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219节

  戴皋虽然可以用王权懦夫的理由来安慰自己,然而在午夜梦回扪心自问的时候,其人又如何不知道终究是自己的临阵退缩,而导致尉子桥之战彻底失败?

  若自己多坚持一段时间呢?

  若自己能舍生忘死呢?

  是不是就真的在尉子桥就将金军顶回去了?

  平日,戴皋还可以说人皆求生畏死,自己所做的选择只不过是常人的选择罢了。可如今,五名统制官中公认最懦弱之人已经舍生取义了,他也终于直面了自己,直面了曾经那个怯懦的自己。

  一死难道真的有这么艰难吗?

  曾经的败军之将们,注定要在今夜迎来一场蜕变。

  作为前线总指挥,刘淮却没有伤时感怀的工夫,不顾夜色,直接派遣民夫带着工具与材料到江心洲建立营寨。

  天一亮金军就来了,虽然到时候靖难大军彼时也应该能抵达,但必然是疲惫不堪的。

  但是金国水军可不一定,这几日刮得都是西北风,江上舰船鼓起风帆,虽然是逆流而上,速度会慢一些,却还是不会损耗许多气力的。

  金军水军在陆上的战力,刘淮是领教过的,除了骑兵少一些,与一般金国正军无二,若他们前来争夺江心洲,说不得还得打一场硬仗。

  至于从鄂州支援而来的洞庭湖水军,刘淮思虑再三之后,却还是不敢彻底相信他们。

  原因无他,这支军队从上到下的经历实在是过于复杂了。

  洞庭湖水军的建立甚至可以追溯到两宋之交,建炎年间的钟相杨幺大起义。

  彼时正是宋朝大溃败期间,鄂州形势复杂,什么溃军、乱民、游寇、贪官、酷吏汇聚一堂,在彼处共襄盛举,横征暴敛,政繁赋重,百姓民不聊生。

  因此,钟相在武陵打出了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起事造反。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钟相杨幺起义。

  钟相起义虽然有些宗教性质,但终究是一定民众基础的,在钟相被俘杀后,杨幺接过了首领大旗,继续依托洞庭湖作水寨造反,并且连败宋军各路大将。

  最后,在岳飞的指挥下,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才算被平定下去。

  岳飞自然不会做什么杀俘之事,安置好降兵后,又从中招募壮勇,并由此建立水军,是为横江军。

  后来横江军被拆分出一部分,送给了韩世忠,现在李宝所率的浙江水军,就有一部分将校是横江军出身。

  再之后,岳飞虽被冤杀,但岳家军只是被拆分,如同统制官一级并没有被斩尽杀绝。横江军被缩减了编制,却也没有被完全取消。

  但是随后在荆襄主政的,却是张俊的女婿田师中,这厮是真的深受自家岳丈的真传,只知道聚敛钱财,上行下效之下,岳家军迅速失去了战斗力。往日威震天下的劲旅,竟然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变成了捉拿几百盗匪都会损失上百的弱兵。

  到此时鄂州屯驻大军的主力,已经不再是岳家军了,而是在七年前屯驻鄂州的成闵所部。

  有这么一番波折在,刘淮对于洞庭湖水军的战力猜测就可想而知了。

  即便是洞庭湖水军统制李道是宿将,甚至是名垂青史的宿将,但刘淮却依旧不敢在决定生死的军国大事上完全信任他。

  再说了,李道能名垂青史也不是他有多么能打,而是他有个贾南风式的闺女李凤娘。

  李凤娘是宋国第三代皇帝赵惇的皇后,其人事迹有许多,比如将丈夫赵惇逼疯,痛骂如今还是太子的公公赵昚,再比如开启了南宋后宫干政的先河。

  但最有名的还是一件事还是曾经被安在许多毒妇身上的故事,赵惇洗手时见到端盆的宫女双手细白,就夸奖了几句。李凤娘看在眼里,在几日后,就将一具食盒送到赵惇面前,赵惇打开一看,正是端盆宫女的双手。

  面对如此堪称挑衅的行为,身为皇帝的赵惇竟然懦懦不敢言。

  这就是堪称魔幻的南宋宫廷政治了。

  李道有这么一个闺女,虽然他是岳家军出身,却也足以让刘淮怀疑他的人品与能力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嘛,齐家都没有完成,哪里能指望他治国呢?

