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61节
“刘大郎,我辛氏是举家起事,所以营中有些妇孺,我会将她暂时安置妥当的。”
此情此景,此时此地,刘淮也只能点头称是。
他毕竟只是带了两个伴当而不是带着大军来此,根本没办法再带个小姑娘长途跋涉。
又耽搁了片刻,辛弃疾让手下割取那些匪兵的首级后,当先怀抱小姑娘,并带着刘淮等人,向西北而去。
沿着安子河行进了不过五六里,就遇到了十余波探骑,小河对岸也有斥候来往。这让刘淮又生出了一丝希望,这一大坨乌合之众似乎不像自己之前预想的那么糟。
而伴随着安子河两畔列队前进的两支军队越来越近,刚刚萌生的希望也越来越大。
观察一支军队是精锐还是废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一看这支军队的行军队列。
队列齐整的军队,不一定是精锐,可走着走着就放了大羊的军队,一定不是精锐。
作为开路先锋,河对面的如林军与正当面的辛字军队列,虽然走不到虎虎生风一日千里的程度,却也绝对算得上有模有样,齐齐整整了。
辛弃疾直驱辛字军中军处,中军之后,就是一辆辆辎重大车。他来到一辆大车前,将怀中的女孩递给车上的老妇。
“四婶子,孩子家中糟了难,腿上有点伤,已经包扎好了,暂时和十娃子他们安置在一起。”
“唉,造孽啊!”老妇伸出手来,目露怜惜,可那小姑娘却是扒住了辛弃疾的衣襟,一脸惶恐。
“阿叔,我要阿爹阿娘,别送我走……带我去见阿爹阿娘,阿爹阿娘不是在这里吗?”
哭泣声似乎扯动了小姑娘的伤口,她不由得捂住大腿,想要舔一口手中攥着的饴糖,却又明显舍不得,只能强自忍耐。
刘淮驱马向前,接过小姑娘,在怀中轻轻抱着:“囡囡,阿叔们还有事情要做,你乖乖跟着四婶子,你阿爹阿娘过两天就来,阿叔做完事,就回来给你多带些糖,怎么样?”
小姑娘抽泣两声,擦了擦眼泪,尘土混合着泪水在脸上擦成了大花脸:“阿叔,你一定要带糖来哦。”
刘淮微笑点头:“我保证。”
小姑娘终于向那老妇伸出了胳膊,老妇同样伸手,将那小姑娘抱在怀中。
刘淮又嘱咐了两句,顺便等着辛弃疾将扎营位置嘱咐给副将,还没有继续向着耿京处出发,就听见一阵爽朗的大笑。
“刘兄弟!刘大郎!刚刚俺听到有人报信说你来了,俺还不信。怎么可能如此之快,莫非是飞过来的。”
李铁枪勒住马缰,停在刘淮身前,目露惊喜,伸手握住刘淮的胳膊,朗声出言。
“你与魏公竟然真的来了,不对,算算路程,你们竟然是回去之后,没有片刻停顿,直接起兵杀过来了,果真是一口吐沫一个钉的好汉子,真英雄!”
刘淮与李铁枪双手握在一起,然后就立即发现,李铁枪的衣袍下摆与战马马腹都是湿的,这厮听闻刘淮抵达的消息后,竟然片刻不停,也不去寻找渡船桥梁,直接浮马渡河而来了。
“大铁枪,之前说来日以富贵成功见。”刘淮同样笑道:“却没有想到,如今我等相见时,你已经统兵一方,我却是满身尘土,如此狼狈。”
李铁枪笑容收敛,轻轻一叹:“大郎你莫说笑话了,俺就不信,以你的本事与辛五郎走上一路,竟然还摸不清俺们东平军的虚实?”
“俺们东平军此时就是个外表强盛,内里虚弱的病胖子。”
刘淮反手把住李铁枪的胳膊:“我此行的目的,就是要亲眼看一看你们东平军,将军、士卒、民夫、幕僚我都想看。除此之外,还要与你们耿大头领一叙。”
李铁枪眼睛翻了翻:“咋的,你刘大郎还是神医?望闻问切只用一望就能开出一副药来,让俺们药到病除?”
