的应和声中,处于前排的五百甲士与百余靖难军草草列成了方阵,直接压入了金军大营之中。
“还等什么?”虞允文长长吸了一口气,用力之大以至于肺部都被冷空气刺痛:“神臂弩手,列阵而入!时俊,你率本部为后继!”
时俊拔出双刀,高声应诺,随后就下令让麾下兵马列阵,长枪在前,刀盾在后,只是在甲士出发片刻,就直接推了进去。
到了此时,其实金军大营之中已经很挤了,然而虞允文依旧按照刘淮的战略,直接遣军使唤来张振,让他率麾下千人队列阵而入。
随后,则是戴皋与王琪。
今日谁都逃不了,都得入阵参战。
到了此时,金军营寨中震天的喊杀声基本上都已经统一了起来,‘杀宋狗’的声音如同八级狂风中的一个屁一般,被淹没在了‘杀金贼’的呼喊声中。
近三千宋军夹击围攻三百列阵不齐,无法驰骋的金军甲骑,这已经不算是杀人了,更像是在用人海战术淹死金军。
金军甲骑已经被挤成了一团,人挨人人贴人人挤人,如若不是骑着战马,很有可能就被整齐列阵的宋军踩踏致死,饶是如此,在马背上的金军基本丧失了还手能力,成了神臂弩手的活靶子。
张白鱼只是率军攻了两阵,就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头。
喊着杀金贼的军士也忒特么多了。
他站在一处草垛上,远远一望,只见飞虎大旗之后,无数宋军奋勇杀入,当即心惊肉跳。
这特么可不成,如果这样下去,金军还没事,百余绕后的靖难军可就要被先推到大江中去了。
眼见此时战事还有余裕,张白鱼连忙下令撤军,刚刚草草列阵参与厮杀的百余甲士又迅速互相掩护着向沿着浮桥退往江心洲。
张白鱼则是拦下几名出身东平军,水性较好的军士,将重甲脱下,汇聚了一下盾牌后直接在摇摇晃晃的浮桥中后段列阵,以阻拦试图逃跑过桥的金军。
但这种时候,金军反而不敢撤退了。
因为此时撤退,就只能算是溃退了,仓促间区区一座浮桥,哪里能让三百甲骑安然撤退呢?
眼见后方的威胁自行解除,阿里刮终于将所有注意力投到了身前的正面战场上来了。
然后这名武平军第一将就绝望的发现,宋军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由于金军在接战前,皆是牵马而立,步战阵型摆不出来,骑上战马之后,也无法冲杀出去,反而因为身在高处,被神臂弩手重点照顾,抵近射杀。
想要反击,却又被数百靖难军与淮西军混编的甲士正面压住,难以动弹。
阿里刮心中陷入了极大的懊悔之中,为什么不敢出营扫荡周边?为什么将这座浮桥与渡口看得比大军都重要?为什么在想到能立不世之功的时候,脑中就被功名利禄填满了,而忘记了军政大略呢?
为什么自己会轻敌到这种程度?
自己明明应该在前日回里不出营巡查,却一去不回的时候,就要尽起大军清扫周边的,为何要固守待援?
宋军则是通过一次次小胜积攒成了大胜,一点点鼓舞起了士气,原本的残兵败将竟然在区区两日之内,就敢返身露刃,最终将第一猛安逼上了绝境。
此消彼长啊!此消彼长啊!
阿里刮望着身侧袍泽,发现这些原本可以踏破数千宋军的金军精锐此时俱是惊慌失措,在宋军的攻势下犹如狂风中摇曳的火苗,摇摇欲坠。
“将军,正面拼了吧!”胡远离的老远,想要驱马过来,却因为战马拥挤成一坨而难以行进,只能大声呼喊。
阿里刮刚要回答,胡远因为这声呼唤而暴露了军官的身份,被几支不知从何射来的重箭、弩矢、短矛集中攒射,虽然其人身上穿着重甲,重箭无法透体而过,却也深深刺入了身体,犹如一只刺猬一般在马上晃了晃,栽到了一旁。
“飞虎军赵小底斩贼将一员!”
嘈杂的喊杀声中,有人大呼出声,似乎是在报功。
然而随后,更大的呼声就响了起来。
此时作为第一阵的刘淮已经率靖难军轮换到了两翼,他见到时机已经成熟,直接下令:“推!”
身侧百余甲士也同时大喊:“推!”
渐渐,五千攻入营中的淮西军也纷纷高呼起来:“推!”