  当然,李道究竟是不是名将,还得看洞庭湖水军战果如何。说不得其人乃是长于治军,拙于治家之人呢?

  为自己心中所想打了个补丁之后,刘淮将张白鱼、张小乙留在了东采石渡口,准备迎接即将到来靖难大军,而他则亲身抵达了江心洲,监督营寨的扩建。

  此地原本就是军营之类的建筑,后来被金军改造了一下,大略加了些防守设施,此时扩建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

  到了月色西沉,东方太阳未升,夜色最为黑暗之时,几乎是彻夜未眠的刘淮看到大江西岸一条火线慢慢蔓延而来,并且在正西面汇聚起来,隔着一条江水与江心洲处遥遥对峙。

  金军骑兵前锋终于到了。

第350章 鬓衰似雪挽硬弓

  “大郎?醒醒,大郎!”在江心洲的营寨中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儿之后,刘淮就觉得有人在摇晃自己的胳膊。

  揉着惺忪的睡眼,刘淮扶着被甲胄硌得生疼的后背,看清楚了眼前之人,正是辛弃疾。

  “五郎,你来了,现在几时了?”

  辛弃疾笑道:“都到巳时了(上午九点),我等不在的时候,大郎做得好大事。”

  刘淮打了个哈欠,从怀中摸出半个干硬的饼子,刚想塞到嘴里,就有一个热乎乎的肉馒头塞到眼前:“刚从伙夫那里拿的,趁热吃。”

  刘淮三两口解决了吃食,复又伸了个懒腰,系着牛皮带向营帐外走去:“刚刚五郎说的什么好大事?”

  辛弃疾扶着腰间重剑,如同侍卫一般跟在刘淮身侧,言语间却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大军入营的时候就已经听淮西军传遍了,大郎两日三战,直接覆灭了武平军第一猛安,连他们的第一将都捉住了,这不算大事是什么?”

  刘淮摇头:“不是我的功劳,所赖将士用命而已。”

  辛弃疾当即有些惊奇:“为何如此谦虚,这可不像大郎你的作风啊。”

  刘淮披着盔甲,做了几个伸展动作:“昨夜淮西军死了一个统制官,两个统领官,他们是真的在拼命。不说这些了,靖难大军如何了?抵达了多少?”

  见说起了正事,辛弃疾也肃容以对:“现在三千人已经到了,而且已经进驻采石大营,剩余兵马在后方,由何伯求统帅,一边收拢掉队兵马,一边护着辎重前来,大约午时前就能抵达。”

  刘淮连连点头:“有没有留着力气的兵马?”

  辛弃疾连忙回答:“一千天平军,现在即可作战。”

  刘淮想了想:“不用这么多人,唤五百人来,守住江心洲。淮西军经历此战,虽然可以脱胎换骨,却还得整训一番才可以,我还不放心他们。”

  辛弃疾刚要拱手应诺,刘淮却是直接摁住了对方的双手:“我先将风险说与你,今日会有洞庭湖水军自上游抵达参战,我对他们完全不了解。若这些水军跟建康水军一般不堪用,接下来江上金贼水军独大,你晓得会发生什么吗?”

  辛弃疾点头,同时不由自主的看向来时的那条连接江心洲与东岸的浮桥。

  到时候金国水军一家独大,肯定试图截断这条江心洲上的生命线,若他们万一得逞,五百天平军驻守江心洲的肯定会陷入孤立无援的苦战。

  然而江心洲的地理位置又不得不守,所以刘淮与辛弃疾此时又要作艰难抉择了。

  辛弃疾深吸一口气:“那我让大铁枪亲自率军镇守此地。”

  刘淮艰难点头。

  这不是什么陷害,而是绝对信任。

  如果刘淮处在与辛弃疾同样的位置,他也只能令张小乙率军来此地坚守,其他人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根本不够格。

  就在军令刚刚传出的时候,江面上的号角声突然连成了一片。

  刘淮与辛弃疾连忙登上望楼,首先见到的是西采石渡口已经银光闪闪,不知道多少甲士盔甲的辉光在上午的日光下映照着光芒,熠熠生辉之处竟然夺过了大江的粼粼波涛。

  而那片甲士簇拥的中心处已经垒成了一座土山,一面金吾纛旓高高伫立。

  两支庞大舰队在江心洲西侧的长江主脉上一南一北遥遥对峙,身处下游的,正是金国水军。

  身处上游的,则是刚刚抵达的洞庭湖水军。

  与刘淮所担忧的不同,洞庭湖水军抵达战场,并且发现目标之后,只是稍稍停顿来整理队形,传递命令,随即就是角声大作,催动全军正面作战。

  洞庭湖水军统制李道竟然是等都不想等,一刻不停的主动向金国水军发动了进攻。

  面对此情此景,刘淮也只能失笑。

  那句被魏胜与陆游说了好几次的话再次回响到了耳边。

  大宋是有豪杰的!