刘淮笑了笑:“我自然没这份本事,可你们生了病,难道都不愿意让我这等庸医看一眼吗?没准就成了。”
李铁枪与辛弃疾对视一眼:“大郎这话有道理,正巧,最近两日要过蒙山,明日上午会有一场军议,俺们带你去。”
第107章 拣选皆言由相公(上)
八月七日清晨。
金国的南京开封府,也就是曾经北宋的都城东京汴梁,此时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军营。
完颜亮自从篡位之后,统治中心一直就在南移,这一方面是为了当中国皇帝,将中原汉民纳入有效统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脱离女真传统地盘,以此种办法,将守旧的反对势力驱除出中枢。
用后世史学家的眼光来看,金国是以小族临大国,属于坐在即将喷发的火山上,民族矛盾从一开始就激烈异常,内乱就没停过,早晚会打一场大的。
胡无百年之国就是这个道理。
而完颜亮所接手的,就是这么一个摇摇欲坠的国家。
完颜亮如果不改革,不把汉人引入军中,不给汉人相应的政治权力,那最迟十年后,女真人最好的下场,就是被起义汉人赶回辽东老家。
而完颜亮一旦改革,就会触及女真人贵族的权力,他就必须杀一批顽固分子,也就是类似完颜撒离喝之类的老臣宿将。
真不是他滥杀嗜杀,而是女真人风俗在此,政治斗争没有流放去职这一说,从来都是直接动刀子。
没办法,真没办法。
只能说女真那套部落式治国方法真不行。
或者换句话说,汉化从来就是在华夏大地上建立稳定统治的唯一方法。
而无论是统治中心南移,还是改革所需要的威望,都导向了一个结果。
南征宋国,统一天下。
这些事,对于金国兵部尚书完颜元宜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以想明白的事情。
事实上,这里面的弯弯道道,在数年前完颜亮下令让他改回原名耶律元宜时,他就想明白了。
虽然当时他觉得委屈,觉得先帝赐下的国族姓氏是荣耀,觉得完颜亮有些过于不把心腹的面子放在心上,却依旧还是迅速改回了耶律本姓。
然后,耶律元宜就眼睁睁看着完颜亮以完颜姓氏为单位,大开杀戒,一杀就是一本户籍册,才明白这是主君对自己的保护。
而杀戮告一段落后,完颜亮又再次赐姓,耶律元宜又变回了完颜元宜,个中滋味就难以述说了。
最起码完颜元宜表现出的是对大皇帝只有感激。
完颜元宜昨夜巡查军营,处理完一些军务后天色已晚,干脆宿在了营中。
第二日不是大朝会,所以完颜元宜就直接去了兵部官衙,匆匆净面之后,就坐在主官的位置上,批阅起文书来。
不时还有书吏佐官向前,拿走已经批阅完的文书,或者送来新到的文书。
南征已定,除了地位超然的都元帅府,最为忙碌的就是兵部了,可时年四十五岁的完颜元宜毕竟不是什么凡人。
此人允文允武,在历史上曾经坐到平章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的位置上,更在完颜亮征宋时,以神武军都总管的身份掌管中军,在柘皋、昭关、和州连败宋军,饮马长江。
当然,完颜元宜最为著名之事,还是他在完颜亮逼迫诸军不计代价渡江之时,率先撕破脸,弑杀了完颜亮。在之后指派人刺杀了完颜亮的太子完颜光英,手段堪称狠辣绝伦。
这都是后事了,此时完颜元宜自然还是一颗红心向太阳,眼中有光心怀感恩的大忠臣。所以,他翻阅到一封文书时,直接呆愣住。
仿佛有些不敢置信般翻动了几下,又仔细看完文书中的大印后,完颜元宜彻底坐不住了,披上官袍后,直奔政事堂。
政事堂就是金国尚书省所在之地,因为在宫殿南侧,所以有南衙的俗称。因为又是霸府的形制,所以又有‘政府’的称呼。
金国尚书省一般由九名高级官员组成,由高到低分别是尚书令,左右丞相,左右平章政事,尚书左右丞,左右参知政事。
尚书省的首脑为尚书令,是文官之首。因为身份过于位高权重,所以自完颜亮篡位后,就长期空置。具体事务由其他八人负责。
而此时负责军事的尚书左丞正是纥石烈良弼。
虽然说完颜元宜不是凡人,但与纥石烈良弼比起来,那可真是如昏暗之星比天空之皓月了。
纥石烈良弼的父亲是纥石烈太宇,为纥石烈部的族长,参加过金国一系列开国之战。
虽然经过了一次次中央集权,此时的部族首领权力已经有所稀释,但作为族长的纥石烈良弼在纥石烈部的号召力还是极大的。
而纥石烈良弼的老师完颜希尹更是了不得的人物。
完颜希尹不止是金国的开国宰相,更是女真文字的创造者,他与完颜娄室、完颜银术可被一起并成为西路军的三驾马车。
当时的西路军都统完颜粘罕能有底气把金国第二任皇帝完颜吴乞买从皇位上拖下来打屁股,完颜希尹功不可没。
哪怕完颜兀术想要掌握朝政,也得先除掉完颜希尹。
所以,别看纥石烈良弼今年才刚刚四十二岁,可他无论威望还是能力都不缺一点。
真正历史中,完颜雍之所以能在外抗住宋军与契丹起义军,在内能迅速稳住朝政,关键在于用对了两个人。
对外的是都元帅仆散忠义。
对内的就是左丞相纥石烈良弼。
这样一个人,谁又敢轻视他呢?
