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308节

  他率大军强渡清溪河的时候,竟然被半渡而击了。

  若是金军来自西北还好说,因为当先渡河的是李显忠所部精锐,自然不会由于一阵突袭而慌了手脚。

  然而这次突袭却是来自东南方,来自宋军刚刚走过的地方,后方运送辎重粮草的民夫几乎是一触即溃,倒卷而来,连带着还没有渡江的数千宋军也立足不稳。

  “这是何人?”眼见数千金国铁骑在后方肆意砍杀,还没有渡河的虞允文又惊又怒,指着金军军旗问向探马:“为何你们才来报?”

  “相公,俺也不知道这旗号究竟是谁的,他们兵马来的太快,俺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马。”探马惊恐的说道:“这些金贼根本没有管道当中的营垒,直接就绕了过来,俺们紧赶慢赶也只比他们快了一步……”

  “虞相公,看旗号,应该是蒲察世杰。”统制官戴皋拍马而来说道:“他应该在淮东才对,为何至此?!”

  “他为何在此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该如何迎敌?”统制官张振也迎向溃军,与王琪并肩作战,一时将金军阻挡在外,然而虞允文心中却是没有底。

  他手下最精锐的兵马都塞到了时俊手中,时俊此时已经随李显忠渡过了清溪河,而其余四名统制官虽然也对部属进行了扩军与整编,战力却要弱得多。

  “要不让李太尉回军?”戴皋出了个馊主意。

  怎么可能,巢县大战已经打响,说不得这便是决战了。若是李显忠不顶上去,那淮西大军跟临阵脱逃有什么区别?

  到时候别说成闵与刘锜所部,就算淮西大军自己的士气也得完蛋。

  虞允文还没有来得及拒绝,却看见王琪驱马飞奔而来,他不由得勃然大怒,呵斥出声:“王琪,你不在阵前御敌,如何在此处?张振呢?”

  王琪一勒战马缰绳,在马上躬了躬身,也来不及请罪客套就大声说道:“虞相公,你快带着戴皋速速渡河,毁弃浮桥,此处由俺与张振抵挡。”

  这话出乎了所有人所料。

  “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吗?”虞允文迅速冷静下来,沉声问道。

  此时后军已经散乱,王琪与张振的可用兵马加起来不会超过四千人,而且这四千人还不是战力最强的部队。

  可以这么说,王琪与张振二人此举就是主动去当弃子。

  虞允文的目光同时看向那面金军都统大旗,蒲察世杰三千精骑是从三个万户大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论战力可能比不上合扎猛安,却绝不会差太远。

  蒲察世杰以总管之尊冲在第一线,疯了一般进攻宋军的战线,只是想要在情况变危急之前渡河参战。

  这是真真正正你死我活,没有任何回旋的战事。

  “末将知道。”王琪重重一点头:“然而别无他法!”

  眼见虞允文微微犹豫,王琪继续说道:“虞相公,你这几日一直在劝俺们,俺今日有一句劝,不知虞相公想不想听?”

  “你且说来……”

  “此战是要写在史书上的,俺一个小小的统制官错就错了,死就死了,连个浪花都不会有。然则以虞相公之身份,此时不速速决定,难道要错失战机,浪费大局,为后世笑吗?”

  王琪朗声说罢,也不待虞允文回应,就将马头拨回,向蒲察世杰攻来的方向行进两步,又回首说道:“虞相公,俺敬你是条汉子,千万不要让俺们白死……”

  说罢,王琪持斧向前线赶去,走向了自己的结局。

  这也是王琪与虞允文之间的最后一次对话。

  半个时辰之后,宋军在蒲察世杰的迅猛攻击下大败溃散。

  王琪率亲卫断后,身中十九箭,斧伤三处,刺伤八处,刀伤六处,战死于清溪河边。

  他终究没有愧对其父王德王夜叉之名。

  此时,虞允文定定的看着王琪的背影,少顷,大旗行动,与戴皋一起向西渡河。

  随后,一万余战兵兵分两路,李显忠率四千精骑火速前方北方汤山脚下解救刘锜。而虞允文则率步卒直接杀向完颜亮本阵。

  ——

  在巢县大门洞开之时,成闵其实已经别无选择了。

  往小了说,理论上最不应该浪战的刘淮都出城拼命了,成闵作为继承韩世忠军事遗产,天下有数的太尉,真的有脸选择坐观成败?

  老将刘锜拖着最后一口气与金军决死,小将刘淮率靖难大军强攻金军大营,文臣虞允文强渡清溪河,番子李显忠当先而行。

  成闵自认为比这些鸟厮要强得多,如何还能坐得住?

  哪怕西军卖队友是常规操作,然而军队自有传承,陈敏、赵撙、华旺这些人如何敢给韩世忠的身后名抹黑?

  往大里说,从战略上讲,若是成闵坐视刘锜被灭,那刘淮的靖难大军在野战中必然不保。巢县一失,则龟山绝不可能独守,而若是在有骑兵优势的金军面前撤退,肯定在途中被金军追死。

  “成太尉,该如何?”毕进高声问道。

  “还能如何?”成闵在望楼上朗声以对:“擂鼓,进军!”

  “发令给华旺,背嵬军披甲!”

  “发军令给陈敏,让他护住我军右翼,但不可突前!”

  “着梁子初伺机参战。”

  “赵撙,杜彦,毕进,各率本部围攻金贼大营!”

