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310节

  “大人!”毕再遇喊了一声,也知道此时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用刀背使劲一拍战马,纵马砍向金军旗手。

  毕进深深吸了一口气,双手持刀,再缓缓将肺中的空气吐干净。

  温敦良弼见大旗危险,已经双目赤红,战马再次提速,长刀一横,向着毕进当胸砍来。

  毕进不退反进,迎着奔腾而来的战马反冲而去。

  人马相交的一瞬,毕进突然矮身,温敦良弼的长刀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砍飞了毕进头盔上的红缨,而毕进的麻扎大刀如同热刀切黄油一般,砍飞了战马的一双前蹄。

  战马哀鸣着向前翻滚,温敦良弼被甩了出去,与战马一起,在宋军甲士阵型中砸出一条康庄大道。

  毕进也没有落得好,他虽然奋力砍翻了战马,力气却是已经使老,躲避不及,也被卷进了战马翻滚之势中。

  “咳……咳……啊!!!”温敦良弼的头盔已经不知道甩到哪里去了,脸上全是鲜血,一道不知被什么划出的长长伤口从左额一直蔓延到下巴,不止左眼已经失明,鼻子更是被划得稀烂。

  即使如此,这名悍勇的行军猛安依旧忍受着全身上下的疼痛站了起来,拔出腰间瓜锤,向周边宋军砸去。

  毕进努力推开压在身上的战马尸体,却发现自己右腿传来剧痛,似是已经折断了。然而他却不作理会,使劲咬了咬牙,左手捡了一杆长矛,右手拄着麻扎刀站了起来。

  “宋狗!坏俺大事!!!”温敦良弼锤杀了两名宋军之后,见毕进踉跄的站了起来,知道这名狼狈的宋人就是正主,当即提着瓜锤,以同样踉跄的脚步向毕进走来。

  两人如同遍体鳞伤的困兽一般,手中兵刃缓慢而坚决的碰撞在一起。

  “金贼!你耶耶在此,你还想做甚大事!”两人都是强弩之末,刀锤相交几次后,毕进一边扶着立在身侧的长矛,一边还有工夫出言嘲讽。

  “俺要……”温敦良弼的威胁还没有说出口,却只听一阵巨大的喧哗。

  两人喘息着看去,却只见毕再遇终于砍杀了金军旗手,将温敦良弼的大旗抢了过来,扔了大刀之后,将大旗当成武器挥舞扫荡周围金军骑士,瞅准稍纵即逝的空隙又杀了回来。

  若说毕再遇还算是完成目标之后撤退,那么其余的六安军甲士则是溃逃了。

  能跟随毕进杀到此处的宋军已经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勇敢,他们都溃逃了,足以见形势的危急。

  温敦良弼见状更是如同被壮了胆子一般,状若疯虎的挥舞双锤向毕进砸来。

  毕进用麻扎刀架住双锤,受伤的右腿却承受不住压力,身子一歪,单膝跪了下去。

  温敦良弼狞笑着将双锤压了下去:“宋狗!你……”

  然而将麻扎刀压下之后,温敦良弼却只见到一双讽刺的双眼。

  毕进双手放开大刀,拼着当胸被瓜锤砸中,努力向后倒去,同时拔出一直插在身边的长矛,用尽全力向前刺出。

  长矛如同毒蛇一般,刺穿了温敦良弼的脖子。

  “嗬……嗬……”血液从温敦良弼口中和脖子中流出,他瞪着赤红的独眼,双手朝着毕进挥舞了几次,就无力的垂了下来。

  “呼……呼……”这一刺也耗尽了毕进所有力气,他将长矛扔到一边,捡起刀站了起来。

  毕再遇盔甲上挂着数支箭矢,此时浴血杀出重围,焦急四望终于见到拄刀而立的毕进,慌忙拍马赶来。

  “大人!快上马!”毕再遇在马上向毕进伸出了手,焦急说道。

  “怎么?”