别说完颜元宜了,就算完颜亮本人也得掂量一下。
所以,完颜元宜虽然看清楚了尚书省的印章,却根本不敢发文书质询,而是亲自来到了政事堂,执礼正式拜见尚书左丞纥石烈良弼。
纥石烈良弼似乎也知道完颜元宜要来,直接在案几后挥手将左右司的郎中与员外郎驱赶出去,随后站起来向前迎接,微笑唤着对方的契丹名:“移特辇,你公务如此繁忙,如何有空来找俺了?”
纥石烈良弼身着素色道袍,高冠束发,颌下还有三缕长须,给人的感觉不是女真丞相,更像是汉家的玄门修道之士。
这不仅仅与周围格格不入了,而是画风都有些不同了。
就比如完颜元宜,他也不剃发,也是束发高冠,却还穿着女真传统服饰,以证明身份。哪里如纥石烈良弼这般?
这厮除了名字之外,完全就是个汉人了!
这也不奇怪,因为纥石烈良弼的老师完颜希尹本身就是最早接受汉化的女真高层。
早到什么程度呢?
辽国还没灭亡的时候,完颜希尹就琢磨着汉化改造女真部落了。
不过完颜元宜来此地,也不是掰扯什么汉化之事的,只见他扯开文书,指着其中几行问道:“左丞,你可知晓,宋人已经北伐,海州已经陷落,海州知州高文富已然殉国?”
仿佛担心这话被人听到,即便左右司全被撵了出去,完颜元宜依旧将声音放到极低。
纥石烈良弼点头说道:“俺自然知道,确切的说,消息就是俺压下去的。”
完颜元宜嘴巴张大,眼睛瞪圆,再难言语,字面意义上的目瞪口呆起来。
第108章 拣选皆言由相公(下)
仿佛没有注意到完颜元宜的表情,纥石烈良弼抚着颌下长须,继续出言:“俺不仅知道这些,俺还知道,宋人的北伐军人数大约不到五千人,却是水陆俱全。俺还可以猜到,宋人既得海州,必然会攻打沂州,截断沂水通道。”
顿了顿,纥石烈良弼继续说道:“俺还可以猜一猜,宋人拿下沂州后,如果我军南下征宋,他们就可能切断黄淮水道,骚扰我军后勤。如果我军不南下,他们就会去东平府或者干脆攻打济南府、益都府。”
说到这里,纥石烈良弼笑着摇了摇头:“所谓山川地理,天然而然,宋人的动向,脱不了这些。他们总不可能放着东平府不管,直接来打大名府吧。”
完颜元宜越听心越凉,听到最后已经惊慌难言。
他倒不是怕几千宋军,而是在害怕纥石烈良弼那种云淡风轻的态度。
这不是一个大国执政面对国土沦丧该有的态度!
真当天下所有的宰相都是秦桧那种千年一遇的王八蛋吗?
可正是确定了纥石烈良弼不是那种王八蛋,所以完颜元宜才惶恐难言,不知道他葫芦里卖什么药。