  辛弃疾同样失笑以对:“这场景应该让陆先生与何三爷来看看,说不得陆先生的腰杆子还能直一些,何三爷说话也能客气一些。”

  刘淮想到陆游与何伯求这二人针锋相对的模样,不由得也是摇头失笑。

  淮西军中现在只有几十艘小舢板,巢湖水军残部虽有人手,却在盛新阵亡的情况下不可能迅速组织起来参战,因此刘淮也只能作壁上观。

  就在刘淮望着自西南大江上游顺流而下的洞庭湖水军时,洞庭湖水军副统制王怀也在望着江心洲。

  待能眺望到宋字大旗之后,王怀方才长长舒了一口气,回身望着舵楼上的高大身影高声喊道:“大哥,淮西军那帮废物倒不是一废到底,把江心洲保住了!”

  旗舰舵楼上,抬头望着自家旗帜的雄壮将领好似方才回过神来,低下头来笑了一声,复又愤愤道:“那也是一帮废物。两淮水网密布,坚城遍地,竟然还能败成这个程度。如今还得让我李道来给他们擦屁股,年年供给他们的粟米算是都扔大江里了!”

  李道的愤怒理所应当。

  南北朝对峙,一般分为三大战区,蜀地、荆襄、两淮,这三个战区虽然可以沿着长江互相支援,但每个战区的军事力量都是固定的,尤其是如洞庭湖水军这般的技术兵种,支援别处,就代表着原本镇守的方向会出现缺口。

  事实上,洞庭湖水军原本是要北上襄樊,以水军遮住荆襄门户的。

  金国主力水军都在两淮,进攻荆襄的水军都是地方上的杂牌部队,只要洞庭湖水军能开入汉水,荆襄就能万无一失。

  但两淮被打穿的后果就是江南直接处于金国的兵锋之下,赵构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天下大局,一日三封急令,命屯驻荆襄的大军速速来援,不得有误。

  也因此,作为先锋的洞庭湖水军只能放弃了进驻襄阳府,反而要沿着大江,顺流而下,来到采石参战。

  虽然在历史上也是这般,以至于在襄阳府茨湖之战时,吴拱也只能派出一伙子杂牌水军来对抗金国的杂牌水军,打得异常艰难,却终究是宋军获得大胜。

  然而如今,仆散忠义的战力被加强了何止数倍,在洞庭湖水军依旧南下的情况下,襄樊的战局到底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真的是谁都说不准了。

  将襄樊与两淮之间的战略位置在心中盘算一圈之后,李道复又抬头看了自家大旗一眼,低下头来戴上头盔,将花白的头发与胡须都隐藏起来,随即冷然下令:“升白虎幡!今日我等在上游,正好让完颜亮小儿见识一下鄂州大军还有没有爪牙!”

  片刻之后,二百艘宋军舰船上欢呼声响彻一片,同样纷纷升起来白虎幡。

  李道与诸将相约,白虎幡升起,则要死战到底。

  此时的金国水军也反应过来,知道这是终于碰到敢战的宋军了,当即就有些手忙脚乱。

  然而金军毕竟是初来乍到,一时间根本无法建立坚固的水寨,只能不顾身处下游,摆开阵势迎战。

  若是没有水寨就缩成一团防守,说不得就会被一把火烧个精光。

  而且,金军船队连绵,有大小战舰近五百艘,数量是洞庭湖水军的两倍还多。

  五百对二百。

  优势在我!

  怀着如此想法,宋军与金军缓慢而坚定的在大江上互相撞在了一起。

第351章 肯把牛刀试手不

  在这个时代,水军作战不似后世那般动静巨大,双方只是一阵号角声与鼓声齐作,就在宽阔的大江对攻起来。

  今日有西北风,身处北方下游的金军原本还在张大船帆,借着风力来抵消宋军处于上游的优势。

首节 上一节 219/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