  “金贼大队马军来了!是万户大旗,快!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已经用不着毕再遇解释了,隆隆马蹄声已经近在耳边,那面上书武平的华丽万户大旗距此已经仅仅不到百步了。

  “大人!快!”不顾疲惫的战马究竟能不能承载两名甲士,毕再遇又使劲伸了伸手。

  毕进伸出手来,握住了儿子的左手。

  毕再遇刚要发力,将父亲拽上马背,却只听毕进沉声叮嘱。

  “德卿,将大旗交予陈统制……你要保重……”

  毕再遇还没有咀嚼出这句话的意思,毕进松开了左手,麻扎大刀在手中一转,狠狠的拍在战马的后股上。

  原本已经疲惫不堪的战马瞬间被疼痛刺激,疯了一般的向龟山山坡跑去。

  “大人!!!”毕再遇控制不住战马,只能俯身抱住马颈,愕然回头望向毕进。

  毕进却只是踉跄转身,留给儿子一个无言的背影。

  此时,金军甲骑的前锋距毕进已经不到二十步了,毕进摘下头盔,扔到一旁,随后竖起满是缺口的麻扎大刀。

  战马全速奔腾下,二十步仅仅是一瞬而已。

  在这一瞬间,毕进突然想起了很多事。

  那是第四次北伐前的欢宴,五短身材满脸黑斑的傅选大声的说,此战一定能回到家乡,到时就解甲归田,起一座大宅子种瓜果。

  他身边的白净汉子张宪隐蔽的翻了翻白眼,却被傅选抓了个正着,狠狠锤了一下。

  他俩闹腾起来之后,照例是董先在一旁起哄,也照例是牛皋作和事佬。

  还有庞荣、王经、李道等人在席间呼喝笑闹,杨再兴小声的讲荤段子,赢官人岳云在一旁听得脸色黑红,一点也看不出沙场悍将的样子。

  坐在主位的雄壮身影大部分时间只是微笑着看着部将,只在最后时,缓缓站起,举起酒杯。

  主位下的所有豪杰群雄也随之肃然,随之举杯。

  “克复中原,直捣黄龙。”那个身影如此说道。

  “克复中原!直捣黄龙!!!”在座的所有人也随之欢呼,丝毫没有怀疑这句豪言能否实现。

  无数的牺牲之后,这句话终于要变成现实了!数尽了三十功名尘与土,踏过了八千里路云和月,终于可以尽灭金贼,锦衣归乡了!

  “克复中原……直捣黄龙……”马蹄阵阵,喊杀震天,此时此刻,毕进喃喃自语。

  如同在回忆那个已经破灭的美梦。

  随即,这名曾经岳飞的亲卫小校举起了麻扎大刀,直指如同破堤洪水一般涌来的金军甲骑。

  “克复中原!!!直捣黄龙!!!”

  毕进大吼,拖着伤腿向前一步,挥舞大刀砍向金骑。

  一瞬间转眼即逝,金军甲骑轰然踏过。六安军二百余甲士除了不到二十人逃出生天外,其余人都变成了金军马蹄下的齑粉。

  毕进战死,时年四十六岁。

  万户大旗随之压上。

  温敦良弼虽死,完颜阿邻却放弃了居中指挥,接过了前阵指挥权,准备亲自破阵了!

  今天二合一一大章,七千字

第465章 铁骑突出刀枪鸣

  身处金军巢县大营的一座望楼之上的刘淮,还不知道有过几面之缘的毕进已然战死,他只是定定环顾这片战场,并且通过来往的游骑,尽量将信息拼凑完整。

  而靖难大军诸将正在收拢兵马,准备下一轮攻势。

  “报!巢湖水军梁统制传讯,龟山上鄂州大军陷入劣势,望都统郎君速速发兵救援。”

  “再去探查,合扎猛安与背嵬军是否参战?”

  “喏!”

  “报!东关方向有金贼援兵抵达,淮西大军分兵去阻挡,剩余淮西大军万余已渡过清溪河,向西而来。”

  “再去探查,东关而来的金贼打着谁的旗号?主将是何人?”

  “喏!”

