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495节
官府为了更方便的攫取利润,将类似茶叶之类的物资列入官营后,很快就能把市场挤得萧条下来。
“那么以陆先生看来,这种税收制度,究竟是否合理呢?”
陆游闭口不言。
张孝祥见状,在座中说道:“李参军莫要挤兑陆先生,税收乃是国家大政,若非宰相,也难以插手。”
李通似笑非笑的询问:“张知州,在下无意干涉宋国内政,但此番是要谈论山东商税的,若是宋国税收合理,咱们也不妨择其善者而从之。”
张孝祥一滞,却终究说不出来宋国商税制度一个好来,也只能叹息。
李通几句话就将陆游、张孝祥、梁肃这三名士大夫逼退,当即心中就有些志得意满起来,但他面上不显,转身对着刘淮诚恳说道:“魏公,都统郎君,我曾经为金国宰执,对金国也是知之甚详。
金国的商税更是混乱,不单单是吏治,更是因为各地猛安谋克户成为土皇帝后,商路是根本难以通畅的。”
李通说到这里,叹了口气。
猛安谋克户分封中原之事,虽然是完颜亮干的,但身为宰执,这破事那还能跑得了他?
“也因此,无论宋金,商税税法皆是难以借鉴,而大唐距今也过于遥远,难以搬来使用,因此,咱们山东的商税该如何征收,需要细细思量。”
“但首先一点,则先需要一部来出面谋划此事。”李通深吸一口气,图穷匕见:“魏公,都统郎君,臣下请设立山东两路转运司,臣请自任为山东两路转运使。”
会场中鸦雀无声,其中一半人恍然大悟,眼神在陆游与刘淮之间两回逡巡,表情有些古怪。
陆游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山东宣抚使,理论上是山东两路最高军政长官。
但是他的兵权与人事权被元帅府与节度府夺取,如今财权都要被新设立的转运司夺走。
那么陆游这个宣抚使还有什么权力?
就是个泥塑相公罢了。
更何况,想要担任转运使的,还是李通这名绝对跟宋国不是一条心的金国前宰相,如今刘淮的私人,如何不让人浮想联翩呢?
刘淮抢在所有人说话前,皱眉询问:“李先生,你说的这个转运司,是拗相公之前的,还是之后的?”
拗相公就是王安石。
北宋的官制十分混乱,但从转运使的职位来说,王安石之前,转运使除了管地方税收、漕运,还有司法权,堪称权势滔天。
王安石变法之后,转运使就基本只能主管一路的财权,权力大大缩水。
“自然是拗相公之后的转运司。”李通诚恳以对:“不单单如此,山东市舶司也不应该划归到转运司之中,应该成为一个独立部门。而且……”
李通对何伯求拱了拱手,以示没有恶意:“航运提督事关重大,此时可以由大郎君派遣心腹担任,但之后必须得由大郎君,或者大郎君之子来担任,否则就有可能生变。”
此时航运提督由何伯求的儿子何子真担任,干得也算是有声有色。
但李通在冷眼旁观许久之后,也大概摸清了海运的利弊,然后就惊出一身冷汗。
总结一下就是,海船的自持性太高了,撒出去之后就彻底没影了,这要是当了叛军,都没有办法剿灭,别说当海盗了,在化外之地立国都成!
更何况刘淮为了治理黄河,提出了海运代漕的想法,这航运提督还能威胁粮船商道,只要在关键时刻,在海上一横,就可以跟朝廷讲条件了。
所以,趁这个机会,李通就将担忧之事当众讲了出来,并提出,只有皇帝或者太子才能兼任航运提督,其余人都不成。
这件事也算是强行复刻带英的经验了。
只能说天下聪明人都是相通的。
魏胜与刘淮低头窃窃私语了几句,魏胜方才说道:“航运提督之事,暂且放一放,转运司是否当成立,诸位举手表决,老规矩,三分之二就算是通过。”
以往的军中老人经历过这种场面,只道是魏公与都统郎君将军事上的习惯带到了政事上,倒也不奇怪。
但新附之人就有些惊讶了。
这种事情竟然还有举手表决的?难道不是最上边之人一言而决吗?
可随即,继聪明人意识到这是山东本地班底防止宋国夺权之后,不那么聪明的人意识到,这可是掌管两路经济的部门,一旦成立,得创造出多少官位,又有多少空缺?
到时候一些还在基层苦熬的亲朋岂不是有了晋升之位?
很快,一只只手高举起来,竟然是全票通过的局面。
“好,那接下来定转运使的人选,除了李先生,还有谁想要毛遂自荐,或者举荐他人?”魏胜继续询问。
这事实在是太急迫了,李通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而魏胜随即打狗棍跟上,俨然是想要将事情在今日就定下来,一副只争朝夕的样子,着实让人觉得诧异。
不过这可是转运使,是掌握财权的计相,如何能轻易让与其余人呢?
所有人都低头思索起来。
张孝祥看了看低头不语的陆游,咬了咬牙起身说道:“我张孝祥自荐。”
呼延南仙见到之前搭档过一段时间的同事,有些意动,想要赞同,却随之暗自摇头。
张孝祥跳出来的太急了,而且他的立场也不算十分坚定,很有可能会起反效果。
果然,听闻此言,原本对金国降人十分腻歪的义军首领们皆是脸色一变。
呼延南仙暗自苦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呼延南仙这种金国降人与山东反金义军是很难尿到一个壶里,而是应该与同样为客的宋国文臣组成联盟。
但关键就是宋国的政治操守与信用实在是太差,真让宋国主持山东大局,到时候把山东作为议和筹码送给金国,谁能受得了?