  随着一个又一个命令的下达,龟山一大一小两座营垒全都沸腾起来。少顷,两个营寨大门轰然洞开,数不清的宋军甲士从其中奔流而出。

  在坎坷的山坡上潦草列阵后,鄂州大军,这支继承着韩世忠意志的军队不顾军力不足,狠狠向着完颜亮所在的金军龟山大营压去。

  果断狠辣,一如当日的黄天荡。

  眼见如此,完颜亮没有惊,没有怒,反而哈哈大笑。

  营寨中的金军早已列阵完毕,正军全都披挂整齐,向龟山列阵。阻碍大军列阵的帐篷、拒马已经被拆除完毕。

  完颜阿邻、完颜元宜、大怀贞、完颜奔睹四名大将静静立在完颜亮身侧,没有凑趣问一句‘陛下何故发笑?’

  这些人都是名臣大将,他们都明白,对于金军来说,最危险的敌人不是声名不显转战千里的刘淮,也不是一直在被动挨打的虞允文与李显忠,更不是身边只有数千精锐的刘锜。

  最危险的敌人,从来就是一路高歌猛进,实力丝毫未损的成闵。

  而成闵在龟山上分立大小两营确实是一块硬骨头,生生硬啃,金军绝对会崩掉大板牙的。

  然而成闵只要出寨迎战,战争则是另一个打法了。

  论及野战,金军不惧任何人!

  “到底是沉不住气!”完颜亮笑容一敛:“完颜奔睹,且在大营坐镇!”

  “完颜元宜、完颜阿邻,各回本阵领军!”

  “得令!”

  “喏!”

  完颜元宜与完颜阿邻都是随完颜亮征战多年的近臣,听闻此言头皮发麻的同时,赶紧纵马回到各自军中。

  他们都知道完颜亮接下来要干些什么。

  果不其然,眼见威胜与武平两面大旗回到军中,完颜亮与近臣侍卫跨上战马。

  牵马肃立在金吾纛旓身后的合扎猛安也同时沉默上马。

  “全军随俺一齐……”

  完颜亮拔出长剑前指,金军营垒的大门也随之大开,签军纷纷将营寨的木栏拉倒,将层层阻碍变成一片坦途。

  “宰了成闵!”

  说罢,完颜亮以皇帝之身当先驱马向西,巨大的金吾纛旓也随之移动,而合扎猛安也已经披挂整齐,在完颜鹿城的带领下,紧紧跟在完颜亮之后。

  两个万户的金国正军肃然列阵,随即轰然。

  “万岁!”

  “万岁!”

  “万岁!”

  金国正军眼见作为皇帝的完颜亮亲自上阵,士气再次爆表,在军官指挥下,如同疯了一般向前越过那面金吾纛旓,与宋军对冲在了一起。

  长达四里的战线上犬牙交错,无论宋金双方都有洪水冲上堤坝的感觉。各部兵马迭次向前,锋线上血液蔓延而出。

  宋军这边不遑多让,背嵬军三千甲骑从龟山两座山头之间的大道上奔腾而出,列阵于中军之后。成闵的大旗在其中竖起,与完颜亮的金吾纛旓遥遥相对。

  巢湖水军从柘皋河口驶出,逡巡在巢湖北岸。

  洞庭湖水军从巢县内渡开出,对着金军侧翼虎视眈眈。

  龟山脚下的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无论是鄂州大军还是金军都打得韧性十足,期间金军数次将鄂州大军当面的数百人击溃,却始终无法将宋军打成真正的大溃败;

  而宋军也数次突入金军的阵线之后,却也无法将金军阵型破开,又被金军调集兵力压了回来。

  毕竟,鄂州大军兵力虽然稍弱,却也没有到能被金军一口吞下的程度,鄂州大军也不是一触即溃的软柿子。而金军虽然历经数月战事,又在采石前蹉跎良久,已然有些疲敝,然而在皇帝亲身出阵的情况下,军心士气依旧可以大用。

  金军虽然占据一些优势,却也没有到摧枯拉朽的程度。

  战事进入了艰难的僵持阶段。

  自此,由韩棠围攻刘锜所造成的连锁反应彻底显现,巢县周边方圆十里左右,总数近十万的兵马奋战在一起。

  所有人都在抢时间。

  昨天拍了个片子,担心会发展成肺炎,今天得挂瓶水。

  应该只有一章了。

第464章 黄龙难破故乡远

  在金军巢县大营之中火焰升腾而起之时,完颜亮回过头去,望着这一幕,握着马鞭,轻轻拍打着手心,心中明白今日战事最起码有三个情况是始料未及的。

  其一是没算到即使被金军优势兵力的突袭,刘锜也坚持了一个时辰。

  此时虽然刘锜的侄子刘汜都重伤了,老刘锜已经亲率亲卫向前迎击,维持着摇摇欲坠的军阵,然而韩棠就是攻不进去。

  其二是没想到成闵的鄂州屯驻大军一万三千人,加上毕进率领的三千六安与光州混编的战兵有如此强悍的战力,竟然在野战中硬生生的顶住了两万金国正军的进攻。

  虽然合扎猛安没有参战,然而成闵的背嵬军同样也没有参战。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完颜亮万万没有想到,窦绍率两个猛安、万余签军于大营据守,却在靖难大军面前竟然仅仅只撑了一个时辰。

  这代表着靖难大军的实力远远超乎想象!

  刘淮最先打破了平衡的局面,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完颜亮回首望着东方那根粗壮的烟柱,自嘲一笑。

  聚集在巢县周边的宋国兵马是两淮、襄樊乃至山东的绝大部分精锐野战军,若是能将他们一一拔除,金国就能对宋国的两淮外加襄樊大部予取予求,染指江南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这就像濒死之人的最后一口气,哪有那么简单就可以压住?

  若是那么容易,金国何至于又让宋国国祚连绵了数十载?早在靖康年间就灭了他们了!

首节 上一节 308/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