  “报!刚刚看得清楚,金贼武锐军韩棠主力在汤山围攻淮东大军,淮东大军旗帜虽未倒,却已经伤亡惨重。求援的军使随俺而来,却在路上被金贼射杀。”

  “再去找联络淮东大军刘都统,确定伤亡与武锐军动向。”

  “喏!”

  何伯求擦着额头上混杂着血液的汗水:“如此说来,竟然是金贼想要用韩棠一万大军,来阻拦我靖难、淮东、淮西三路大军吗?这金主完颜亮果真狂妄!”

  刘淮摇头:“都是兑子罢了,鄂州大军已经落入下风,若是武锐军能拖延咱们的脚步,让金贼主力将鄂州大军覆灭,就算武锐军被击溃,乃至于全军覆没,又能如何呢?”

  何伯求嗤笑一声,刚想要说也就是刘锜一时不察,险些被击溃,武锐军就万余人,想要对抗三支大军,难道韩棠有什么撒豆成兵的能力不成?

  然而下一秒,何伯求就猛然意识到,靖难大军自整军出城作战到此时初步收拢完兵马足足耗费了一个多时辰。

  这不是有人故意拖延,而是在这个没有无线电,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万人大军的组织就是这么麻烦。

  尤其是大战之后收拢兵马,却并不回营休整,而是迅速重新投入新一场大战的过程,对于任何指挥官来说都是十分复杂的。

  如果不是还留着几部兵马没有参战,这个过程还会更加复杂。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武锐军用两个猛安、近万签军加一个营寨为代价,拖住靖难大军一个多时辰,也算是够本了。

  刘淮继续说道:“淮东大军不能不救,若是坐视刘都统被击溃,那么莫说士气军心不保,接下来我军也会遭到两面夹击。而且……”

  刘淮话声刚落,却见远方的淮西大军处突然升腾起一阵烟尘,随即就是战马奔腾而出。

  与此同时,几名举着腰牌的军使也迅速抵达,其中尤其狼狈的两人被引到刘淮身前:“飞虎都统,俺是池州大军的统领官彭正卿,奉虞相公与俺家李总管的军令,特来通报。

  李总管亲率四千甲骑去解救老刘都统,还望飞虎都统速速做决断。”

  刘淮皱眉问道:“你家李总管可说让我做何决断?”

  唤作彭正卿的统领官喘着粗气,大声回道:“俺家总管并无他言,唯有虞相公所说,只盼飞虎都统生不负人死不负鬼,不负天下不负本心,如是而已。”

  刘淮叹了口气:“不愧为来日最有作为的相公,一句话就足以直戳本心,然则虞相公一个文士都上战场拼命了,我这种厮杀汉又如何会惜命呢?”

  说到这里,刘淮正色对充当军使的亲卫说道:“传我将令。”

  “令各路甲骑各回本部。”

  “令张小乙率本部破敌军两千兵马向北,与虞相公合兵一处,补充彼处兵力。”

  “喏!”两名亲卫转身离去。

  何伯求想要劝说一句,莫要再管虞允文的淮西大军,全军直接向龟山下进发,直接与金军主力决战,或者弄死完颜亮,或者被完颜亮弄死了事。

  然而何三爷毕竟还是个明白人物,作为山东义军在宋国朝廷中的奥援,虞允文是不可以出事的。

  莫说是死了,就算是伤了残了,接下来山东义军对宋国的战略态度都得大变样。

  另一边,刘淮的命令不停。

  “传令给辛弃疾,我将靖难大军的军旗与他,让他先行掌军,全军列阵,向龟山进发,可以慢,绝不能停。”

  “传令给张白鱼,让他率五百飞虎军甲骑护住大军右翼,无令不得浪战。”

  “传令给洞庭湖水军的杨老将军,让他在大军左翼协助大军进退。”

  “传令给杨春杨知州,三千庐州军跟在靖难大军之后,着机参战。跟他说清楚,淮西兵马惨败到这种程度,名师大将纷纷逃亡江南,只有他杨春在巢湖坚守,堪称中流砥柱,即便往日声名不显,此战以后也必然会名扬天下,勿要让那些逃往江南方才反攻回来之人专美于前!”

首节 上一节 310/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