五千宋军瞬间形成了合力,严整阵列,如同一面墙一般向前推去。
到了此时,其实宋军连挥击兵刃都不需要了,一路推进之下,金军惊慌失措,战马连连后退,一时间连迎战都不敢。
面对绝对的人数劣势,面对被包围在江边的窘境,武平军第一猛安终于彻底崩溃,四散而逃。
有些金军登上了浮桥,你争我夺的向江心洲逃窜,甚至有人还纵马奔驰,浮桥虽然有五步宽,却终究还是建立在水面上的,顺着波涛起伏,战马在奔跑之中往往一个踉跄,就摔倒在地,顺带将周边数名金军甲士带到江中。
而更多的金军则是根本没有机会去登上浮桥,而是被逼到滩涂上。
在少数试图浮马渡江的金军被江上波涛卷到水底后,士气崩溃的金军终于开始了投降。
阿里刮绝望抬头望天,长叹一声之后,拔刀横在颈前。
刚要拖动刀子,阿里刮就被几名宋军拖拽下马,踹了几脚之后用铁链子捆缚。
还有宋军大喊:“时老大,俺逮了个大官!”
时俊高声笑道:“一会儿给你李大记头功!”
一言既出,时俊仿佛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径直在纷乱的战场上呆愣片刻,随后方才振臂高呼。
“胜了!”
“大胜!”
欢呼声响彻了正面战场。
其时,月影偏西,不过寅时而已。
第349章 昔日畏死今畏生
与后世电影中打完胜仗直接放烟花喝大酒不同,打完仗之后,麻烦事依旧会纷至沓来。
如果按照后世士兵的说法,战争是个很劣质的电子游戏,99%的时间忙一些杂事,剩下1%的时间直面关底boss。
现在就是要善后的时候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做到什么程度,可以直接决定战果的大小了。
首先是收拢军兵与救治伤员,虽然这件事在夜间做十分困难,却又不得不做。天寒地冻,过上半夜,足以让轻伤员变成重伤,重伤彻底无法医治。
而到了这个时候,盛新的死讯终于传了过来,并且传递到了虞允文与刘淮手中。
虽然这并不是在淮西大败中第一个死的统制官,甚至不是第一个在正面战场上力战而死的统制官,却依旧在淮西军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尤其盛新最后战死时的情景,是许多巢湖水军将士亲眼所见的,哪怕一点不添油加醋,只是据实讲出,也足以给人以极大震撼。
在宋国统制官这一级往往能统帅两千到五千兵马,有些比较能战敢战受重用的统制官,甚至能统帅万余兵马,已经算是宋军中的中高级军官了。
这样的将官,在今日夜袭的时候,就如此干脆的死了?!怎么就如此壮烈的死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刘淮,也只是感叹许久,只觉得魏胜与陆游强调了许多遍的‘宋国有豪杰’之论确实没错。而另外四名统制官却是如遭雷击,彻底失态了。
在淮西大败之前,时俊等人也只算得上是点头之交,然而同为败军之将,同为能在大江东岸收拢兵马之人,这五人也是迅速熟络起来。
在这时候,五人都只是笑话一下王权,嘲讽一下逃到江南还没有止步的那些懦夫,却从来不敢提那些战死在江北的宋军,也不敢提以前的驻地乃至于故乡。
也因此,虞允文抵达采石劳军之时,响应他的只有时俊一人而已,其他人则似乎已经彻底了勇气。
对于时俊,其余四人都是有些敬佩的,因为他是唯一一个从两淮最前线开始,就一直想办法与金军作战之人。
而对于盛新,其余人心中都有些鄙夷。
原因无他,因为无论是时俊还是王琪,乃至于戴皋、张振,都与金军有正面作战的经历,是战败溃退的。而身处巢湖,理论上最为安全的盛新,却是烧船之后,望风而逃的。
你可以说王琪等人五十步笑百步,可又有谁真的能完全超脱的看待自己呢?
然而此时,原本最受鄙夷之人力战殉国了。
得知消息后,四名统制官中最为不堪的当是戴皋了。
在借着收拢本部兵马的名义,戴皋告罪离开后,在一个阴暗的角落,这名已经年过四旬的汉子不顾身侧心腹亲卫依旧在侧,直接扶着大树痛哭失声。
戴皋如此哀伤不是因为与盛新有多么深厚的交情,而是因为戴皋突然想起了在军中的结义兄长,已经在尉子桥战死的破敌军统制官姚兴。
当日王权率军逃到昭关附近被金军前锋追上,姚兴深知不能再退,但是苦劝无果,只能凭借个人声望,召集了近两万兵马,在尉子桥抗击金军。
这几乎是一场必败之战,但淮西军中自认为是好汉之人还是停了下来,凭借山水,与金军决死。
彼时戴皋也是觉得自家是好汉,然而当金军铁骑甲骑轮番出战,拐子马与铁浮屠正面围上之时,他还是怕了。
怕受伤,怕锋刃,怕疼痛,怕死亡,这本是人之常情,不应该过于苛责。但彼时为右翼总领的戴皋却是对这些的畏惧超越了一切,以至于彻底呆住。
再回过神来的时候,他已经被亲卫裹在中间,向南逃跑了。
戴皋转身望去,最后一眼见到了姚兴那面在金军阵中左突右杀的旗帜,随后就彻底不敢回头了。
再次得到有关姚兴的消息,就是姚兴与忠州防御使郑通等五十名大小将官在尉子桥力战而死的讯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