也因此,虽然之前不同戴天,但为了抵抗宋国的侵染,金国降人与山东义军竟然组成了政治同盟,倒也算是政治奇观了。
“还有谁?”魏胜继续问道:“还有谁要自荐?”
刘淮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罗谷子:“罗先生……”
罗谷子摆手笑道:“我的志向在于治河,计相非我所能,也非我所愿。”
魏胜点了点头,随后说道:“那就举手表决吧。”
“同意张孝祥张知州的举手。”说罢,魏胜竟然当先将右手举了起来。
这自然引发了一阵低声讨论,但更加令人惊诧的是,刘淮竟然没有举手。
会场之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这究竟是这爷俩矛盾公开化,还是这表决真的如此神圣,真的所有人都能各抒己见?
不过魏胜毕竟是山东义军的盟主,自然是有一些无条件追随之人。
陆游刚刚有些激动起来,心却又缓缓沉下。
因为哪怕是魏胜,也只是带动了十余人,竟然还没有三一之数。
魏胜缓缓点头:“既然如此,同意李先生任转运使的,请举手。”
刘淮举起了手,随后一众一直盯着刘淮之人同样举起了手。
“……四十六人,已经超过三分之二。”魏胜看向了有些失魂落魄的陆游与张孝祥,随后不知是说给他们听,还是意有所指:“众意不可违,李先生,这转运司的担子,就交予你了。”
李通躬身行礼,先是对魏胜与刘淮二人,之后对着会场众人团团一揖,属实有些志得意满之态。
第669章 万众一心群山可撼
三月初三,大军议的第二日。
历城以北,北清河河畔,祭台高筑。
由魏胜带头,昨日参加大军议的所有人都再次聚集在了一起,神情肃然。
这是春日祭祀,既是为了风调雨顺,又是为了祭祀去年大战之中阵亡的将士。
与此同时,江南,临安,虞允文也捧着捷报文书,缓步登上了朝堂。
在龙椅上端坐的赵眘,虽然他已经竭力维持表情,但眉眼间的喜色却是根本遮不住的。
今年是隆兴元年,赵眘刚刚登基,就能在北伐上取得这种战果,如何不让人心情激荡?
此番大胜的消息传来之后,就连朝中的一些老臣也对赵眘恭敬有加,不复之前孩视。
还得是山东刘大郎啊!
想到了刘淮,赵眘脸上笑容更甚。
这可是第一个向自己输诚的实权大将,应当好好表彰才是。
此时已经成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的史浩脸色却有些阴沉。
赵眘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自然是有些天真的,但史浩却是人精。他自然知道山东刘大郎究竟是什么情况。
子系中山狼啊!
有这么一支兵马在外,统兵大将简直分分钟就能起野心,今天恭顺异常,明日直接称王都不是不可能。
可偏偏以虞允文为首的主战派一直在朝中说刘淮的好话,以至于史浩有时候想要提醒一下自己的傻学生都不成。
之前刘淮与赵眘私下见面的时候,史浩就与刘淮当面争吵了一番,这时候史浩再说什么,赵眘先入为主,都会将其当作敌对攻讦,可信性立即就下了五成。
如今的局面,赵眘作为宋国新主,就如同新上任的家主,赵构就相当于颐养天年的老太爷。
而家中则是老掌柜与新掌柜并立,有的精进,有的庸碌。
这些掌柜中,也不一定是老的就一定会忠于赵构,年轻的就一定会忠于赵眘,还是要看究竟跟着谁才能做大买卖。
现在,虞允文作为大掌柜,配合着二掌柜刘淮,成功的打下来一片市场,以后的地位前途不可限量。
史浩虽然成为了参知政事,甚至还兼着枢密使的职责,却依旧不满足。
然而想要成为独相,他总该拿出一些政绩来方才可以。
在北伐的赛道上已经太挤了,不仅仅有张浚这等老人,更有虞允文这等新锐。
而且这毕竟是要与金军决死的,史浩怎么能战事上跟虞允文争呢?争不过啊!
所以也只能剑走偏锋,开辟新赛道了。
想到这里,史浩脸色更加阴沉了。
原本史浩在去年腊月的时候就做了谋划,想要将立场变为缓进派,或者说是主守派。为此,他不顾关中形势一片大好,想要劝谏赵眘强行让吴璘撤军。
别看这事离谱,但的确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首先,那些失了势的主守派、主和派一定会支持这个史浩的,哪怕不是为了国家大政,而是为了自己的官位不被主战派取代,也一定会这样做的。
其次,吴璘是资历大将,四川安抚制置使沈介根本压不住他,只能任他施为。这种军头在外自行其是的状态在大唐可能很正常,但在宋国就不对了。
最后,吴璘跟他兄长吴玠不一样,吴璘是一名恭谨之人,现在又是新皇初立,有岳飞的例子在前面,只要中枢下达诏书,就不怕吴璘会抗命。
在真正历史上,还真的让史浩把事情干成了。
当时吴璘在关中受了一点小挫折,赵眘的退兵诏书抵达之时,已经是腊月,诏书的言辞十分严厉,下令吴璘撤军回到蜀地。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